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复习资料总结
高一复习资料总结
一、函数
1.函数:①函数的周期f(xT)f(x)
②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域关于圆点对称
)(偶函数)0f(x)f(x)0(奇函数)f(x)f(x
若f(0)有定义,则f(0)0
③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证明)设:x1,x2D,且x1x2;证明:f(x1)f(x2)0单调增函数(或f(x1)f(x2)0单调减函数)2.指数函数:①有理数幂的运算性质a图像:
mn=
nam
x②f(x)a(ao,a1)定义域R,值域f(x)0
a>10a1
3.对数函数①对数的运算
条件:M0,N0,a0且a1
gMloaloNaglaoMgNMN化简
logaMlogaNloga
logaMnlogaM
nalogaN10Nloglog求值aa1a
logab,且0c换底公式logab(b0clogaa对数函数f(x)logax图像
1)x0值域R,1)②f(x)logax(a0a定义域
a10a1
二、三角函数
弧长公式:lr(1Slr弧度单位)扇形面积:
21rad5718"57.3
xyy1.定义:sincostan
rxr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cos21
cossincottan②商的关系:
sincos①平方关系:sin3.诱导公式:
2sin(180)sinsin(180)sinsin(360)sinsin()sinsin(90)cos
sin(90)cossin(270)cossin(270)cos4.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
cos(180)coscos(180)coscos(360)coscos()coscos(90)sin
cos(90)sincos(270)sincos(270)sinsin()sincoscossincos()coscossinsin2()()tantantan()2()()1tantantantantan()(1tantan)5.二倍角公式:
sin22sincos2tantan21tan2
cos2cos2sin222cos1
12sin21cos21cos222降幂公式:sincos
22b辅助角公式:asinbcosabsin()tana22
6.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周期性、增减性):
ysinx增区间2k,2kkZ22
3减区间2k,2kkZ22ycosx增区间2k,2k
减区间
kZ2k,2kkZ
值域图像函数定义域RRysinxycosxytanx1,11,1Rxxk,kZ注意:在△ABC中,若1sinAcosA若02,则A0,90
sinAcosA1,则A90,135
AcosA0,则A135,180
若1sin
7.函数yAsin(x)的图像:
①五点法作图
xxy02322②平移和交换:
TyAsin(x)T;ytan(x)
2振幅:A角速度:初相:三.向量及其运算:
1.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加法:①平行四边形法则
②三角形法则ABBCAC
③坐标法a(x1,y1)b(x2,y2)xxyy)ab(x1x2,y1y2)ab(12,12ax12y减法:①aba(b)(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
②ABACCB
CDABCDcos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AB
bx2y2abx1x2y1y2
x1x2y1y2abcos夹角公式:abx12x22y12y22
ax1,y14.两个向量平行(共线)的判定:ab(R)x1y2x2y10
b0;x1x2y1y205.两个向量垂直的判定:a22AB(xx)(yy)6.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12
扩展阅读: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必修5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
第一章: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C中,a、b、c分别为角、、C的对边,R为C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asinbsina2RcsinC2R.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a2Rsin,b2Rsin,c2RsinC;
②sin,sinb2R,sinCc2R;(正弦定理的变形经常用在有三角函数的等式中)
③a:b:csin:sin:sinC;④
abcsinsinsinCsinsinsinC111bcsinabsinCacsin.222abc.
3、三角形面积公式:SC4、余定理:在C中,有a2b2c22bccos,b2a2c22accos,
cab2abcosC.
2225、余弦定理的推论:cosbca2bc222,cosacb2ac222,cosCabc2ab222.
6、设a、b、c是C的角、、C的对边,则:①若a2b2c2,则C90为直角三角形;
②若a2b2c2,则C90为锐角三角形;③若a2b2c2,则C90为钝角三角形.
第二章:数列
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的公式.
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
1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
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12、由三个数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称为a与b的等差中项.若
bac2,则称b为a与c的等差中项.
13、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ana1n1d.
第1页共6页
通项公式的变形:①anamnmd;②a1ann1d;③d⑤danamnmana1n1;④nana1d1;
.14、若an是等差数列,且mnpq(m、n、p、q*),则amanapaq;若an是等差
数列,且2npq(n、p、q*),则2anapaq;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仍是等差数列;连续m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差数列。1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①Snna1an2;②Snna1nn12d.
16、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n*,则S2nnanan1,且S偶S奇nd,
S奇S偶anan1.②若项数为2n1n*,则S2n12n1an,且S奇S偶an,
S奇S偶nn1(其中
S奇nan,S偶n1an).
17、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
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18、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则G称为a与b的等比中项.若G2ab,则
称G为a与b的等比中项.
n119、若等比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比是q,则ana1q.
nm20、通项公式的变形:①anamq;②a1anqn1;③qn1ana1;④qnmanam.
*21、若an是等比数列,且mnpq(m、n、p、q),则amanapaq;若an是等比数
*列,且2npq(n、p、q),则anapaq;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仍是等比数列;连续m
2项和构成的数列成等比数列。
na1q122、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的公式:Sna11qnaaq.
1nq11q1qq1时,Sna11qa11qq,即常数项与q项系数互为相反数。
nn2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n*,则SS偶奇q.
n②SnmSnqSm.③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
第2页共6页
24、an与Sn的关系:anSnSn1S1n2n1
一些方法:
一、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1、由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公式:待定系数法
①若相邻两项相减后为同一个常数设为anknb,列两个方程求解;
②若相邻两项相减两次后为同一个常数设为anan2bnc,列三个方程求解;③若相邻两项相减后相除后为同一个常数设为anaq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①若化简后为an1and形式,可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求解;②若化简后为an1anf(n),形式,可用叠加法求解;
③若化简后为an1anq形式,可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求解;
④若化简后为an1kanb形式,则可化为(an1x)k(anx),从而新数列{anx}是等比数列,用等比数列求解{anx}的通项公式,再反过来求原来那个。(其中x是用待定系数法来求得)3、由求和公式求通项公式:
①a1S1②anSnSn1③检验a1是否满足an,若满足则为an,不满足用分段函数写。4、其他
(1)anan1fn形式,fn便于求和,方法:迭加;
例如:anan1n1有:anan1n1a2a13a3a24anan1n1各式相加得ana134n1a1nb,q为相除后的常数,列两个方程求解;
n4n1(2)anan12anan1形式,同除以anan1,构造倒数为等差数列;
anan1anan121an1例如:anan12anan1,则
1,即为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nan1(3)anqan1m形式,q1,方法:构造:anxqan1x为等比数列;
例如:an2an12,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得:an22an12,即an2等比,公比为2。(4)anqan1pnr形式:构造:anxnyqan1xn1y为等比数列;
nn(5)anqan1p形式,同除p,转化为上面的几种情况进行构造;
第3页共6页
因为anqan1pn,则
anpnqan1ppn11,若
qp1转化为(1)的方法,若不为1,转化为(3)的方
法二、等差数列的求和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配方法;通项公式求临界项法)
①若②若ak0,则Sn有最大值,当n=k时取到的最大值k满足d0a0k1a10a10ak0,则Sn有最小值,当n=k时取到的最大值k满足d0a0k1三、数列求和的方法:
①叠加法:倒序相加,具备等差数列的相关特点的,倒序之后和为定值;
②错位相减法:适用于通项公式为等差的一次函数乘以等比的数列形式,如:an2n13;
n③分式时拆项累加相约法:适用于分式形式的通项公式,把一项拆成两个或多个的差的形式。如:an1nn11n1n1,an12n12n1111等;
22n12n1④一项内含有多部分的拆开分别求和法:适用于通项中能分成两个或几个可以方便求和的部分,如:
an2n1等;
n四、综合性问题中
①等差数列中一些在加法和乘法中设一些数为ad和ad类型,这样可以相加约掉,相乘为平方差;②等比数列中一些在加法和乘法中设一些数为aq和aq类型,这样可以相乘约掉。
第三章:不等式
1、ab0ab;ab0ab;ab0ab.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相减法;相除法;平方法;开方法;倒数法等等。
2、不等式的性质:①abba;②ab,bcac;③abacbc;
④ab,c0acbc,ab,c0acbc;⑤ab,cdacbd;⑥ab0,cd0acbd;⑦ab0ab⑧ab0nnnn,n1;
anbn,n1.
3、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
第4页共6页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间的关系:
判别式b4ac
201*
二次函数yaxbxc
2a0的图象
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axbxc0
2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a0的根
axbxc0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2x1,2b2a
x1x2b2a
没有实数根
x1x2
a0axbxc0
2xxx1或xx2
bxx
2aRa0xx1xx2
5、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6、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7、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y,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y构成的集合.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xyC0,坐标平面内的点x0,y0.
①若0,x0y0C0,则点x0,y0在直线xyC0的上方.②若0,x0y0C0,则点x0,y0在直线xyC0的下方.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xyC0.
①若0,则xyC0表示直线xyC0上方的区域;xyC0表示直线
xyC0下方的区域.
②若0,则xyC0表示直线xyC0下方的区域;xyC0表示直线
xyC0上方的区域.
10、线性约束条件:由x,y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x,y的线性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线性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为x,y的一次解析式.
线性规划问题: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
第5页共6页
可行域: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11、设a、b是两个正数,则
ab称为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ab称为正数a、b的几何平均数.
212、均值不等式定理:若a0,b0,则ab2ab,即ab2ab.
1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①a2b22aba,bR;
22②abab2a,bR;
③abab2a2b2ab22a0,b0;④22a,bR.
14、极值定理:设x、y都为正数,则有
s(和为定值),则当xy时,积xy取得最大值s2⑴若xy.4⑵若xyp(积为定值),则当xy时,和xy取得最小值2p.
第6页共6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数学复习资料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数学复习资料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