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的是学问,“磨”的是品性——国培201*研修总结反思
“研”的是学问,“磨”的是品性
国培201*研修总结反思
文登二中李玉霞
不亲临现场,不知道国培这件事有多重大;不参与其中,不知道一个磨课计划有多重要而又有多难产。
题记
我是国培201*研修培训语文二组成员之一,在近乎一个半月的研修培训过程中,我感觉“研磨”是我们工作的主要思路,从磨课计划的制定到执教老师的三次备课成型,再到我们组员的评课,哪一步都是一步三回头。下面我就从一个磨课计划的制定这一角度来说说自己的反思与收获。
磨课计划成形记
难忘7月13日下午,在济南的国培会议上,那是我们语文二组成员与首席专家、省内专家及助教老师的第一次碰头。我们先将自己在学校时组内制定的磨课计划表(如下)呈给专家团看。
目标任务:
1、通过课例研究的完整过程,我们团队成员在处理教材,课堂导学、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运用上获得启示;
2.引导学生掌握“让学生能动地阅读”的基本方法,改变学生难以走进文本的现象。
研究问题:
1、教师怎样处理教材,利于学生能动地阅读。
2、课堂教师如何导学与评价,激发学生能动地阅读。
3、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能动地呈现阅读的收获。
接下来的那个下午,我们专门就计划中提到的“目标任务”一栏进行研讨。从语文学科特点、学生现状、教材等多方面,一直研讨到六点多,最后定下:当晚我们要概括下午的研讨,重新拟定磨课计划。匆匆吃过晚饭,我与苗春笛老师就一头扎进磨课计划制定的再研讨与撰写中,其中还得到齐鲁名师管红丽主任的指导与帮助,即便是这样,还是一直工作到凌晨一点半,稍微眯了一会眼,第二天四点就醒,又对计划修改了个别地方,当8:00与专家见面时,我们上交的是计划是:(如下)
目标任务
1.基于“落实课程标准,通过教师的问题引领,实现探究的预期,推进学生主动地阅读”这一研究主题,通过《社戏》课例研究,努力落实让学生“走进文本,乐于体验”的理念,让学生轻松愉悦地阅读,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2.采用多种策略,让学生启动思维,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有体验地阅读”,并通过合作与交流,深入体会文中情感,自悟写作方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3.熟练运用“三次设计两轮打磨”的“基本式”的课例研究方式,通过设计观课量表,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及对文本的理解,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增强校本研究的实效性。
研究问题
如何通过教师的问题引领,实现探究的预期,推进学生主动地阅读?
这两稿的最大的相同是研讨的主方向,只不过是二稿将“能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最大的不同时,二稿比一稿具有广义的上作用,这是为了国培的需要。
就是这样一份磨课计划在7月14日10:00前,我们又与省内专家毕淑娟老师作了咬文嚼字的商讨,结果到10:00向国培领导汇报时,我们的磨课计划又变成如下这样:
目标任务
1.基于课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的要求,通过《社戏》的课例研究,解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略对学生阅读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引领,致使学生被动接受,难以生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这一问题,旨在通过核心问题引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走进文本,乐于体验,善于感悟,使课堂教学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主体。2.熟练运用“三次设计两轮打磨”的“基本式”的课例研究方式,通过设计观课量表,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科学评价本节课落实课程标准的效果,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研究问题
1.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瘦身教学内容,实现长文短教?
2.如何通过核心问题的引领,推进学生主动阅读,深悟文章主旨?这三稿与二稿最大的不同在于将问题细化成两个,为的是更有力地展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问题学生走不进文本。按照程序是制定出来的计划是要向国培最高领导汇报并审议其可行性。
一直挨天中午12:30,终于轮到我们组向国培领导汇报我们的磨课计划。由首席专家杨全红教授向上做汇报,我们旁听。结果,最高层次的领导蒋院长告诉我们:所定的教学方向“主动阅读”很好,只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研究的问题”没有提出来。并且蒋院长还打个比方来说:“我要到泰山,“到泰山”那只是一个目标,可中途会有什么困难呢?这个困难才是我们要解决的主问题。是票的问题还是车的问题,要具体。研究的问题就是指横亘在老师面前的困难。拿刚才大家提到的“让学生能走进文本,主动阅读”来说,这是阅读的理想目标,那么,要达到这个目标遇到的困难、阻碍,才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问题就是教师为了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试想,教师为什么做不到长文短教?教师为什么总是不能有效引领学生主动阅读,教师需要解决的自身的问题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国培时要解决的问题。”
汇报从12:30一直到下午2:00。然后,我们又带着满腹的疑问,重新考虑计划中的“研究问题”。从2:00到晚上6:00,为了一个“研究问题“,我们又是看课标,又是思考“教师不能做到长文短教”原因是什么?最后省首席专家杨全红教授的指点下,我们认识到根源是老师没有根据文本特点、学情特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由此我们将研究问题改为:
1、面对长文,教师如何依据文本的特点,学情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2、准确地选择切入点,通过核心问题的引领,推进学生主动阅读,深悟文章主旨?
时间进行到7月15日,这一天什么都没能干,因为坐了近一天的返程车。
本以为计划已搞定,能上传到平台上。可
7月16日上午,我们回校进行平台工作的第一步:上传磨课计划。结果因为初次接触平台,再加上平台也不完善,光一个计划的上传耗费一上午,结果还没上传成功。我们那个急啊,真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上网请教最高技工曹老师,下网请教身边的电脑高手,可还是满头雾水满腹疑问。本已定于7月17日上午再回校碰头研究。可好,共产党派来红太阳似的,国研修组将梁承峰主任派到文登来。这天9:00我们研修全体成员及相关局领导齐集实验中学报告厅,听梁主任作现场辅导。真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见到梁主任,我们犹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我们语文二组每一个成员争先恐后地将问题抛出,从网络平台问题一直到磨课计划。说到磨课计划,梁主任还特意强调“目标任务”与“研究问题”是两个内容,不应该重复的。一听到这里,我马上想到我们的磨课计划好像还有问题。
尤其让人难忘的是7月17日中午也就是梁主任来文登的中午。11:15散会后,我与组内成员一齐围住梁主任,将我们的磨课计划中的“目标任务“与”研究问题“呈现给他,虚心听取他的意见或建议。当时已到午餐时刻,外面有领导在等梁主任,但梁主任一看到我们计划表中有问题,就把一切置之度外,马上逐字逐句给我们讲解,应该是什么,不应该的是什么,并提出修改意见。其间局领导一连催了有三四遍,但梁主任一直坚持到将我们的计划表审查完再走。当时我们是既感动,又内疚;感动的是专家工作如此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内疚的是梁主任中午时间很短(下午还要奔赴荣成搞现场指导)这样既耽误他吃饭又影响他休息;二是让局领导在会议室外面等,太不合适。哎,没办法,谁让我们真是有许多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只有梁主任一人能答复,还有谁让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认真地进行国培研修。终于,经过梁主任的指导,我们磨课计划又出现的新变化,如下:
目标任务
1.通过本次课例研究,强化教师的课标意识,尤其是对课标中规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的这一具体要求的实施能力。2.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提升教师依据学生现有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水平。3.通过本次课例研究,帮助教师熟悉“三次设计两轮打磨”的基于网络和同伴互助的课例研究方式,使远程研修逐步走进教学现实。
研究问题
1、如何提升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和需要以及文本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的能力?
2、面对初中较低年级的学生,如何准确地选择切入点,通过本课主旨问题的引领,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深悟文章主旨?
这还不算完,后来,我们又将这一稿网上发给首席专家杨全红教授审议,最后杨教授在“问题追综过程”中对个别句子作了理论上的提升。
综合看,这最后成形的磨课计划与上一稿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字表述上更突出了国培的方向性,突出了本次课例研究的重要性;而且研究的问题更具体了,如“面对初中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主旨问题的引领”等表述,都是再实不过的表述了。
反思与收获一个计划,从在文登校内开始制定,到济南与专家共研、被推翻,然后重新依据我们提出的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再制定、再研讨、汇报、修改,再到领导跟进到我们文登的现场指导不参与到这实际过程中来,谁也不相信,一个计划竟然如此难产。是的,我是制定这个计划的全程跟进者,也是制定这一计划的全程研究者的一员,所以在这次的研修总结中,我将我们语文二组的磨课计划的诞生过程展现出来,为的是,让大家看到,我们的“三次备课,两轮打磨”不仅仅是对课的“磨”与“研”,首要的是对“计划”的磨与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研磨”的过程中,我对国培研修有了新的认识:一、“研”的是学问。
“自己的知识太浅薄了”,这次与专家教授碰撞交流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有这样的感受。拿一个磨课计划的制定来说,自己只能停留于教学的现状,就是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比方在研讨“学生走不进文本”这一问题,自己只停留在“教师没有办法”这一层面上,而不能深入看到是“忽视学生实际情况”“没有创造性使用教材”“没有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等问题造成的。这样一针见血的本质问题,一经教授专家提出,自己再回头想想,佩服之意油然而生:是啊,一味怪文本离学生的生活远,其实哪个文本离学生不远?一味怪现今社会面上的吸引学生眼球的网络小说太多,可哪个人能脱离这个现实?教师只能而且应该从自身的教上找问题。二、“磨”的是品性。
本次磨课过程中,受磨的是我们这些参与国培研修的每一位成员。从我自身来说,我觉得“磨”的不仅是课,不仅是“计划”更是“磨”的品性。磨了我个人的求学务实的品性,也磨出了团队的精诚合作品性。这次国培让我明白,做研究型教师就要一字一词莫忽视。曾经认为自己是一丝不苟的人,结果在与杨全红教授、毕淑娟校长及国培的最高领导蒋院长和梁主任的共“研磨”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真真是“咬文嚼字”,对问题追得紧,问得深。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能做“教书匠”要向“研究型”转变,在“国培研修”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在与这些知识渊博者共同磨课的过程中,我觉得与他们相比,自己少的就是“字字落实”“句句务实”的教学态度,今后这方面还要加强。三、“收”的是精品。
也许不应该说自己上传的是“精品”,但我想说的是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因为有专家教授的全程参与既有杨教授的理论指导,又有毕老师的实例指导,这理论实践的双管齐下,再加我们语文二组全体成员的不舍昼夜的投入,顶酷暑来往于文登济南间、学校和家之间;虚心求教于身边同事与专家教授间;有着这样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研磨精神,最终我们上传到平台上的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我们精心打磨后的作品从磨课计划到备课的三次设计;从问题的提出到帖子的跟进。一句句,一字字无不是研修组成员用心用意研出来的,磨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说是“精品”,我们问心无愧。
和谐、团结、竞争、腾飞是我们团队最大的亮点;成长、磨砺、成熟、提升是每一个成员不懈的追求。国培研修平台再次彰显着我们的精神,提升着我们的素质,放飞着我们的追求梦想。我们是累并收获着!
扩展阅读:盛夏里的感叹号——国培201*研修总结反思
盛夏里的感叹号
我是幸运的,这个盛夏有幸参与了国培(201*)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历时一个月的国培计划语文资源的磨课就要结束了,一路走来,艰辛与欢笑铺满整条道路。细细数来,磨课路上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叹!盛夏里充满了感叹号!感叹1:这个夏天竟如此“热”!201*年的夏天那叫一个“热”!
“看,蒙娜丽莎热的都剪成短发了!”
“威海的气温都达到历史新高了,天太热了!”
正是在这样一个非常的夏天,我们迎来了一个非常的任务,为国培计划打磨一节资源课。激动加兴奋加紧张,让我们语文研修二组的8名教师不淡定了!
派出代表赴济南参加培训会,在专家的指导下制定课例打磨计划,召开小组研讨会......不论天气多么热,也难阻挡我们磨课的热情!当别人在午休时,当别人在陪孩子在海边玩耍时,当别人都在为家人做晚饭时,我们仍然在学校的会议室里为课例打磨研讨着、争辩着,我们的手指仍然在键盘上跳着舞。“快看专家老师给我们提出修改意见了!”“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问问省里的梁老师和翟老师,请他们帮忙解决下!”
“这个是网络平台技术,需要请教技术组的胡老师!”
在这一个月的磨课过程中,这样的语言在我们语文二组磨课的8名同事间不断的出现,看到专家老师给的指导评语,看到自己的提议得到了专家和执教教师的认可,自豪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眉梢间都有笑意。大家都知道,这里边还凝聚了很多人的汗水和付出啊!辛苦劳作的专家教师和技术组的老师们,他们也放弃了与家人相聚的时间,舍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悠闲自在地假期,不分日夜的在网上游走,帮我们解决磨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为我们带来光明的指引,犹如盛夏里的一缕凉风,吹走了炎热,吹走了烦恼。
国培201*研修组群组讨论热,各地各学科小组交流热,各科小组组内商讨热,各个参与成员的内心热,201*年的夏天竟然如此“热”!
感叹2: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语文二组的老师都是来自教学一线,而且大多数都是初四的语文老师。当我们接到此项任务时,大家兴奋不已,个个都摩拳擦掌,想借此次课例打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次次研讨主题的讨论会在二中会议室召开。我们总结出语文阅读教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很难走进课文,总是浮在表面,所以再怎么精彩的文章,学生都品不出味道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这就是我们这次课例要解决的问题。不知道经过多少次的讨论,我们定下了研究的主题:让学生主动地阅读。经过专家梁老师的帮助,我们定下了课例研究的问题:1、如何提升教师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和需要以及文本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的能力?2、面对初中较低年级的学生,如何准确地选择切入点,通过本课主旨问题的引领,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深悟文章主旨?接着,周密的磨课计划就出炉了。
有了研究的方向,有了专家的指导,接下来就是按照计划进行“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磨课。在整个过程中,同组老师们的一言一行让我感动不已:
课例执教者苗春笛老师,《社戏》教案修改达10次之多,晚上熬红了眼睛,第二天还是精神抖擞的参与研讨和教案修改。来自泽库中学的于海群老师每天早晨坐着公共汽车到二中来参加课例打磨,风雨不误,一坚持就是三个周。
四十多岁的李玉霞老师为了保证研修视频脚本的质量,熬到半夜2点钟。张亚萍老师扔下感冒发烧的7岁儿子,坚持参加集体研讨。唐丽丽、田燕华老师把孩子带到了办公室,和我们一起奋战。我,硬生生的把女儿送到了室内温度达到32度的幼儿园。研修组长张春晓老师,更是跑前跑后,忙里忙外的联系专家,协调工作进程。......
是什么保证了课例打磨的高质量,是我们语文2组全体教师8颗火热的心和执着的精神!
“海群老师,你抽时间审核一下视频脚本。”“没问题!”
“我的网络平台登陆不上了,怎么办?”“别慌,我来帮你看看。”
“苗老师,我觉得这个地方可以这样修改。”......
“团结就是力量!”多少个中午我们在学校度过,多少个夜晚我们在挑灯夜战,QQ聊天记录记载着我们的交流,湿透的衣襟和一个个磨课视频见证了我们辛苦的付出!正是有了大家共同的努力,互相的帮协,我们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一路走下来,完成了整个磨课任务。
感叹3:修改量表,量表观察真课堂!
“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设计出易操作,有实效的课堂观察量表。用课堂观察量表来观课,这一直是我们文登二中的语文教研的重要环节。这次课例打磨用的观察量表的设计,我们更是做到“倾心、倾力、倾情”。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观课,观课量表的设计,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量表维度选择和观课分工会、观课量表修改会、观课后再改量表会。我和李玉霞老师分在一个小组。我们选择的维度是课程性质。研究的问题定为文本的使用是否符合学情和学科特点。起初,量表采用划对号和计分数的方法,从以下几点观察:课堂教学中文本使用的频次、课堂教学中文本使用的时机、课堂教学中文本使用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文本使用的服务对象、文本的生成内容、回归文本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学生应用文本的情况。后来发现,很多的观察内容存在重复现象,而且观察的内容复杂,不利于观察,于是采用删减、合并的原则,重新修改了观课量表。纵列是观察内容,涉及到如下六个方面,从课堂教学文本处理情况、使用时机和方法、服务的对象、使用的效果以及学生应用文本的频次、生成情况来研究教师是否选择了合宜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动阅读。记录的方式是:标记段落看选用文本情况、打分看效果、打对号看服务对象、记次数看应用。
带着观察量表观课,根据观察数据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课,大家对苗老师的课又提出了新的建议,量表观察出真课堂!感叹4:“革命”尚未成功,小我仍需努力!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贯彻课程标准,基于学生学习的课例研究”。我们在研修组长张春晓老师的带领下,按照“确定与归因问题、制定方案与实践方案、观察与分析效果”的研究思路来进行课例研究,进行“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最终完成了研究任务。这次的资源磨课虽然结束了,但它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我们今后的教学研讨之路应该怎样走下去呀?怎样才能让阅读教学的春天走进每一个学校?作为学校语文团队的负责人,我发现肩上的重担越发的沉重。让语文返璞归真,让学生爱上语文,这些都使我倍感压力。“革命”尚未成功,小我仍需努力!我要驾着生命化语文教学的方舟,乘着磨课研修的东风,驶向教育胜利的彼岸,加油吧!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研”的是学问,“磨”的是品性——国培201*研修总结反思》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研”的是学问,“磨”的是品性——国培201*研修总结反思: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