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201*-201*学期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总结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经过近一学期的研究实验,已经初见成效。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为此,我们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需要,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首先,我们注重了要选择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提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往往一节研讨课我们首先在组里先进行研究,特别注重问题的选择,一般每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都只提一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讨论的方向很明确,焦点很集中,所以能够比较快速而准确地讨论出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思维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几次在讨论的过程中均出现了我们意料之外的方法,这也使每个小组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我们老师也受益非浅、教学相长。
其次,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收本小组每天的家庭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我们每个月还采取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比,分别评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组员分别奖励三分、二分、一分,其组长多奖励两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前一阶段实验过程中,使我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设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不合作就解决不了问题,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需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合作学习。现在已告一段落,有95%学生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因此,我们觉得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1、实行之初,存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现象。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其表现形或是在某些课堂上仍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3、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4、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体,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在我们倍加关注合作学习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收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其中的外显与内隐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哪些内容、更适合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每个人的分工如何确定?怎样才能高效有序地组织合作学习?在注重人人进步的同时怎样培养优秀生的综合能力?我们还应针对这种现象单独把每组中不太愿发言的同学找来,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多表扬他们,如果这种现象能得到好转,那我们的课题研究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扩展阅读:小组合作学习心得-王金玲201*、9、12
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读书心得肥城市桃都中学音乐组王金玲
阅读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这本书,领悟了其中内涵: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也意犹未尽。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既能发掘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合作的精神。因此,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以建设学习小组为立足点,采用引导小组“独学”、“对“群学”的方式,既盘活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促进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施策略相当重要,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因而学校特别重视学习小组的巩固、建设工作。在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建立起依托小组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一方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校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考核的开工是实话小组捆绑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迫使小组看成是一个小班,那么一间教室就成了N个小班,高效课堂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班”的学习质量,在小组学习中发挥着牵引和桥梁作用。小组捆绑考核目的是将管理分配到各个小组,由各个小组长进行一次督促,这样既扩大了督促面,又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小组建设和管理的精神核心。学校要注重建立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刻苦努力、团结合作的团结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人人为班级的争先意识;建设好奖惩平台和交流平台;建设好班级自治管理组织,完善管理体系,严格管理。以班级文化为主导,激励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我校实践后初步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效果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浓厚,主动积极,解决了学生学习被动的问题。
2、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面增大,解决了面向全体的问题;3、提高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4、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解决了培优辅差的问题,成果共享,提高了效率。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存在的问题
1、习惯与惰性使然,教师有想法,但有些迟迟不动作;2、小组组建随意,合作学习缺少组织保证;
3、合作任务不合理,时机不恰当,合作流于形式;
4、合作成果缺少展示、点评与交流(缺方法、时机、平台);
5、评价缺失,放弃评价激励这一有力武器。有人曾说:教学的艺术,就是评价的艺术。评价对于学生智力、心理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心理学家赫尔芬克曾经对不同评价出现的不同心理行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评价与不评价大不一样,不同性质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大相径庭。评价有着极强导向、调控、激励功能,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这一强有力的高效武器呢!6、缺少小组合作文化建设。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