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二年级数学联片教研活动总结

二年级数学联片教研活动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19:01:42 | 移动端:二年级数学联片教研活动总结

二年级数学联片教研活动总结

二年级数学联片教研活动总结

201*201*学年第二学期

为了更好地整合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的作用,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本学期二年级数学学科在联校的统一安排下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以老师们普遍困惑的问题为联片教研的研讨专题,以课堂教学展示为载体,深入研读教材,内化课标理念、提升专业素质。

本学期小学二年级数学学科共进行了4次联片教研活动,即25月份每月进行了一次集中研讨活动,围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计算能力”、“优化教学程序,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3个主题进行了研讨。下面从四个方面总结本学期联片教研及同题研讨活动情况。

一、联片教研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教研的成效

本学期的联片教研活动,无论在出勤上,交流的方式方法及材料的准备上,都得到了教师的重视,效果较前有很大提高。

二、联片教研促进了校际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各校多数是单轨制,教师没有同轨班的同伴,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师交流起来会受到阻碍,教师间缺乏有针对性的交流,联片教研让各校同年级教师的同伴多了起来,相同的年级,交流的内容会更多,解决问题的措施更具体、更可行。可以说“‘研’的群体增大了,‘研’的条件提高了。”各学校各科任教师之间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个人素质各有差异,那么在联片教研组内,各位教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其中做课教师在活动中发挥了引领和带动的作用,在课前说课、课堂教学的设计、问题的解决、课后反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联片教研集中观摩研讨活动,让主题研讨更加深入

观摩课时,讲课教师尽量用课来诠释自己对主题的认识,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听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研讨,使老师们对这一主题的认识更加深入,联校领导再进行现场指导,使教师对主题的认识更准确更深刻。

四、建议:

借助网络,让联片教研的研讨向前拓展、向后延伸。

(1)集中教研活动前,网上研讨,让主题研讨向前拓展

参加联片教研教师搜集有关主题的资料在网上上传,供老师们学习。组织老师们在网上发表自己对主题的认识。使老师们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向前拓展,同时讲课教师在讲课前上传自己讲课的教学设计,组内的同年级教师及时上网查看,以便更好的理解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分析设计的优劣,为研讨时发言做好准备。

(2)集中研讨结束后,网上研讨,让主题研讨向后延伸

在集中研讨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整理,在网上上传自己的活动反思或课例研究报告等,大家互相浏览彼此的反思,对主题及课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样在联片教研活动中,讲课教师与其他参与教师经过了自我学习集中交流学习反思,在认识上也有一个提升。

扩展阅读:第五教研联片教研活动总结

高庙教育简讯

高庙镇中心学校201*年6月6日乐都县第五教研联片教研活动总结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促进校际间的合作交流。6月6日,在高庙中心学校校长熊校长组织下,中坝中心学校校长华校长的安排下,第五联片教研教研组以“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聚焦解决问题,透视课堂细节,理性分析思考,提高教学技能”为主题的小学数学研讨活动在中坝中心学校如期举行。

活动首先由高庙中心学校名师段勋珠和中坝中心学校数学教师郝大学分别执教“数学中怎样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这两节课有目的地选择计算、几何形体、分数与百分数中的内容,使参与活动的二十四位领导和教师通过对不同题材的研讨,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的处理、策略的选用、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与会领导和教师对两节研究课进行了指导性的点评。

其次,是主题论坛,来自五所学校二十余位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从不同的视角对“问题教学”进行了阐述,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及教学中的困惑,和与会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研讨。段勋珠教师进行了“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的概述,他独辟的见解,前瞻的理念、深邃的思想、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创新的教学设计为研讨活动注入了汩汩清泉。

再次,联片教研组要求各位教师活动结束后写一份活动感想,并以校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交流研讨,然后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动员和要求所有数学教师以课堂布局调整为基础,创设有效和愉快的高效课堂为主线,认真总结,使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进一步得以提炼,问题的研讨能进一步深入。

其外,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解决实际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学生列式计算如下:12×34=12×7=84(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号里的数的道理。

2.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积单位”可以这样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得出: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家人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3.加强操作,培养能力

第一,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树高。树木高参天,如何测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第二,实际操作。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第三,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让学生感觉学习方向的必要性,并让学生在模拟街区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探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周围的小朋友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去帮助动物园的叔叔、阿姨绘制动物园示意图;去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第四,问题简单化和从问题中找条件。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从老师女儿四次喝牛奶这一情境,根据每次喝牛奶的量,让学生根据一些数据提出若干数学问题,并且有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学生懂得了“移多补少”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及时提出“如何来求平均数?”,通过小组讨论,得到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通过”问题解决“这一教学手段,串起了整个学习新知的过程。(3)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

整堂课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生活,问题来源于学生,突出“应用性”。通过平均分、平均身高、每季度用水情况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五,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

例427人乘车去某地,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车可乘8人,另一种车可乘4人。

(1)给出3种以上的租车方案;

(2)第一种车的租金是300元/天,第二种车的租金是200元/天,哪种方案费用最少?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学段,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第六,从问题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比如:对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又如: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等等。学生从中都能领悟到一些规律。

总之,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用运用各种能力:如理解问题的能力,空间思维的想象能力,新旧知识的联系和问题的切入点等。但要使学生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又是对数学教师的挑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提倡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问题的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原有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二年级数学联片教研活动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二年级数学联片教研活动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二年级数学联片教研活动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3008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