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沟沿中心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沟沿中心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0:50:05 | 移动端:沟沿中心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沟沿中心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加大校本研训工作力度,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沟沿中心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的教育实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教材如何使用,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以及师生之间角色定位等问题,都必须通过校本研训来解决,一年来,我校立足校本,本着训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观点,推进了“以研带训,以训促教,研训统一,研教结合的研、训、教”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思路,努力构建了研训内容系统全面;研训方法科学多样;研训管理规范高效的校本研训模式,推进了我校新课程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大幅提升。

一、根据教师成长需要,确定有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内容。教师校本研训的宗旨就是要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我校依照新课改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构建了以新课程理念培训为基础,以新教材研究为支撑,以教与学方式转变研究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牵动,以信息与教材整合研训为抓手的研训内容体系。

1、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前提,开展教学理论的研

究。本学期国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为占据课改理念的制高点,我们派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培训30余人次,师校培训百余人次,每次培训回来参训的领导,教师都要写出书面学习体会,或上下水课的方式进行交流。保证一人参训,多人收益。在此同时我们通过校本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先后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课堂探索》以及修订后的新课标。并要求教师结合自学,写体会写反思。让我们教师再次洗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升华,感悟更加深刻。

2、潜心研究教材,努力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材就是新课程实施的指挥棒,我们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基点和能力培养点,让教材呈现出学生学习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每学期我们都通过校本集备的形式,说课的形式,教学研讨的形式,系统的开展教师“用教材教”的研究。201*年我校有11名同志获桥市优秀说课一等奖。本学期我们承担了桥市一年数学新教材教学研讨会,我们刘宏老师上的“背土豆”一课和张校长结合新教材进行课例的点评得到与会领导教师们的充分肯定,并编成会议专集在全市交流。

3、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教师的行动在课堂,教师的成长也在课堂。我们要求教师讲课要回归本位,追求常态课堂,落实我校确定的“明确目标,凸显主动,扎实训练,提高素质”的研讨专题,要求教师努力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堂。语文学科我们进行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的研究,课内阅读与课外读书结合的研究;识字与写字的研究;数学课进行“解决数学问题的研究”尝试“发现探求构建应用”的四步法。英语学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形成定在“口语交流训练与识记方法”的研究;科学、品生、品社学科落实知、能、情目标,进行“诱发兴趣、强化技能训练”的研究。我们每学期都要举办“专题集备、专题互听互评、专题研讨会,专题课堂教学验收、评优等。通过研究我们教师驾驭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力普遍提高,我校代丙珍老师的体育课获省级一等体育优秀课。

4、进行课题研究,培育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就是要突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关键性的问题。我校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了省《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教师校本培训

实效性研究》《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研究》《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研究》《信息技能应用研究》和《小学生学习效能研究》等。现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率达80%以上,因为这些课题都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难点和关键的问题,甚至是新课程必须解决的前沿性问题。我们本着真研究,重实效的原则,鼓励教师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承担课题,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定期进行调查分析,编写实验日志,案例分析,个案反思,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这样让每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前四项现已结题,我们有10节课获得省实验优秀课,20余篇论文获省实验优秀论文。我校的胡永和等3名同志获省实验先进教师称号。

5、加大信息技能与教材整合的培训,提高教师课堂效率。

我校结合继续教育培训,每学期都有计划,有专题对教师进行微机使用技能的培训,进行教师网上检索,课件制作,以及上机能力的考核,鼓励教师进行网上学习,电子化办公,整合网上资源上课等。我校先后举办过教师课件说课大赛和教师利用网上资源上课比赛。现教师依赖网络、利用网络上课的技能普遍增强,我校姜虹同志参加营口市课件说课竞赛获二等奖。

二、采取科学多样研训方式,提高研训工作的实效性。

1、从理论上讲,我们遵循教育专家邓研教授的从“外烁”到“内生”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轨迹的理论。我们不断强化研训内容的逐一落实。实施学校集中研训和教师的岗位自塑相结合。每次集中学习,研讨后,我们都布置教师写体会,写反思。做到一次学习,一次收获,解决一个问题。让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我们每位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学习日记,让学习成为教师一天也不断流的小溪。永远充实着知识的河流。

2、开展集中研训。我们每学期都要围绕研讨专题,组织一次全镇的教学研讨会。通过让教师看课,听骨干教师评课,听教研员辅导和校领导指导等方式,形成专题研讨成果。为推广研究成果,每次教研会过后我们都要对教师进行地毯式听课的验收,形成一次研究,一次收获。

3、聘请专家讲座,深入课堂指导,我们每学期都有目标地请市师院领导、师校领导来校指导我们研训工作。201*年5月份我们请了师校艺体部李军主任、杨兴华主任,师院明刚处长来校指导我们体育教学;201*年10月我们先后请师校吴主任、曲洪庆、张岩老师来校听课指导,并对全体教师进行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的辅导。专家们对每一个理论都是联系教学实际讲的深入浅出,让我们教师受益匪浅。

4、内部挖潜,校际互动。我们开放研训意识,着力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校际”校本培训网络。每学期教研员都要深入各分校参加教研活动并作指导。这样使教师及时结合教学实践接受专业化理论辅导。在信息交流、教师交流、活动交流等活动中,我们实行了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合作互动,资源共享。如我校在201*年5月举办了分片(南、中、北片)教学研讨会,201*年5月组织名教师开展校际间送教活动。在校内我们还开展了教师间互听互评活动,实施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学校把新老结合,名师带教,年组结对等作为一项常规管理加以落实。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互听互评不少于10次,期末结合教学工作验收,对每位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这样促进各层面教师的共同提高。

5、开展教师“同上一节课,共研一堂课”的历练课堂教学基本功活动,为丰富校本研训活动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率,使活动真正起到帮助教师成长的作用。201*年6月我校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要求严格,体现真实,参与面之广的教

师“同课异构擂台赛”,语、数等10个学科48人参赛。参赛教师占任课教师的一半以上。在活动管理上实施了以年组学科为单位,先定12节课例,再让教师独立备课,后抽班上课。评委们逐一听课赋分。历时一周时间擂台赛结束。按赋分产生了一等奖7名,二等奖12名,优秀奖29名。而后我们还举办了擂台赛最优课展示会。获一等奖的7节课,全部亮相在课堂,可以说是精彩不断,亮点纷呈。最后总结表彰。这次活动对我们教师来讲是一次家内优秀课盛宴。通过这次活动,调动了教师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也推进了我校研训工作向纵深发展。

6、积极开展校本集备活动,探求集备实效性途径,推进我校总结出的“主备课引路群研课定案主备人上课展示集评课提升一个上课反思的集备程序。为切实追求集备的高效率,本学期我们分科、分年组区划集备组(因为本学期并校,每学科至少有5人任课,便于集备组的形成)。学期初我们以六年组语文为先导,专题召开“六年级语文课时集备”现场会。规范集备的五步程序,接下来各年组、各学科都模仿着有效组织校本集备。现校本集备已成为我们校本教研有效途径,切实通过集备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三、努力彰显研训管理的规范性高效率

我们让研训管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每一位教师完成个人发展计划,根据教师自身素质专业水平的实际,提倡教师人人有发展,但不求同步发展,人人有风格,但不求同一种风格。我们遵循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优化原理,确定教师业务成长培训的宝塔式工程。即有群体素质提升的塔基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个体发展塔身工程,拔尖名优教师引领发展的塔尖工程。对不同教师实施不同的培训内容,我们建立了教师业务成长档案(教师成长盒的一部分),每学期进行一次课课堂教学验收,每一学年要进行

一次业绩考核,并将验收考核结果,装入成长档案,做为教师评先竟优,进职晋格,绩效工资发放的主要依据。四、取得的成果。

一年来,我们不断追求研训工作的高效率。实施了激励性的评价管理,我们推进的《教师校本研训年度考核》和《教师成长盒》管理,调动了教师自主参与研训的积极性,现教师乐于参与研训,善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201*年以来,学校获得了“营口市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在研训中,我们把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为落脚点,鼓励教师在研训中感悟,在实践探索中创新,在反思中调整升华,鼓励教师聚焦课堂,总结经验。教师获国家级以上论文20余篇,史洪富校长撰写的《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的论文被刊登在国家“教师教育杂志”上,胡永和校长撰写的《浅谈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论文被刊登在国家刊物“新风教育”上。

综上,我们校本研训工作做到计划周密,措施得当,管理精细,效果较好。但按“基地校”的要求,我们还相差甚远,还存在着只注重过程,形式,忽略实效的培训和重视集体学习研训,忽略个人学习效果的检控等问题。我们有决心借这次领导检查,指导之良机,把我们校本研训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不辜负领导们对我们信任和厚望。

谢谢大家!

扩展阅读:龙阳中心小学校本研训活动经验总结

龙阳中心小学

校本研训活动经验总结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通过我校近几年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课程改革的过程,既是验证课程标准的过程,也是培养一批理论素养深厚、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强、能胜任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的过程。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校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师,而师资培养又以校本研训最为有效,因为它以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培训什么,培训的内容体现了差异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知道课程改革不可能事先把教师培训好了整装待发,教师的成长是与改革的发展和深化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学校提出并实施“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思路,立足“四项”引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为新课程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立足“行家”引领,抢占更新观念的制高点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引起了教育界中的一场革命,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坚持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将会给新课程改革和实施带来巨大阻力,甚至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为此,在新课程实施之初,我们着力于

让教师转变观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洗脑”活动,解开教师的思想枷锁。

1、聘请专家,传经送宝。自从正式启动新课程改革以后,为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强大的思想震撼,我们邀请县教育局的教研员到我校搞调研,他们深入到课堂,对部分教师的授课形式进行了现场指导,提出了合理改进意见。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为全校教师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会后,有些老教师说:“教研员讲的每一个理论都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的,既是他们在基层教学实践中的亲身体会,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没有半点浮华,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做法和经验,给了我们一把度量尺。”

2、外出学习,取经学宝。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我们着力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素质及管理能力。近几年我校组织教师培训,学到了许多先进的课改理念,回校后组织了课改的专题报告会,把先进的课改理念传达给全校教师,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奠定了基石。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学校又连续派出了许多青年教师参加县级的课改培训,为教师们实施新课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内部挖潜,互学共进。近几年,学校陆续购回一系列的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料,保证教师人手一册。在对培训资料的学习上,我们建立了三层次的学习小组,即学校领导学习小组为第一层次,教研组为第二层次,全体教师为第三层次。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当一次中心发言人,要求教师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谈体会、谈感想、交流思想、交流信息、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思想认识。

为保证教师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我们设立了“教师成长档案”,每一位教师均建立一份成长档案,由教导处每学期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对教师阶段学习的学习体会、学习笔记、测试成绩等一一归档。行之有效的培训措施保证了教师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立足“业务”引领,启动研训一体的发动机

1、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能力,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要求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学年必须结对帮带2名年青教师,同时要求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在教师之间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学科指导组,上学期我校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指导组,各学科指定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组长。同时,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各学科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并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有序开展,形成了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2、开展“同备一节课,共研一堂课”的教研活动,推动教研组工作扎实开展。为丰富校本研训的活动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率,使活动真正起到帮助教师成长、帮助教师提高的作用,我们在全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同备一节课,共研一堂课”的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拟出详细规范的公开课教案,报教研组讨论审阅,针对新课程理念,每位教师提出1~2个修改的建议,然后集中同科教师进行研讨,寻找解

决的方法,将每一次研讨的结论都用校本教研簿记录下来,一个学期下来,我校就集成了厚厚一本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校本研究成果簿。

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设宽松的培训环境。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教师的学习培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校在新课程业务知识的培训中,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师创设了开放性的培训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资源的优势,对教师开展培训。我们购回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录的光盘数十张,每周利用时间组织全体老师观看、学习。二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观摩活动,我校有一批年青教师对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一定的研究,为充分展示多媒体教学在推进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在学校开设了“新课程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培训班,由对教育技术非常娴熟的王咸圣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同时,我们在校内安排王咸圣、洪池等一批年青教师在全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活动,使大家亲身体验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愉悦,尝到多媒体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变化,在我校掀起了一股学习计算机、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热潮。

三、立足“考核”引领,构建评价教师的天平秤

对教师的实绩考核,就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如果我们还拘泥于以往的评价方式,教师的教学很显然又会走回到原来的老路上,为此,我校在对教师的考核上花大气力进行改革,以此推动教师主动投身到新课改的实践中去。

1、变学校评价为主为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对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价,坚持以学生、学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改变以往单一的学校评价模式。在学生评价上,我们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由学生对所有的任科教师进行评价,由学校教务处根据新课改精神制定具体的评分标准,学生统一时间进行填写,学校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汇总,然后将结果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通报,并记入教师新课改成长档案中,年终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我们邀请了家长到我校进行座谈,将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作法及取得的初步成绩向家长汇报,把在推进新课程中遇到的挫折及困惑告诉家长,以求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还收集到了许多学生家长的建议,为我们今后的课改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社会基础。

2、变单一性学生评价为多元化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对学生的质量评价。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学生的质量评价上,存在两个错误的偏向,一是在对学生质量考评上偏向于少数学生尖子生,使得大多数学生游离于教师考评之外。二是在对学生的质量考评上往往偏向于期中和期末两次大型的考试,只重视了综合性评价而忽视了发展性评价。如果让这两种现象在新课程体系仍然存在,将会极大地挫伤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此,近年来,我们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改革,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我们将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均计入教师的教学业绩中。在学生考试方面,坚持交换监考,流水改卷。严格的考试制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在学生的评价方式上,我们更注重了发展性评价。我们坚持“以活动促训练,以赛事促提高”开展了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在0809年,我校相继开展了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队形队列比赛、朗诵比赛、象棋比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校涌现了一批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我们因势利导,在校内组建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门类多达十多个,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活动,并要求每一位教师担任一门兴趣小组辅导员,在活动时间内,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学共进,共同成长。

四、立足“课题”引领,构建经验交流的新平台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科研课题进行分解细化,具体到人,每个人承担课题的一个小的子课题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让大家对课题研究不再产生畏难情绪,让他们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一个“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研究新教材”的校本培训活动在我校展开。围绕新课程改革,我们在课题研究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

1、结合校情开展课题研究。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中有许多学生是内地的,父母大多是过来承包土地种植香蕉的。由于是新来的外地人,他们经常受到本地学生的欺负而又不敢告诉教师,久而久之,出现了厌学,集体观念淡漠,心理孤僻等问题。针对这一实情,学校成立了“外地学生心理教育”课题研究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涉及到各个年级的教师参与,平时结合教学进行研究,每周三课题组成员碰头,针

对问题研究对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会了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2、结合课改开展课题研究。新课程改革实践需要学校建立一套符合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积极研究开发校本教材。

通过校本研训,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矛盾。这些问题与矛盾,值得我们去反思,也急需我们在下一阶段实施中去解决,这样才能推进校本研训的深入发展,达成培养个性化教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标志性学校的目标。

1、为更好地进行校本研训,学校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也需与时俱进。虽然我们对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但随着校本研训的深入,问题与矛盾层出不穷,修订后的制度也不能完全解决校本研训中生成的问题。

2、学校的导向、激励、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校本研训的氛围还需继续营造。在校本研训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校本研训出现的问题较多,如教师能力发展不均衡,在教师教学与研训之间存在矛盾,在学科间因工作量不同而存在矛盾等,有些难以一时解决,导致部分教师情绪低落,有抵触、厌烦心理。

3、在校本研训的过程中,从组织、时间上如何保证统筹兼顾、研训思路清晰、讲求实效,还需加强协调,科学规划。

4、在研训实践中,我校教研组工作进展不容乐观,主要是教师政治素养,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水平不高,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专家

引领不够,学校投入的经费不足,也制约了我校校本研训的全面深入发展。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百倍的信心继续投入到校本研训活动当中去,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全校教育工作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龙阳中心小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沟沿中心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沟沿中心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沟沿中心小学校本研训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4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