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报告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1:08:04 | 移动端:金工实习个人总结报告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报告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报告

201*年11月30日至12月25日,车辆工程五班,六班,汽车服务工程一班,二班在我们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进行了为期四周的机械制造工程训练(金工实习)。在这期间,我们实训了包括普通车床,PLC编程,线切割,铸造,钳工等15个工种。每个工种实训时间为1~2天。四个班的同学按学号被分成了A~T组,每组约12名同学。本人与另外十一位同学所在P组。金工实习已于日前结束了,我通过实操了解到了一些机械的基本知识,同时对这四周也有自己的话要说(一)

我要说的第一点是关于对安全的认识。以前经常能在电视和书刊浏览,或者从老师傅那里了解到一些关于机械操作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此次我们在工程训练中心的金工实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最简单的操作。按道理来说,应该不太存在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但事实上,我本人就亲眼目睹了一次安全隐患,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何谓“安全”。12月17日我们组在B4一楼进行锻压成型工种实习。在安装模具的过程中,同组的志劲同学和陈杨同学在冲床同时进行操作。在这里需要稍微解释一下冲床是怎么工作的铁片或者其他需要冲压的工件放在工作台上,启动开关,冲压模具从上快速落下,将工件锻压成型。当时陈杨的双手放在冲压工作台上(老师一再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将手放在冲压台上),正在检查着什么,而志劲同学此时刚好触动了冲床某个部件,此时模具整个就掉了下来。设想,一个可以将铁片工件冲压成型的的模具就这样掉下来砸在手上是什么后果?而万幸的是陈扬也恰好在那一刻无意识地将手移出来,我目睹了整个过程,惊呆了,足足停顿了三秒,才从嘴巴里挤出了一句:“你们俩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嘛?”以上的文字或许无法准确地描绘出当时的惊险情况,但是于我个人,亲眼目睹整个过程,那么地清晰,深刻。虽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但目前我院学生进行金工实习仍然保持着0事故的发生。这里就要不得不感谢工程训练的老师们,提醒我们,对于安全隐患时刻保持着思想的高度重视,让我们谨遵安全操作过程。另外,老师在机械设备的设计改造上也很用心。比如,在进行车削加工工种训练的时候,老师就向我们介绍07级某生在普通车床操作时出现过一次重大安全隐患,当时他将T字锁放在了三爪卡盘上,忘记将其取下而启动了开关,T字锁就这样以400N\\MIN的速度抛出,还好当时他有将安全防护罩打下来老师给我们看了当时出现事故的机床,当时安全防护罩的窟窿还在,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一次安全隐患。为了同学的们的安全,加工中心的老师在原有的机床上设计多增加了一个触点开关,此触点开关必须用T字锁放在上面。也就是说,调试三爪卡盘和启动机床的动作不能同时进行,T字锁若是放在卡盘上,机床就不可能会被启动,也就不再可能出现上次的安全隐患。

小小的设计,大大的智慧,深深的人文关怀。(二)

我要说的第二点是关于实训工种的感受。此次金工实习主要分为两大类,统机械加工训练类:包括普车,普铣,钳工,铸造等等。现代加工类:线切割,数控车,数控铣,电火花,快速成型等等。

要问实训后的同学们对何个工种的印象最为深刻。相信不少人回答是钳工。钳工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一个工种,主要是以手持工具对金属进行切削加工。我们此次的任务是单独完成螺母制作和燕尾槽板制作。螺母制作过程:1.在圆铁棒上用铁锯刀锯下一个十一毫米的小圆块,然后将圆块用锉刀磨成十毫米。要求平面光滑。2.应用游标卡尺,样冲,铁笔等等工具在圆块上划线。3.根据所划的线,将圆块锉成六边形。4.圆心钻孔。5.挫圆角。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制作一个螺母的大概需要一个完整的下午。

在制作螺母的时候,我前两道工序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大约花了45分钟切出小圆块以及做标记。尽管我很用心地想修出两条平行的边,但是接近一个小时尝试后宣告失败,而那时发现时间已紧迫,急急忙忙想修出另外四条边。半小时,圆块的边就修好了,尽管没一条边是平行光滑的,我长舒了一口气。这时,发现杯具了,五条边,我的圆块是五边行的!!很好很强大。时间只剩下了一个小时,我只好在有限时间内将它做出一个“样子”来。“伟大的作品”就这样完成了,螺母编号P5。整个下午都在磨挫切削划,流汗不少,不过很喜欢这种感觉。

我们此次加工的机械精度要求其实并不高,一般都在误差0.2毫米之内就达到要求。但是我却连这样的要求都达不到,比如在普通车床,因为算错圈数,直接将26毫米切成了36毫米,这已经不能称作一件“作品”普通铣床,误差超过了0.3毫米;另外,在电焊工种实训时,我也得了个最低分,一条线划不直不说,宽度更是完全达不到要求;热处理倒是学了不少东西,懂得了根据火花形状辨别钢铁的种类;铸造的老师很有趣,与我们分享了他年轻时的铸造的梦想;模具老师竟然是大埔老乡。

现代加工类大同小异,在原有的传统加工类引入了电脑数控技术。通过电脑辅助设计(CAD)和数控编程,实现机械加工的现代化。数控车床和铣床是“刀具食”,以坚硬的刀具对工件就行金属切削。相反,电火花和线切割是属于“以柔克刚”,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工具电极间脉冲放电时的电腐蚀作用进行加工。在快速成型和加工中心了解了CAD和CAM。PLC学会了“最简单的编程”,知道了红绿灯是如何实现运行的。PLC的程序语言让我联想到了与门电路和非门电路。现代加工类的实训,勾起了我学习SOLIDWORK等三维软件的兴趣。

微米之间的0误差,专业的机械精神来铸造。(三)

第三点想说的是关于团队协作,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是按非主观意愿的学号方法分组的,但,既然为分在同一个小组,至少也勉强算得上一个“团队”吧。

金工实习四周,大部分工种都不是由一个人单独去完成的。比如数控车床,大家要在一起优势互补,探讨如何操作。一个团体,沟通是最基本的。比如PLC,四个PC机同用一个演示台,如果同时编好程序,这就涉及一个“谁先用演示台”的问题,而我们都会用一句最基本的沟通语言“某某同学,你需要用演示台嘛?如果不,那就我先用”。而回答通常是“你先吧”。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沟通。又比如,在普通铣床实训时,我和晓鹏两个人是一起的,我们当时分工很明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操作步骤。但是,最后临近时间结束时,我们的操作还未完成,而老师已经开始催促上交工件,其他组也准备打扫卫生下班走人了,因为老师催得非常急,再加上之前普铣老师的一些个人情绪,让我当时个人感觉气氛很紧张,我就说“快快快,大概做出个样子来就行了”。而晓鹏的意见则是“不行,都已经做到这份上了,我们得把精度做好”后来结果呢?我利索地把工件给拆下来,就上交了,结果测量的时候,误差已经超过了0.3毫米。我觉得有点可惜了,但也没什么。晓鹏则是一个人摇摇头,脸色不太好看。在去饭堂的路上他一句话也没有,我就意识到刚才可能是我有点个人主义了,开口问:“刚才我让你生气了是吧?不好意思哦。”你猜他的回答是什么?“是啊,本来昨天就因为阿明和谢凯霸着数车车床很不爽,今天又是这样。”听完他的回答,我自然是开心的,他能说出来他的不满,说明我和他的沟通是没问题的,让他消消气,几分钟就没事的。在这里我要夸赞一下我自己,及时发现了对方的情绪,然后第一时间向他道歉。而他呢?第一时间说出两个人存在的问题,表现出了一种大度。我们0组和P组或许还不能勉强称为一个“团队”,但套用刚从市场营销转专业过来黄咏雅的话说“虽然直到现在我还不能认全汽车服务专业的所有同学,但是0组P组的人却因为此次金工实习而了解不少”。是的,没错。至少我们以一个小组的名义度过了有意义的四周。

(四)第四点说说琐碎的东西。

如第一点所说,真的很感谢实训的老师,一方面全方位考虑我们的实训安全,另一方面倾囊相授实训知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实训的每个老师,每天工作都是重复地向不同批次的学生讲解着一模一样的教学内容,于我们学生实训当然是感觉新鲜兴奋,但是对于老师们来说恰好相反,或许有些疲倦了吧?会厌烦这样的课程嘛?没办法,这是他们的工作。我也想不出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但还是希望老师们在上课时候对学生们有更多理解和包容,也许我们实训时总是“笨手笨脚”,那就请再给我们多一点指导和耐心。再次感谢所有老师的付出。

结语:金工实习已经结束了。我们和之前的师兄们一样,收获了很多。这次或许又将点燃了不少人心中的奋斗激情,那就请大家一起努力。另外,还是那句,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安全。

扩展阅读:金工实习个人总结及创新报告

金工实习报告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

为期三周的金工实习即将进入尾声。或许在开始之前也就是我对这个课程,或者说短期工作还不了解的时候我还真的希望这个传说中又苦又累的时期赶快过去;但是现在我却有些不舍。金工实习带给我的真的很多。

发自内心地讲,从技能上说,我并没有学到很多,只是在每项基本技能中体验了一点点皮毛,是的,不能用“掌握”,只能用“体验”;而且我能预想一段时间之后,缺乏长期的巩固锻炼我也会忘记的吧。因此我所说的收获应该更着重于心灵上的。

讲一讲我感触最深的吧。由于整体上工作难度不大,因此我很少觉得力不从心,甚至还曾经觉得这个小学期可以很轻松地水过去,然而焊接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看老师演示的时候,我觉得焊工除了有点小危险,并且保护措施比较严格之外并没有什么难的。但是真正轮到我做的时候问题接踵而至。

首先,由于各种焊接方法氩弧焊、气焊、锯条电弧焊,都是需要将金属加到较高温度,并且还会伴着耀眼的光,所以我们要戴墨镜面罩这种护具,于是想要看清楚工件上的情况真的很难。说实话,焊了这么多焊件,我从来没有真正完整地看清楚任何一个焊件,都是处于“半盲”状态摸索着焊的。

其次,每一种焊接方式,对于电弧高度、焊件表面熔池情况等都有要求,且对我这种初学者来讲还真的是很难掌握。只能是照着老师的要求,体会一下感觉,如果焊上得好就记住,如果焊不好就考虑下自己哪点做不好。一次次练习后才能在考试时“碰碰运气”。

另外,焊接时经常爆出我想象不到的情况,例如接触不良、电火花飞溅虽然我一再告诉自己,有护具没危险,但是总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本能地向后面躲,这样就更看不清工件的情况,出现的失误更多,并且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一次练习就这样被毁掉了。

焊接是我相当失败的一堂课,但是给我的感悟也最多。我真的明白到,看了,学了,和自己做了是完全不同的。尽管我多次看老师的示范和同学的操作,甚至在别人做的时候还能稍作指点,可是真的轮到自己的时候却像“睁眼瞎”一样,金工实习报告

完全摸不清状况。此时原本还成竹在胸的一套动作理论显得苍白无力,除了未知仅剩下慌乱。即使我告诉自己要放平心态,脑中努力回想示范动作,但是想要指导自己去摆出那样的姿势确实难上加难。那时候真的希望能有个人手把手地教我,帮我摆在一个正确的姿势上。

由这样的经历我又想到了今后的发展。作为一个工程力学系的学生,我相信我的理论知识将会很充分,并且我以后应该也不需要做金工实习中所接触的事情。但是实际的生产中我将会遇到更加复杂棘手的任务。那时候甚至连演示都没有,完全要从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想象出发。这是我这种从小只学习过理论的学生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吧。曾经也朦胧中对这个问题有过一定的考虑,但是都自以为可以很轻松地解决之。实习给我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不能在最近的几年培养自己转知识为应用、转认知为动手的能力,那么我很可能变成“百无一用”的“书生”。改变自己吧,就从现在开始。

我相信,如果我以后在学习过程中,多从心出发,并且多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上面的问题会有解决的一天,而我也将摆脱学无所用的尴尬境地。

感谢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这样丰富而有意义的金工小学期。

关于老师:

金工实习的这些天,老师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钳工的柏孝友老师和铸造的王春友老师。

不可否认,金工实习中每一位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相关知识渊博的,而且对学生也很耐心,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欢乐。但是这两位老师给我印象极深的原因是,首先他们对学生特别关心,每当同学遇到困难和疑惑,他们总是伸出热情的双手并且耐心地予以解答;其次,他们经验非常丰富,制作工件不墨守成规;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强烈的作为教师的责任感,这使我非常佩服和有感触。

因此我推荐这两位老师。金工实习报告

金工实习创新报告

对比普通铸工和消失模铸造这两种工艺,我发现之所以后者能够加工复杂细致可以直接使用的工件,而前者的优势仅在于能够加工体积较大结构简单的粗制工件。

在制作以及出成品阶段,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砂箱造型铸造的时候,很容易由于浇注速度与各种浇道位置深度搭配得不和谐,金属液还没流到工件就在浇道凝固了,导致工件不完整甚至根本不出现(事实上我本人遇到过这种情况)。再如消失模铸造,尽管前期可以很细致地做出模子,上表面涂料的时候也能够刷得完整,不过进入砂箱抽气后浇注,还是会出现沙子粘连等现象,这大大地影响了工件的美观,也为后面的加工带来了不便。另外,正如第一段中提到的,这两种铸造法都无法同时保证工件精细复杂程度和体积。

针对上面所说的状况,我课下进行了一些思考。我发现之所以普通方法无法制作复杂产品,是因为结构复杂了模子不容易取,而消失模恰恰省去了取模的工序。消失模之所以无法制作超大型工件,是因为模具较软,结构不似木头、整块塑料或者金属般坚固,另外对成品的精度要求高。如果工件体积大,一则容易变形,二则为了避免出现浇注不透的现象,所需要的浇注口一定很多,这样就为后期的加工带来麻烦。

对于上面的问题以及原因我认为是有办法解决的,那便是将两种方法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相比工件的大小,我们很多时候更在意工件的结构和精度,因此消失模应该被当作一个工艺基础。

其次,考虑到两种工艺共同存在的一个浇注效果问题,我认为可以改常见的单向浇注为四向乃至多向浇注。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

1.对于结构细致,尤其是细致端远离常规单浇注口的工件,的确能够通过改变放置方向来使得状况稍有缓解。但是如果工件各向都有结构过于细致的部分,就极有可能会在浇注过程中“牺牲”掉一部分。如果改换多个方向同时或者轮流浇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

2.如果工件某方向过长,那么或许金属熔液在到达远端的时候就已经凝固。如果提前在其它方向上开一些处于中间位置的的浇注口,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注口金工实习报告

与最远目的地的距离。

3.本次课的经验表明,同一轴向上浇注口越多,取下工件时越麻烦,有各种不顺手的情况;然而本报告中的方法可以将相近数量的浇注口平均地转移到其他轴向,为后期加工提供了方便。

再有,对于模具坚固性的问题,也应该进行讨论和解决。现在使用的方法是在发泡塑料的外表面涂一层涂料(或许是泥浆)。涂的时候我便觉得我的工件随时都有散架的危险。这时我打算借鉴普通的砂箱铸造方法。砂箱造型中的模具多数是坚固且结构平衡的,通常由一块或几块整形材料加工而成,不像粘接制成的发泡塑料模具稳定性和强度都很差。这里我认为需要些材料方面的专业知识,短时间内我无法找到十分具体的方案。

我的设想是,有一种材料,室温干燥(或者其他某种情况下)是低强度的,一旦经历某种变化(如加潮退潮、加热等)就会产生永久性的变性,有比较高的强度,并且在接口处有较强的接合性。这里并不要求它能够承受锤压等高强度冲击,只需要它能够在长度与直径之比较大时仍然保持不变形不断裂,即自身的稳定性较高。于是模具就具备了普通铸模坚固的特点,即使体积较大也可以制作。

上网查阅资料后,我发现了一种令我较为满意的材料PPS聚苯撑硫。这种材料坚固,不热稳定性好(这就意味着连隔层都不用涂了),能承受200℃高温(即对金属熔浆不能抵抗,同样能够拥有消失模的特点);虽然没有理想中不同条件下变性的性能,但是它可以溶解于类似于浓硫酸或胺类等物质,于是这些物质既可以用来切割母材,也可用作粘合剂。粘合上后,可以通过加入其他化学物质消除粘合剂对材料的影响,最理想的情况是可以产生类PPS结构的聚合物以及氨或水等对材料无影响且易于排放的物质,这样接口就会较为坚固,明显强于通常的粘胶方法(如涂胶水)。

查阅之余,我又联想到了实习开始时接触到的一种先进技术,通过一层层铺膜来制作精密的样品。我认为虽然那种技术使用成本过高,不适宜批量生产,但是进行样品试做或极精密小批量生产是可行的,精准度会高于上面的拼接方法。

对于铸造方法我所能想到的就是这些,我本人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成本问题,不过成本可以通过熟练技术来降低,所以试行阶段并不是十分关键的制约因素。希望这些都是有应用价值并且可行的。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金工实习个人总结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金工实习个人总结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金工实习个人总结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46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