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年-201*年培训与监督工作总结2

201*年-201*年培训与监督工作总结2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1:31:07 | 移动端:201*年-201*年培训与监督工作总结2

201*年-201*年培训与监督工作总结2

公务员培训与惩戒工作落实情况

自201*年以来,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在公务员培训与监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务员培训工作

(一)认真做好公务员“四类培训”,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1.突出抓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每年组织初任培训一期,参训率达到100%,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合格方可转正定级。通过初任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录用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工作程序和方法,更好的适应行政机关的工作要求和本职岗位。

2.认真组织新晋升人员任职培训。每年组织正、副科级新晋升人员任职培训各一期,全市任职培训参训率达到100%,任职培训以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为主题,通过开展任职培训,新任职科级公务员深刻认识所任职位的职能与职责,初步掌握科级公务员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新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人员的执政素质和执政能力、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开展专门业务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

《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及《“十一五”河南省公务员培训规划》要求,多措并举加强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一是加强对各单位专门业务培训的指导工作,依法对各单位组织的专项业务培训进行督促检查,提高培训的实用性;二是加强公务员管理者队伍素质,201*年以来共组织3期公务员管理业务培训,培训公务员管理人员600余名;三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务员业务提升,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以业务提升为主题的专项业务练兵活动,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在全市培养和造就涵盖各层次、各部门和各系统的一批业务专家、业务标兵和业务骨干。

4.认真组织全市公务员的在职培训。从四个方面开展在职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一是开展《公务员法》全面培训工作,邀请知名专家做公务员法专题培训,对全市公务员进行轮训,并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检验学习成果;二是开展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通过举办计算机应用、公文写作、电子政务等专题培训班,有效提高全市公务员整体队伍素质;三是组织全市处长执行力专题培训,对全市处长进行轮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市中层骨干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任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四是组织出国培训8期,选拔优秀公务员赴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科学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机制,进一步拓宽公务员视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主要做法

1.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严格落实《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中相关规定,对全市公务员实行分级分类分层次培训,严格“三考”(考勤、考试、考核)制度,研究起草《郑州市公务员培训办法(试行)》,制定《郑州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在公务员培训中引入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全市公务员岗位练兵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我市培训工作机制。

2.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组织高端讲座,通过组织高端讲座,使广大机关干部更深入地了解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和国际国内形势;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务员岗位练兵活动,全市28000多名公务员立足岗位,真抓实练,实现了全员大练兵、业务大提升;三是开办全市公务员培训大讲堂,整合优化各单位优秀培训资源,实现培训倍增效应,通过建立选学计划、学分管理、定期考核“三结合”制度,切实保证学习效果;四是在培训中引进体验式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在任职培训中开展现场媒体沟通与危机处理,在公文写作课程中开展现场调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员们掌握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3.大力加强培训基础建设。一是在师资选用上,引导优秀师资积极参与公务员教育培训,按照专兼结合、规范管理的原

则,建立全市公务员培训师资库,形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培训师资队伍,实现全市公务员培训师资资源共享;二是在教材开发上,结合郑州特色,编发《公务员应知应会学习读本》、《公务员电子政务读本》、《计算机基础应用》等教材,为全市公务员提供实用教材;三是在基地建设上,除建立行政学院等日常教学基地外,还与清华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高等培训机构合作,构筑高端培训平台。

二、公务员监督工作

(一)开展公务员监督体制建设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监督。为保障郑州市“畅通工程”,制定了《郑州市公职人员违反交通法规处理意见(试行)》,面向全市16.8万余名公职人员征集意见,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后印发。二是探索建立监督体制,积极开展公务员公共服务质量评议工作。以公务员局为试点,在公务员局网站设立评议专栏,接受服务对象评议,收到了较好效果,下一步将在全市推行公共服务质量评议活动。三是落实上级部门规范性文件精神,转发了《关于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公务员处分决定和处分解除备案工作的通知》,及时按照上级公务员纪律惩戒工作要求,加强对公务员纪律惩戒工作的管理。

(二)做好公务员纪律处分备案日常工作

全面贯彻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做好公务员及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纪律惩戒备案及开除公职批复工作。201*年以来,全市开除公职公务员13名。

(三)规范建立公务员纪律处分备案流程

为更好地规范公务员纪律处分备案,在现有处分备案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处分备案各个环节,就备案流程、备案表格、处分送达回证等方面做了进一步规范。

扩展阅读:201*-201*年培训工作总结

沧州市就业服务局二六年至今就业培训工作总结

我市培训工作本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就业再就业这一中心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使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创业培训等工作更好地贴近和服务社会。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开拓思路,积极与相关部门、科室进行联动,更好的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一、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培训情况06年至今,我市已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117390人。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把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联合培训等多种形式,使下岗失业人员能够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始终坚持“四个灵活”:一是培训方式灵活。如有的采用讲座式、座谈式、现场实践;有的与企业联合,利用企业场地和师资力量进行实地讲授。二是专业设灵活。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息,以需定培,灵活设培训专业。从微机应用、电工、缝纫工、劳务人员外出前的培训,到农村的种植、养殖培训等共设培训专业30余个。三是培训内容灵活。如在劳动就业政策法规培训时,请劳动部门有关科室的人员讲解职工录用、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劳动仲裁、个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

内容。在创业培训时,请工商局的人员讲工商管理,讲如何申办营业执照。请税务部门的人员讲如何照章纳税,创办个体、私营企业时国家在税收政策上有哪些优惠。在种养殖培训时,请种养殖能手讲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并把课堂搬到大棚里,搬到养殖场。四是培训时间灵活。根据失业职工的个人情况和专业设,采取长短班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培训达到最佳效果。

培训中,我们通过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方针的指导、再就业典型事例的介绍,激发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热情,使其转变就业观念。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促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情况

我们本着农民工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技能培训原则,加强其职业培训,把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定向培训与转移输出相结合,送出去培训与引进来培训相结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农民工群体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加剧,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工群体的利益,我们又进一步提出了构筑我市劳务经济良性循环的两大举措,即“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和“有计划的引凤还巢”,将二者紧密结合,让更多的农民工走得出,回得来。通过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以更细致周到的服务、更有利的举措,使农民工不断更新理念、增长技能、提高收入。通

过有计划的实施“引凤还巢”,实现更多有技能的农民工回乡就业、返乡创业,最终服务于沧州市的经济发展,使我市劳务经济上层次、上水平。目前我市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4253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363000人。

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由原来的技能培训向农业科技培训方向转型,目前我们已完成了阳光工程基地的重新认定、目标分解工作,并会以积极的姿态面对转型,以创新的思路拓展培训,推动我市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正常有序、稳步有效地开展,确保圆满完成省阳光办下达我市的培训任务。

三、创业培训工作情况

为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我市开展了“沧州市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并在沧州春晚上对“十大创业明星”给予了表彰。同时,在沧州电视台、电台、沧州日报分别开展了“创业故事展播”、“空中创业讲堂”、“创业连着你和我征文”等一些列宣传创业典型、鼓励人们创业的专题活动,营造出“凭劳动赢得尊重,让知识成为财富,为人才搭建舞台,以创业促进和谐”的就业氛围,助推全民创业热潮。我们还向社会公开选聘了180余名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在内的权威人士,成立了“沧州市创业咨询指导专家委员会”,定期收集和发布创业项目,通过开设“企业诊室”、现场指导、面对面咨询等形式,解决人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还根据沧州实际,把经过创业

培训符合申办小额担保贷款的人纳入到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范围,为他们成功创业提供经验、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截至目前,我市共为11300余人提供创业培训,培养小老板4700余个,拉动就业2.3万余人。

二一年九月六日

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宁陕

关于***扶持弱势群体保障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由于宁陕县域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保障脆弱等问题较为突出。做好弱势群体保障工作,努力提高困难人群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县弱势群体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一)弱势群体民政救助基本做到了全员覆盖、应保尽保、救助到人。1、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县、乡镇、社区分别建立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困难群众生活安排方案”、“农村五保户供养实施办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优抚优待对象扶持方案”等弱势群体救助制度,底子清、情况明,各项工作措施到位,救助保障到人,做到了科学管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2、各项救助政策基本落实到位。困难群众平稳度过了冬令、春荒。去冬今春全县共下拨救济粮35。5万斤,慰问金6万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农村五保户1200/人年生活费实现了社会化发放,五保户看病实现了全额救助;城

乡最低生活保障初步实现了动态施保,应保尽保,全县城镇居民低保户1007户2060人,占居民总数15%,月人均补差15元,全部实行了按月社会化发放;各项优抚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全县共有优抚优待131人,在乡老复员军人人月补助200元,带病回乡人月补助70元实行社会发放,伤残人员、三属、义务兵家属补助足额由民政局直接发放。积极开展了“扶优”工程,去年投入8。5万元,扶持10户建房780平方米,15户发展生产,对25名优抚对象实施了医疗救助。县级财政按有关规定足额拨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优抚优待配套资金。

3、救助工作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经验在全省推行。201*年全省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在**县举办,**县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二是农村五保户供养创出了新路子。县民政局针对我县五保户居住环境差、居住分散现状,认真落实《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下大力气改善五保户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集中供养、居家帮扶供养和分散供养”三位一体新模式,201*年,全县新修建集中供养点17个,敬老院3个,安置五保户246户266人。其中**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建有集中供养安置点的目标,城关镇修建了省级示范农村敬老院。三是专项救助扎实有效。县民政局积极开展了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去年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0。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800人,救助困难大学生10人,残疾儿童手术医疗救助25名,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28人。全县救助工作分别获省、市表彰奖励。

(二)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以“扶贫工程”、“阳光工程”为契机,积极开展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201*年至目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071人、就业前培训2342人,创业培训106人,兑现技能培训补贴10万余元,职业介绍补贴6万元。

2、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大力开展以“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援助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通过交友帮扶、小额担保贷款、劳务输出、开展微利项目、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等方式,热情为下岗职工、困难群众服务,201*年共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新安置城镇劳动力579人,再就业安置289人次,劳务输出11226人,小额贷款担保6人,减免下岗职工税费43637。55元,发放慰问金11200元,公益性补贴20380元。

3、努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与征缴工作。201*年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到317人,征缴基金662。49万元,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基金369万元,工伤、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完成了任务。

4、弱势群体权益维护工作扎实有力。认真扎实开展了“劳动保障执法质量年”活动,严肃查处了劳动违法案件。去年受理举报投诉案件3件,仲裁案件17案、办结案17案,时效期结案率和案件优秀率均达100%,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了县内劳动市场秩序,县劳动保障工作受到了省市的表彰奖励。

二、**县弱势群体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群众要求、现有保障程度和实际效果看,现有弱势群体保障、扶助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保障水平离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尚不完善,农村低保面窄、标准低,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尚未开展,特困群众医疗救助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医疗保险刚刚起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较窄,再就业优惠政策尚未完全贯彻落实。

2、弱势群体专项救助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急待加强。宁陕县是精神病高发县,由于救助机制不健全,经费短缺,给全县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乏力。因无固定场所和经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县尚未得到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入口把关不够严,出口疏通不畅,存在好进不好出,非对象施保的现象。3、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党和国家社会保障救助政策宣传方式、方法上不够灵活,政策的宣传普及缺乏深度和广度;对基层社会保障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不够;职业技能培训与绿色经济强县建设的结合点还不很密切。三、做好弱势群体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

1、营造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大环境。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弱势群体保障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关爱弱势群体的氛围;要制定和落实弱势群体保障与救助政策,使他们充分享受党和政府的关爱。

2、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要科学调整保障标准。根据物价指数上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等因素,认真论证,科学测算,实事求是地调整保障标准,做到既满足低保对象的生活需要,又要与当地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同时又能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自主创业。二要推行分类施保办法。针对不同保障对象确定相应的保障标准,对“三无”人员中的优抚对象、高度残疾人、高龄老年人,根据实际情况上浮一定的保障比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三要坚持实行动态管理,要将新出现的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并做到应保尽保。现有低保对象困难程度加重的,要提高保障标准;收入提高的,降低保障标准;收入已经稳定,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及时退出低保。

3、建立和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救助管理的社会功能。切实加快救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合理布局,建立方便、快捷、安全的救助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大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力度,切实保护流浪儿童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化、社会化水平。

4、建立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科学制定救助方案,确定救助标准,制定救助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公正合理地确定医疗救助对象。逐步加大医疗救助配套资金投入,扩大医疗救助基金规模,增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要将医疗救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等相关的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将五保户、特困户纳入救助范围,资助其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5、建立城乡特困学生教育救助制度。要认真落实城乡困难群众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免学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的规定,继续做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慈善捐助等专项救助工作,确保贫困群众子女上得起学,不失学、不辍学。要充分调动各企业、经济实体及个人捐助教育的积极性,支持、帮助贫困群众子女完成学业。要进一步实施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积极争取资助名额,切实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完成学业。

6、以促进就业为拉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弱势群体转化机制。救助是一种“输血式”扶贫,其功能在于缓解贫困,但不可能最终导致贫困的消除,要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还应有相应的“造血机制”,促进社会弱势群体自立、自强。发挥就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转化功能。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帮助就业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针对下岗职工中因年龄、文化、技能等原因而导致的就业困难群体,要采取就业援助政策,如用工补助、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助、税费减免等,帮助其实现就业;同时,实施有关补贴政策,鼓励各类企业积极招用社会弱势群体对象。二是加强就业培训。要通过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都能找到工作岗位。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培训机构,提供基础性培训服务,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培训,鼓励和提高社会的培训力量;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就业困难群众积极参加就业培训;为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开展一些基本的短期培训服务,使外出务工人员能顺利地找到就业机会。

7、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出路。要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和信息保障;要加大对农民的劳动技能、生产技术的培训,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提高非农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要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8、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国债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的机遇,积极策划和组织实施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环境、道路、能源、教育、卫生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同时,要确保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足额到位,用于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201*年培训与监督工作总结2》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201*年培训与监督工作总结2: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年-201*年培训与监督工作总结2》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48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