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201*年第一季度干部驻村工作总结
**乡**年第一季度干部驻村
工作总结
今年**乡驻村工作组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地区第三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起点,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牢固树立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圆满完成了第一季度驻村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乡被列入地区第三轮重点帮扶村分别为3村(地区民政局、地区银监局、县民政局)和9村(地区粮食局、地区外侨办、县外侨办),县级帮扶单位为5村(县招商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工作组9名同志进驻重点村之后,乡党委高度重视,认真妥善的安排了工作队员的食宿,为了确保工作队人员专心开展工作,乡党委专门为工作组维修了宿舍,制做了新床,解决了办公场所,切实解决了工作队员的生活起居等问题。
工作组进村以来,乡党委多次同工作组领导、工作队员座谈,商量驻村工作具体问题,并及时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研究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和其它副职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指导各项工作。同时村里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协助工作组共同开展工作,为了使乡干部驻村工作深入人心,乡干部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族群众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教育、有关扶贫政策教育。**年**月**日乡党委及时召开了由乡党员、干部、团员、村主要领导和驻村工作队140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同时,按照**县干部驻村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驻村工作组全体成员在工作中,认真实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工作制度,严格遵守政治工作纪律,与农民打成一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驻村工作制度。
**乡结合驻村工作实际,成立了由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驻村干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驻村干部定期召开例会,及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并定期不定期的对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同时利用驻村工作组成员有较强的工作经验和协调能力,在农村开展工作容易打开局面这一点,严格考核制度的落实,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更好的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开展当前的各项工作。确保了驻村干部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的进程。
通过驻村帮扶,使村两委班子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生活和党支部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三培两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更加健全。同时,驻村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真心实意地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各村面貌焕然一新。三、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配合村逐步做好党建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各驻村工作组人员到位后,及时召开了村党支部会议,成立了以乡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集中整治、扶贫帮困和驻村工作领导小组,为顺利开展驻村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干部、党员、三老、宗教人士、十户长和民兵等召开两次会议,传达地、县、乡驻村工作动员会议精神,为营造宣传氛围在村委会大门、小学大门口悬挂2条横幅、张贴50余份标语,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维稳意识,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确保了该村的社会稳定局面,同时广泛听取了解党员群众的意识和建议,针对村“两委”又站不落实、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建立健全了“两委”班子的工作制度、议事制度、请销假制度、工作汇报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村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四、实践“党员先进性”,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乡共有3个村驻有工作组,我乡建立健全了工作组开展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每月定期检查不少于1次,并能处理好与对口扶贫单位的关系,明确了四项措施。一是扶贫帮困做到了与政治思想扶贫、生产技术扶贫、生产观念扶贫和经济信息扶贫相结合;二是以扶持贫困户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支持抗震房建设和争取一些“短、平、快”的生产项目为重点,开展了“一帮一”扶贫活动。三是多项措施并举,鼓励农民走规模庭院经济和对外劳务输出的致富之路。四是发挥党员先进性,培养致富领头羊,坚持做到了“一人帮一户、一户带动十户、十户影响一村”的扶贫模式。截至目前,地区民政局为3村捐款3.2万元(正在募捐中),地区银监局为3村捐赠办公柜、沙发、桌椅等办公用品价值1.5万余元;地区粮食局为9村捐赠15吨油渣、价值3万元;地区外侨办、县外侨办为9村共捐赠600余元的尿素,邀请地区林科所二名专家开展了核桃栽培、农作物田间管理培训,提出可行性帮扶建议5项,目前正在落实资金问题。大力促进了我乡扶贫帮困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
1、驻村工作组对部分脱贫愿望不强烈的贫困户,用科技知识加以引导,但还不够深入。
2、乡党委、政府对工作队员的关心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六、今后工作打算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鼓励驻村工作队员一如既往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进村入户,深挖问题存在的根源,与群众交心、交朋友。大胆开展工作,继续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同时在帮助村集体发展经济上多想点办法。乡党委、政府做好经常性的慰问、谈心工作,激励其更好地开展驻村工作,加快脱贫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中共**乡委员会**年5月8日
扩展阅读:驻村工作汇报201*年5月24日
包村驻村强基固本亲农惠农政通人和
中共通河县委员会通河县人民政府(201*年5月)
201*年以来,我县根据维护农村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重拾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以“千名干部进农村、服务群众促和谐”为主题,扎扎实实、持续不断地开展“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工作。104个县域机关单位与82个行政村结对帮扶,1200余名机关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党委、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入田间地头、万千农家,有力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打牢了党的执政根基,绘就了一幅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生动画面,趟出了一条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崭新路径。先后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全国文明县。
一、着眼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拉开包村驻村工作帷幕
我县的包村驻村工作不是一时兴起、临时作秀,而是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顺势应变、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201*年之前的通河县,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干群关系一度紧张,甚至发生了魏玺村村民签下
血书,砸警车、打干部,冲击县委办公大楼的剧烈冲突。这让全县上下不得不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为什么取消了“皇粮国税”,出台了这么多强农惠农的方针政策,农村还会积聚如此之多的矛昏和不满?为什么通讯便捷了、交通发达了,干部和群众反而形同陌路、势如水火?正是在这种危机与忧患交织的背景下,县委、县政府决定重拾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用最直接、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打牢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县域内所有机关单位被全部调动起来,逐一领受村屯帮扶任务,找资金、上项目、引人才,为农村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持;上千名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直接驻村开展工作,进农家、住农户、吃派饭,面对面了解诉求、手牵手排忧解难、心贴心传递温暖。四年多来,包村驻村由一项阶段性任务变为了一项长期工作,架起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一座连心桥,成为了通河县执政为民、倾情惠民的一大品牌。
二、健全组织运行机制,规范包村驻村工作模式四年多的工作实践中,包村驻村工作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机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制度细致完备、管理严谨规范的标准化运作模式。
(一)单位结对包村,发挥优势办大事。充分利用机关单位的职能优势和资源,对行政村进行对口帮扶,主要承担“帮抓生产、帮上项目、帮转劳力、帮建工程、帮
惠民生、帮创平安”的“六帮”工作任务。为最大化地发挥帮扶效果,全县对帮扶结对工作进行综合会商、集体研究、统一安排。一是体现针对性,帮与被帮之间做到需求相符。利用部门优势,集中力量派驻贫困村、重点村、难点村,开展对症施治。如对治安环境不好的村,就派政法部门对口帮扶;对生产生活环境急需改善的村,就派规划建设部门对口帮扶;对种粮大户多的村,就派农业科技部门对口帮扶。二是体现均衡性,帮扶单位之间做到优势互补。变“一对一”为“结对包”,对包村单位根据财力状况、职能作用、人员数量等差异进行优化组合,每个村安排2-3个包村单位,每个包村单位帮扶2个村,均衡结对,独立考核,最大限度地发挥包村单位的优势。三是体现科学性,年度转换之间做到动态调整。每年根据各村发展实际需求,由县驻村办统一研究确定下一年度帮扶结对对象。
(二)干部定点驻村,贴近群众办小事。从全县科级和后备干部中选配驻村干部,挂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委员,每周除双休日外,都在所驻村屯工作。每批干部驻村一至两年,由驻村单位有计划地轮换。驻村干部要做到“三同四百”,即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知百家情、办百家事;主要任务是“六参加”,即参加农事活动、参加文体活动,参加义务劳动、参加应急行动、参加村里会议、参加治安防范:发挥“七员”作用,即当好信息员、调解员、监督员、协调员、服
务员、调研员、治安员。在此基础上,推进驻村工作“五个一”,即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在县驻村办开通一部热线电话,在各村显著位设立一块便民服务展示板,在各村部设立一个驻村工作意见箱,为村民发放一张便民服务卡,让驻村工作在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阳光运行。(热线电话开通以来,已受理咨询电话181件,直接解答84件,移交驻村工作联络站办理66件,指派驻村干部办理31件,全部及时办结)
(三)问题统一归口,总体调度解难事。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县委副书记具体抓落实,各乡镇、县直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驻村干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成立驻村工作联络站,在行政村设立驻村工作服务站。出台公布了包括平安建设、化解纠纷、政策咨询、生产致富、惠及民生等五大方面的《便民服务二十三条》,使农民群众清楚哪些事可以找驻村干部咨询和代为办理。驻村干部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向县驻村办反映,通过驻村办协调各驻村工作联络站解决,疑难重大问题上报县委、县政府由主要领导亲自研究解决。这一工作组织架构畅通了上下级之间互动交流和信息反馈渠道,充分整合了全县公共资源力量,推动了基层矛盾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形成了具有内在活力的上下左右联动机制。
三、融聚整体工作合力,发挥包村驻村工作实效包村驻村只不过是一种工作形式,其根本目的是用包
村驻村这“一根针”,穿起全县整体工作的“千条线”,打破“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束缚,推动建立干部在群众中开展工作、工作在群众中开展的新机制。
一是把助推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广开门路增产增收。包村单位社会资源丰富,驻树干部眼界开阔,加之对村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在致富帮扶上针对性更强,实效性也更好。粘玉米、豆芽豆、木耳菌、芦笋、葡萄等数十种经济作物被介绍引入,打破了农民仅种植水稻、玉米的单一局面;樱桃谷鸭、狍子、貂、羊等养殖项目,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企合作项目,收益好、见效快、有保障,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洪胜村孟广森等7户农民,在驻村单位县审计局的引导扶持下,修建养鸭大棚7栋,去年以来饲养肉鸭28万只,平均每户纯收入5.6万元)(我们还把帮助联系和组织农民外出打工作为驻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驻村单位和驻村干部的协助下,先后有3000余名农民到县城工地、县内企业和外地务工经商,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渠道。驻村单位县住建局联系40多名农民到县城建筑工地打工,每年每个劳力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201*年以来的四年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平均18.17%的增幅快速增长,纯收入从201*年的5207元跃升至201*年的10127元,一举摘掉了戴了十年的贫困县帽子。
二是把农民群众当做亲人朋友,尽心竭力扶危济困。广大驻村干部摆正位、端正态度,放下架子、扑下身子,
对农民群众说实话、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用一件件帮贷款、买农机、购化肥、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这样不起眼的平凡小事,筑起了群众的信任之基。四年多来、包村单位、驻村干部走访农家20余万户次,帮建水稻育苗大棚4300多栋,修建灌溉水渠40多公里,帮打机电井1000余眼,帮扶资金及物资合计达到3000余万元;201*余名贫困学生和l000余户贫困户得到结对长期帮扶;5000多名贫困群众接受了义诊义治。(桦树村民吴学田妻子患急性心脏病,县工商局驻村干部王海龙帮助联系医院,垫付住院资金,由于抢救及时,病人转危为安,现在他和吴学田成了至交,经常是吴学田家的座上客;三宝村刑满释放人员付长明,出狱后无生活来源,情绪极度沮丧,县普法办驻村干部明月帮他找到月收入201*余元的工作,又为他介绍对象成了家;县地税局驻村干部郭有满配合局领导,协调有关部门为依山村争取了30万元的改水、修路资金)
三是把下访接访看成本职工作,立足源头化解矛盾。驻村干部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作为重点,将驻村工作与下访接访充分结合起来,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四年多来,驻村干部搜集有价值信息5000余条,直按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1万余件,及时处群体性矛盾纠纷500余件,避免越级上访、治安案件、民转刑案件128件次,切实发挥了“预警器”、“调节器”和“减压器”的作用。当年干群关系紧张、县乡干部不敢驻足的魏玺村,经过包村单位与驻村干部逐家
逐户的工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干群关系有了根本性好转。(乌鸦泡镇依山村村民土地争议问题,由于驻村干部魏凤伟上报信息及时,并配合镇领导进行接访,成功避免了一起群体性越级访事件;驻村干部魏凤伟总结出的因果调查法、法律启迪法、成本分析法、冷却避锋法、借援攻心法、换位明理法、真情感动法、良知复苏法等八大调解工作方法,被驻村干部广泛应用,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县委、县政府在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结合驻村工作,累计拿出5000余万元,化解了一大批历史遗留的矛盾问题。全县信访总量逐年递减,连续三年无越级上访,201*年“两会”期间实现了“零登记’、“零通报”。(我县连续三年哈尔滨市信访工作各项考核指标名列第一,信访总量、越级访总量哈尔滨市最低,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哈尔滨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哈尔滨市奥运期间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
四是把综治创安推向更宽领域,突出特色创新管理。驻村干部组织、引导农民接受法制教育,参与普法宣传,形成了富有本地特色的“四小六大”教育品牌,即普法小广播、法制歌曲传唱小分队、手机法制宣传小信息、电视趣味普法小栏目和法律大集、法律农家大院、法治文艺大舞台、法制电影大看台、电视法制大讲堂、法制歌曲大家唱,形式喜闻乐见,效果事半功倍。(省、市“法律进乡村”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全国“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促
进农村改革发展”大型法律宣传活动黑龙江省启动仪式在我县举行,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包村单位出资,驻村干部落实,为41个村安装摄像头75个,为31个村安装路灯1075盏,为24个村安装铁栅栏3万延长米,为82个村屯安装了报警电话,形成了快速预警机制。将驻村工作与平安互助网络、“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建立“平安互助协会”和“平安互助网”82个,形成了以屯为格、以镇为网、以村级平安互助协会为纽带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全县综合发案率持续下降,全县有l5个村连续三年没有发生治安案件,52个村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农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96.6%。(我县8个乡镇全部被命名为哈尔滨市平安示范乡镇,42个村被命名哈尔滨市平安示范村,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连续5年保持全省平安县、全省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建设先进县荣誉,连续6年被评为哈尔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达标优秀县和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县)
五是把文明新风送入千家万户,提高素质弘扬文化。包村单位和驻村干部既扶贫也抚智,即建新村更育新人。通过帮助建立农家书屋、体育广场、文化大院,组织秧歌队、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开展“好妯娌、好邻里、好婆媳”等“十好”评比和文明村(户)创建活动,丰富农村业会生活,传播健康向上文化,使农村社会精神风貌为之一变。农闲时节,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即忙着创收
的多了,走街串巷的少了;参加科学技术培训的多了,参与赌博、喝酒、封建迷信的少了;走出家门扭秧歌的多了,在家“猫冬”无所事事的少了。(四年来,驻村单位和驻村干部深入挖掘村屯“文化人”,协助村里组建“红白事文明操办理事会”40个,文化大院12个,法制文艺宣传站8处,文艺团、秧歌队等团体104个,捐建文体器材170台(套)、电教设备90台(套);帮建农家书屋82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捐赠各类图书20余万册)六是把两委班子建成战斗实体,强筋壮骨筑牢基础。任命驻树干部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以“三促进”、“两监督”为主要内容,协助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三促进”即促进发展党员、促进党组织活动开展、促进党员作用发挥;“两监督”即监督村干部执行各项农村政策、监督村干部遵纪守法。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农村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大幅度提高,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再现了生机与活力。四年多来,在驻村干部的积极参与下,全县乡镇共发展党员442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96人,2名村干部通过考试转为公务员。在201*年的农村换届选举中,全县82个行政村全部一次性通过。
七是把广阔天地变成干部课堂,培育人才积淀后劲。干部是党的宝贵资源。通过开展驻村工作,一大批年轻干部有了直接接触农民群众、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的机会,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增进了感情,学会了联系群众、服务
群众的方法,磨练了意志,砥砺了品格,增长了才干,转变了作风,成为了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农村工作的新生力量,也为全县的长远发展积聚了一个取之不竭的人才资源宝库。
四、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确保包村驻村工作长效包村驻村工作是在全县原有公共管理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打破常规、超常施策开展起来的一项工作,能深入持久地开展至今,靠地是行之有效的机制、充分有力的保障和科学严格的管理。
一是县委、县政府常抓不懈,坚定了包村驻村工作信心。四年多来,县委、县政府班子调整了,但包村驻村工作始终坚持传统不丢、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而且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创新完善。全县每年召开包村驻村工作大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全都出席,与驻村单位签订责任状,明确预期工作目标,并亲自送干部下村开展工作。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农家吃派饭、唠家常、解难题,树立了亲民、爱民、为民的榜样。省、市领导高度关注、十分重视包村驻村工作,多次深入到通河县调研指导,并亲自驻农家、吃派饭、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我县驻村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省委常委、纪检委书记黄建盛,市委原书记盖如垠等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黄建盛书记先后5次到我县调研指导驻村工作,进村入户吃派饭、
住农家,与农民唠家常,与驻村干部谈感受,走访、座谈农民140余人次、县乡驻村干部160余人次,亲自撰写通河县驻村工作调研报告,为我们做好驻村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二是组织制度健全规范,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制订了《包村驻村实施办法》、详细的工作规范和《选派干部三年计划》,建立了信息报送、定期例会等相关制度,要求包村单位和驻村干部按照《基础材料标准》建立了六大类基础档案,认真记录《民情日志》、《工作纪实》,使驻村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内容充实、运行有序。三是经费保障充足有力,解除了驻村干部后顾之忧。由县财政按照住宿每年每人201*元、就餐每人每餐5元的标准派发补助,并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明确规定,其他工作、交通经费由所属单位承担。四年来,全县共投入驻村工作经费500余万元,为驻村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是考评管理严格细致,防止了虚与应付问题发生。县驻村办负责包村驻村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每月抽查、半年初评、年终验收。为防止驻村干部“走读”或“两头不见人”的问题发生,建立了报告、备案和巡查等制度,确保驻村干部沉得下去、住得下来。驻村工作的绩效考评实行“三结合”,即包村单位帮扶实绩与年终目标管理考评相结合、驻村干部工作业绩与个人切身利益相结合,驻村工作与评优、评差相结合,切实体现了“干好干
坏不一样”。
五是选人用人导向鲜明,激发了驻村干部工作热情。将驻村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于部的基本条件之一,做到“三个优先”,即:选拔使用干部,优先考虑有驻村经历的干部;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出现空缺,优先使用有驻村经历的干部;乡镇干部回城任职,优先选择有驻村经历的干部。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按照10%至15%的比例提拔任用优秀驻村干部。201*年以来,共有31名驻村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或解决职级待遇。201*年换届后,全县8个乡镇新任的12名年轻干部中,有9名干部具有驻村工作经历。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使优秀的干部向基层一线有序流动,为包村驻村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动力之源。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乡镇201*年第一季度干部驻村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乡镇201*年第一季度干部驻村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