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指导员工作总结
201*年蚕桑科技入户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市蚕桑类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的第二年。今年以来,我们以实施省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为契机,围绕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题培训为抓手,以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为目的,通过政策引导、工程带动、典型示范,构建了以优质茧饲养技术为主要对象的示范推广服务新平台。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有效开展入户指导和技术培训,使我镇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卓有成效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受到了广大蚕农、农技干部的热烈欢迎。高明镇蚕桑业具有辉煌的过去,但随着近几年来工商业的发展,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蚕桑业,必然受到冲击,大规模发展是不可能,但在现阶段,蚕桑生产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只要冷静面对新形势,努力克服制约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蚕桑综合经营效益,蚕桑生产就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忘,所在这种形势下,就要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来更好地推动蚕桑业稳定的发展,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经营,形成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并将此作为事关全市蚕桑发展的重点调研课题,做强“一村一品”产业,现将今年科技入户工作进展、实施成效、存在问题等情况汇报如下。一、科技入户的必要性
蚕桑科技入户工程是集茧丝绸行情的信息发布、技术资料发放等诸多功能于一身,搞好蚕桑科技入户工作是目前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迫切要求,也是技术更新、品种更新及省力化生产的必然要求。通过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蚕桑生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的广度、深度与效率,对优质茧基地、蚕桑区域化及高效蚕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是蚕桑业稳定、巩固、提高的基础。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客观因素决定了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入户工作培训的力度。
1、技术、品种更新的要求。
由于现代技术革新的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品种的不断更新,客观上要求不断加大蚕桑技术培训力度,从而不断推广普及蚕桑新科技。2、节耗增效省力化的要求
传统的栽桑养蚕生产,其劳动强度相对较大,为解决蚕业生产日益突出的劳动生产率,走节耗增效省力化之路,是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蚕桑科技入户工程的力度,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二、实施成效
1、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由于实施了蚕桑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到位,农民掌握并运用优良品种和优质茧饲养技术,提高了蚕茧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节本增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全市突出抓好了十个镇的蚕桑科技入户建设工作,按照“栽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簇具方格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今年与去年相比,各方面的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2、带动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蚕桑科技入户工作是蚕桑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技术推广思路,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关键,实施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挂钩结对机制,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的农业科技入户是现阶段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提高科技成果到户率、推进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有效形式,是农林部门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增强了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能力。在技术指导员的精心帮助下,到目前为止,多数示范户能结合自己的养蚕实际,学用结合,成功解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碰到的新问题,形成了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良性转化通道,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四、经验做法1、做好宣传发动
把茧丝绸市场行情、发展前景和蚕桑建设的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建设措施等宣传到千家万户,充分调动广大蚕农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整体联动,人人肯干,个个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2、重点突破,实现小蚕共育化
小蚕共育是提高养蚕单产,增加养蚕效益的关键,以今年春季饲养蚕种数量为基础,每30张蚕种建立一个共育点,确保示范村全面实现小蚕共育化。要强化消毒防病措施,做到一个村民居住院建一个消毒池,并在各季养蚕前组织专业队集中统一消毒,确保养蚕无病高产。3、扎实推进,实现大蚕省力化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问题,蚕桑“一村一品”建设示范村,要按照每养一张蚕种配置3040平方米的饲养面积的标准,大力推行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降低劳动强度和养蚕成本。4、加强培训,认真指导
围绕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我们组织专家分类分批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进行了培训,尤其在对蚕桑生产的关键环节集中进行专题培训:一是针对今年5月春蚕期间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春蚕蚕饲养管理技术培训;二是8月份对全市的养蚕大户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201*年以镇区集中举办技术培训班25次,发放技术明白纸20套共15000余份,技术资料201*余册,专家组组织现场指导15次,受训示范户达4000人次,培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培育科技示范户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着力点,在实践中积极摸索,不断总结。一是技术人员始终把示范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作为科技入户工作的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对养蚕大户进行技术指导,以科技示范户为抓手,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提高养蚕水平和技术,以提高质量和产量,增加收入,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抓好示范村,促进优质茧基地建设和发展。二是实行一村一名指导员、两村一名专家制度,通过专家培训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培训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方式。指导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对每个示范户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每户不低于20次,除了登门服务,指导员还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形式进行及时指导,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即时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今年春茧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心居村5组石征华全年16.5张,张产达82.8市斤;中心居丨组鲍义平全年饲养10.5张,张产达81.6市斤。5、重点建设,“一村一品”
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向蚕农提供适合我市饲养的新品种和适宜新技术,中心居科技示范户12户。实行统一选种、统一管理。在特色村共示范推广新品种“苏豪交钟晔,“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的建立,形成“精、专、新、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为技术指导员,示范户提供了观摩学习的基地,也为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四、存在问题
一是茧价低而不稳。主要因利润分配不合理所致,茧商、丝厂、外贸占据了较大利润分额,而蚕茧收购价长期低而不稳,与其它农产品价格水平比较增幅很小,更远远低于劳务收入增长幅度,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二是产业意识不强。受经济和文化贫困的双重束缚,农民对栽桑养蚕的认识只停留在捉现成、算小帐、赚活钱上,小农意识严重,产业意识不强,赚钱就栽、赔钱就刨的短期行为普遍存在,不少农民抛荒弃管,不愿养蚕,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是整体效益不高。从目前情况看,我镇张蚕产茧40公斤以上,属全省较高水平,但重栽植、轻管理的粗放式、掠夺式经营现象较为普遍,全镇可利用高产桑园面积虽然有限,但有桑不养蚕、桑未其用和浪费桑叶资源的现象严重存在,致使养蚕数量长期得不到有效增长。
四是饲养方式不新。全市养蚕大多是以家户为主体的传统经营方式,落后饲养方式普遍存在,蚕发育慢、发病率高。
五是青壮蚕农不多。全市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或陪子女上学做饭,使农村多为老幼村,给蚕桑业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不少村栽桑缺劳力,养蚕靠老幼,既不利发展特色产业,推广适用新技术,同时造成大部分蚕桑资源的闲置浪费。
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基于上述分析,蚕桑要发展,必须立足“特色”、“精品”,面向大市场,走内涵挖潜与外延拓展相结合、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兴桑养蚕意识,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因地制宜,实施强村大户和“一村一品”示范带动战略,加强原有桑园管理,稳步发展生态型蚕桑基地和粮桑间作耕地保护型桑园,充分挖掘养蚕潜力,不断扩大养蚕数量,增加养蚕设施投入,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千方百计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确保蚕桑业上台阶、建基地、创品牌。
二是提高蚕桑产业技术水平。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大蚕省力化平台育、大棚养蚕、纸板方格簇使用等新技术,不断提高产业技术及设施装备水平,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优质高产。
三是搞好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用现代高新技术进一步开发研究蚕桑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走复合经营之路,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平台。利用信息网络及时了解蚕桑产业动态和市场信息,宣传丹阳蚕桑产业开发情况。建立健全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充实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培养一批乡镇蚕桑专业能手,带动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入户工程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载体,今年,我们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以“科技入户”工作为重点,转变思想,狠抓优质茧生产和基地建设,抓养蚕大户,服务优质茧生产,增加蚕农收入。高明镇农服中心鲍晓琴
扩展阅读: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心得
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张慧杰
一年来,作为受聘于辛立庄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农业科技入户指导员,我负责李各庄村10户示范户。根据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本着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我镇粮食生产能力的指导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一、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学习及集中培训活动。
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会议和培训班,并对会议精神深刻理解,认真参照执行,在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把专家、教授所讲的新的农业科技学深学透,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本领。二、把握住“一个中心两个重点”,搞好培训。
即以增产增收、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为重点。利用农业科技书、互联网等工具搜集小麦种植、施肥、灌溉及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并组织成培训材料,小麦播种和冬闲的两次培训,解决农民在生产中急需的生产技术及技术难点。如,今年培训的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新技术,科技示范户掌握并应用后示范地块小麦长势整齐健壮,表现良好,为高产打下基础。目前培训科技示范户及辐射农户10余人次,向农户发放科技资料500余份。
三、发放良种补贴及相关材料。
认真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中的技术指导方案及各月的农事安排;向科技示范户公开自己的联系电话,方便农户关于技术难题的咨询;进村入户,了解科技示范户的基本情况及所需的技术,粘挂科技示范户标牌。
四、积极入户,做好小麦播种及各个生长时期的调查指导。
通过进村入户并与示范户亲切交谈,了解其基本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方案。在小麦播种期、出苗期、穗期等小麦生产管理关键期深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地块进行调查及技术指导,针对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不同生长需要及各示范户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管理意见。如:播种期的施肥、及化学除草、出苗期的苗情调查等。五、深入调查,树立典型户。
为进一步展示小麦高产潜力、探索高产途径、树立高产样板、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建立高产栽培模式和技术体系。逐一走访科技示范户,深入调查,对1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筛选,最后确定本村示范户吴俊军的示范地块为高产典型。通过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的推广新技术,提高我镇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六、改变传统观念,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目前,我镇农民在肥料使用问题上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过量施肥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耕地地力下降,更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品质。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不仅有利于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让广大农民认识和接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首先在10户科技示范户中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宣传。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培训以及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改变了广大农民的施肥观念,认识和接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主动参与到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来。许多接受咨询后的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总认为施肥越多越好,听了技术员的讲解后,才知道庄稼也象人一样,什么都要吃一点,而且还要讲究比例,少了不行,多了也是浪费,增加生产成本不说,还会造成肥害,今后施肥一定要按照技术员提供的施肥建议卡配方施用了。”七、下一步工作计划:1、抓好小麦播种期的注意事项
2、进一步对高产示范户的示范田进行技术管理指导。指导示范户按照实施方案运用新技术科学管理示范田块,达到高产、高效、示范的目的。
3、指导科技示范户小麦穗期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特别是高产示范户的增产管理。4、入户进行田间测产,汇总资料。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科技指导员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科技指导员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