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总结和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总结和反思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一规定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导向和保证。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对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理论依据、活动模式、规律策略、目标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为学校活动课程的设计与运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我校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尝试,初步形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
一、改变观念,达成共识
透过我校看其他小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及其运作情况,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认识上存在误区
尽管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不考综合实践课程,怕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影响学科课程”这种应试心态的制约。尽管综合实践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成效的“外显性”远不及学科课程,显现的速度也远不及学科课程快,因而造成对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而失去实质的内涵,综合实践课被畸变为:⑴创办特色学校的工具;⑵拿资金奖牌的数字游戏;⑶学科课的延续和加深;⑷自由式的课外活动等。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现实和时代的呼唤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如何通过开设综合实践课来提高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已成为目前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3、重结果还是重过程。
教师在长期的学科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
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师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当然同时也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大胆实践,积极反思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改革实验通过开展实践性研究,探讨其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正稳步而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的工作体会是:
(一)抓实培训教研,促进综合实践课研究整体推进。
为加强综合课教师培训,我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参与式教学研讨培训”活动。活动在学科教研员、中心组骨干教师们的组织引导下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专题讨论。教师们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启动后,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中的反映与变化,真切地谈出了对这门新课程的认识、操作、问题与困惑,大家一致认为其发展的前景是好的,对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放开时空限制,确保综合实践课的灵活创新
我校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小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规定的前提下,每节课均缩短五分钟,即从40分钟调整为35分钟。课时缩短后,每天的课时总量比原来规定增加1课时,这样,我校每天增设了一次综合实践课,确保每周一个课题。在操作过程中,采取不打破既有的学科结构,教学次序,只是将自然、社会、劳动等课程实践性内容进行综合化的同时,从这些课程中抽取所需课时,把时间整合,形成“综合实践活动时间”,这样,既保证了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双基教学,又体现了课程管理中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因此,我校明确规定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上必须大大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适宜的情况下,“哪儿需要哪儿去”,以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情境,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或动手操作,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质疑,或大胆想象。培养起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让实践课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三)依靠赛课催化,提高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水平。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研究,推动课改实验的健康发展,我校协同镇属四辅导区组织开展了课改实验赛教课活动,其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赛教的累计达39节次之多,从诸多参赛课来看,我校综合实践课实施水平在提高。较为突出表现在:实践主题明确,注重课内外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学生们通过调查、收集文字图片资料、走访等活动,做足了“实践功夫”,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参观浏览式、娱乐竞赛式、主体对话式、信息点击式等各具特色。
(四)开发课程资源,实现综合实践课的可操性
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我校从“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出发,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取得了显著了成效。
首先我校将自然、社会、劳动、科技等课程中应用性、生活化的内容,乃至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汇合于实践,排出了高、中、低段综合课程内容结构表,但附有指导性的建议,活动案例。
(五)配套管理措施,保证综合实践课的持续发展
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探索过程中,支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先立后破”“得天独厚实验后推广”的原则。对综合实践课的落实提出更高要求。聘请市、县级专家,特教为顾问,对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师进行培训,提供研究信息和咨询服务。发展每一位教师的创造性,培养“创新”型教师群体。还建立健全了家长委员会,校外辅导员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制度。从而形成不自己特色的乡土气息浓厚的开放性综合实践课程管理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我们的研究、实验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我们深信,只要以开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来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定会展现独特的魅力。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这样一门全新的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课程,以满足新时期下一步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扩展阅读: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总结和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总结和反思
201*-12-08
二年级组李红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一规定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导向和保证。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对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理论依据、活动模式、规律策略、目标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
实验与研究,为学校活动课程的设计与运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改变观念,达成共识1、认识上存在误区
尽管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课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考试不考综合实践课程,怕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影响学科课程”这种应试心态的制约。尽管综合实践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成效的“外显性”远不及学科课程,显现的速度也远不及学科课程快,因而造成对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而失去实质的内涵,综合实践课被畸变为:⑴创办特色学校的工具;⑵拿资金奖牌的数字游戏;⑶学科课的延续和加深;
⑷自由式的课外活动等。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现实和时代的呼唤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如何通过开设综合实践课来提高小学生
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已成为目前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3、重结果还是重过程。
教师在长期的学科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
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师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当然同时也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
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大胆实践,积极反思
(一)抓实培训教研,促进综合实践课研究整体推进。(二)放开时空限制,确保综合实践课的灵活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因此,我校明确规定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上必须大大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适宜的情况下,“哪儿需要哪儿去”,以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情境,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或动手操作,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质疑,或大胆想象。培养起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大胆实
践的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让实践课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三)依靠赛课催化,提高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水平。(四)开发课程资源,实现综合实践课的可操性
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总结和反思》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总结和反思: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