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新余市201*年职业培训工作总结1

新余市201*年职业培训工作总结1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18:15:42 | 移动端:新余市201*年职业培训工作总结1

新余市201*年职业培训工作总结1

新余市201*年职业培训工作总结

201*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局职业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重点,以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职业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以“五类”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一是制定出台了《新余市“五类”产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实施方案》、《201*年新余市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实施方案》、《新余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及《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二是组织实施“五类”产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共培训5637人,完成107.9%。三是围绕民生工程指标任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3.2万人,完成139.5%,其中面向工业园区定向培训2.53万人,完成140.9%;实施创业培训2270人,完成108%;资助220名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读技工院校,完成100%。四是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机构大检查。根据省审计报告要求,对全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拉网式检查,撤消、停办职业培训机构9家。五是创造性开展特色培训。为打造我市家政服务品牌,根据省厅文件要求,我们和市妇联共同批设了一家“红杜鹃”家政服务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结业233人,社会反映良好。

(二)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职业院校为依托,扎实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一是根据省、市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201*-2020年新余市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二是认真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组织实施紧缺技能人才和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紧缺技能人才308人,完成102.7%;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300人,完成100%;实施新增技师培养计划,培养310人,完成103.3%。三是启动政府特殊津贴申报工作,申报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经省厅评审公示,我市享受国贴、省贴各1人。四是指导帮助赛维公司制定光伏行业《铸锭工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并报省厅审批。五是完成了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选拔、初审和申报工作,最终全省评定了五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我市入选一家。

(三)以服务就业为目的,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是按省厅部署定期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全年鉴定考核14542人,核发各级别证书共计7882人。二是组织开展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核,参加鉴定考核1842人。三是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制考试,共有5762人参加。四是指导企业对培训员工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共有1857人参加。五是组织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对象、劳动预备制学生参加职业技能专场鉴定考核,共有608人参加。

(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了我市首届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共有80余人参赛,分别从八个比赛工种中选拔出3名优胜选手代表我市参加全省农民工职

业技能大赛,并推荐了1个表演项目参赛。

二、201*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年,我局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将贯彻落实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创业、促进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认真组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一个重点

以深入贯彻落实《新余市201*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为重点,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调沟通和检查督办,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二)打造两个亮点

一是以新能源技工学校为龙头,着力打造“新余技工”亮点。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技工(中职)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特别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储备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新余技工教育的实力和品牌,努力把新能源技工学校建设成全省重点技工院校,全市一流的多功能、综合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以公共实训中心为平台,打造“技能培训”亮点。以新能源技工学校为基地,以公共实训中心为平台,探索市场运作的办法,整合部分民办职业培训资源,把公共实训中心做大做实。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统一管理、集中培训,使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和再

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真正落到实处,打造新余“技能培训”亮点。

(三)规范三大秩序

一是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办学秩序。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民办培训机构年度检查,对年检不合格和诚信等级不达标的学校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其办学许可证,对无证办学的坚决予以取缔。引导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走特色办学之路,帮助民办学校转变办学观念,调整专业设置,强化校企合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继续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秩序。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职业技能鉴定政策和法规,加大对违规职业技能鉴定行为的查处力度。积极推进职业技能鉴定评价方式智能化、科学化、社会化和网络化。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探索和试行预备技师培训制度,确保考评的公平、公正。

三是规范培训管理监管工作秩序。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和制度,提高定点培训机构办学水平,确保培训补贴资金使用范围、申报材料和工作程序规范。(四)力争实现“四个突破”

一是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取得突破。要根据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将企业新吸纳农民工培训、“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作为重点,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要,实施好分类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二是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上取得突破。企业既是用人的主体,也是培训的主体。由企业来开展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既是稳定农民工就业的最好手段,也是促进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开展培训,认真落实将培训费用直补用工企业的办法,支持企业对所招收农民工开展上岗培训,对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实现招工、就业与培训三位一体化。

三是在加大资金投入上取得突破。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促进性就业支出特别是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支出的力度。要根据培训的规模、成本、期限等情况,认真做好培训资金的需求测算工作,提高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培训的比例,确保职业培训资金的需要。同时,要合理确定各类培训的补贴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办法。

四是在规范培训管理上取得突破。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认定和管理工作。要建立完善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基本制度,强化对培训全过程的监管。职业培训综合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系统内的协调合作,以及与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培训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

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二日

扩展阅读:201*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总结汇报

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幸福xx建设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新兴产业“445”计划,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年至201*年,全市共组织各类职业培训xx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xx万人;组织各类职业技能鉴定xx万人,xx万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至201*年12月底,全市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劳动者达xx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含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达xx万人,初、中、高级技能等级结构比例从“九五”末的xx优化到目前的xx,为我市产业与城市同步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培养一支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为重点,加强领导,创新思路,落实责任,着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协调配合,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经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201*年,市委专门研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高

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在市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高技能人才工作办公室”,成员由市委组织部、人保局、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建立多部门联动、全方位协调的责任机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建立目标任务考核评价制度,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等人才目标任务列入各镇(街道)党委、政府和部门重要考核指标。各镇(街道)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专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城乡一体、全社会广泛关心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格局。

二、创新校企模式,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载体

我市以实施“千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即每年由政府出资培养3000名高技能人才)为抓手,积极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是确立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在全市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指导企业广泛开展在岗职工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鼓励企业通过技师研修、名师带徒和技术交流等制度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重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全市有近30家企业列为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工作。

二是确立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在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生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促进初、中、高级技能人才梯次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积极指导市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高级技工和

预备技师培养,为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确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在全市设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0家,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在培养目标上,各类职业院校深入企业调研,按照企业生产、技术岗位特点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建立订单式培养制度,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动派遣专业讲师到企业担任“星期天工程师”,同时选聘企业优秀工程师、技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校企互动、资源共享,培养了一大批生产一线优秀技能人才。

三、服务转型升级,畅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

目前,我市正处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一流的科研人才,还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我们着重在畅通新兴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上做文章。一是建立柔性高技能人才库。按照“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有用”的原则,建立特色高技能人才引进机制,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特区,充分利用国内外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高技能人才,通过承接课题、开发项目、开展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入股、兼职等形式柔性参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在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养本地优秀高技能人才。二是实施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按照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制定专项培训计划,重点打造低碳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尖端高技能人才,为实现“445”计划提供坚实的高技能人才支撑。三是加强职业院专业与新兴产业领域岗位对接。指导职业院校根

据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和岗位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实行委托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高技能人才。

四、完善促进机制,放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效果

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因此,我市着力在建立完善促进机制,提高企业、学校、劳动者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性上下功夫。一是完善竞赛选拔机制。从201*年开始,我市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每届大赛都特色鲜明、精彩纷呈,主要体现在“广、高、好”三个字上。“广”:即涉及范围广。每届大赛都设有10个以上竞赛工种,涉及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国际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参赛选手均由各镇(街道)经过岗位练兵,层层选拔而出。“高”:即竞赛要求高。竞赛内容都按照国家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置,对获奖选手由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好”:即比赛效果好。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劳动者学习业务、钻研技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技能、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二是完善培训补贴机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制度,对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给予培训补贴,最高标准每人3000元。今年,专门研究制定关于实施政府购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政策文件,向社会公布30个紧缺型职业(工种),按我市实际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并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的用人单位、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表彰奖励。三是完善表彰奖励机制。201*年,制定下发《xx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建立实施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设立xx市高技能人才成就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五人,每人奖励5万元;评选“xx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20名,每人每年发放地方政府津贴1800-3600元。去年,评选出

“xx市高技能人才成就奖”x人、“xx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xx人,在全市迅速掀起了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潮。

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我市技能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与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还不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用人单位对技能劳动者重使用、轻培养的传统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下阶段,我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将以这次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千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计划”为重点,统筹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加快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适应我市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加快推动我市产业和城市同步转型、建设幸福xx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新余市201*年职业培训工作总结1》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新余市201*年职业培训工作总结1: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新余市201*年职业培训工作总结1》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2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