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三)
我们在课改中成长
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三)
从201*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拉开了序幕,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将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学尽显教育智慧”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几年来的实践,我校的课改试验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引发了一些思考。我校进行课改实验,面临着师资缺弱学生来源不好、经费困难和体制不顺三大不利因素的困扰。在初教科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基于学校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确定了:让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工作主题,经过论证于201*年被确定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验学校,这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根据初教科的统一部署,我校紧紧围绕市级课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开展课程实验工作,立足学校实际,发展学校特色,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了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有所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课改的形势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评价改革势在必行。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要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自课改实验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要从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给予关注,评价不再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评价承担着诱发或唤醒学生潜能的任务,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展示其智能,以促进他们发展智能的强项,弥补智能的弱项,从而有效地开发各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培养“德才兼备,品行高雅,身心和谐,个性鲜明”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把握优势、增强自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我校特殊背景是一所三校合并的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处,外来人口居多,生源不仅来自三所学校组合而且以务工子女为主,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上课听讲不专心,文明礼貌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而其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成长无暇顾及,因此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认为只有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入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让这些学生学会适应城市生活,做合格城市小公民才能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
教师情况分析:客观上我校缺乏学科带头人;主观上,教师很努力,参与课改与实践的热情高涨,渴望进步,渴望成功,但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及学生的现状等因素,让教师们很困惑。
实践证明,我校本着以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使这些孩子能向城市孩子一样受到良好教育。学校有意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引导他们了解城市生活方式,指导学生文明守纪,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城市小公民。并以“小手拉大手”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和意志力的培养。为评价改革不断提供课改的宝贵经验。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落实到位1、实验伊始,校领导就把此项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由教导处负责课题实验的具体实施工作。首先在教研理念上做到了“四个必须”,即: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上;立足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即:角色转移,领导改变原来的单一检查地位,深入课改一线,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重点转移,把教研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新课程的实验上;目标转移,把教学研究目标转移到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上,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更好的评价学生。
2、抓师资培训,促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狠抓了教师培训工作。
(1)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抓教育观念的转变
领导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推荐新课改学习资料,并拟定了讨论题,与广大教师进行论坛研讨。
(2)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各级新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促使教师尽快掌握新课标、新教材。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学生的潜能和禀赋得到不断的开发和释放,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组建试验中心教研组。为切实做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实验工作,我校成立了以班教师为龙头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中心组”,由教导处负责,统一组织管理。活动时间为两周一次。内容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中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新模式、新思路、问题汇总、评价交流心得。
(二)务实进取,大胆实践
在实验中,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出,由学生自我操作、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的一个评价平台,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供了推进器。以六大习惯的发展为主线,按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为线索。通过以下评价的工作推进,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
1、制定以生为本的全新的评价方案我校以《周口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西华县上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
为指导制定了确实可行的我校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案。评价方案关注了学生两大方面,即“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水平”。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在课堂中将从“课堂听课习惯、作业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四项要素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达到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目的。
2、开展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改革评价是为了改进和完善教育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在评价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的:
(1)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关注学生课堂听课的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听课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是对学生养成良好课堂听课习惯的一种有效的促进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可用激励的语言、赞许的目光、爱抚的动作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评价。比如:“你真棒!”“听得真认真,老师都没想到!”“善于倾听,懂得尊重他人的好孩子”等等。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可延时评价,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请同学、教师直接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赞扬优于批评。因为积极的表扬鼓励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强化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开列出不同的评价要素,并进行针对性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向学生提供其课堂学习行为、思维活动、学习能力等在一定时间内的表现水平,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听课态度。
(2)立足课堂教学,有机渗透读书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其次,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读和自觉研读的读书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读书方法,带着任务去读。在自读的过程中还应教会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再有,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读的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读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3)优化环境,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我们将《学府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分发给家长,使家长有目的、有意识的、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通过家校联系本,家长把“练习”结果与老师交流,如外出回家打招呼,尊敬长辈等。我们与家长结对子,渗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实现多层面的转变1、教师教育观念发生新的变化实验促进了我校教师观念的变化,最为突出的一点表现为他们更多的关注了学生、激励学生了。例如:尊重关心每一名学生,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能唤起孩子的欲望;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更加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组织学生的交流、讨论等活动、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
2、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实验促进了我校课堂的变化,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具体表现为: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以课堂为主阵地,通过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城市生活中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其中我校王岩老师的经验发表在《黑龙江教育》上。
3、建立起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试验,我们的教师基本能做到尊重学生,学会了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没有发现冷落嘲笑、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甚至没有一例大声训斥学生、随意当众批评学生的事发生。相反,老师激励性的语言却相当丰富,如:“你能说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真了不起!”“别慌,老师相信你能说出来。”“你观察得很仔细。”“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棒极了!老师为你骄傲。”这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
扩展阅读: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一)
抓教研促课改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课改经验总结交流材料(一)
当课改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我校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这场基础教育的革命,以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学校,是新课程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03年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校长的核心任务,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需要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抓好教育科研等方面综合努力,但我以为抓好校本教研,教研并举才是有效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制高点。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领导包抓教研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包抓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一任接着一任抓,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抓。原任校长苏凡林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1*年8月,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理顺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业务校长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并及时向全体教师做情况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教导处主任带领教研组长长期占领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狠抓业务学习,树立课改新理念。
1、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的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员读书,撰写业务笔记和教育随笔,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一些青年教师自行购买质量精美的笔记本,学习中或摘录,或剪贴,或撰写,还精心配以钢笔画、铅笔画,笔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看后使人赏心悦目,受益匪浅,成为值得长期保存的艺术珍品。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
2、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曾先后派出30多名教师参加县级培训,10多名教师参加过市级培训,8名教师参加过省级、国家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业务培训制度》和《业务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二放学后开展教研活动,确定双周一晚上为教师业务学习,双周四晚上为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单周四晚上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三、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凸显校本教研特色。
1、深入教学实际,选定教研课题。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解决教师自己的教学困惑,。
2、关注研究细节,夯实课题研究过程性管理。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课题组结合实际制定了翔实的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步骤。根据各学段的教学特点,两个课题组进一步细化研究,将本组成员划分为高、中、低段三个小组,分别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子课题的研究也有负责人及研究实施方案。
为增强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每学期初,课题组梳理整合教师的教学困惑,制订阶段性研究方案。平时要求教师每周撰写两则教后记;每周教研会上针对困惑,做专题发言,让教师谈经验、说方法,交流感受;每两周各教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每月从刊物或网络上搜集一份相关资料;学期末每人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课题组上交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小结。同时还重视研究材料的收集,一年多来,语、数课题组共收集材料:教师教学设计40余篇,教学案例7个,搜集相关资料50多份,专题发言稿30余篇,教学反思近200篇,教育故事11个,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制作课件32个,业务摘录笔记22本;学生语文日记200多本,课外读书笔记90多本,“情系灾区,奉献爱心”优秀征文60余篇,学生数学日记100多本,数学积累100多本。这些材料都进行了分类归档,整理装订,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课题成果的应用。
一年多来,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语、数课题组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我们组织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教师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心得,反思总结,共同促进,共同进步。语文组从“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模式中总结出的美读、配乐朗读、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诵读等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热情。
语文课题组201*年6月开展了“唱支赞歌给党听”个人演讲赛,201*年11月又进行了“勿忘国耻,爱我中华”集体朗诵赛,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朗读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为提高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01*年3月,在全校倡导“营造书香校园,塑造美好心灵”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大胆运用情感朗读法,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原因,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一度处于低谷,萎靡不前。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幸好到了落后的根源即就是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聚焦到课堂教学。开展“课堂为镜,以正教风”的活动。做到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5节,教导主任不少于35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任课教师不少于20节,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上学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在201*至201*学年度县级质量检测中,我校由上学年全县第十四名上升至第二名,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五、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五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够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语数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创建富有特色的科研型学校而不懈努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三)》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课改经验总结材料(三):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