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吐血推荐

201*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吐血推荐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19:08:12 | 移动端:201*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吐血推荐

201*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吐血推荐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论述题

1.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人格和社会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提高其评价、反思。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2、试析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答:大学生思维结构的变化能体现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具体如下:

一、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二、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根据思维要解决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以把思维活动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但对解决者来说是新颖的问题。创造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尚未解决并且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问题。

三、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3.论述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与教育。答: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大学生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1.能力的类型差异。(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2.能力的水平差异。(1)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2)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的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

4、结合实际说明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一般教学能力。

答: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三种: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一、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全过程中把教学自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方式。

二、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在: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

三、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功能:言语表达能力所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科研能力5.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相同要素说认为,根据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或成分,那么,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就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学习情境与日后情境的相似性。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

(3)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能力,养成其对问题认真分析的态度,防止定势干扰。(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6.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多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

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经过一定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动机

(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5)适当开展竞赛活动

(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地归因方式。7.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

(1)动机激发策略陈述性知识首先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的建构并生成意义的学习。首先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其次,要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再次,使新知识和预知同时呈现;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给学生产生动机的机会。

(2)注意选择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

(3)复述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让学生复述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联系的建立,即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4)意义构建策略这类策略主要包括精加工、设计组织者、鼓励猜测和及时反馈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对新知识产生适当理解的各种措施。

(5)认知结构优化策略该策略是促进学生发现不同新旧知识之间在意义上的多种联系并满足不同应用需要的措施。8结合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

答: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要渠道,个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一)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创造性的培养离不开有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创造的基本技法和自我管理技巧。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二)激发创造性动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确立目标和意图。(2)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3)鼓励自我竞争。(三)塑造创造性人格

培养创造性人格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勇于开拓、勇于吃苦、乐于思考、坚毅顽强的品质。具体做法:(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5)确立创造的信念。

(四)创设创造性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4)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9.大学生如何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答: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上,我们只有做一名教育工作的促进者,才能逐渐提高学校德育的效能,提升大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学习。学习是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大学生道德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感性知识,主要来自社会实践等;二是理性知识,主要来自课堂教育和伦理书籍等。通过学习,它们可使学生了解关于道德的知识。(2)立志。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愿望,立志就是陶冶道德情感的修养方法。(3)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通过躬行才能落实品德修养。躬行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自己与他人共处、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二是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按照道德归法做事。后者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察,通过自省,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实际情况,以便为自己的修养形成依据,从而有的放矢地去恶从善、改过自新,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10.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

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各种心理现象,积极的,消极的,正常的、异常的,都发生在大学生自己身上,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到:(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二、选择判断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工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是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

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诞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5.行为主义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由于他不否认人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发展了行为主义,所以其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6.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7.佩里认知发展的三段论: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在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8.根据不同年龄个体的生物、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与状况,可以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9.简述友谊的六大发展功能。

答:1陪伴;2放松;3工具性支持;4自我意向的支持;5社会比较;6亲密。10.认知风格就是个人进行认知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所偏好的信息加工方式,体现在感知、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

11.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不同于人们通常说得风格或气度,而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或“性情”,主要有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2.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是不同的,他是由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成的反应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3.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来说,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14.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论,它们分别是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斯滕伯格把智力成分分为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15.现代西方心理学中常用智商表示智力的高低。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的概念。其含义是被测验者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们的实际年龄之比。

16.教师角色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1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1.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2.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创造性的洞察力。

18.学习: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从四个方面理解: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2、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4、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做学习。

狭义的学习:人的学习实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19.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

20.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2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1896年他在哈佛大学用小鸡做实验,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桑代克提出,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率,其中后两个是主要定律。

2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

23.布鲁纳: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24.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25.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1)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或抑制作用成为负迁移。

(2)根据迁移的层次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所谓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相似而有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又称“水平迁移”;所谓纵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3)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分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凡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凡是后一种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分类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的学习的影响,即所学的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化。26.学习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该学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2)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3)学习定势又称“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学习定势说认为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同类或相似课题学习的影响,是因为先前的学习中形成的学习定势造成的。

27.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28.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多样性、发展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

29.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是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力量受成就需要、对成功的期望等内部因素和诱因、目标等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

30.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价值理论。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31.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韦纳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韦纳的研究表明,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

32.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

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33.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另外表象系统和线性序列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34.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产生式。信息加工心理学创始人纽厄尔和西蒙首先提出用产生式表征人脑中储存的技能。

35.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36.奥苏泊尔根据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就是下为学习。

2、上位学习又称“总结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3、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37.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区别1、定义不同,2、测量方式不同,3、表征形式不同,4、意识控制角度不同,5、习得和遗忘速度不同。

38.变式练习。变式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变式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39.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方法。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1、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比预估其有效性等。

2、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达到有效学习的策略。

3、调节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

40.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一次只教少量策略;2、教会自我监控;3、在教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4、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5、在具体情境中教策略。

41.心理学家对问题的理解和陈述不同,但有三个成分是得到公认的:(1)给定,指问题的初始状态;(2)目标,只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3)障碍,指目标和给定之间必须经过思维活动才能消除的障碍。42.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

43.创造性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44.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量杯实验”(陆钦斯)充分表明了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45.功能固着是指当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46.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有: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7、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47.提高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2、发展元认知;3、增强自我监控学习;4、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5、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6、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8.问题的难度要适当;8、帮助学生

正确地表征问题。

48.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在头脑风暴中不存在错误答案,所有的都受欢迎,而且也不能对各种想法有任何评价,因为小组成员一旦害怕对他们想法的评价,就会停止产生创造性的想法,并且一开始看起来愚蠢的想法可能在后来被证明很不错或能引发其他不错的想法。

49.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50.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51.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4、公证阶段(11-12岁)。

52.柯尔伯格将品德发展的六个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53.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群体具有以下特征:(1)群体必须是一群人;(2)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3)群体有一定的目标;(4)群体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倾向。

54.按照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组织原则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根据群体之间有无直接的、面对面的联系和接触,可把群体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

55.大学生班集体除具有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有合理的组织结构;遵守集体规范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强制性;2、同一性;3、独立性;4、开放性。

56.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社会致弱(制约)作用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

的活动效率。

57.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如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等。58.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团结友爱、平等互助;(2)理想色彩浓厚;(3)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59.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因素:(1)时空接近性(如:远亲不如近邻);(2)态度相似性(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60.晕轮效应是指仅仅根据某个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如:一好百好,一糟百糟);刻板印象是指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角色固着是指个人言行举止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61.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主要有六方面:1、环境应激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新生身上);2、自我认知失调;3、人际关系障碍;4、情绪情感不稳定;5、性适应不良;6、紧张和压抑。

62.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就来访者发展方面的问题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为其提供能够正常进行心理交流的气氛,并运用专门的心理学方法,通过疑义解惑、忠告建议等帮助、知道、启发来访者,发现并利用其潜在的各种因素,处理和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或困难,使其心理机能得以调整和提高的活动过程。根据心理咨询的范围和内容,我们把心理咨询划分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和调适性心理咨询两大类。

扩展阅读:201*山东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论述题

1、试析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答:大学生思维结构的变化能体现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具体如下:

一、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二、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根据思维要解决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以把思维活动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但对解决者来说是新颖的问题。创造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尚未解决并且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问题。

三、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2.论述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与教育。答: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大学生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1.能力的类型差异。(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2.能力的水平差异。(1)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2)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的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

4、结合实际说明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一般教学能力。

答: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三种: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一、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全过程中把教学自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方式。

二、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在: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

三、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功能:言语表达能力所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科研能力5.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相同要素说认为,根据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或成分,那么,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就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学习情境与日后情境的相似性。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

(3)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能力,养成其对问题认真分析的态度,防止定势干扰。(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6.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

(1)动机激发策略陈述性知识首先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的建构并生成意义的学习。首先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其次,要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再次,使新知识和预知同时呈现;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给学生产生动机的机会。

(2)注意选择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

(3)复述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让学生复述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联系的建立,即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4)意义构建策略这类策略主要包括精加工、设计组织者、鼓励猜测和及时反馈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对新知

识产生适当理解的各种措施。

(5)认知结构优化策略该策略是促进学生发现不同新旧知识之间在意义上的多种联系并满足不同应用需要的措施。7.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多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经过一定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动机

(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5)适当开展竞赛活动

(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地归因方式。1.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人格和社会特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提高其评价、反思。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8结合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

答: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要渠道,个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一)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创造性的培养离不开有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创造的基本技法和自我管理技巧。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二)激发创造性动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

方面入手:(1)确立目标和意图。(2)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3)鼓励自我竞争。(三)塑造创造性人格

培养创造性人格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勇于开拓、勇于吃苦、乐于思考、坚毅顽强的品质。具体做法:(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5)确立创造的信念。

(四)创设创造性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4)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9.大学生如何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答: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上,我们只有做一名教育工作的促进者,才能逐渐提高学校德育的效能,提升大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学习。学习是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大学生道德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感性知识,主要来自社会实践等;二是理性知识,主要来自课堂教育和伦理书籍等。通过学习,它们可使学生了解关于道德的知识。(2)立志。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愿望,立志就是陶冶道德情感的修养方法。(3)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通过躬行才能落实品德修养。躬行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自己与他人共处、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二是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按照道德归法做事。后者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察,通过自省,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实际情况,以便为自己的修养形成依据,从而有的放矢地去恶从善、改过自新,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10.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

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各种心理现象,积极的,消极的,正常的、异常的,都发生在大学生自己身上,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到:(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二、选择判断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2.简述友谊的六大发展功能。

答:1陪伴;2放松;3工具性支持;4自我意向的支持;5社会比较;6亲密。3.认知风格就是个人进行认知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所偏好的信息加工方式,体现在感知、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工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是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

5.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6.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诞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5.行为主义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由于他不否认人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发展了行为主义,所以其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6.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

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7.佩里认知发展的三段论: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在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8.根据不同年龄个体的生物、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与状况,可以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11.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不同于人们通常说得风格或气度,而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或“性情”,主要有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2.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是不同的,他是由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成的反应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3.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来说,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14.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论,它们分别是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斯滕伯格把智力成分分为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15.现代西方心理学中常用智商表示智力的高低。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的概念。其含义是被测验者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们的实际年龄之比。

16.教师角色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1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1.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2.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创造性的洞察力。

18.学习: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从四个方面理解: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2、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4、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做学习。

狭义的学习:人的学习实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19.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

20.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2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1896年他在哈佛大学用小鸡做实验,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桑代克提出,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率,其中后两个是主要定律。

2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

23.布鲁纳: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24.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25.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1)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地促

进作用称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或抑制作用成为负迁移。(2)根据迁移的层次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所谓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相似而有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又称“水平迁移”;所谓纵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3)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分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凡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凡是后一种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分类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的学习的影响,即所学的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化。26.学习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该学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2)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3)学习定势又称“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学习定势说认为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同类或相似课题学习的影响,是因为先前的学习中形成的学习定势造成的。

27.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28.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多样性、发展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

29.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是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力量受成就需要、对成功的期望等内部因素和诱因、目标等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

30.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价值理论。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31.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韦纳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韦纳的研究表明,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

32.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33.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另外表象系统和线性序列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34.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产生式。信息加工心理学创始人纽厄尔和西蒙首先提出用产生式表征人脑中储存的技能。

35.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36.奥苏泊尔根据新知识和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就是下为学习。

2、上位学习又称“总结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3、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37.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区别1、定义不同,2、测量方式不同,3、表征形式不同,4、意识控制角度不同,5、习得和遗忘速度不同。

38.变式练习。变式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变式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39.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方法。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1、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比预估其有效性等。

2、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达到有效学习的策略。

3、调节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

40.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一次只教少量策略;2、教会自我监控;3、在教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4、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5、在具体情境中教策略。

41.心理学家对问题的理解和陈述不同,但有三个成分是得到公认的:(1)给定,指问题的初始状态;(2)目标,只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3)障碍,指目标和给定之间必须经过思维活动才能消除的障碍。42.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

43.创造性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44.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量杯实验”(陆钦斯)充分表明了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45.功能固着是指当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46.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有: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7、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47.提高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2、发展元认知;3、增强自我监控学习;4、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5、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6、

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8.问题的难度要适当;8、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

48.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在头脑风暴中不存在错误答案,所有的都受欢迎,而且也不能对各种想法有任何评价,因为小组成员一旦害怕对他们想法的评价,就会停止产生创造性的想法,并且一开始看起来愚蠢的想法可能在后来被证明很不错或能引发其他不错的想法。

49.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50.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51.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4、公证阶段(11-12岁)。

52.柯尔伯格将品德发展的六个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53.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群体具有以下特征:(1)群体必须是一群人;(2)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3)群体有一定的目标;(4)群体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倾向。

54.按照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组织原则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根据群体之间有无直接的、面对面的联系和接触,可把群体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

55.大学生班集体除具有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有合理的组织结构;遵守集体规范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强制性;2、同一性;3、独立性;4、开放性。

56.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

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社会致弱(制约)作用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

57.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如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等。58.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团结友爱、平等互助;(2)理想色彩浓厚;(3)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

59.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因素:(1)时空接近性(如:远亲不如近邻);(2)态度相似性(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60.晕轮效应是指仅仅根据某个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如:一好百好,一糟百糟);刻板印象是指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角色固着是指个人言行举止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61.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主要有六方面:1、环境应激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新生身上);2、自我认知失调;3、人际关系障碍;4、情绪情感不稳定;5、性适应不良;6、紧张和压抑。

62.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就来访者发展方面的问题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为其提供能够正常进行心理交流的气氛,并运用专门的心理学方法,通过疑义解惑、忠告建议等帮助、知道、启发来访者,发现并利用其潜在的各种因素,处理和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或困难,使其心理机能得以调整和提高的活动过程。根据心理咨询的范围和内容,我们把心理咨询划分为发展性心理咨询和调适性心理咨询两大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吐血推荐》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吐血推荐: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吐血推荐》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3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