普通党员干部《巡视利剑》观后感 10篇 本文简介:
《巡视利剑》观后感1近日来,《巡视利剑》在央视陆续播出,该专题片备受瞩目,聚焦广大干部群众目光,集中反映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历史进程,散发出巡视制度新的活力和强大威慑力。令人惋惜的是,曾经许多廉洁自律、为国为民的典范,在岁月变迁中逐渐迷失自我,忘记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信仰日渐淡漠,初心
普通党员干部《巡视利剑》观后感 10篇 本文内容:
《巡视利剑》观后感1
近日来,《巡视利剑》在央视陆续播出,该专题片备受瞩目,聚焦广大干部群众目光,集中反映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历史进程,散发出巡视制度新的活力和强大威慑力。令人惋惜的是,曾经许多廉洁自律、为国为民的典范,在岁月变迁中逐渐迷失自我,忘记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信仰日渐淡漠,初心不断蜕化,于是,片中便出现了落马高官的认罪忏悔的镜头。
很难想象,曾经说一不二、拥有极大权力的省部级高官,如今却沦为“阶下之囚”?这是何等的落差反转?这些高官们缘何堕落如此?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巡视制度,巡视利剑出鞘,可谓所向披靡,铲除了污垢之害,让光明与正义温暖人间。从专题片《巡视利剑》可知,一剑霜寒、地动山摇,巡视利剑挖掘和惩治隐藏在党内的一些腐败分子,给腐败势力以严重打击。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天津原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在忏悔录中写道:“我长期以来不守规矩和法纪,不分政商闯雷区,污染了政治生态,搞坏了党内风气,我的失败是注定的,落马是肯定的,查究是必然的。”作为党的高层领导干部,却一心只顾自己的政治利益,热衷追求个人升迁,丧失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丧失了为官做人的基本操守。原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兼公安局局长武长顺以权谋私,大搞家族产业,公然与人民对立,完全丧失了党性和原则《巡视利剑》观后感(教师篇)《巡视利剑》观后感(教师篇)。他们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哪里还谈为人民服务呢?哪还有领导干部基本的信仰与底线?
诚然,因为理想信念的丧失,让许多人迷失自我,看不清远方和未来。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心存怀疑,认为是水月镜花,是不可实现的“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觉悟、热忱和愿望,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心思和智慧投入到事业中。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想工作,少想名利,消除“走捷径”的痴心妄想,剔除种种私心杂念。
镜鉴常在,初心不忘,信仰不失。这些丧失信仰的落马官员,最终丧失了为官做人的操守,他们走向迷途的历程,给我们所有干部敲醒了警钟,贪图个人私欲,背离人民群众终究会走上无尽的深渊。最是“信仰”见操守,为官者,当始终怀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使命情怀,始终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从而守住自己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巡视利剑》观后感2
专题政论片《巡视利剑》是十九大召开前夕对中国特色管党治党有效途径的一次重要总结,该片紧随《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播出,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机统一,实实在在晒出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绩单,反腐无禁区、不设限的口号掷地有声,名副其实,以时不我待的决心预防克服“四大危险”,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直面“四大挑战”,以人民的名义为人民反腐,清理了党的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重新赢得了人民的信任,筑牢了国之根本。
总书记多次强调:“巡视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的,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政治巡视的前提所在,善于从政治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对照“四个意识”找差距,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党心民意汇聚,是检验干部的真标尺,这样的巡视才能取得真效果。
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福建省委原副书记、省长苏树林,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等高官,平日里一副官架,一身官威,如今却头发花白,面容沧桑,失去了自由、亲情、前途,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看了他们的所作所为,部分高级干部着实已经病入膏肓。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达到了毫无顾忌,无所畏惧的地步,视党纪国法如虚设,最终是锒铛入狱。他们曾是德才兼备的干部,党和国家事业的栋梁,主政一方,如今却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罪人,让人唏嘘不已,令人深思。
十八届中央开展了12轮巡视,首次实现了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并层层向下将压力传导到了基层,预计十九大后的巡视巡察还将直插基层党组织,这将进一步擦亮利剑,进一步强化震慑。巡视全覆盖要求每一名党员、每个当组长把自己摆进去,没有例外,不留空白,让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所向披靡,曝光了隐形变异的“四风”,挖出了隐藏极深的“两面人”,揭开了“集体贿选”的盖子,打压了“塌方式”腐败的嚣张气焰,压缩了不正之风的生存空间,党内政治生态逐渐好转,亲清政商关系日渐成风。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党内监督无禁区,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
《巡视利剑》观后感3
《巡视利剑》第三集《震慑常在》讲述了党中央再次巡视一些省区市,开展“回头看”,将一些本以为侥幸过关的腐败分子,挑落马下。
党内监督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措施之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进行巡视工作的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创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彰显了党内监督的严肃性与长期性。
俗话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自我催眠“接受群众请客吃饭是正常的人情往来”,被隐蔽之地的以蝇头小利所迷惑,不知不觉就养成了“请客吃饭、拿钱办事”的“微腐败”恶习,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啃食了群众获得感,挥霍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待到被举报、调查、约谈之时,还大放厥词,万般抵赖,将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抛之脑后。
《震慑常在》的热播,引发了党员干部自我检查与自我反省的热潮《巡视利剑》观后感(教师篇)《巡视利剑》观后感(教师篇)。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带头喊响并真正践行“忠诚是我魂、工作跟我上、廉政向我看齐”的理念,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同步建设良好法治生态和人文生态。
《巡视利剑》观后感4
《利剑高悬》作为“巡视利剑”系列教育片的第一集,以纪实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廖少华、王保安、王珉及武长顺等党的“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等诸多肮脏行径的事实,其最终受到法律制裁且终结“光鲜”政治生涯的结局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本集纪实片让我在震撼之余,有了“如何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思考和认识。
领导干部的权力必须要受到有效监督。一般而言,领导干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绩表现获得人民的信任,组织通过任命的方式对赋予其一定的职位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所获得权力的合法性。但是,阿克顿勋爵曾讲,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和腐败是相生的,如果不对领导干部所拥有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廖少华等人的滥用职权,武长顺等人的权钱交易,无一例外缘于其所拥有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因此,领导干部的权力必须要受到有效监督。
从严治党,需要双向监督。党中央不断推进新时期下从严治党的发展进程,将从严治党视为维护党领导核心的重要举措,然而,从严治党需要对党员或党员干部的双向监督机制。所谓的双向监督机制,即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与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相结合,即两种监督方式的互动和共治。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相辅相成,二者联系互动,实现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共治机制。
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是双向监督的基础和保障。领导干部的权力是组织任命和赋予的,相应地,组织监督成为重要和常态的监督形式。在我国实行民主集中的制度背景下,注定了组织监督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巡视作为组织监督的一种重要举措,具有强大的权威性,是一把监督利器。《利剑高悬》向我们展示了巡视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求巡视工作要走流程、重规范、讲证据,艺术性要求巡视工作不惊动、可控制。
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是双向监督的根本和落脚点。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将政府的合法形式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其指出政府的产生是人民契约的结果,换言之,权力来源于人民,也要服务于人民,更要回归于人民。民主监督是人民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是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手段,从严治党离不开民主监督。民主监督重在提高人民对权力进行监督的主动性、参与性,民主监督还要不断净化人民敢于监督、便于监督的监督环境。
《巡视利剑》观后感5
近日,全面从严治党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在继《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等系列专题政论片放映之后,又登央视频道播出!
“一剑霜寒、地动山摇”,透过一组组镜头,我们看到,曾经意气风发、颐指气使的高官们,如今纷纷跌下权力的“神坛”、锒铛入狱,王珉悔了,苏树林哭了,武长顺白头了……。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称《巡视利剑》为《人民的名义》的续集,集中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从严惩治贪腐”的战果,彰显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勇气与决心《巡视利剑》观后感(教师篇)《巡视利剑》观后感(教师篇)。
“党纪如尺,量出高矮胖瘦;监督似网,虑出真假美丑”,巡视这一“国之利器、党之利器”,犹如悬在党员干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寻“蛛丝马迹”,打“老虎”拍“苍蝇”,肃清“乌烟瘴气”,使党员干部为之洗礼、为之一振,使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不和腐败分子为敌,就是要和十三亿人民为敌”振聋发聩,这充分说明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巨大决心,无论多大的官,只要出现贪腐问题决不手软,坚决让贪官污吏、“潜规则”、权力寻租等违反党纪国法的人和事无处遁形。
“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现在的巡视有点“八府巡按”的意思了,群众说“包老爷来了”,有“青天”之感,有问题的干部害怕了。在笔者看来,这是好事,而且是很好的事,增加了民众对共产党执政的信心,也培养了民众的法治意识,让“土皇帝”不能再“霸一方”,让“硕鼠硕鼠”不能再“食我黍”,形成了巨大的震慑作用。“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反腐永远在路上,正义从未缺席!出了问题是“捂不住”“瞒不了”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是真正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巡视利剑》观后感6
专题政论片《巡视利剑》是十九大召开前夕对中国特色管党治党有效途径的一次重要总结,该片紧随《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播出,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机统一,实实在在晒出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绩单,反腐无禁区、不设限的口号掷地有声,名副其实,以时不我待的决心预防克服“四大危险”,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直面“四大挑战”,以人民的名义为人民反腐,清理了党的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重新赢得了人民的信任,筑牢了国之根本。
总书记多次强调:“巡视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的,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政治巡视的前提所在,善于从政治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对照“四个意识”找差距,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党心民意汇聚,是检验干部的真标尺,这样的巡视才能取得真效果《巡视利剑》观后感(教师篇)读后感、观后感。
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福建省委原副书记、省长苏树林,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等高官,平日里一副官架,一身官威,如今却头发花白,面容沧桑,失去了自由、亲情、前途,留下了悔恨的泪水。看了他们的所作所为,部分高级干部着实已经病入膏肓。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达到了毫无顾忌,无所畏惧的地步,视党纪国法如虚设,最终是锒铛入狱。他们曾是德才兼备的干部,党和国家事业的栋梁,主政一方,如今却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罪人,让人唏嘘不已,令人深思。
十八届中央开展了12轮巡视,首次实现了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并层层向下将压力传导到了基层,预计十九大后的巡视巡察还将直插基层党组织,这将进一步擦亮利剑,进一步强化震慑。巡视全覆盖要求每一名党员、每个当组长把自己摆进去,没有例外,不留空白,让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所向披靡,曝光了隐形变异的“四风”,挖出了隐藏极深的“两面人”,揭开了“集体贿选”的盖子,打压了“塌方式”腐败的嚣张气焰,压缩了不正之风的生存空间,党内政治生态逐渐好转,亲清政商关系日渐成风。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党内监督无禁区,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
《巡视利剑》观后感7
《利剑高悬》作为“巡视利剑”系列教育片的第一集,以纪实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廖少华、王保安、王珉及武长顺等党的“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等诸多肮脏行径的事实,其最终受到法律制裁且终结“光鲜”政治生涯的结局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本集纪实片让我在震撼之余,有了“如何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的思考和认识。
领导干部的权力必须要受到有效监督。一般而言,领导干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绩表现获得人民的信任,组织通过任命的方式对赋予其一定的职位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所获得权力的合法性。但是,阿克顿勋爵曾讲,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和腐败是相生的,如果不对领导干部所拥有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廖少华等人的滥用职权,武长顺等人的权钱交易,无一例外缘于其所拥有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因此,领导干部的权力必须要受到有效监督。
从严治党,需要双向监督。党中央不断推进新时期下从严治党的发展进程,将从严治党视为维护党领导核心的重要举措,然而,从严治党需要对党员或党员干部的双向监督机制。所谓的双向监督机制,即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与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相结合,即两种监督方式的互动和共治。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相辅相成,二者联系互动,实现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共治机制。
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是双向监督的基础和保障。领导干部的权力是组织任命和赋予的,相应地,组织监督成为重要和常态的监督形式。在我国实行民主集中的制度背景下,注定了组织监督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巡视作为组织监督的一种重要举措,具有强大的权威性,是一把监督利器。《利剑高悬》向我们展示了巡视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求巡视工作要走流程、重规范、讲证据,艺术性要求巡视工作不惊动、可控制。
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是双向监督的根本和落脚点。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将政府的合法形式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其指出政府的产生是人民契约的结果,换言之,权力来源于人民,也要服务于人民,更要回归于人民。民主监督是人民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是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手段,从严治党离不开民主监督。民主监督重在提高人民对权力进行监督的主动性、参与性,民主监督还要不断净化人民敢于监督、便于监督的监督环境。
《巡视利剑》观后感8
今日,中央纪委宣传部联手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全面从严治党大型纪实专题片《巡视利剑》引发公众关注,“震撼”,这道出了观众的普遍心声,大家在看完之后都表示“很过瘾”,纪录片披露了很多巡视细节和鲜为人知的反目内幕,这些简直可以称作惊心动魄。
纪录片正与邪、廉与腐的真实对决大快人心,但我们应更多思考的是造成邪与腐的真正原因,是党员干部思想的滑坡,也是党员干部思想上在“伸懒腰”。“巡视利剑高悬,治党用在路上”,这绝不是一句空口号。《巡视利剑》让大家感受到了党中央铁腕治腐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是实现党内自我净化的有力武器。我们常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句话,真正想发挥作用还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因此,党员干部思想的自我提升是关键一环。
个人觉得,有效的“记笔记”是提升思想的一个好办法。回顾历史,延安整风运动中,为了提升党员干部学习的质量,真正达到“改造思想”、“改造工作作风”的实效,实现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目的,写学习笔记在当时被列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虽然延安整风运动有过激之处,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场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也算是成功,统一了思想,纯洁了党员队伍,为共产党赢得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一场整风运动让这个年轻党派活力十足、清廉干练,所以说没有思想上的积极活动,党派就会慢慢变得老旧迂腐。1942年4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其中规定:对既定学习文件,“必须逐件精读,逐件记笔记”。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对这一制度又层层细化,通过这些思想的自我净化,党员干部队伍更加具有向心力。包括近些年开展的各项党内活动,都提倡党员干部在学习的同时积极撰写笔记,在读和写的过程中入耳入心。但记笔记也是有讲究的,要切记避免因“记笔记”而“记笔记”,大篇誊抄文件及书籍的原文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笔记主要记录的应为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心得和反省,真正的意义在于“想”的过程,而不是不假思索“记”的过程。
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坚守正道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劳永逸,在面对各类矛盾、诱惑时必须时刻警醒,切忌思想犯懒,行为变迟。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才能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才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在明辨是非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守得住根本,经得住考验,才能更加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巡视利剑》观后感9
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巡视利剑》电视专题片,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在纪检领域所发挥的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内容发人深省、令人警醒,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专题片以王珉、武长顺、虞海燕等诸多实例为全体党员干部敲响警钟,这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观看《巡视利剑》,听着一个个反面典型的忏悔语言,内心触动很大,这些党员干部在诱惑面前丢失了党性观念,丧失了党员立场,把最初的理想信念全部抛诸脑后。为了保住眼前利益,用各种手段对抗组织调查,醋泡手机、转移视线、销毁证据等等。这些做法全然忘却了身为党员干部应该向组织坦诚、忠于组织的誓言,完全是封建社会的当官发财思想,枉顾党纪党规,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对党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这些典型案例,不难发现一切腐败问题的根源,都是理想信念的动摇。武长顺在被开除党籍后说,自己对不起党,对不起培养他长大的父老乡亲。苏树林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从大庆油田“起家”,靠着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步步高升至部级高官,却因严重违纪,仕途戛然而止,令人唏嘘不已。每个党员干部在入党之初都怀着一心为民、一心向党的初心,却有少数人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下逐渐迷失了自己。从不敢、不能到不想,最重要的是要主要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性信念,提升自身抗腐拒变的能力,在思想上扎紧规矩的篱笆,保持思想不滑坡,才能做到不踩红线、不触高压线。始终把理想信念挺在前面,党员干部才能正确立身、主动立业、正派立人,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不遗余力地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巡视利剑》观后感10
《巡视利剑》的播出,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也让我们看到少数干部,拿钱途换前途,最终走上歧途的深刻教训。
党员干部如果没有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金钱观,在市场经济的迷幻中,用“钱途”换“前途”,最终必然会走上了人生的歧途,走上不归路。
钱财拼凑不出来真正的前途。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花花世界中,被金钱迷了双眼,让党性的灵魂走出了躯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这其中辽宁贿选案最触目惊心,苏宏章用400多万买金条,拉拢腐蚀有关人员,用金钱为自己政治前途上位买单,102名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中45名拉票贿选,最终这些勾当都没能换来光明的前途,反而让自己锒铛入狱。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拿金钱来买,尤其是干部的个人前途,因为党的性质决定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领导干部把岗位看做可以用市场经济交换的商品,必然会让自己脱离党性的轨道,走上万劫不复的不归路。
心术不正的归路必是歧途。当官发财两条路,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如果把钱途当前途,或者用钱财换前途,总归会走上歧途。财管互换、拿钱摆平的根子还是出在干部的思想上,是干部放松了自身党性的锻炼,理想信念逐渐模糊,导致产生“金钱万能”、“权力至上”的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巡视利剑》观后感(教师篇)《巡视利剑》观后感(教师篇)。心术不正,干部早晚有一天会出事。辽宁原省委书记王珉在《巡视利剑》讲,自己认为自己是来守成的,从而逐渐放低了自我要求的标准,从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逐步蜕变成心术不正的弄权者,败坏了辽宁的政治生态。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到深刻的教训,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补好精神之钙,用党性修养摆正自己的人生航向,真正让自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迷失、不偏向,走出光明的人生路。干部前途就在为党为民尽责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衡量干部的标准也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因此,干部的前途就在为党为民尽职、履责中《巡视利剑》观后感(教师篇)读后感、观后感。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讲究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搞清楚权力来自于人民,就要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服务于金钱或者某个人。干部要争取光明的前途,防止自己走入歧途,就是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补足精神之钙,切实担当起领导干部在改革中的重任,真正为民请命,把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在群众的笑脸中感受到个人的光明前途。
普通党员干部《巡视利剑》观后感 10篇 本文关键词:观后感,利剑,巡视,党员干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