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初一地理总结

初一地理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0:33:49 | 移动端:初一地理总结

初一地理总结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

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是指大气的冷暖程度,单位是摄氏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来表示。2、气温的时间变化: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

日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年变化: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北半球)

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3、气温的空间分布:

(1)年平均气温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气温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

4、等温线是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都相同。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呈闭合状,表示有高温或低温中心。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单位是毫米(mm),测量工具是雨量器和量杯。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来表示。

2、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表示(要学会根据柱状图分析降水量的季节变化)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3)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赤道雪山: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球“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三、天气

1、天气的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冷热、阴晴等状况。2、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如晴天利于晾晒衣服,降雪影响出行等。3、常见的天气符号(课本52页)

4、关注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好。(参照课本53页图4.25)

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弃物,污染了空气、水体和土壤。大气污染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沙尘天气和生活烟尘。四、气候

1、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比较稳定。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和降水。2、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其中纬度位置是基本因素。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明显。

3、气候类型及特点(参照课本55、56页的图4.27、4.28)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去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如太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注: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大陆内部。)

4、气候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明显,如气温和降水会影响一个地区农作物的种类和耕作制度。

人类活动对气候也有一定影响。全球变暖的原因:(1)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空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2)人类大规模地滥伐森林,森林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越来越多。

第五章居民“地球村”的主人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数量突破60亿(1999.10.12),达61亿(201*年)

2、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4、人口分布的稠密和稀疏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单位是人/平方千米。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参照课本64页图5.4)

“四密”: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历史悠久。

“四疏”:沙漠地区、热带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地。原因是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尚未开发,经济不发达。

5、人口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住房紧张、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养老负担过重等。

措施: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6、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部、非洲北部、大洋洲等;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南北美洲;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二、民族、语言和宗教

1、民族: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德意志人主要分布在德国,俄罗斯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

2、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大会的正式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

语。汉语的使用人数最多,英语的使用范围最广。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英文和法文。3、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其中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起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和美洲;伊斯兰教形成于阿拉伯半岛,教徒叫“穆斯林”,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东部、亚洲西部、中部、南部、东南部等;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

宗教的建筑物: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宗教节日: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教的斋月,佛教的腊八。

第六章

一、聚落与环境

1、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类型: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乡村人口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人口多,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活动。2、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的呈条带状分布,有的呈团块状分布。

自然环境也会影响房屋的建筑材料、结构和形态,如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北欧的尖顶房屋、西亚墙厚窗小的房屋、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参照课本80页表格)二、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2、城市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

3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3、世界文化遗产:是经联合国确认的,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和安徽省的宏村、西递等。

第七章发展与合作经济全球化

一、国家和地区

1、全世界国家:190多个。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参照课本85页图7.1,六个国家的轮廓要认识。)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被称为“袖珍国家”。

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0个,其中中国的人口最多,大约有13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1%。2、全世界地区30多个,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大西洋中的百慕大群岛是英国的属地。

3、国界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界线,主要以山脉、河流、湖泊、经纬线为界,领土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学技术发达,人均收入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科学技术基础薄弱,人均收入低。

2、分布特点: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的南部。通常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别称为“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相合作称为“南南合作”。三、合作与发展1、经济全球化

全球三个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国际组织:联合国是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3、联合国的标志:课本91页图7.6

扩展阅读:初一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初一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8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几个方面:一、认真分析,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本人承担七年级整个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了解了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但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较差,并且地理是中考选择的科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更何况我还是一名非专业老师,这样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分析和了解学生以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以前的学习进行分析,通过与原来所任教的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初考检测成绩的名次,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毕业,所以在初中第一年的学习中一定要给他们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把以前教育教学得失进行一个回顾、归纳,找出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缺憾,避免老问题再次出现;把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发扬,形成具有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另一方面,对学生入学的成绩进行分析,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为本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了脉,明确了本期的教育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

(一)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离不开夜以继日的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由于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握不足,所以,我经常为了备好一堂课,不厌其烦的问同事,尤其向那些在地理教学中积累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到图书室查找资料,到网络上查找各种媒体等,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矗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励与快乐。

(二)精讲精练抓提高。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本学期的第五章内容《发展与合作》讲解中,我重点交给学生们如何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把比较烦杂的内容梳理清楚,从四个方面了解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最后又回到各个国家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本章内容条理究非常清楚,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做到精癣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四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没有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深感责任之重,是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作业是与他们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很少划“×”,对于错题我只是在题的旁边划上“?”,或者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以及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不吝笔墨,用鲜红的话语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台阶。期中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变得厌学了。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我给了他们更多鼓励的话,也谈到了我得期许,希望他们在期末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在最后一次的作业中,我的批语是“现在进入复习阶段,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到期末的复习当中,为了自己的梦想加油!”。

(四)地图训练抓能力。学生地理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高低。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要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尤其是在12月份的地理期末模拟测试中,我命题重点以读图分析为主,就是让学生明白,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必须学会识图。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三、深入教研教改,加强校本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1、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

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都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本学期学校的公开课,我也积极的参加。在整个公开课的活动中,我学会了听课;学会了评课;学会了备课;学会了讲课;学会了我知道我学到的这些只是皮毛和其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没有办法相比较。可是,这是一种进步,一种来自内心最深处的喜悦油然而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去我将会更加积极、主动,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的教学中。2、学以致用,课程整合,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运用平生所学,才物有所值。我大胆偿试,积极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学实效。

一学期的努力没有白费在期中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使我知道“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以满腔热情付诸于教育事业,争取取得更好的好成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一地理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一地理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一地理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4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