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总结
201*201*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XXX学科语文任教年级初三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要求及语文教研组制定的教学常规细则,继续落实和规范教学行为。我本人计划从如下方面落实:1、上课。不上无准备的课。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要整合,教学过程朴实,听、说、读、写训练扎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向家常课回归。2、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做到三个必须.即有布置就必须认真批改,有批改就必须及时订正,有订正就必须重新反馈。3注重引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引领学生观看《水浒》。4、辅导。做好补缺补差的工作,要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在平时的小测和期中期末的大型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掌握的还不是很牢固,其中男生居多,这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这些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学得比较浮躁、不扎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还不够充分。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分析2、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3、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欠缺。这种能力有它的依赖基础,而这种基础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世界上不存在空中楼阁,要发展这种能力首先要解决基础的知识和技能。4、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班级内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缺少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一个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有好的学习心境,这样不可能有学习的兴趣,更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我在进行初三语文教学时,按照学校要求大胆实施了“小组合作教学”,感受到了很多变化:以往上课时同学们举手发言的积极性不够高,即使是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好学生也不愿举手,更不要说中等和差的同学了,他们就更不可能有发言的机会了。而实施小组合作以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人人有均等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和信心,所以我对小组合作充满期待。起初,我将全班17名同学按自然组划成4个小组,上课时提出问题让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回答,并且给回答问题的小组加分,提高小组的竞争力,试图制造热闹的讨论氛围。但是课堂实际操作中我感到通过这种方法,根本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为有的自然组中成绩好的同学占多数,一个问题抛出后,他们回答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组,缺少公平性;而且从讲台到教室后面距离很长,小组成员也无法进行有效合作讨论,我想可能是我在分组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就在这时,学校统一部署,要求各班按学生实际情况,秉承“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思路,对班级学生进行相对固定的分组,并围桌而座。初三(3)班17名同学按“好、中、差”的标准归为三类,如先将3个好同学分在3个小组分别担任组长,再分别将6个中等生安插到3个小组,剩下8个差生再分插到各小组,这样保证每组的组内都有好、中、差,可以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起到帮带的作用,同时组和组之间水平相当,便于竞争,更加公平合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重新调整过的小组合作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同学之间的交流课题实施情况讨论加强了,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增强了,举手的同学争先恐后,这和以往无人举手的场面有了很大的区别,我为有这样的进步而高兴,觉得小组合作初步显示出它的作用了。可是经过一周的实行,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那些差同学很少发言,小组内其他同学的风头早把他们淹没了。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改变,我想小组合作还是不够成功。于是我在积分的标准上动起了脑筋,我规定好、中等同学回答一次记一分,差同学回答一次记两分,这种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每组的差同学都能参与讨论、回答问题上。这个规定一施行,果然每当需要小组合作时,小组内的好、中等的同学都纷纷帮助差同学,都积极将得分的机会让给差同学,因为这样该小组就会得到双倍的分数。在这种氛围下,差同学也积极配合,珍惜机会,他们不断为本小组挣得荣誉,换来同学的表扬、鼓励,也增强了自身的信心,改变了他们以往对小组内讨论的内容无动于衷的状况。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这种形式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些问题,比如老师的作用如何体现,预习的作业如何完成,计分结果如何反馈等,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要经常性的抓学生的习惯问题:抓学生上课时的听课表现,课堂是学生学好的最关键的阵地,抓住课堂是关键,使孩子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工作;抓学生的学习书写,书写得好坏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时的状态,能工整书写的学生通常有着一种严谨的治学心态,相反那些不认真学的学生往往存在着潦草书写的不良习惯,杜绝这种极其不良的学习习惯;抓作业的独立完成情况,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窗口,必须要求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而且要狠抓作业的质量。问题一:对语文学科特点定位的偏差当前我将教学的重心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考查考试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语文学习效率比较低,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极大的挫败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功利的说,成功的初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三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拓宽考查面,降低考试频率,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并让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二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争取把语文的考点全部在课堂上落实,课后学生们能利用极其有限的时间去联系社会生活,多读书,多体验,拓展延伸语文知识。三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只有学生们对语文感兴趣了,愿意主动学习语文,能做到多思考,善表达了,他们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从而提升语文考试能力。问题二: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认识不足我们的基础知识复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在认识上出现了问题。教师虽然重视字词句的讲解,但是学生抓得并不紧,认为基础知识很枯燥,并没有多大用处,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一部分,自己课后不去归纳总结,结果一到考场上,基础知识题的得分总是不如人意。语文知识的积累固然包括字、词、句、段这些基本知识,但这只是静态的东西;而在动态的知识积累上更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如与课本、生活相连接的现代信息、文化知识,学习、思维的方法,人生的价值意义等。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平时语文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重视语文基础的积累,当然也不能忽视对作家的识记和作品的分析。主要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