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18:13:43 | 移动端: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总结

参加高中生物教学五年多以来,深深感受到生物教育工作的挑战性和艺术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向理论学习,向同行学校,向实践学习,所取得的点点成绩不敢居功自傲,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更加谦虚、严谨和认真。现把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一、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第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第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

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有氧的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有的学生对呼吸作用三个阶段的学习记忆比作到美国留学:①学校(葡萄糖)②汽车总站(丙酮酸)坐船需水③广州坐飞机需氧气美国。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大西北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3、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top”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

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4、记再教设计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扩展阅读: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心得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是一次课程标准的重大调整,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在这次改革中,倡导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参与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深刻的知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两个月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对看法,虽然很浅薄,但还是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1教学理念的更新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生物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掌握知识、获取高分,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教学。事实上,教师并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知识只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种载体。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了质的改变,大大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例如,新教材中补充了大量生物学家探究生物科学奥秘的艰辛历程,孟德尔、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等不懈探索真理的精神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大量的“课外读”和“研究性学习”,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这些内容都不是考试的重点,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生物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尽快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2工作重心的转移

过去,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学习,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兴趣等方面不太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学的内容、方法、进程都由教师制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对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和无奈。而新教材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影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激励和鼓舞。而要适应这一转变,即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其工作重心也应作相应的转移,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调查当地的农田、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分布、相互关系以及环境污染情况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开展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等工作,了解和总结两大生态系统的特点,对于如何使生态系统更和谐地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通过讨论或报告会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交流,这样就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第二,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富有接纳性、支持性的宽松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探索真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给予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第三,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可以通过语言、情感的表达而发散,使学生逐渐产生共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教师工作重心的转移要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3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往往倾向于采用“结构化”“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甚至完全在教师的监督和控制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则更多地采用“非结构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课堂设计的空间很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更加频繁,甚至可能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对教师是一种考验,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才能使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气氛活跃,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性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强,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教师预先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应变自如,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完全做不到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也有许多成功和优秀的方面,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但它缺乏创造性、实践性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大胆尝试,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趋势。4对学生评价的转变

对于学生的评价,以前只重结果,特别是学习成绩,往往用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而不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新教材在学生的评价方面力求体现多元性,考试成绩只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已,现在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平时的实验能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及以前被忽视的平时成绩等,这些都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评价的方式以正面鼓励和表扬为主,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能容纳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见解,甚至错误的观点,使学生敢于大胆创新;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评价的目标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新教材处处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调整角色,转变思想观念,转移工作重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更新学生评价标准,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何为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可见,要提高生物课堂效率,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那么,当前课堂教学中又存在那些问题呢?,目前我们的课堂上还存在以下常见的问题:落后的教学手段,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方法缺少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知识面狭窄,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使学生丧失兴趣;教师忽视课堂激励评价的作用,不能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条件,学生难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丧失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教师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有的教师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对教师产生反感,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出现了低效率课堂。

那么如何具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效率质量观。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学习不在花哨而在实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

不同的质量观会有不同的效率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标准,还是以学生的“学”为标准?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了很多,而学生一点都不会,就不会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

二、要功夫用在课外,精心备课。在每次备课前,教师要问自己,这个单元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这堂课究竟要带给学生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系统的整理清楚了,才能开始备课。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心中始终装着学生,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备课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先把我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给学生列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准备预习本,自己查阅、解决相关问题并提出疑问。然后,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再把学生的需求转化为我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进行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预设。

最关键的是在预设中要结合学生探究点寻找到这节课知识点切入的角度和方法,力求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合理思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备课过程中感受到,要真正备好一堂课,一是需要精心积累备课资料。教师平时应广博地、不断地积累资料,要把收集来的知识,运用到教案的恰当部位,以便巧妙地展示给学生。二是精心制定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既要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目标,也要有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三是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地选择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具体、更确切。四是精心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选择教法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多种教法以及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考虑自身的知识特点、业务素质,实践经验等。

甚至,对新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取舍。课堂四十五分钟,应激点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课堂是乏味的,也是不符合学生思维逻辑和记忆习惯的。每篇课文可根据其不同特点精选一两个知识点作为重点,进行大胆的取舍,力求详细恰当、各有轻重。

这样,课前准备形成了师生共同达成的目标,就为课堂高效奠定了基础三、既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思想,努力把“讲堂”转变为“学堂”;又要注意掌控,使课堂活而不乱。

改变学生学习不活跃,启而不发,问而不答,教而不学的状态,培养学生在目标引导下“先学”、“自学”、“互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把传统教学中失落的主体精神重新找回来。①教师每节课讲授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学,激发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状态,③实施“民主化”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师生活动氛围,让学生有发表自己不同看法的机会,④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保证让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并积极组织学生讨论,⑤杜绝满堂灌,积极实施启发式与讨论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虽然,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提倡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但教师为保护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敢限制学生纪律,其后果导致课堂纪律失控,学生不但没有因之增长能力,反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课堂纪律应该做到严而不僵,活而不乱。即使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也要把握一个“度”,要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又能使班级整体学习气氛高涨。

四、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少教精讲”,教师要具备当好“引桥”“路标”意识,实现“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变;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生物教师想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就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好比父母引导幼儿学步,既要悉心护携,又要适时放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就要求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一次继续教育学习了叶圣陶的生物教育思想后,我深刻的感受到以前的生物教学不能再适应新课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了限制,例如:在上阅读课时,总是自已讲,学生听,而且讲和听几乎都围着升学考试的指挥棒转;上作文课时总是学生写,教师改,而且还要“精批细改”。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摆在第一位,只把学生当成了听众、当成了看客,忽略了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现在回头想想,其后果实在令人担忧。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自己定位在引导点拨、释疑解难的“导演”位置,通过启发诱导,引桥标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实现。“导”是教师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活动,每位教师都应把它作为执着追求和自己的教学理念。为此,要做到①准确具体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注重新课的导入艺术,引导学生运用艺术语言揭示数学原理与公式、揭示解题方法与步骤,升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③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过程的督查;④启发研究学生“自学”“互学”后仍不能掌握的内容;⑤教学生规律性的东西,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⑥引导学生预防可能出现的错误,避免学生走弯路;确保课堂有足够的训练时间,恰当确立训练的内容与形式。

五、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科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有效地设疑置问,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科学提问。问题太简单,不仅无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还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在听课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的必要性暂且不说,只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把学生当成听课机器,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根本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

如何才能科学地组织问题呢?首先,要科学选择提问内容。太简单的内容自不必说,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白白浪费掉很多思考或讨论时间也于事无补。可见,设计的课堂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考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其次,提问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会减少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处于迷惑状态,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教师无需介入,学生们就能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设问方法:一是借助直观方法,设置疑问。通过课件演示,借助课本的注释等。让学生在直接的感观作用下,经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得出结论。二是连环套式设问。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疑点,进行连环设问,将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从而达到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三是以错纠错式设问。对于教学中学生易错或概念易于混淆的难点进行教学时,可在错误的前提下将学生卷入错误,再通过提问设法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从而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四是反弹琵琶式设问。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为了进一步弄清知识的疑点,加学生印象,可以围绕中心疑点从不同角度设问。

六、注意一些小细节,教师要善于调节情绪,注重让学生劳逸结合,把握最佳教学时间等,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善于调节情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良好的情绪之中,教师不能因一时的情绪低落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有的教师课堂中总是提不起精神,低声慢语,不仅造成学生听不清,还会导致学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有的虽精神十足,但语速过快,学生根本就反应不过来,教师说了也是白说。因此,教师要合理调节情绪,保持良好教学心态,始终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模范影响,高效组织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注重劳逸结合。课上效率亦可课下抓。古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们只有保持时间运筹上的弹性,才能更有效率,才能持久。为了不让学生出现脑力疲劳,我们要调动学生课下充分体息,让学生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建议学生在课间到室外去活动,散散步,聊聊天,以便为下一节课的高效学习打基础。

把握最佳教学时间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综上述拙见,生物教学效率的切实提高,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形成互动,只有真正发挥学生课堂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努力营造处处课堂、时时课堂,把生物学习融入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在“乐真、乐善、乐学、乐恒”的心境下,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归,增强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使生物课堂效率得以充分提高。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生物教学经验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2375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