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高职办工作总结

201*高职办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17:47:53 | 移动端:201*高职办工作总结

201*高职办工作总结

高职办公室201*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在高职院的正确领导下,高职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的办学方向,按照高职院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教学工作

一年来,根据工作情况,高职院多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高职办认真准备会议资料,联系落实与会的各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开好每次会议。协调水产教学点做好教务工作,如联系落实各班级上课的教室,检查落实上课用的多媒体设备等。

帮助教务办做好课程表、考试安排表的通知、发放工作;协调水产教学点考试使用教室的准备工作及教室多媒体设备故障维修的联系工作。

组织开展高职教学督导工作,召开教学督导工作会议,组织有关专家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并将专家们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到教务等部门,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为使高职学生学习和提高技能,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我们联系区人社厅、卫生厅及护理学院职业鉴定所,为学生提供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有77人参加了培训,有120人参加了考试。

配合学校做好高职招生计划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收集相关信息,为学校制定招生计划提供参考数据。

配合学校做好新生报到接待工作。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我们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制定《新生入学须知》、《新生报到安排表》、《新生报到卡》、《新生报到流程图》等,准备好各种接待工作使用的材料,按时提供给有关二级学院。联系后勤部门,为接待新生报到现场准备好桌椅,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协调水产学校教学点安排、落实好新生报到接待工作,保证接待工作顺利进行,使每一位到教学点学习的学生和家长都感到安心、放心。

二、学生管理工作

一年来,我们根据高职院的工作部署,及时联系各有关二级学院,传达工作任务,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处理解决好相关问题,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比如,除了在教学工作会议上,向各有关二级学院强调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会出现一些违纪行为,我们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学院反映,并按照高职院领导的指示,提出意见及管理措施,指导班主任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我们高职办老师经常到学生当中,向他们宣传学校的办学方针及有关规章制度,鼓励同学们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积极向上,不断进步。我们经常向同学们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并督促解决。

协调好我校与水产学校的工作关系,共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每个学期,高职办老师与水产学校老师组成检查组,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予以纠正,并通报有关学院,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维护好教学秩序。

协调各有关部门,安排好新、老同学的住宿。根据工作需要,每个学期开学、放假,我们协调有关二级学院及有关部门,安排好学生的住宿及学生返校、离校等事宜,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证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

组织学生成立方块队,并安排、指导训练,代表高职院参加第四十二届校运会,展示出高职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组织学生参加由南宁市体育局主办的各类体育大比拼游戏,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文体生活。

组织安排好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协调、指导、督促学生做好工作。

协助教材科做好学生购买教材的组织计划工作。协助做好学生购买校园卡的组织工作。协助财务处做好学生缴费的组织工作。协助做好新生参加军训的组织工作。

协调各相关部门做好办理毕业生离校手续的工作。三、档案管理工作

根据我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规定,高职学生档案由高职院集中统一管理。我们现在管理高职各年级学生档案2600份(护理专业学生档案由护理学院管理)。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分别做好各种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寄发等工作。

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扩展阅读:高职院校201*年就业工作总结

XXX学院20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年我院就业工作注重发挥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作用,各职能部门、各二级院系分工合作,齐抓共管,保障了毕业生充分就业,努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逐年上升。

一、201*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我院201*届毕业生共计3024人,初次就业率94.55%,全年最终就业率98.97%,总就业人数2993人,全院专业对口率78.51%。各院系就业率见表1:

表1各院系201*届毕业生就业率汇总表(略)

总体而言,我院201*届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趋势:(一)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从毕业流向上看,我院20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已就业学生中,在国有企业就业115人,在党政机关就业72人,在事业单位就业169人,升学43人,出国留学2人,在笔记本电脑基地就业32人,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笔记本电脑基地就业人数、升学(出国留学)人数和所占毕业生比例均比去年有大幅上升。相关情况见表2:

表2201*届毕业生就业领域统计表

就业领域分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单位、高校、中小学、医疗单位)国有企业国家或地方基层项目(含乡镇人才计划等)灵活就业出国、出境、升学201*年人数201*年人数264116411426-1-

趋势上升177%上升312%上升619%上升27%下降57%上升73%72169115526

笔记本电脑基地企业1132上升191%(二)毕业生就业地域以重庆本地区为主

与上一届毕业生相比,201*届毕业生流向进一步向重庆本地区集中,在重庆本地区就业的学生总数达到212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0.27%,占已就业毕业生的71.00%。

(三)毕业生就业市场向国际拓展

201*年,随着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我院学生中共有9人赴美国带薪实习,2人赴韩国留学。即将毕业生201*级学生中,已有8人与国外机构达成就业意向。

(四)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显著增加

201*届毕业生中,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学生达到57人(根据麦可思数据公司调查数据),比201*年增长171%。

二、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主要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1.确立就业工作为“一把手”工程

学院将就业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之一,列入学院党政年度工作要点。学院成立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常务副组长,成员包括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处、校企合作处、武装部等多个职能部门和各二级院系。学院各二级院(系)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组,成员包括该院系党政负责人、学办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毕业班辅导员。

2.建立完整的就业考核体系

学院建立了完整的就业工作考核体系,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将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和各二级院系的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确定二级院系院(系)院长(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就业工作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

对就业率未达标的二级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年度考核评优“一票否决”,对考核优秀的部门和院系给予奖励。

3.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氛围

学院注重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对积极介绍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就业的教职工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和奖励。201*年我院教师个人成功推荐就业毕业生285名,占已就业学生的9.5%,发放就业推荐补贴和奖励近30000元,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就业工作氛围。

(二)实施就业与招生联动1.保障社会需求大专业的生源数量

对于就业形势较好,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如旅游、物流、会计等专业,学院保障其每年招生人数均在200人以上。

2.扩大就业前景好专业的计划数量

对就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学生供不应求的专业,如微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专业,学院招生计划向该专业倾斜,数量逐年适度扩大。

3.确保传统优势专业生源质量

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如殡仪技术与管理、民政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学院注重确保生源质量,在高职单招时注重吸收专业潜质好的学生入读,同时在统招中也进行重点录取。

联动机制的确立也保障了学院良好的招生形势,学生报考热情高,学院单招的招考比在1:5以上,统招招考比在1:8以上。学院从201*年升格为高职学院的时候报到836人到201*年的4057人。

(三)就业工作保障到位1.就业工作专职人员配备到位

201*年,学院将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调整到学生处,并配备15人专职工作人员。201*年9月,学院正式将各院系就业干事设置为副科级岗位,共配

备10名专职就业干事,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达到120:1,保证了就业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

2.就业工作场地多方设置

学院在有限的办学场地中积极克服困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心配备了就业招聘室、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咨询室等230平米的就业工作专用场地,在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设置了48平米的宝中旅行社创业实训基地,在教学楼设置了84平米的康复保健吧学生创业实训场地,在教师经济适用房设置了1000平米的校园酒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在校园商业街提供了3个门面共计150平米的场地给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并给予一定资金资助。学院还在西永生产力服务大厦设置了144平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学院用于就业工作的场地总面积达到1655平米。

3.就业工作经费充分保障

学院按照应届毕业生三年学费总额的3%安排当年就业工作学院统筹经费,自201*年起,每年安排10万元创业资助专项经费。同时,各职能部门、各二级院系还通过学院品牌宣传费、科研经费、市级示范院校建设经费、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经费等专项费用中对就业工作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开支。

201*年,我院就业工作经费开支如下:就业统筹开支78.2万元,创业资助经费开支8.3万元,品牌宣传费用支出0.7万元,科研经费支出8.6万元,市级示范院校经费支出6.9万元,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经费支出10.1万元,各方开支总计112.8万元。

(四)加强就业市场建设

我院加大对201*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力度,先后举行、参加各级各类招聘会172场,比去年增加59场,向毕业生推荐岗位5102个。我院共举行和参加网上招聘会、双选会20余场,工程管理学院、旅游系、健康管理系、财贸学院等院系举办了本院系、本行业的双选会和供需见面会。各种类型的推荐会、供需见面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8000个,初步形成了海量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总体岗

位供需比例接近3:1,部分专业达到5:1。

(五)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学院积极采取订单(订制)培养形式,截止12月21日,全年全校新增合作单位59家,为2300余名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吸纳近500名毕业生就业,比上一年度有显著增长。至此,全校校企合作单位达245家,基本覆盖了全校所有专业。

学院于201*年7月被市教委确定为职业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在改革试点中,学院积极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西部现代物流园区内的富士康、英业达、广达、中芯渝科、中集物流、新宁物流等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为园区企业输送了急需的物流、微电子专业人才,也为我院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保障。

三、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就业考核机制

学院改变过去单纯考核就业率的单一考核方式,对各二级院系就业工作按照“基本考核奖+综合考核奖”的模式给予就业工作奖励。同时,学院设置了市场建设、就业质量、创业服务三个就业工作单项奖,有力促进了就业工作观念和工作重点的转变。

(二)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1.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1)坚持将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保障课堂教学时间达到68学时。

(2)适时开设《职场礼仪》、《职场口才》、《求职心理学》、素质拓展训练营等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

(3)大力推动课程标准化进程,举行就业指导课程研讨会,实行集体备课,

统一管理,积极申报合格课程。

(4)努力拓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空间,改进教学方法,将与时代英杰公司共同开发的“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与就业指导课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生使用频率达到93%。

(5)引进在线职业测评系统,及时掌握在校大学生在性格、价值观、求职意向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基础。

2.重视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201*年,学院先后举行校内工作培训会5次,选派就业工作人员外出学习15人/次,参加职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3人/次,3人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加大就业典型宣传力度

1.实施学生就业创业标杆工程。学院每年评选十佳创业先进个人标兵,十大校园人物,举行颁奖仪式、召开表彰大会,对学生中的就业、创业典型事迹、先进人物进行评选、表彰,在学生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2.充分发挥媒体舆论作用。201*年,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报道我院毕业生就业创业事迹和各专业就业信息11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开辟专门专栏宣传我院毕业生职业发展典型。

(四)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在专业建设上,学院以就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校+企业”双主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在课程体系上,学院重视实践技能、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以提高职业素质为核心,探索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能力标准模块化、CDIO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3.在课程教学模式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学习者能力评价方法,进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4.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广泛吸纳行业、企业代表建议及意见,明确毕

业生质量标准和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从职业分析入手,抓住职业领域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设计理念,注意“工作”与“学习”的进程交替,使专业学习与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训练有机衔接。

(五)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1.启动实施“校企合作推进年”活动,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四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施“五个一”工程(每个专业至少有一家深度合作的企业,每位专任教师至少密切联系一家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每位专任教师在联系的企业中至少交一个朋友,每位专任教师每年至少为联系的企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每位专任敬爱偶是与联系的企业每年至少为学院教书育人做一件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校企合作论坛等方面入手,落实校企人员互聘、送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措施,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工作。

2.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设立了我校合作发展理事会基金,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议,搭建了校企之间沟通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

3.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组织企业人士到校宣讲23场,各类企业冠名活动和技能竞赛7项。

(六)注重就业工作评价体系建立

1.高度重视就业调研工作,201*年11月至12月,学院先后走访了15家校企合作单位,与单位的领导、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调研走访报告。

2.201*年开始,学院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委托该公司对我院毕业生开展“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麦可思公司于201*年1月开展对我院201*届毕业生的“半年后跟踪调研”,并于201*年8月形成正式的《我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针对201*届毕业生的调查将在本月展开。

(七)加强就业工作科学研究

201*年,我院就业工作人员和相关教师共发表就业工作论文13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完成科研课题3项(其中省部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1项),获得重庆市第三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三等奖3篇。

四、201*年就业工作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1.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大幅上升。201*届毕业生参加国家或地方基层项目52人,比去年上升27%。201*年,我院201*级新生报名参加艰苦边远乡镇定向培养大学生项目65人,实际录用并签订定向培养协议9人,比去年上升2人。

2.加强对定向培养资助金的监管。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将定向培养资助金的发放与学生学习成绩挂钩,明确要求学生直接将资助金用于学习和职业技能提升,要求辅导员加以引导和督促。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在发放资助金的同时,向定向培养学生家庭寄发了《家长告知书》,将定向培养资助金的发放情况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

3.加强对定向培养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直接掌握定向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技能培养情况,每月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定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假期要求定向培养学生到定向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提前了解自己的定向单位、就业岗位和服务对象,熟悉工作的具体情况,受到了定向单位的高度评价。

4.国家资助政策向定向培养学生倾斜。学院对符合困难资助条件的定向培养学生在国家资助金的评定上给予优先考虑,201*年单独给予4名符合国家资助条件的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3个,国家一等助学金名额1个,累计金额达到1.9万元。

(二)就业困难群体帮扶

1.学院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状况良好。我院201*届毕业生中,特殊群体毕业生84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8.05%,就业844人,困难学生就业率99.41%。其中,家庭贫困学生751人,就业748人,就业率99.60%;残疾学生2人,就业2人,就业率100%;少数民族学生131人,就业129人,就业率98.47%;其他原因困难学生96人,就业94人,就业率97.92%。

2.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措施有力

(1)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帮扶制度,对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党员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

(2)在校内建立勤工俭学岗位,为困难学生提供资助。

(3)与重庆市残联沟通、协调,解决了2名残疾学生的就业问题。(4)紧密联系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民政部门,妥善解决了该地区少数民政学生的就业问题,2名藏族学生直接在当地民政部门上岗就业。

(5)开设就业指导咨询热线,开展对毕业生就业咨询和心理健康咨询,对因职业适应和环境变化出现心理障碍的毕业生进行积极干预和引导。

(三)大学生预征入伍

1.毕业生预征入伍热情高涨。201*年,我院男生报名入伍预征134人,占全校毕业男生数的14.1%,确认入伍预征对象103人,实际参军入伍30人。

2.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院将入伍预征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定了《201*年大学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的入伍预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3.加强工作督促力度。学院成立了入伍预征工作校内督查组,由李建刚副院长任督察组组长,武装部、学生处为成员,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4.广泛宣传入伍预征政策。学院启动了“预征工作周”,制作入伍预征专题网页,适时将入伍预征政策答疑放在就业网上进行滚动发布,将毕业生预征入伍的重要意义和各项优惠政策通过校园网络、QQ群、LED电子屏在校内进行广泛

宣传,制作了主题橱窗、宣传栏、宣传册等宣传材料。各二级院系举行了院系专项政策宣讲会,主题班会。

针对201*届毕业生大多在校外实习的情况,毕业班辅导员给每名毕业班级男生发送一条入伍预征短信,进行点对点宣传,不留死角。

5.做好预征对象服务工作。学院对201*届预征对象在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基础上,给予450元补贴及2至4个素质拓展奖励学分。为解决毕业生体检时间不好安排的问题,学院与沙区人武部协调,由学院医务科进行预征对象初次体检,将结果交由沙区人武部予以盖章认可,为提供了学生便利。201*年学院共为入伍预征对象发放各项补贴3万余元。

截至目前,学院资助中心已为参军入伍的29名毕业生办理了学费代偿手续,代偿总金额366600元。

(四)创新创业教育

1.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院分专业教研室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必修课,课堂教学38学时。

2.举办创业讲座。201*年,学院先后举办创业讲座6场,出席听众累计达到近3000人/次。

3.举办和参加校内外各级创业大赛。学院每年举办校内创业大赛和创业基本技能竞赛,累计收到创业计划书136份,表彰获奖团队15个,获奖个人18人。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创业比赛活动,先后获得全国创业比赛银奖,重庆市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等荣誉,赢得创业扶持资金25000元。

4.举办创业辩论赛。201*年,由学院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院团委联合举办“创业杯”辩论赛,吸引8个二级院系,54个专业班级,200余名同学参赛,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非常有效的创业意识激发和普及活动。

5.资助创业团队。201*年1月至12月,学院通过每年10万元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资助经费,先后共对11个创业团队进行了资助,资助总额达到9.3万元。

6.建立创业孵化基地。201*年4月,学院与沙坪坝区科委合作,在西永创新生产力大厦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推荐具有一定发展前景和空间的创业团队入驻,免除其场地租金,并由沙区科委负责协助团队申报微型企业扶持资金,现已入驻5个大学生创业团队。

7.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年,我院共有10个创业团队或项目被市教委确定为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五、存在的不足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行业背景影响,部分专业毕业生薪酬、对口就业率偏低,离职率偏高,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受到影响。

(二)就业指导专职人员缺乏

学院基本保证了就业指导专职工作人员的配备,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一对一就业指导和咨询的老师仍然缺乏,就业指导工作有待深入。

(三)就业工作环境有待完善

在硬件上,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有待升级,就业咨询工作室、工作坊、面试室有待建立,校内创业孵化场地面积有待进一步扩大。在软件上,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和平台未能在就业工作各环节上加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四)创业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院创业教育缺乏校内场地和孵化基地,创业资助、创业团队管理等各项制度有待制定、完善和健全。微型企业指导站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六、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市场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注重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对合作单位(企业)进行遴选,选择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大职业发展空间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努力拓展毕业生职业发展平台。加大就业推荐力度,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就业信息大学城片区联网、主要求职网站同步,积极引入高质量的就业单位和岗位,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和各二级院系适时分行业、专业进行供需见面会和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海量就业信息,力争使201*届毕业生的供需信息比例达到1:3。

(二)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就业指导中心工作职能,建立职业指导工作坊,设置专职职业指导人员岗位,开设职业指导咨询热线,升级和购买相关软件产品,力争使职业指导工作实现机构专门化、人员专职化、工具专业化,提升我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工作水平,最终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高职办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高职办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高职办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20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