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17:13:20 | 移动端: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孟英梅

本学期已结束,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圆满完成教育学教学任务,现在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内容及学生的实际,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后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做好课后工作。认真批改作业,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放有矢。

三、平时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幼儿教育学是一门专业的幼师理论课程。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幼儿教育学》课是为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而专设的一门课程,在学生方面还没有到幼儿园实习的经验;我是一名新任教育学的老师,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还需要对本书的知识点进行彻底的分析,这些都有待以后更好的来改进。

在接下来的教学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以一个全新的面貌来迎接下学期的教学工作。

扩展阅读:幼儿教育学基础技巧归纳

AthesissubmittedtoXXX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

幼儿教育学基础

绪论

一、幼儿教育学(概念):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从人们教育幼儿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二、案例分析:

情景一:父母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而父母认为不适合他,不给他买。于是孩子往地上一躺,哭闹起来,父母怎么劝告都无效,场面难以收拾孩子为什么变的这么任性?是孩子生性犟脾气、不听话吗?对这样任性的孩子该怎么办?如果父母迁就顺从,要啥买啥,或者打骂威胁,强令其顺从就能解决问题吗?你对这个案例子怎么看?

幼儿的任性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家庭教育方式一贯不当造成的恶果。父母不从根本上改变“溺爱”、“专横”等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孩子的任性是难以纠正过来的,孩子个性健康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1、学校诞生时间: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者欧文于1816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的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2、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被世界誉为“幼儿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3、(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

4、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5、幼儿园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6、1989年6月,国家教委制定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二、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一)德国福禄贝尔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

2、游戏理论: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3、协调原理: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4、亲子教育: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二)意大利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育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为表彰蒙台梭利对于幼儿教育和世界和平的特殊贡献。1950年她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贾米〃托里斯〃博佳

曾经热烈地宣布:“玛丽亚〃蒙台梭利已经成为我们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1909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年--1915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1*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地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

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创造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蒙台梭利把幼儿的学习活动称为“工作”,她认为: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作业,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蒙氏教法非常好地解决了孩子的纪律问题。通过儿童连续完成手头分级推进的工作,儿童完善了自己,磨练了自己。随着能力的增长,儿童满足其愿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儿童的纪律与自由意识也获得了共同成长。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但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蒙台梭利学校主张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主张从日常生活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教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这种教师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输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台梭利班的孩子在6岁前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阅读,计算的基本能力,还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蒙台梭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问题,这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蒙氏发现儿童在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书写、阅读等会分别表现出强烈的敏感,这段时间相关的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但这

一段时间过后,这种强烈的兴趣会消失。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的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是: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有准备的幼儿教育环境的特点?(简答)(1)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2)一个有秩序的环境;(3)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4)一个愉快的环境。

3、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缺点和贡献(简答):缺点:(1)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2)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等;

贡献: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台梭利时代还是在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三)陶行知

★陶行知的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包括哪几方面?(简答)

①解放儿童的头脑②解放儿童的双手③解放儿童的嘴④解放儿童的空间⑤解放儿童的时间(四)陈鹤琴

★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他先后在江西和上海创办省立、国立实验幼师和幼专,为我国幼儿教育资格培训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课程的结构: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称为“五指活动”。

第二章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一、我国的教育目的?(简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简答)

●教育目的。它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目标,是金字塔的顶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即幼儿教育阶段目标。《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表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就属于这一层次。

●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三、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简答)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二节幼儿园的任务

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一)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幼儿教育的原则有哪些(简答和论述):

幼儿园教育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育的一般原则,另一部分是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四)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一)保教结合的原则。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三)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1、教育的活动性;2、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四)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第三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全面发展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59页简答)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各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

第二节幼儿体育

二、幼儿体育的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三、幼儿园体育的内容:1、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主要是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体育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全面的综合的为幼儿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创造条件。(填空、选择和判断)

第三节幼儿智育

四、幼儿智育(概念):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幼儿智育的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五、幼儿智育的内容:1、发展幼儿的智力;

2、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

3、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节幼儿德育

六、幼儿德育的内容:

幼儿品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与发展幼儿(个性)两个方面

1、发展幼儿的社会性①培养爱的情感②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③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

2、发展幼儿个性

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等。七、幼儿德育的途径:1、(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3、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八、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具体应注意什么?(74页简答和论述论述时要扩充)

(1)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

(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3)注意个别差异

第四章教师和幼儿

第一节幼儿教师

一、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92页)

(一)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

没有正确的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对于一个幼儿教师来说,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热爱幼儿,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是幼儿教师社会主义服务感、道德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的体现。(二)健康的身心素质

没有健康的身体不可能搞好幼儿教育工作,这是没有异议的。要搞好幼儿教育工作,为人师表,教师的情感、个性、性格、行为方式等心理素质也是同样重要的。(三)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因此有效地、高质量地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就成为老师必备的素质。正如思想家卢梭所说的一样,“热心可以补才能的不足,而才能不能补热心。”二、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一)观察力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概念):(93页)主要是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的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93页)

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既可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可观察幼儿的个体发展的独特性。(94页)(二)沟通的能力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教师和幼儿的沟通方式有(非言语的)和(言语)的两种。非语言沟通的途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三、案例分析题:一位教师曾有这样的体会:“过去手工课,我总是让全班幼儿按我的示范要求统一做。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大喊不会做的幼儿身上,帮了这个帮那个,忙的什么也没仔细看。后来尝试观察幼儿的操作,从幼儿的小肌肉入手,发现幼儿的差异很大。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后,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比较,我将全班幼儿平分为5等,布置任务时,按幼儿的不同水平提出要求,基本做到任务难度略高于幼儿现有水平。总之,哪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心中有数了。”你对这个案例如何理解?(94页)

答: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发展型教育必须从观察开始。它还说明,对幼儿现有状况的了解,有助于把握不可见的幼儿发展的“下一步”,这是促进幼儿发展最有意义、然而又最困难的课题之一。教育既要促进幼儿发展,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如何把握这个“度”?解决这个难题最可行的办法,对老师来说,就是对幼儿长期地、深入地观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阿莫什维力所说的那样,“唯一的尺度就是我们教育的直觉。它是建立在对每一个人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每个幼儿的现有水平和“下一步”都不同,只有观察才能去发现这些差异,让教育建立在幼儿发展可能性的科学基础上。

四、在幼儿园中言语沟通方面存在什么问题?(简答、论述96页)

⑴教师习惯了自己讲幼儿听,总认为自己讲的是有价值的,而对幼儿的见闻、感受、提问等缺乏共鸣,所以很少有双向的交谈;

⑵谈话多在集体活动时,以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进行,个别交谈很少。

⑶教师对幼儿的谈话中,批评、否定多于表扬、肯定;指导、命令多于情感、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⑷教师以为幼儿理解了自己的话,其实幼儿并没有理解;教师以为自己理解了幼儿的话,其实并没有理解

⑸教师缺乏与幼儿言语沟通的技能技巧或必要的倾听的耐心。比如幼儿口齿不清、谈话

内容含糊、语法错误多时,常打断他们。

⑹对幼儿不能一视同仁,很少与那些认为不乖巧,调皮、不漂亮的幼儿交谈

师幼互动中情感的升华

不知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没有:一个小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不错!”

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老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而恰恰是这位老人的装聋,给了孩子动力和自信,引领这位小女孩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我想:这个传奇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所谓“无为”教育的哲理。“无为”教育,即作为被教育的孩子,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使得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在深受感动之余,您是否想到了我们的幼教事业?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正如初学琴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往往会与老师的要求发生冲突。试想:如果老师成了故事中的家长,孩子的发展会怎样?如果孩子幸运地遇到那位“艺者”,那又该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纲要》指出,生命的成长需要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在和谐的氛围里,生命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孩子们的表现力、创造力才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幼儿才能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活泼开朗,充满自信和创造。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细致观察、耐心倾听孩子们内心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感受,同样也会给我们的教学经历增添了七彩阳光。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

观察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是了解幼儿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总是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从他们最细微的动作中洞察幼儿的需要。

关注:老师,我也要抱抱!

那是我做老师的时候,在一次游戏中,我和孩子们约法三章:谁在活动中表现得好,我就和他抱一抱、亲一亲。孩子们都显得非常活跃,被老师抱过、亲过之后,他们欣喜若狂,互相炫耀:“老师抱了我两次”、“我和老师亲了三下”。仔细观察没有受到这种待遇的涛涛不开心了。涛涛是个小调皮,没有一分钟的停歇。你让他学做操,他偏坐着不动;你让他坐好,他就往游戏角里钻。一次我在上音乐课学律动时,他甚至趴着睡大觉。看着幼稚的他,有时也挺没办法的。

今天他的不开心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在平时的日子里,他从不关注老师对小朋友的态度。于是我轻声走到他的身边,安慰他一番,并告诉他该怎么做,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喜欢他的。还没等我说完,只见他灵活地转身扑进我的怀里,把我抱得紧紧地

幼儿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老师的拥抱、抚摸式的问候。教师柔和的语气、亲切的眼神、愉悦的表情都能给孩子“母亲”般的慰藉,让孩子感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和温暖。有专家曾说过:“给孩子吃十次肯德基,还不如给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我们幼儿园小班的老师抱孩子是经常的事情,有的老师经常和我说今年的孩子适应的真快,我说不是,孩子适应的快的真正原因是:老师的呵护缩短了孩子的分离焦虑的时间。有些家长就经常告诉我,我孩子连周末都想上幼儿园,因为他说老师比父母喜欢他。每当听到这里我都会感动。我记得我看大班的时候每天中午孩子起床我都会给女孩子梳头,过些时候有个男孩的家长就来找我,陈老师我孩子说要留长发,当时我很吃惊,我说怎么回事啊,家长说他要请老师帮他梳头,我一下就笑了,从那以后我也轻轻的给男孩子梳理一下。孩子特高兴,眼神中流露出那种天真的满足感。一个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能力可以用爱来弥补,但是没有爱的人,能力再强也不会做好事情的。

用孩子的耳朵去听

倾听是对人的一种尊重,能使幼儿学会以平等的心态建立关系,更有利于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无论在课堂上、游戏中,还是吃饭时,我总喜欢看着他们说话,用我的眼神告诉孩子我在认真听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尊重他们的,喜欢听他们“聊天”。

聆听:“喜欢吸血的是蚊子妈妈”

“陈老师,你的脚上有个蚊子”,细心的琳琳大声叫了起来。孩子们循声望过来,开始了一段交流:

“快拍死它,它是大坏蛋。”

“它喜欢吸我们的血,真是个坏家伙。”“我不怕蚊子,看见蚊子我就打死它。”

“我知道蚊子妈妈才咬人,是我的爸爸告诉我的。”“真滑稽,蚊子还会有爸爸妈妈之分,哈哈!”就在这样一片议论声中,孩子们针对“吸血的是蚊子妈妈”而展开了话题。我请浩浩说说自己的理由。浩浩头头是道地讲道:蚊子妈妈喜欢吸人和动物的血,蚊子爸爸吸食植物的汁液。别看蚊子的身子小小的,可他们的嘴巴像针一样尖,能扎进人和动物的肉里吸血,而且它们身上还有许多病菌,被蚊子咬了不但很痒,还会生病!所以我们要消灭它。

真是了不起的浩浩,懂得那么多知识,孩子们都听得目瞪口呆,向浩浩投去了羡慕的眼光。通过这件事让我觉得倾听的重要性。有时老师认真地听,会发现新的教育契机,使孩子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作为老师,我们没理由苛求孩子站在我们的立场与高度,而要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

用孩子的心灵去体会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生命的感悟。老师需要“像个孩子”一样,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以相同的生命情调细心体味孩子内心的酸甜苦辣;也要“像个父母”一样,耐心感悟孩子心灵的喜怒哀乐,清楚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体味孩子心灵的命脉,适时地给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

体会:无声的“语言”

在《春雨》制作活动中,我根据诗歌内容“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为孩子们提供了相应的材料,并分成三组进行制作。在制作池塘时,几个孩子正专注地用各种形状的卡纸拼小鱼的形状,还不时传来“陈老师快来看,我做的小鱼多美!陈老师,我做的小鱼游得很快。”“我做的小鱼用了很多图形,三角形做的头和尾巴,半圆形做的身体”元元是班内年龄最小的孩子,我发现他做的小鱼怎么看也不像,这时他也开口说:“陈老师,我做得好吗?”还没等我回答,几个孩子转过视线,不约而同地说:“不像,太丑了。一点都不漂亮。”当时我没有做任何回答。我想假如我用哄的办法,会伤了其他孩子的自尊;如用批评的方法对待元元,或许对他的伤害会更大,更会抹杀了他的兴趣。元元见我没有任何回答,只是看了他们一眼,就继续开始了自己的制作,不过粘贴的小鱼稍稍有了改变,慢慢变得有点形象了。

《纲要》“组织与实施”部分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我当时没有作任何回答,只是采取了暂时的“无言”。我的沉默不代表就不管他们,而是给他们一个缓冲的过程,让他们通过比较获得自己的一些看法,习得一点自己的经验。元元正是通过这样的“无声胜有声”,而逐步调整自己的思想,逐步完善自己的制作。如果一味地跟随老师的思想发展,孩子又能学到多少。哪些才是孩子真正的获得实践证明,老师在活动中角色的扮演相当重要,只有“持”与“助”用得恰当,才能更有助于孩子获得成功。

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水平的发展有所不同,像元元这样的孩子只有给予耐心的等待和关注,才能顺应他们的发展。如果在活动中我终止元元继续粘贴,让他被动地听从老师的建议,他可能会暂时勉强地接受老师的“帮助”,可最终可能会挫伤他的自信和积极性,甚至会增加他的抵触情绪。老师那不经意的“一看”,给了元元百倍的信心,满足了他当时的需要,让他在欣赏别人的作品中自己去发现、比较、思考怎样才会更好,这远比老师的说教来得更有意义。

对于不同的儿童,技能性的教育目标不必刻意在一次活动中完成,而对孩子产生终生影响的个性,却需要老师将它渗透在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

四要提高教师与幼儿的沟通质量,使教师从权威的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的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引发交谈的技能。

善于敏锐的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的引入交谈中;或者善于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对某个特定话题的兴趣★倾听的技能。

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的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老师很喜欢听

我说”“老师觉得我的问题很有意思”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并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得以交谈的对象。

五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1)了解家长的技能(97页)

一般来说,教师需要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希望、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习惯等,以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沟通策略。

★第一类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幼儿园的工作都有正确的态度,沟通、合作都很容易;★第二类的家长很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但对幼儿园的态度可能不大信任,甚至对教师可能较多指责,因此面对这类家长时,教师会感到压力,需要特别的冷静、理智,严于责已。只要真心诚意地从孩子出发,就能找到与家长沟通的渠道;

★第三类家长一般信任教师,而常把教育的责任全托付给幼儿园。对这种家长工作的重点是让他们关心孩子的教育,帮助他们找回对孩子教育的信心,辅以有效的方法指导,变消极为积极;

★第四类家长常常让教师困扰,自己不尽责任,可遇到问题就全怪罪教师。对这类家长特别需要精心地、艰苦地、反复地沟通,并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做家长的工作。(2)与家长交流的技巧(98页)★告状式:“我提醒过××好多次了,要他拿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要先征得小朋友同意,他就是不听,每次都抢,所以常和别人发生纠纷。”★描述式:“××年龄小,每次看到小朋友玩玩具时,就想玩得很,记不得先要说什么,拿过来就玩。小朋友不肯,就争起来了。”六分组能力(102页)

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有层次,指教师分组时纵向地考虑幼儿的水平差异。★有特色,指各组各有特点。

★有变化,指分组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

第二节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105页)

一、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

在欧洲古代和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认为儿童仅仅是父母的隶属,他们是带着罪恶来到人世的。在那个时代,儿童自身的特点和价值是完全被忽视的,更谈不上有独立的人格。因此,他们可以随便被杀掉或抛弃,打骂、体罚儿童是那时教育的特点。

文艺复兴运动后,儿童观开始出现了大转折。著名的如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论”儿童观,即认为儿童不是生而有罪,而是一块纯真无瑕的白板,因此有巨大可塑性的存在。18世纪法国卢梭确立的“自然论”的儿童观,即认为儿童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白板”,而是有自己内在规律的自然的存在。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对全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第三节幼儿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一、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108页)活动(概念)","p":{"h":18,"w":106.02,"x":84.996,"y":1093.848,"z":132},"ps":null,"s":{"letter-spacing":"-0.395"},"t":"wor幼儿的实践活动(外部活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二是人际交往活动。(1)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10页)A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B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C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2)人际交往活动的作用表现在:(111页)A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B是幼儿重要的信息源C是幼儿实际的社会生活

二、教师“教”的活动(114)

“教”的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地“教”,二是间接地“教”(1)所谓直接“教”的方式(概念),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比较适宜的:

★对幼儿进行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使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人类用漫长时间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如给幼儿讲古今中外的故事、讲科学家的发现、教幼儿念诗歌、文学作品等。★规定必要的行为规范、行动规则,讲解必要的社会生活常识等,这些东西不需要幼儿自己去尝试,或不适合幼儿去尝试,甚至尝试是危险的。如教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不能过马路,告诉幼儿不能喝生水、不能跟陌生人走等安全、卫生常识。

★教给幼儿必需的知识或概念,让幼儿能高效率地获得比较系统地有条理的知识,如讲解哺乳动物的概念、生活习性,讲解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等。

★某些技能、技巧,需要教师用同种方法介绍给全体幼儿。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画画涂色的技巧等。

★传递必要的信息,如告诉幼儿一些他们能理解的国家大事、新闻消息、周围环境中发生的有关事情等。

直接“教”的优点:教师直接“教”的时候,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因此,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而且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师,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直接“教”的缺点:

★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不容易真正掌握。

★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双向交流,容易成为教师向幼儿单向灌输和说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3)所谓间接“教(概念),是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

的中介,比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三、幼儿“学”的活动1、接受学习(118页)

在教师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时,与之相应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所谓“接受学习”(概念),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2、发现学习

在教师间接“教”的时候,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概念),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非智力因素主要有:(120页)★主动性

★好奇心★自信心★坚持性

第五章幼儿园环境

第一节幼儿园环境概述

★一段时期以来幼儿园的教育在经历了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之后,开始了人本主义的观点,回归教育的本体,更致力于孩子学习的研究。另外,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要求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为此幼儿教育上也开始提出了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什么是自主学习呢?它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的接触事物,获得信息取的经验,提升认识,自主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性质是由环境决定的,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幼儿自主学习的骨架特征,就是选择性。自主学习中孩子需要一个可以让他们进行选择的环境,来培养和表现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试想一统的环境,连选择都谈不上哪来的独立自由。但是幼儿园是一个教育机构不可能像弄堂的游戏那样来等待“无心插柳”的收获,因此,这个可选择的环境是有“一定”的界限的,是由教师提供的,确切的说是老师根据孩子的需要创设的它包括可选择的外在环境和可选择的内在环境,前者指的是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的可选择性,而可选择的内在环境,是指学习时机和学习方式的可选择性,孩子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机,适合自己的发展进程,选择自己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可选择的外在环境的创设,需要的是老师对孩子的了解,而可选择的内在环境的营造,需要的是老师对孩子的理解。所以可选择的环境虽然是老师创造的,却是给孩子用的,不是摆事和花架子。孩子能否自由学习,可选择的环境是关键。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是孩子可选的环境呢?(一)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状态,并不在于内容的深浅,而在于这个内容是不是孩子喜欢的,是否能激起孩子热情的,可否引发孩子探索和认识的兴趣,能不能使之成为孩子当前的需要,因此,在自主学习中,我们尽量从孩子中,从孩子的问题和矛盾冲突中,确定孩子的学习内容。

例如还有小班的可爱的小刺猬。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们在沙地里发现了一只小刺猬,孩子们特别喜欢,就把它带到班里饲养起来了。看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小刺猬身上,小班的马老师决定开展一些关于小刺猬的系列活动。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一些关于小刺猬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知识。她首先让孩子们对小刺猬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孩子们知道了它有一张突出的脸。是一种性格非常孤僻的动物,喜安静,怕光、怕热、怕惊四条腿,还有小尾巴。浑身长满钢针是的刺,当遇到敌害时浑身攒成球。身上长满了硬刺最初的时候是毛,然后变硬成了刺,它是保护自己的武器,有时候从树上摔下来,它还可以起到弹性垫子的作用呢。它的眼睛很小,小小的圆耳朵,!而且视力不好,只能看清楚距离地面约3厘米高度内的东西。在喂养中知道了刺猬是杂食性动物,在野外靠吃鸟鸟蛋以及草根、果、瓜还有粮食等植物为生。另外,毛毛虫、甲虫、蜗牛、蚯蚓等小动物也是它的食物。通过了解还知道它白天睡大觉,晚上才出来找吃的。这个阶段孩子们还搜集了很多关于小刺猬的信息,有的是问问爷爷奶奶的,有的是爸爸妈妈上网帮着查的,有时还不停的为了一些信息而争执,这样老师就把有争执的信息用红笔勾上。然后老师又让孩子们观看了关于小刺猬生活习性的录象,孩子们在观看中巩固和印证了自己的猜测和争执以及得来的信息是不是真实。那么我说这个课程对于小班孩子其实有点深,但孩子感兴趣,我们学习的也比较轻松。因为孩子们非常喜欢小刺猬经常学小刺猬在地上爬,那么马老师又预设了,好玩的小刺猬的健康健康活动,在活动中

因为小刺猬是益兽,老师就设计了让他们为一些动物送食物的环节,这样又巩固了小班科学认知领域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而且孩子们在练习手膝着地爬行及侧身滚的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在玩中有了愉悦的情绪体验,后来她们又开展了一次手工活动,用橡皮泥,土豆,红薯,萝卜,火柴,还有牙签等制作小刺猬,孩子在整个系列活动中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小班健康活动:可爱的小刺猬

玉田开发区幼儿园马国丽

活动由来: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们在沙地里发现了一只小刺猬,孩子们特别喜欢,就把它带到班里饲养起来了。看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小刺猬身上,我决定开展一些关于小刺猬的系列活动。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一些关于小刺猬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知识,知道活动中我们还编了一些关于小刺猬的儿歌。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增长了知识,也更加喜欢小刺猬了。可是不幸的是在一个星期天小刺猬突然不见了,孩子们非常伤心。想想孩子们对小刺猬的一举一动那么感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可爱的小刺猬》这节健康活动课。让孩子们从心里释放对小刺猬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锻炼了身体。

活动准备:

1、刺猬头饰每人一个,萝卜、骨头、鱼卡片若干。2、铺着地毯的活动场地。

3、小白兔、小猫、小狗头饰各一个,录音机及节奏欢快的音乐,录好的小广播。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爬行及侧身滚的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的爱心,能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体验帮助别人是件高兴的事。3、体验游戏的乐趣,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前些天我们班饲养的小刺猬不见了,它去哪了呢?(冬眠)你们想不想

小刺猬?小刺猬怎么爬?(让幼儿随意尝试手膝着地爬。)2、你们想不想也当小刺猬?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玩一个小刺猬的游戏。(师戴上刺猬妈妈头饰)瞧瞧我是谁?(刺猬妈妈)

你们来当刺猬宝宝和妈妈一起做个运动,好吗?把我们以前编的刺猬儿歌也说出来。我们边说边做(根据儿歌内容请你们随意做小刺猬的动作)。小刺猬,你真棒,遇到敌人不紧张。

骨碌一下蜷成团,吓跑凶恶的大灰狼。

儿歌反复几次,每次都有新动作。

3、好了,小刺猬都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听听今天的广播有什么新闻。

放录音:小红帽广播站开始广播,各位小朋友好,昨天夜里小猫、小狗和小白兔的家惨遭大灰狼的破坏,还抢走了它们爱吃的东西。警方正在捉拿可恶的大灰狼,请小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快去帮帮小猫、小狗和小白兔吧!

师:孩子们,小猫、小狗和小白兔没有了吃的东西,多可怜哪,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说

出帮助他们)

怎么帮助?(送吃的)

我们要送些什么吃的呢?(送它们爱吃的东西。)想想小猫爱吃什么?(鱼)

小狗爱吃什么?(骨头)小白兔爱吃什么?(萝卜)

好了,妈妈都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快去送吧!怎么送呢?(背着食物爬着送去,用手拿着,

打着滚儿送去,这样特别快,装口袋里)

教师和幼儿一起给随音乐给小动物送食物(幼儿手膝着地爬,也可侧身滚,自选食

物卡片给相应的小动物送去)。

4、活动结束:

孩子们你们把好吃的都给小猫、小狗和小白兔送去了吗?你们高兴不高兴?幼儿欢呼。我们再到外面看看,谁还需要帮助。(边说儿歌边排队走出活动室。)小刺猬,你真棒,一个一个快跟上。遵守秩序不拥挤,我们个个了不起。

类似这样的学习内容和主题还很多,他们要么是孩子们在一种矛盾逼迫下的产物,要么是孩子玩耍的核心,要么是孩子生活周围事件引发的热点。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孩子为了解决矛盾而学习,为了享受玩耍而学习,为了满足好奇融合社会而学习,这时的学习已经成为了孩子的生存需要,这样的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学习了。

尽管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在我们教师准备好的环境下进行,我们要善于捕捉这样的教育契机,要“以一颗敏感的心,聆听、发现和追随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主题的开展,因为这些来自于孩子的主题已经很大程度得体现了让孩子自主的选择“学什么”的教育理念。

一、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的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好的材料、玩具除了安全、卫生、美观、耐用之外,应有变换性、多功能性,即一种材料或玩具可以用多种方式去摆弄它,去玩它,这对于保持材料、玩具的新鲜性,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很有意义的。另外,材料、玩具应当是经济的,有的昂贵的玩具玩法固定,又容易损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价值。而水、沙、粘土等自然材料以及各种废旧物资如果加以有效利用,是非常符合幼儿特点及活动需要的。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农村,所以这里我给大家讲的也是接近我们周围生活的一些东西。

★让乡土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大放光彩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皮亚

杰认知结构理论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操作而得来的。根据上述理论,我们认识到,要使幼儿得到发展,一要创设环境,二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我园离农村很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幼儿充满诱惑,因此,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材料,来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各种资料图片(利用农村资源的)

二、幼儿园环境的特点环境的教育性环境的可控性

第二节幼儿环境创设的原则(139页)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二、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三、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

(1)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3)培养幼儿

的合作精神。正确的观念: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五、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第六章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第一节幼儿为什么要与家庭、社区合作(157页)

一、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一)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二)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

(三)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

★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证。

★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社区(概念)由居住在一定区域范围的人们所结成的文化生活共同体。在城市以街道委员会为基础,在农村以乡、村为依托。

三、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思是,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是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其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等多方面的支持。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一般来说,文化和文明程度高的社区,幼儿园的园风、教育质量也不错。

第二节幼儿园怎样与家庭、社区合作

一、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

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家园合作的方法

1、家长直接参与方面。家长开放日、“爸爸、妈妈老师”制度、亲子游戏、夏令营活动

2、家长间接参与方面。家访、家园联系簿、个别谈话、家长专栏、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

二、幼儿园怎样与社区合作(论述)(164页)

(一)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二)为社区精神文明的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三)幼儿园与社区结合的问题

第七章幼儿园课程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177页)

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从这一课程意义上来说,课程不仅包括课表上所指定的教师有计划组织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包括学生自动自发和有计划组织的所有课外活动,甚至包括课间10分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就不再是传统的“六科”学习活动,而应包括各类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

幼儿园课程(概念)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各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课程的基本要素通常是指(目标)、(内容)、(组织)与(评价)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入(离)园等等。

案例一:离园时,李老师发觉奇奇的衣服挺别扭,仔细一瞧,原来是纽扣错位了。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奇奇笨拙地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纽扣,准备重扣。正在这时,奇奇妈妈出现在活动室门口。显然,她已看到了一切,脸上写满了不高兴。只见她快步上前,动手要帮奇奇扣纽扣。李老师一把拉住她说:“瞧这衣服模样,就知道肯定是奇奇自己穿的。奇奇能够独立穿衣,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啊!让他再练习一下,相信他会有进步的,你说对吗?”奇奇妈妈听了李老师的话,似乎悟出了什么,脸慢慢由阴转晴,笑眯眯地对奇奇说:“乖孩子,慢慢扣,妈妈等着你!”

[评:纽扣错位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如何做才能不错位。孩子能做的事,教师不要代替,家长也不要包办。这个道理,光老师知道不行,家长也要明白。学校教育既不像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所说的那么“无能”,但也绝不像1718世纪的理性主义者爱尔维修等人所认为的那么“万能”。因此,学校和家庭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顺利成长的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案例二:取鞋

午睡起床时,烨烨发现小床边的鞋子不知怎的到了床底下。为了拿到鞋,烨烨趴在地板上,用手伸进床底下去拿,但够不着,将身体挪近床沿后再试,还是够不着。在一边仔细观察的王老师提示他,能不能找样东西来帮忙。烨烨便找来一根绳子,一试,发现绳子是软的,无法够到鞋子。他不甘心,索性坐下来,一只手臂勾住床侧的档板,一条腿伸到床底下勾鞋还是不行。于是,他的脚如钟摆在床底下晃动,虽然碰到了鞋子,却依然弄不出来。于是,烨烨干脆拿起老师做卫生的笤帚,慢慢地移动鞋子,他终于拿到了鞋子。站在一旁多时的王老师伸出大拇指,微笑着对烨烨说:“你真棒!”

[评:取鞋的故事不由得让人重新审视教和学的问题。王老师对孩子的密切关注、适时提示、耐心期待和热情鼓励给教师的“教”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烨烨的取鞋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如果幼儿园用上课来代替幼儿游戏的话,幼儿园课程就会“小学化”,幼儿园课程也就不成其为幼儿园课程了。

(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181页)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简答)(一)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二)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三)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

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186页简答)

(一)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例如:对小班的幼儿而言,由于他们自我照顾能力有限,情感上还很依赖成人的关怀,

同时又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因此,在内容生活上就着重以常规生活和多种自选游戏活

动来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而不应该侧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如果时机不成熟而勉强让幼儿学习,会让他们感到在学习上有挫折感导致产生消极的学习兴趣。(小班的教具)小班的课程:彩纸飘飘

活动背景:撕纸是小班孩子比较初级的手工活动。让不太有目的的撕纸活动,在一个游戏的情景中进行,是这个活动的设计思想。

活动在想象的情景中开始,在玩耍中撕纸,利用已有的环境积累有关色彩和数的经验,是一个体现整和意识的活动。当然活动是以本班孩子原有经验为前提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相当的“1和许多”的数的经验,那么,在活动实施时,老师就可以在数数中完成“捡纸片”的游戏。如此可以变化多样。内容与要求

1、在撕撕玩玩彩纸中,感受彩纸和数量的不同2、在想象中,体会快乐的情绪活动准备

红、黄、兰、绿等色彩纸若干;塑料小筐人手一只过程与指导

一、彩纸像什么1、(出示彩条纸)这是什么?(五颜六色的纸条)你们看看这像什么?(抖动纸条像花,像焰火等)

让孩子在自由想象中,充满激情的进入活动。2、(拿一张纸条边示范)我把纸变成什么了?我把一张小纸条变成这么多的小纸片。这是示范,动作要清晰。

3、我们在过节和高兴的时候就把它撒到空中。(把准备好的小纸片撒向空中)哦,过节啦,好高兴啊。

激起孩子玩耍的兴致二、撕纸条

1、你们想高兴吗,你们想过节吗?桌上有这些彩色纸条,你去把它变成小纸片,越小越可以飘起来,看。

教师撒一把,激发孩子撕纸的愿望。

2、幼儿撕纸,老师指导。小纸片放在塑料小筐子里。三、过什么节

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过节吧。过什么节呢?(好,过XX节)来一起往上抛,过节啦!在玩中了解孩子们知道的节日

四、找颜色纸片

1、你们看地上都是小纸片。(举起红色的小纸片)你能把这中颜色的小纸片找到吗?这是什么颜色啊?(同样的方法找其他的颜色)

2、请你找出红色的纸片(听语言指令找颜色纸片)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是先对照实物,才能说出名称五、一片和许多片

(把手上任何一种颜色的纸片放到筐里)看,你们手上的一片一片的纸片放到一起就变成多少纸片了?(可以根据颜色不同反复游戏)

感受一和许多,积累数的经验六,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

这是黄纸片,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种颜色的东西呢?提升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谁答对就得到同颜色的小花)

认识的颜色与孩子的生活相联系

评析:这个设计体现了《纲要》整和的教育思想,将综合性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包括情感体验,生活常识,知识技能等交织在其中,将预设的目标融于游戏活动中,使幼儿能主动地开放的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认知风格,愉快的学习。(三)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

在为幼儿提供学习内容时要尽可能使幼儿看的见、摸的着,让他们亲身感受与体验,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小水洼的故事”

我看大班的时候记得也是这个秋末冬初的季节,下了一场很大的秋雨,幼儿园的操场坑洼的地方积了很多的水,雨停了,我带孩子们到外边散步。孩子们一下对这些水洼来了兴趣,调皮的孩子在水里乱踩,嘴里还嘟囔着我踩你的头,我踩你的脚。还有的说我把大楼踩碎了,乖巧的小女孩在水里指手画脚的说我看到你了,我看到你了,嬉笑着互相看小朋友的影子,这时有的孩子说我还看到陈老师了,这句话像个炸弹,我们知道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重的。一下孩子们都围了过来了,我说孩子们都好好看看陈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在水里的样子和真的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立刻不说话了,一会有孩子说没有什么不一样的,谁站到这里就能照到谁,孩子们立刻又雀跃了,其实我是想让他们通过观察看看水里的自己是不是倒的,但是孩子的兴趣点不在我这里,这时我也没加干涉,而是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们笑。于是有的孩子找来小树辊,树叶等等好多东西不停的往水了扔,开始玩游戏了。嘴里还嘀咕着我的树叶船走喽,我的小石子潜水了,还有用口袋里的纸折成小船放的,看着他们玩的那么开心,聆听着他们丰富的语言,我震撼了,每个孩子都是个天才啊。一会他们玩的差不多的时候,我说咱们把干净的小水洼给弄的这么乱一会别班的小朋友还要玩怎么办啊?于是孩子们把水洼里的东西收拾走了。回到教室孩子们还在兴奋着,议论着,这时我就问他们玩的开心吗,孩子们都说开心,我说老师有个关于水洼的小问题谁来帮我解决一下?“我”“我”“我”一说帮老师孩子们都喊起来。“老师快说!”一个孩子喊起来。“问题是”我故意慢慢的说这时教师安静了,谁猜猜站在水里的自己是正立的还是倒的呢,这时很多孩子都告诉我“正立的”,只有一个孩子说是“倒立”的,而且大家都批评他说的不对,这个孩子也很犟,还在坚持自己的观点,争执中忽然有孩子说听老师的,教室一下又安静了,我说老师也不知道才问你们的,怎么办呢?我把问题这个球抛向了孩子。“再去看看吧,一个孩子大声说!“同意吗?”我问?“同意”这次孩子们带着任务又去观察,回来孩子们还是唧唧喳喳的,那个说倒立的小朋友显的非常得意。我说:王号小朋友在玩中仔细的观察了影子的正倒,很不错。我们给他拍拍手。其实其他的小朋友也在观察了只是观察什么东西放水里能像小船一样飘着,什么沉下水,对吧。老师都看到了。现在我们再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孩子的兴趣点在沉浮上我就先准备了这个沉浮的预设活动)于是一个和孩子们探究沉沉浮浮的课程又开始了,在完成这个预设活动中,孩子们有了玩小水洼的经验,大概知道什么东西到水里是沉下去的什么是浮上来的。那么我就把这次活动的目标定为1、了解什么东西在水中是沉下去的,什么是浮上来的,2、知道一些改变物体原来状态的方法,过程:

一、头天傍晚我给孩子留了个任务让他们每人用小塑料袋收集5种东西,这5种东西的材料要不一样,看谁的材料最新鲜。二、猜一猜

教师:前两天,我们一起和小水洼玩的非常开心,昨天老师又给小朋友布置了新的任务,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手上的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哪些是浮上来的?

幼儿讲述,老师记录在活动板上,记录的方式是孩子明白和认可的。有争议的问题划上问号,没有争议的画对号。

三、验证自己的猜测

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把问好去掉。

(幼儿尝试在盆子前把有问好的物品放在水里,感受他们的沉与浮)

塑料吸管使劲往下按,浮上来了,有的孩子说把它管满水,这时孩子又试还是浮上来,这样大家答成共识:吸管是浮上来的东西,问好去掉。用同样的方法探究了其他的物品,四、探索在水中改变物品原来的样子

1、老师。你有没有办法将你手中的一件东西在水里改变它在水中的样子呢?想办法改变它在水中原来的样子(老师重复是为了让孩子有思维的空隙)你可以自己去试试也可以和同伴去试,然后记录下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2、幼儿操作尝试。

老师指导和提示幼儿记录,可以随时了解孩子做的方法。3、说说自己的实验,并展示记录。期间,教师要做总结:如红红说:泡沫板原来是浮起来的,在它上面加一定数量的鹅卵石它就沉船了,

王帅:我的小塑料袋是浮着的,我放点石头就沉下去了,老师:塑料袋里装积木会沉下去吗?孩子有的摇头有的点头。两种意见:老师操作孩子观察,结果不行,这样意见统一了。

老师,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幼儿:因为他们都是浮上来的东西。

教师小结:是啊,要改变一件东西原来的样子,一定要请和它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忙。

老师:拿一个纸盘,(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的,我拿一块橡皮泥帮忙(把一小块橡皮泥放在纸盘里,纸盘没有沉)它沉了吗,怎么回事?

幼儿:再多放些放上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

教师:(轻轻的重复,以反问的语气,引发孩子对这句话准确性的质疑)放上去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重音放在“盘子”两个字上)

幼儿:放上去的东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盘子)托着盘子的力量大,他就沉下去。老师:同意吗?很好。

4.比较熟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沉浮现象。

了解沉与浮的另类现象中,认识更广阔的沉与浮的现象。

老师:你们刚才让一样东西改变它原来的样子,都请别的东西帮忙的,我现在幼儿:(抢先)我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几个洞。老师:哦,她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

幼儿: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进去了,水很重,水帮了忙了。

老师:啊,你还是请水帮忙了。我现在不请任何东西帮忙。这是一个熟鸡蛋,你们看(用一个透明水杯在玻璃缸里舀一杯水)我把它放在水里怎么样了?幼儿:沉下去了。

老师:我把蛋放在这个杯子里(把蛋放在准备好的盐水杯里),你们看怎么样了?幼儿:浮起来了,怎么回事?一杯水热一杯水冷吧?老师:你们摸摸。

幼儿:一样的是不是这杯水太少了(老师:从缸中舀起满满的一杯水)幼儿:还是沉下去的浮上来的水杯里是不是放过糖了老师:你尝尝

幼儿:啊,呸,怎么那么咸哪?放过盐了。

老师:对了,这是一杯清水,这是一杯盐水,你们听说过死海吗?幼儿:对,海水里有很多盐,人可以躺在水上看书也不会沉下去的4、引发继续发现

老师:所以,改变东西在水中的样子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要喜欢可以继续发现。幼儿1:重的东西就沉

幼儿2:那不一定,我爸爸重在水里就不沉。

幼儿3:那是因为你的爸爸会游泳,手是螺旋桨

老师:是啊,不沉下去的原因还有很多。我们慢慢的研究。

显然,孩子们的兴趣已经欲罢不能了,这是所有探索活动的长远目的。

这一活动,是孩子们在玩小水洼的时候产生的,通过在小水洼中的玩耍,有了较多的感性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幼儿产生了强烈的与同伴交流分享的欲望,因此老师组织了这次集体活动。

首先,教师让幼儿自选材料、自带问题开展“猜一猜“的活动。教师采用集体交流的方式,“从孩子中来回孩子中去”,创设积极互动的好时机。时而幼儿接纳同伴的想法;时而不同的答案,引发幼儿争执,思维的碰撞在萌发,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向别人提出质疑等能力在此得到培养,一个互动的学习契机也在此产生,向同伴学习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最后,面对争论不休的问题,采用集体验证的方法,这为后边个别实验起到了示范演示作用,

由此还引发了影子的课程,光的问题等等,当时我和马玉敏老师一班,我们两个配合特别好。很好的完成了这次生成活动。并且一个互动的墙饰,也随着活动的开展而拉开了帷幕。那么我说孩子对这样的学习经验应该是很深刻的,包括研究沉浮和研究影子玩踩影子的游戏,光和影子的关系等等,为小学和初中学习常识和物理奠定了基础,起码他感受过,所以会有兴趣。而且生活中的镜子啊什么的他们会更加关注。事隔六年多了我对于这些事情也是记忆很深刻的,我经常和老师们讲做个研究型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自己用心体会的东西不会忘的。有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喊,做墙饰太困难,那我说你没真正的理解什么是墙饰,另外通过你的墙饰我会看到你是不是在用心的钻研课程。

(四)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第四节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一、(简答)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下方面的内容:1、教师按课程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2、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3、幼儿自选活动的提供与指导4、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5、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

对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可参照以下建议:(简答)★一日生活安排尽可能减少环节的转换。★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来安排一日生活。

★使用相对稳定的一日生活日程表,帮助幼儿掌握每一环节的名称,使他们知道下一环节干什么

★每环节结束时有明确的信号,让每个幼儿意识到要转换活动了★确定转换时幼儿集合的地点

★一旦幼儿集中后马上转入下一活动,即使还有部分幼儿未到场,教案的设计:

教案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它阐明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目标等。

二、选择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1、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在幼儿园过多使用集体活动是不合适的。2、教育教学的方法(1)观察

重点是教幼儿学会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不是只知道观察的结果“是什么”。(2)实验

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主要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尝试和探索。

在使用实验方法时,应重视实验的过程,而不在乎是否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或有个什么了不起的发现,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专注等科学态度,才能让幼儿学会观察、提问、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

(3)游戏操作(4)参观

组织参观要注意几个要点:①参观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进行。

②参观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取得对方的合作与配合,也需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③参观时,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④参观后,要组织幼儿谈话和讨论,并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如绘画、手工制作等。(5)谈话、讨论(6)讲解、讲述

在教学中,很少单独使用讲解的方法,如果讲解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3、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手段(196页)(简答)(1)实物

(2)图书。为幼儿选择图书要求画面清楚、色彩赏心悦目,而且画面要大,最好一页只有

一个画面。

(3)挂图、图片、照片(4)幻灯片、录像带(5)自制教具(6)多媒体

4、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简答)(1)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2)日常活动与生活(3)学习环境(4)家园合作

第五节幼儿园课程评价(199页)

一、课程评价概述1、评价的目的

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

第二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3、评价的作用它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等作用。二、课程评价的内容(简答)

教育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幼儿)、(教育活动)、(教师)这三个方面作出评价。

对幼儿的评价,不只是评价他们掌握与课程有关具体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评价他们的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方法、行为方式等。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重点是: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经验,所提供的经验是否与幼儿生活经验及已有经验相联系,使幼儿可有效地进行学习。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着眼于评价教师从设计、准备直到实施每个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包括工作的技巧和态度。课程评价的原则(简答)

(一)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二)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三)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四)评价应客观与真实。

总之,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和完善课程,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第八章幼儿游戏

第一节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216页)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是幼儿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交往,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个性。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增加交往机会。(二)在游戏中培养交往语言

交往语言是在主动活动中构成的,游戏有助于巩固儿童的知识技能。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角色身份出现,以角色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这时他即是角色,又是自己,他会发现自我语言与他人语言的区别,也能自然的学会交往语言。另一方面,游戏的魅力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使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使交往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三)鼓励幼儿积极交往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中少一个“儿童的群体”。这个群体对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幼儿间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往。可安排一些促进幼儿交往的游戏,让幼儿认真参与,以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四)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创新意识

★幼儿游戏的特点(简答或者论述)(一)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主要表现在游戏的内容、形式、进程等由幼儿自己选择,而不由成人直接控制。

(二)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幼儿玩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活动本身,是为了好玩而游戏,除此这外,别无其他目的。

(三)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只要幼儿在活动中具有满足感、成功感等积极的内心体验,就可以说幼儿具有了愉悦的情绪体验。

(四)游戏活动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会使幼儿产生遐想,从而萌发做游戏的愿望。在环境的创设上,注意放一些实物和操作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玩具,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我们常常能发现幼儿的一些问题,也能看到一些同伴间的矛盾,冲突等。这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找出一条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中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要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因为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学会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在游戏中获得群体意识。★定义:

教学游戏:幼儿教师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目的,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我们通常把这种活动称为教学游戏或游戏化的教学。★游戏的功能:(简答)

(一)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因此,游戏可以使幼儿的联想、想象、创造力得到发挥。

一、案例背景

每天午餐时,由于孩子们用餐的速度快慢不一,所以常常是一部分孩子吃完了,而另一部分孩子碗里的饭才缺了一个角,时差就在一前一后中产生了。考虑到教室小,教师人手又不够,所以我们就让那些先吃完的孩子自由活动,这样的安排恰恰给了孩子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一块小毛巾或是一个小碗都成了他们饭后可心的玩具。

二、案例描述

这天中午,小朋友的菜是西红柿炒鸡蛋,是孩子们喜欢吃的,好多孩子都能很快的吃完,胜胜也是其中一个。用完餐照例是要拿毛巾擦脸的,他拿了一条手绢架上面的毛巾很快的擦了擦,擦完后就把毛巾放好,然后站在门口,靠在门边看别的孩子。忽然,他把两个手撑在两边的门框上,笑着看洗手间的孩子。这时,斌斌刚好擦完了脸,要往教室里走,见门被堵住了,就用身子往胜胜身上撞。可是不管怎么用力,胜胜就是不松手。而另一边的莹莹也擦完了脸,要往教室里进。只见她走到门边伸出右手在胜胜的左手上按了按,嘴里还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马上,胜胜就把左手放了下来,让莹莹进去了。斌斌也想跟着进去,却让又胜胜拦在了门外。于是,他又往胜胜身上撞,可胜胜就是不让他进。过了一会,莉莉也擦完了脸,走到门边,同样伸出右手在胜胜的左手上按了按,同时嘴里也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胜胜又立刻放开了左手让莉莉进去,而且马上又将手放回到门框上。斌斌看了会,走到门边,伸出右手照莉莉的样子按胜胜的手,嘴里使劲喊“叮咚,叮咚。”胜胜马上放下了左手让他进了教室。

三、案例分析

从上面的近乎“恶作剧”的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游戏的渴望。虽然只是简单得不能简单的游戏规则,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可能平时,我们看到胜胜这样的孩子会立刻采用铁腕政策,将他压制,却不知这种主观的做法将孩子的创造天赋扼杀于无形。其实,幼儿在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己的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待孩子体验到了这种成功,就容易保持他们喜欢探索,发现的兴趣。就如例中的斌斌不管撞几次门就是没用,而按了门铃的莹莹和莉莉则能很顺利的进来。故事中的胜胜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将自己想象成一扇门,全然不在乎这在大人眼里可能是一个好笑的举动。不但重复着同种游戏同种规则,而且非常遵守游戏规则。不是按门铃的就不让进,这强烈的规则意识让我不得不为之叹服,真是不可思议。

还记得有本书上曾说:“游戏是孩子赖以学习的方式”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游戏中斌斌就是个败而不馁的学习者。经过一次次的体验,最后终于明白游戏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畅通无阻。而莹莹和莉莉则是已有经验的使用者,显然她们将胜胜的行为理解为是在进行开门的游戏,然后又将自己的想法付着于行动(特别是莹莹)。很快,她们的想法就被认可了。那么,胜胜在游戏中担任的又是什么角色呢?我想赋予他游戏启动者的名号并不过分。是他的奇思妙想带动了其他孩子的游戏,也正是他坚决的态度保证了游戏规则的执行。所以,我们不应该常以有色的眼光看待那些“皮蛋”,而应该试着从他们的角度细心去观察,这样就会发现许多如上的,在共同的够建中以交互的形式吸收更多经验而不断创造出的新的游戏。

四、反思

在不经意中我捕捉到了这个短暂的一刻,也是绽现幼儿创造的一幕。反过来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我想我们还是得继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首先以幼儿为主体,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首要准则。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从头到尾都只是个旁观者,但幼儿的游戏热情并未因此而减退,反而更加的有规则性。那么,我们的教学中是否也应该给幼儿多点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少些教师的说教,让孩子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于创造的天空呢。

其次,应该从幼儿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适宜的进行教学。使幼儿可以将在同一事物中产生的经验建立在不同的体验方式和不同的实践当中。

(二)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三)幼儿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四)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怎样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222页简答)(一)重视幼儿的自发游戏;(二)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三)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自发性游戏(概念):是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完全符合游戏的

特点,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指导

★注意参与游戏的策略:(简答)

1、不干扰幼儿游戏的顺利、正常进行,不限制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不破坏幼儿自主活动的特点;

游戏案例我先骑

我在一幼工作的时候,记得操场上常常放着很多的扭扭车,一天小阳和冰冰发现了停在操场上的一辆小扭扭车。他俩几乎同时来到小车旁,都想先骑,谁也不让谁,由此发生了争执。我在一旁平静地观察。不一会儿,小丽也来到小车边,见小阳和冰冰争得不可开交,就建议采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方法来决定谁先骑车,小阳和冰冰同意了,结果小阳先骑。他兜了一圈又一圈,竟把另外两个小伙伴给撇下了。小丽和冰冰高声叫小阳停下,小阳不理不睬。于是,小丽勇敢地挡住小车的去路,冰冰也大胆地拉住小车的后座,迫使小阳停车。争执又开始了,但没过多久,只见冰冰骑上了车,小丽在数“一圈、两圈”。原来,他们制定了骑三圈后换人的规则

[评:争车事件中,谁先骑车和如何轮换都是孩子自己通过协商解决的,这一过程是孩子的自我教育过程,他们从中获得了必要的经验和能力:或学会保护自己,或学会控制自己,或学会以最初的道德认识去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或学会考虑别人的愿望与要求,并以适当的方式与人合作,等等。孩子在这种自我教育过程中更自然、更积极、更主动。他们自主、能动地进行价值选择、是非判断和行为控制,达到与环境相适应的目的,并促进心智的成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因为这种学习出于孩子自己的需要和意愿,且常常伴随成功的体验,令孩子充满成长的欢乐和喜悦。]

2、要能灵活地转换角色。有时,教师是观察者,有时是材料提供者,有时是监督者,有时是游戏的合作伙伴。总之,教师参与游戏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全随着游戏的发展而变化。

3、指导语言应该带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引导幼儿去探索、解决问题。提问应有多种答案和选择,而非只有一个答案。

对幼儿游戏的评价应该是正面评价,这样能保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起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

第九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第一节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含义(235页)

一、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简答或论述)(一)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的教育特点

1、主导活动方面

学前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游戏,幼儿在操作摆弄等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师的指导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没有作业和考试制度;小学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课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固定,有作业和考试制度,学习成为孩子必须完成的任务。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

学前阶段的生活节奏是宽松的。游戏时间较多,生活管理没有强制性,没有出勤的要求,教师对幼儿在生活上照顾的比较多;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而紧张,作息制度严格。游戏较少,教师对孩子的照顾较少。

3、师生关系

学前阶段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关系密切、具体;小学阶段师生接触主要在课堂上,个别接触少,涉及面窄。

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幼儿园阶段的教师的环境布置生动活泼,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活动中,有丰富的玩具和材料供幼儿操及摆弄,幼儿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的选择游戏及与同伴交往;小学阶段教室环境的布置相对严肃,教师的桌椅摆放固定,教师没有玩具,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余地较少。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

社会及成人对幼儿要求相对宽松,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全社会都认可。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压力小,也没有来自完成学习任务的苦恼;小学的孩子压力较大,自由少,孩子为了完成家长的期望不得不奔波在学习中。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儿童的思维发展,前一阶段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小学后就是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主。但是各个阶段的发展是连续的,前、后两个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这一时期教育学上被称为过渡期。两类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阶段性,而忽视阶段之间的过渡,这是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根本原因。二、这渡期(概念):在儿童前、后两个发展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这一时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过渡期。

三、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简答)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四、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论述题除了答要点还要进行扩充)(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为此,幼儿园应当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最好愉快自信的跨入小学。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1、培养幼儿的个性2、培养独立性

3、发展人的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3、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幼儿教育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1571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