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总结

20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19:19:19 | 移动端:20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总结

20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总结

20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总结

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卓洪飞

转眼间三个月已经过去,学生新学期的兴奋感与喜悦感,以及种种不适应基本消失,已经完全进入高三状态.这次期中考试是对三个月来学情的检测,,我们班第一次考试能考出这样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高考的希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作分析总结如下:

一,本次考试总体情况:

我本学期带高三(6)和高三(10)两个班级语文。

6班本次最高分120分(不含附加分),刘炀同学,也是年级最高分;130分以上3人(含附加分),为刘炀、朱春喜和卞小青三位同学;120以上10人,110分以上18人,100分以上共31人(含附加分),文科参考人数33人,参考总人数35人,最低分59分。

10班本次最高分144分(含附加分),同时也是年级最高分;130分以上2人(含附加分),120分以上5人,110分以上9人,100分以上共14人。文科参考人数13人,参考总人数31人,最低分71分。

作文情况不理想,很多学生审题不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写作基础较差。附加分普遍得分较低,最高分26分,同时也是年级最高分,其他大部分同学只考了10多分,情况很不理想。

有部分优生语文还很弱,如6班的刘炀,附加分只考了15分,刘新东连同附加分只考了110分。二、整改措施

1、做好天天练工作,夯实学生的基础。

2、抓好专题复习,让学生明确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步骤。3,、加强作文辅导,加大写作基本功的训练。4、提高附加题得分率,加大附加题训练力度。

5、和数学、英语老师加强沟通,做好优生的补差工作。

扩展阅读:江苏省扬州市201*届高三第一学期检测试题期中考试

江苏省扬州市201*届高三第一学期检测试题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鲠直/梗塞解送/枕藉仿佛/佛口蛇心B.谩骂/蔓草联袂/魅力裨将/大有裨益c.徇私/驯熟稂莠/廊庙地壳/金蝉脱壳D.分娩/缅怀亘古/赫角色/群雄角逐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早年的多部小说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莫言热”在国内正在持续升温。

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既能让病人得到更多的心理安慰,也能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国民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D.“留守儿童”在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热烈响应、积极行动,将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3.下面这段文字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钓鱼岛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5个字。(5分)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约6.344平方公里。隋场帝时,曾派使臣朱宽召琉球王归顺,又曾派陈棱、张镇周等率军进入琉球,途中都经过钓鱼岛。明朝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中,称该岛为“钓鱼屿”,清代名著《浮生六记))中亦有关于钓鱼岛的记录。钓鱼台列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价值。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桩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4.日前,北大教授吴必虎提出男女童“错龄入学”的个人观点引发了社会热议。“鉴于男女儿童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2年左右,同性学童之间也有智力发育差异,因此全国统一规定男女儿童7周岁入学违反教育规律。建议女童可在6-7岁入学,男可在7-8岁入学。现在大学招生女生普遍高于男生,需反思。”吴必虎的这番言论被网友超万次评论和转发。对吴必虎教授的观点,你持何种态度?请写出两点理由,不超过60字。(4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

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那?”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否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教千言。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笑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徽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时好施。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平确的一项是(3分)A.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属:写作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杜:关闭C.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发:发展D.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学术成就的一组是(3分)①比冠,学通经史②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③今见《庄子》,得吾心矣④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

⑤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⑥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以前贤为榜样,渴望用自己的才干造福社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他发奋学习。

B.谪居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的苏轼,才高而自负;此后的苏轼,潜心读书,学贯儒佛道三家。

C.苏轼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了《易传》《论语说》和《书传》。苏轼担心这三本书在当世无人能够理解。

D.苏轼晚年特别喜爱陶渊明的诗歌,把陶渊明的诗几乎追和了一遍。书法造诣也很高,可与唐代书法名家比肩。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2)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3)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9.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杵声齐(古捣练子①)贺铸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注】①捣练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就是裁剪衣服,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石上,由两人相对,各执一杵,将其捣洗平净,然后剪裁成衣。(l)简要概括词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2分)

(2)试赏析前两句中“莹”和“齐”的妙处。(4分)(3)最后两句与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2)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4),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5),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6),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7),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庄子《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一14题。

生死之间雷抒雁

①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那一个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走了,有了,就像水被蒸发了,永远地永远地从你的身边消失了,消失了。那叫你乳名时亲切柔软的声音;那抚摸你面颊时,一双枯瘦的手;那在你出门远行时,久久注视着你,充满关爱和嘱咐的目光,都消失了。

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或者让你习惯了的熟悉面孔。没有出现,你会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为孩子们在做晚饭?或者专注地看一幕有趣的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响应。每一间房子都是空的,她不在。

③我不能再走进母亲常年居住的房间,我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一任灰尘去封存。唉,那每一件遗物,都会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割伤你的神经。

④生命怎幺会如此奇异?只是因为血缘吗?像通常所说的,我是那个生命体上掉下的一块肉,便血脉相通,情感相连,有了一种切割不断的联结。有形的,以及无形的;可以解释的,以及神秘得难以解释的千丝万缕的联结。我永远不会忘记2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十楼会议室的学习讨论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打的”回到母亲的住处。快到家时,我又打电话过去,想尽快和母亲说话。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⑤推开门,像住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后边一个房间。妈妈呻吟着躺在地上。我看着床上被撕扯的被单,看着母亲揉皱了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一切挣扎都无用。左边身子已经瘫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会变得如此脆弱!⑥我明了那个下午我焦灼、急切、不安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没有听见妈妈的呼喊声,可我的心却如紊乱的钟摆,失去平衡,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去。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告别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走了,随着她,被带走了。

⑦没有医药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痛。也许只有“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何其难!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上的血流。那些关于生与死的说教,曾经让我厌恶过,现在却像必不可少的药物。⑧有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说有一位母亲,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陀,希望能拯救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亲人死过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那被痛苦折磨愚钝了的妇人去了。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找回一粒芥菜子。因为,尘世上没有没失去过亲人的家庭。佛说,你要准备学习痛苦。

⑨痛苦,需要学习吗?是的。快乐,像鲜花,任你怎么呵护,不经意间就调零了。痛苦,却如野草,随你怎么刈割,铲除,终会顽强地滋生。你得准备,学习迎接痛苦、医治痛苦、化解痛苦。让痛苦“钙化”,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⑩不过,你得忍住泪水。(有删改)

11.文章第一段有何表达特色及其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12.从文章看,作者的哪些叙述可以体现作者与母亲“一种切割不断的联结”?(4分)

13.文章第⑧段叙述了一个宗教故事,请谈谈这段文字的作用。(6分)

14.文章题为“生死之间”,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面对亲人去世的深刻感悟。(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巧一17题。

法官的文学批评缪哲

1933年,美国兰登书屋出版了(《尤里西斯》的美国版,旋因“淫秽”遭查禁。当年12月,兰登书屋把政府扭至公堂,主持审理的,是纽约联邦法院的约翰一沃尔西法官。在为此书开禁的同时,他写了一段著名的判词,使长期困扰美国作家的“淫秽”问题,终得以解决。这段判词,不光通情达理,也尤见沃尔西法官的文学素养,读后想起我们的法院判词,不免有霄壤之叹。兹把判词摘译如下。沃尔西法官的判词说:我曾通体读过一遍《尤里西斯》,后来又着意读了政府特加指责的章节。《尤里西斯》很不易读,也不易懂。但关于此书,已经出版了许多论著,为判决得当,还应读一读其中的数种。法官读《尤里西斯》,并连及研究的论著,未免有些奇。

书被称为“淫秽”,须首先断定它以“淫秽”为目的。但《尤里西斯》一书,尽管出奇地露骨,从中却找不出任何沉溺于肉欲者飞来的媚眼。因此我裁定这书并不是黄书。这样的判词,已算得上文学批评。

在写作《尤里西斯》时,乔伊斯是在认真尝试一种新的、尽管不是全新的文学种类。他试图展现“意识”之幕,以及“幕”上的那些倏来瞬去的、万花筒般的印象,它好比是一块擦擦写写的石板,上面不仅有明晰的、人对于身边事物的实际观察,更有过去印象的残留之痕,某些是新近的,某些则需要参照下意识才可以勾连起来。

他试图达到的似是叠加的效果,即给底片多重曝光,以使近景清晰,背景虽可见却朦胧、并渐渐出离焦距。

这就尤不像法官的话了。T.s.艾略特[注: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论家]下笔,也不过如此。沃尔西法官又接着说,为忠于自己的技法(即精确展示心理活动),乔伊斯使用了一些脏词,但不如此,“在艺术上反倒不可原谅。”

《尤里西斯》不是一本容易啃动的书。它辉煌而沉闷,明快又晦涩。有许多地方令我反感,但那些被常人视为脏词的词,在我看来并非“为脏而脏”。书中的每个词,都像马赛克壁画中的一块儿,是乔伊斯试图为读者构造的图画细节必不可少的。

你不想和乔伊斯笔下的人物发生关系,那是你的事,你不读就是了,这可以理解。但是,当乔伊斯这样的真正的艺术家,试图给欧洲某城市里的下层人物画一幅真实的画像时,难道美国的公众就不该去合法地看一眼吗?”

因此他判定《尤里西斯》一书,可以进入美国。这样一锤便定音,束缚美国作家的清教戒律,终于被斩断了。而后才有《第二十二条军规》,有《南回归线》与《北回归线》,有了前些年获诺贝尔奖金的莫里森夫人。法治社会中,诉诸公堂的不仅有杀人放火,也有以前靠“礼”与社会惯例处理的各种纠纷,—其中有政治的,文化的,也有良心的。旧式的老胥决狱之道,是不能济事的。法官须兼“决狱的胥吏”和“明道的士人”于一身,这真是戛戛乎难。从沃尔西法官的判词中,我们得窥了法治社会的一侧面。

15.沃尔西法官是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淫秽”描写的?(6分)16.文章大段摘引沃尔西法官的判词有什么作用?(6分)

17.阅读全文,概括在一个法治社会法官应具备哪些基本品质和职业素质?(6分)

七、作文(70分)18.请以“别样的辉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C(A.ěn/ěnji/jifú/fóB.màn/mànmi/mipí/bìC.xùn/xùnláng/lángqiào/qiàoD.miǎn/miǎnn/xuǎnju/ju)2.B(A.“吸引关注”搭配不当;C.“强弱”和“提高”一面对两面;D.中途易辙,首句未完,另造一句。)

3.岛屿组成,位置面积,历史沿革,经济价值,战略价值

4.赞成:①错龄入学能够弥补男孩子生理及心智发育比女孩子晚的差距;②错龄入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反对:①男女童心智发育的年龄差异没有公认的标准;②男女童“错龄入学”极易引发社会矛盾。5.C(发:发掘,发现)

6.B(②句突出治学态度,③句为苏轼学习中的感受,⑥句赞美苏轼的人品)7.C(苏洵只要求苏轼完成《易传》,后两本书,是苏轼自己主动完成的,并非父亲遗志。)

8.(1)(苏轼)听了古今成败的故事,就能说出它的要旨。(“成败”“要”各1分,整句通顺1分。)

(2)他的文风一变,(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而来,我只能惊叹却无法企及。(“川”“瞠然”各1分,整句流畅1分。)

(3)他对待别人,见到好的就赞美他,唯恐不能达到做的那么好;见到不好的就责备他,唯恐不彻底。(“于”“善”“称”“斥”各1分)【参考译文】先生讳名轼,姓苏,字子瞻,又字和仲。家族世代居住在(四川)眉山。先生十岁时,母亲亲自教育他,苏轼听了古今成败的故事,就能说出它的要旨。一次,母亲读《后汉书》读到《范滂传》,慨然叹息。苏轼侍立在一旁,说:“我如果是范滂,母亲也会赞许我吗?”母亲说:“你能成为范滂,我怎么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呢?”先生更加勤奋有志于效力社会。母亲欣喜道:“我真有一个好儿子啊。”等到苏轼成年,学问通贯儒家经典和史书,写文章一天能下笔千言。公的文章,是上天赋予的。小的时候和我一起向父亲学习,起初喜好贾谊、陆贽的文章,议论古今成败,不说空话。后来读《庄子》,感慨万千说:“我过去心中有所得,但不能说出,今天看《庄子》,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于是写成《中庸论》,语词精妙,都是古人所不知道的。他曾经对我说:“我看当今做学问的人,只有你可和我不相上下。”后来贬谪到黄州,关门读书,挥洒文墨,他的文风一变,(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而来,我只能惊叹却无法企及。后来他读佛书,深刻地感悟到宇宙人生,融合儒道,广博雄辩没有阻碍,知识渊博,无边无际。父亲晚年作《易传》,没有完成,就病重了,让公继承他的遗志。公哭着接受父命,最后完成了这本书,从这以后,千年以前的精微道理才鲜明彰显而能让人知晓。又写《论语说》,不时发掘孔子的深奥道理。最后在海南,写《书传》,推测探索上古宏伟独到的学说,许多都是先儒所未能达到的。三本书写成后,公抚着书叹息道:“今生今世如果不能有人理解我,后世也一定有君子理解我。”公诗本来与李白、杜甫相近,晚年喜欢陶渊明,追和陶诗之作差不多遍及每一首,诗共有四卷。年轻时喜爱书法,老了也不厌倦,自称比不过晋代书家,唐时的褚、薛、颜、柳,差不多可以比得上。一生忠于孝道友情,看轻财物,乐于救助。他对待别人,见到好的就赞美他,唯恐不能达到做的那么好;见到不好的就责备他,唯恐不彻底;只要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并不顾那样做(有无)危害,因此多次被当世所困扰,但始终不感到遗憾。孔子称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才,说:“追求仁爱而得到仁爱,又有什么怨恨?”公确实具有仁爱的品德。

9.(1)本词中刻画的是为戍边丈夫制作征衣(1分)的思妇(1分)形象。(2)“莹”与“齐”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进行描写(1分),“莹”,指砧石表面已被磨得光滑晶莹,说明年深日久(1分)。“齐”则说明捣练操作熟练,与同伴合作协调(1分)。这两个词集中体现了思妇劳作的艰辛(1分)。

(3)采用了层层深入(更进一层)的写法(1分)。这两句先写玉关,极言戍边之远(1分)。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在之地更远(1分),把思妇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加曲折、深入(1分)。

10.(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佛狸祠下(3)弃掷迤逦(4)扪参历井仰胁息(5)朝搴之木兰兮(6)东船西舫悄无言(7)取之无禁(8)彼且恶乎待哉

11.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的手法(1分),列举生活细节(1分),抒发了亲人逝去的感伤情怀(1分),奠定了全文情感的基调(1分)。

12.(1)每天回家期待见到母亲那熟悉的面孔;(2)母亲摔倒时,在开会的我莫名地感到焦灼、急切与不安;(3)母亲去世后我不愿触动她遗留下的衣物;(4)母亲的死给我留下无法弥补的创伤。(每点1分)

13.从内容上看,说明亲人丧失的哀痛不仅是个别的,而且是普遍性的(2分),并点出“要准备学习痛苦”(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1分)。从结构上看,承接上文的“曾经让我厌恶过,现在却像必不可少的药物。”(1分),同时引起下文关于如何面对失去亲人痛苦的思考(1分)。14.(1)母亲两天之间从“生”到“死”(1分),体现生命的脆弱(1分)。(2)生者对死者的怀念(1分),展现亲人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1分);(3)生死相隔的痛苦是生命中的一部分(1分),要学会“钙化”痛苦(1分)。15.(1)只要不是以“淫秽”为目的(或“不为脏而脏”)就不能定为淫秽作品(或:都可以被接受允许的)。(3分)

(2)由于作品技法、内容等方面的需要,必要的描写恰恰是对作品、对艺术的尊重(或:该用而不用反是不可原谅的)。(3分)

16.(1)为了表现法尔西法官判决时审慎的态度;(2分)(2)为了展示法尔西法官深厚的文学素养;(2分)

(3)为了说明一个真正法官应具备的素质,为下文议论铺垫。(2分)17.(1)法理意识(尊重法律,尊重事实);(2)独立精神(不受政府、舆情等因素左右);(3)审慎负责的态度;

(4)丰富的综合素养(答文学素养不给分);

(5)创新的品质(勇于打破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传统惯例)。(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6分)18.作文(按高考评分标准)【参考译文】

诗,是吟咏内心情志的。盛唐的诗人着重在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迹可求。所以,他们诗歌的高妙处透彻玲珑,难以直接把握,好像空中的音响,形貌的色采,水中的月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对这个问题)作特别的理解领会,于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以这样的方法来作诗,哪里是不下工夫,却终究不是古人的诗。大概在一唱三叹的婉转悠长的韵味方面,有所欠缺吧。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3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