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政治高考工作总结

政治高考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19:09:23 | 移动端:政治高考工作总结

政治高考工作总结

201*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经验总结

一、试卷分析(一)试题结构

201*年高考政治试题结构相对稳定:在题型方面,选择题12题,非选择题5问。知识内容方面: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四个知识板块分值的比重30:32:24:14。非选择题继续坚持学科内综合,今年仍然是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综合(38题),生活与哲学与文化生活的综合(39题)。

表1201*年政治部分试题知识内容结构*

板块

经济生活

生活与哲学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20;39(1)

试题12、13、14、15;、1921、22、23;3916、17、18;序号38(2)

(2),39(3)38(1)

2题(选择题1

5题(选择题4题,6题(选择题4题,4题(选择题3题,题量题,非选择题1

非选择题1题)非选择题2题)非选择题1题)

题)分值

30分

32分

24分

14分

(二)命题特点

1、高考试题对基础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

(1)今年高考政治试题对知识点选择上的特点

第一,青睐思维含量大的概念性的知识,对易错的知识会重复考查。如19题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考查,谁寓于谁之中,学生容易混淆。21题对意识作用的考查,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但是人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人只能改变事物的具体形态,但不能改变客观事物本身。23题对联系客观性的考查,着重考查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之间的关系,学生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容易判断为错误,主要还是对核心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

第二,关注新旧教材在理论观点上的不同点。如今年的13题考查到利润、利率,新教材很少接触到,许多学生不知利率如何算,这是此题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在旧教材对经济效益和利润有较详细的叙述,但是在新教材却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还有38题第一问答案参透者党的领导方式,在新教材并没有牵扯到此知识点,如何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拓展知识视野值得关注。

第三,试题对核心知识的考查并非一味简单重复,而是在以往试题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延伸。如38题,分析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不仅从公司经营去思考,还要从市场、分配等角度进行综合思考,答案的思维含量较高。还有39题的第二问,如何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具有一定的深度,教材基本没有涉及,对学生是一大考验。

(2)今年高考试题对知识点考查方式上的特点

第一,在情境中考查知识,注重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迁移。

试题几乎没有脱离具体情境的纯粹的知识考查,而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景和具体的问题之中,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迁移、运用知识。如15题对我国高储蓄原因的考查,从社会保障、GDP、理财渠道、恩格尔系数等多个角度思考,特别是从恩格尔系数角度,学生理解容易出错,恩格尔系数越低越意味着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加,从而导致愿意储蓄。如16题对身份证法的修改,既从政府依法行政的角度也从公民的角度去思考。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进行转变。因而教师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切实把握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深浅之度,做到“取”不画蛇添足,“舍”不轻丢要点,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第二,注重知识的整合和重组。如38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从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战略目标、全面部署)、领导方式(思想领导:确立指导思想)、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机制体制)。答案与教材语言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是教材语言的简单照搬,针对性、灵活性较强,要求较高,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第三,注重主干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设问的指向性非常明确,限定某一具体知识,注重掌握主干知识的层次性,对问题分析的深度,从细微之处见精神。如39题第三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这一知识点在《生活与哲学》教材47页,只是简单的二行半,而且主要是讲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对如何坚持只字未提,学生不好回答。启示我们:在复习中不仅要问“为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思考“如何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重点知识一定要深化、拓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2、联系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

政治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时代感特强,整个试题背景材料新颖,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或联系重大时政热点,如:文化体制改革、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人民币升值、海外并购、贸易保护、水资源保护、居民身份证的修改,或从日常生活选取材料,如:民生问题、居民身份证法、以及教育、自然科学的成就和习总书记的“四最”劳动观等热点材料。以这些现实问题为题材,结合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很好的贯彻了新课程“切近学生、切近生活、切近实际”的原则。高考复习在基于课本的基础上,一定要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学生。3、坚持能力立意,考查思维品质。

试题着力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事物”的综合学习能力,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并以此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1)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一,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以材料性试题为主,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成为解题的第一关口。

第二,材料内容呈现多样性。既有文字材料,也有图表(38题),还有曲线图(12题)和科技材料(21、23题)。

第三,信息提取的结果直接影响选项的选择和答案的构建。选择题中针对信息提取设置了多个解题陷阱,如观点正确材料不能支撑,或与材料有关联但属于对材料的误读等等。如12题关键点在“丰产不丰收”,而③④是从价格和需求角度阐述,直接就可排除,如20题小薇的成长说明文化对人有迁移默欧化影响,但并能起决定性作用。

(2)注重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要求归纳调用知识。如38题第二问“分析该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设问比较具体,需要向上追溯,即归纳为“怎样经营好一个公司”,这样才能明确所需调用的知识。

第二,要求综合运用。高考试题综合性较强,如13题既要用到汇率的知识,同时要懂得如何计算利润率,如16题,既要从政府的角度思考,又要从公民的

角度思考。38题第二问要从企业内外角度全面思考(准确目标定位、科学管理、质量、良好的信誉形象、分配、面向市场等)。

第三,要求有效调用。如39题第二问,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而关于认识论的有关知识比较多,这就要根据设问有效调用。就此题来说与之有关的认识论知识点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注重考查思维品质。

第一,注重演绎思维,考查思维深度。如38题第一问和39题的第二问,都着重考查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试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注重辩证思维,考查思辨力。如:“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决定作用”、“劳动群众能自由的创造历史”,要用辩证观点看待这些问题。(4)设置探究性问题,注重考查创新能力。

今年高考的39题第一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这是近几年高考唯一一次没有给参考答案的试题,问题设计开发,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做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引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把问题还给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是今后我们必须奋斗的方向。

二、今后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1、基础、主干知识要做到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准确记忆。

对于基础主干知识,一要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不遗漏知识要点。二要深入理解知识,把握知识的层次性,并要进行适度的拓展,三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特别是对关键词的记忆。只有全面完整的把握知识体系,答题时才能避免要点缺失,只有做到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答题时才能做到科学规范。2、坚持具体知识的复习与宏观理论体系的建构的有机统一,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

首先要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主体内容,从微观上弄清考点,建立合理的微观结构,其次要把握主要知识点之间的主要联系,从中观上建立知识体系,再次从宏观上把握学科知识,提炼学科的基本思想,掌握学科的基本方法。3、坚持基础知识复习与时政热点复习的有机统一。

知识的复习不能走死记硬背的老路,要把重点放在深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上。高考试题着重于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是将知识运用到鲜活的材料里,运用到社会实际中,因而复习时要将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有机的统一起来,用理论之“矢”,射实际之“矢”。4、坚持“知识、热点、方法”三位一体的原则。

以知识为线索,联系社会热点和生活,以能力为核心,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创设新的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针对经典试题的讲解,归纳解题方法与规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提升解题能力。5、丰富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高考试题比较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隐形考查,如今年试题17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9和20题“人人有才,个个成才”,39题第三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1题的“人造树叶”,23题的“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等。为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丰富科技知识,关注科技发展,崇尚理性,尊重规律,树立科学精神,扩大知识面,丰富人生,涵养人性,关心他人,具备悲悯情怀,树立人文精神。

扩展阅读:201*年高考政治学科工作总结

201*年外国语学校高三政治备课组总结与反思

执笔人余仕兵

总结才能进步;反思才能提高。

现就今年政治高考备考给大家汇报我们的体会。一、团队合作,默默工作,三年一贯,高效有成。

本201*届高考政治的结果是,诚如西城教研员曾阳老师所说是“很不错的成绩”(“低进高出”),属正常排序。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得感谢我们政治组这个团队及团队的的共同努力。比如高一曹福苓和余仕兵老师的学科奠基;吴建老师的指导,赵丹老师的加盟,还有期末一模二模等大型考试全组老师给予的鼎力支持。其次更要感谢高二、高三政治备课组老师及其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尤其是为了学生“一个也不放过”的魄力。其次,感谢本届高三文综组全体老师,包括地理组崔爽、谢艳宾老师和历史组严雅洁、周正余老师,是我们这个文综组团队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帮助的结果;最后,感谢陈彦老师和余仕兵老师共同陪伴学生走过高二高三阶段,从容而微笑将本届文科班学生们送进他们理想的殿堂。尤其是陈彦老师,“第一次”带高三,很认真也很敬业,做到教材与考纲、学生与学情、试题与高考等三个“心中有数”。积极参加各种教研和备课活动,她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充实,自我更新,自我提升,不断丰富自己教学水平;专研历年高考试题,“先做后讲”,增强讲课或讲题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时效性;课余还经常找同学来反馈知识和解题能力掌握程度;通过提前做题,帮助余仕兵老师把关所命制的试题、试卷的规范化等问题。

二、克服困难,任劳任怨,扎实工作,坚守前行(难点)接受/学习阶段

1.知难而进,找准方向,化解困难政治难,教政治更难。

经过文革后的中国,一说政治,大家都色变。因此,有人说,要远离政治或政治与我无关(逃避得了吗?!离开政治,个人无法生存)。就政治课程而言,人说她和现实脱节不一致,是骗人的;有人说它就是教条,不实用,都过时了;还有人说政治只要背一背就可以(不得分,要得分,可不能就背一背了,要不高考准“背”)。其实大家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这恰恰反映政治学科多么的不易(真的很难),有哪个学科会有这么大的争论?因此,高中政治课程可以说是平时教学、乃至高考最难的课目(可以去掉之一)。我们政治组概括了一下,我们这学科有9“难”:理论很抽象,使人理解难;(观点都是多样的感性的现实的概括、总结和升华)知识有高度,使人掌握难;(多理性,少感性)理论和实际,使人相信难;(理论和现实不一致!这其实是真理!)考点多且杂,使人把握难;(4必修/高一二+2选修/高三高考,多少考点300个)考试很灵活,使人应对难;(不是1+1=2,需要精准分析等)课时很短少,使人任务难;(国家课程规定周2课时90分钟,我校才80分钟,任务重呀)观念难更新,使人改变难;(知识易改,思想更新和解放才最难,)学科受歧视,使人坚守难;(不受待见,其实最重要;和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老师挣钱少,使人生活难。(老师工资外收入少)

概括起来,政治学难呀,难在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正确客观理性地把握世界和人生,成为正常的人、健康的人。2.坚持真理,注重创新,促成改变

我们政治科老师虽然会遇到九九81难,但并未知难而退,而是坚持真理,克服困难,坚守正义。为此,精准理论,深入浅出,突破现实和学生瓶颈,改变偏见,消除无知,化解难点,让学生不讨厌政治学科,逐渐喜欢政治学科,尤其是学科思想和精神。

比如,在教学中,好像最让大家痛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问题,如“民主集中制”、民主选举、共产党与贪官问题、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问题,能否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理论以及是否过时问题等等;经过我们的教学,学生能正确、理性和客观地看待了。高中政治课程是由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等4个必修与2个选修等6个模块有机构成的。经济难呀,变化莫测,但能帮人挣钱;政治远呀,存在差距,但能助人客观;哲学奥呀,晦涩抽象,但能予人工具(授人以渔,而非鱼);文化近呀,光说不练,但能使人升华。经过我们的教学和师生互动,学生们能切身感悟到:政治学科其实就在身边,她其实就是帮助人们更好生活、生活更好的一种工具,就是帮助人们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改变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始终贯穿这一理念和主线,并为之而努力实现之。

因此,在一年一度的学生评价教师过程中获得相当好评。因为,我们政治学科人,始终坚守,不抱怨不埋怨,默默工作;我们坚守学科思想和学科精神,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帮助他们正确看待世界和人生,以期树立正确“三观”;本着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传(正)道、解(迷)惑、释(正)义,以期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实现中国梦)尽自己所能。

3.主动出击,优化整合,追求实效

高中政治学科,知识难,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就摆在我们的面前。学校课时就这么点,暂时还不能动,向领导要也不给,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完善难呀。不得已,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然后实现教学相长。

从高一开始,我们就进行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共享资源,采取如下步骤:(1)三年一贯制教学,避免重复。

老师树立全局观,学科荣誉观。高一、高二教学紧扣三年后的高考,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

(2)选必修融合教学,节省时间。

按国家课程规定,4本必修在高一和高二4学期完成,2本选修在高三上一学期完成。现实是,高二还要参加北京市的必修会考,进入高三第一学期就要高考备考复习,高三期末6本书都要考。如何处理则一矛盾?只能是先牺牲学生了,得把进度完成;只能是少考试多数情况是不考试了,先把教学任务完成。这都还不成,经过我们的教学实践,紧赶快赶,我们才在会考前(高二)基本完成《经济学常识》选修的教学,进入高三后,为了和区里兄弟校进度一致,我们没办法先牺牲掉《国家和国际组织》选修,插空弥补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研究尽可能地将选修和必修相结合进行,凡是能融合的就尽可能的融合。好在《经济学常识》选修与《经济生活》、《国家与国际组织》选修与《政治生活》存在着相当的互补性和统一性,我们在进行必修教学时巧妙嵌入选修内容,在进行选修教学时有机融入必修内容,节省了一些时间。(没办法逼出来的)(3)深入浅出教学,务求实用。政治理论难,如何让阅历尚浅的学生能理解,能尽快的理解?这又是一个问题需要研究。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最初的设想和规划是可行的。老师先专研理论,吃透理论,精准把握理论;然后理论联系实际,选取恰当鲜活贴近生活的事例进行自我分析和剖析,吃透材料,做到深入浅出,简单易懂,最后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分析分享,理解掌握,让学生感受有用有效;

比如,哲学教学谈到“透过现象抓本质规律”时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只“一见钟情”等等;还有政治生活教学将到“民主集中制”时,对比分析说现实中有的地方或组织是“你民主,我集中”从而衍生很多问题,应该是“你我民主,你我集中,少数服从多数”;学生问“贪官还是党员吗?”当然不是,党必须为民,不为民就是变质,就不配是党员,只是还没有从组织上剔出来而已,百姓眼睛是雪亮的,所以党要反腐,否则必亡等等。

三、学生自主,知识构图,注重反思,增强内化(突破重点!)转化阶段

学习、高考是学生的事,老师、学校都是外因。只有学生自己真的动起来,力量才是无穷的?个中抓手是什么?

1.缘起参加行动研究课题,收获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并参加201*年行动研究课题,给我很深的启发,那就是,反思是前进的关键环节,是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进步的必须而重要环节。在政治学科上,如何让学生也掌握反思的技巧和能力?

2.推手参加白班课题研究,收获灵感

在201*年白板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白板具有ppt没有的互动生成功能,能实现自我思维的外显,记录下思维走过的轨迹,抓拍住重要瞬间,记录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新的知识,进而成为自我反馈、自我反思,他人了解,他人分析的重要证据。依托白板,学情、教情可以一目了然,分析学情教情,注重反思,可以不断总结改进和提高。

于是在高二下学期,在文科班进行尝试,发现效果很不错。学生知道自己学得怎样了,和别人差距在哪里?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了,可以有针对性教学。即使进入紧张的高三备考阶段也一直坚持着,并不断改进。并将此经验在教研活动上汇报于区高三老师们。3.实施巧借白板,学生自主,知识构图,形成抓手。具体做法是;(1)基本做法:首先,老师根据教学单元,形成关键词,并将关键词打乱,让学生根据“凌乱”的关键词,按照自己的逻辑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图。其次,学生构建该图的逻辑思路是,先将关键词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组,接着寻找组组之间的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中心词,围绕中心词,将这些关键词连起来,辅以一些符号或简单的词,完成知识网络结构图。

比如: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请将“科技、企业、创新、素质、有限公司、信誉、无形资产、细胞、公司、对外发行股票、优势、管理、市场、战略、诚信、股份公司、结构、责任、利润、资本等额股份”按照一定逻辑构建属于自己的一张知识结构图。1、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组2、寻找组组之间的联系3、确定中心词,完成知识网络结构图

(2)最初做法是

最初做法可依托“视频剪辑”说明1、不事先预告,全在课堂完成,2、全员参与,互动完成生生互动,不拘形式: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讨论完成师生互动,有问就答:老师指导、释惑、组织课堂3、白板辅助课堂,学生演示,思维外显,暴露问题4、借鉴他人,交互与合作中优化构图5、抽查学习成果,展示优秀构图6、将学生课堂构图上交,老师批阅但不给统一标准图7、学生反映:相比老师单纯讲,效果好,掌握知识牢,尽管比以前累!

(3)改进做法是

改进做法1、坚持“基本做法”2、将课堂构图环节转移至课下构图3、课堂上,给与教学单元的知识和逻辑的梳理1)侧重分析“预习”所遇到的问题2)串联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4、抽查部分学生来筛选比自己好的构图,并让其说明理由5、通过考试检测构图,采取计入分数和事后追查制进行督查

改进做法实施的基本步骤是,1学生先通过预习独自或合作完成初次构图(一图),2老师根据抽查或上交的一图,分析教学单元,3学生独自或合作修改完善结构图(二图),4老师抽查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优化结构图(三图),5在教学单元测试中检测结构图(四图)6抽查学生筛选比自己更好的图进行修改完善(五图)7老师在全班展示更为优秀的结构图并予以必要指导,学生在对比与借鉴中修正和优化结构图(六图)8恰当时候,对一段时间的构图再做些简单调整出一张片子,让学生去完成(七图)

201*/10/1221

(4)效果知识构图,省时省力,短小精悍,效果明显。

1、学生反映感觉不错,效果很好“心中有图,知识记忆牢,考试不怎慌”2、构图产生的积极效果知识与技能整合-生成-反思过程与方法开放-优化-交互学生动起来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就感-共享性-动力性201*/10/1223

老师设计

学生作品

201*/10/126

四、专研高考,精心准备,自编试题,强化应试运用阶段

进入高三备考阶段,可以说,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最后,会什么,才能得什么。

1.捕捉信息,研究高考,把握方向

通过参加教研和向同行打探,获取高考信息;专研考纲(考试说明和试题分析),获取高考经验,汲取考试教训,探知高考方向。2.面向学生,针对教学,注重落实

本着一个不放过的原则,依托知识构图,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性教学、知识性教学、能力性教学等。

3.自编试题,强化应试,提升能力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需要,我们自编学科试题和文综试题,不用成题。重要主干考点,重点练,针对性练,但不翻来覆去的反复练(好像应该,但没时间),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增强文综能力要求。

4.情绪疏导,调整心态,提升情商

心态和情绪,是影响学习和考试的重要的情商因素。健康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则是提高学习效果、收获成绩的前提条件。智商高,情商低,怀才不遇;情商高,智商低,贵人相助;智商高,情商高,春风得意。我们的孩子要想取得好成绩,情商必须得提高点。每次考完试,我们都对情绪变化的同学进行疏导、开导和引导。“平时的考试在诊断,查漏补缺;高考的考试才在选拔,出人头地”;“高考没什么,跟平时考试一样,没什么了不起”5.顾全大局,协调配合,提高文综

高考文综,史地政一张卷,必须协调配合,有大局意识,唯有这样强强联合才更强,一根筷子易折,两根筷子才能夹东西,三根筷子捆一起威力强大。政治学科在文综考试中,无论选择还是非选择题,基本都排在最后,但我们都做加法,在地理和历史之后,锦上添“草”,不计较,不拆台,力争“补台”,最后促成文综整体提升。有的学校政治学科好,但文综未必好;我们学校文综好,政治也不错,当然历史地理更好。文综作为西外品牌,是我们文综老师们的传统,我们自豪。

五、对未来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建议好的做法要坚持,欠缺的须改进。补充建议:

1.学生自主知识构图要坚持,要从高一抓起。

2.学生阅读捕获有效信息能力等文综高考能力要从高一抓起(最好从初一就抓起),循序渐进渗透。3.强烈要求学校保证国家规定的高一阶段政治课教学的每周两课时90分钟时间,因为按现有的课时,我们能把课讲明白,学生听明白就不错了,甭说测试的时间了。没有测试,毕竟不是正规军,学生不认可的,老师也无从衡量知识运用怎样?

4.文科学习要从高一抓起,最好在高一就进行“侧文”教学,提前进入状态,减少消耗。实在不成,若有周六培训部上课,也应开设史地政辅导课,同时减少学生流失。如果从高一就开始,外语学校文科会更好!毕竟起点不一样。我们不能输在起点上!

最后,感谢学校各级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关心和放心,更感谢学校对我们的生活、家庭及孩子给予的帮助,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当然也要感谢我们的爱人和家人们的支持。201*年高考能取得如此成绩,是我们和家人共同合力的结晶。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政治高考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政治高考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政治高考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3107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