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2:26:57 | 移动端: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

据说上海市有关部门曾采用五种国际上公认的权威量表,对全市青少年学生进行了各种心理测试,结果令人瞠目。全市青少年学生中具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竟达60%之强,这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研究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成为一项迫切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一、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何谓心理障碍?它是指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通俗地讲,人的心理活动好比源头活水,日夜不停地流动着,如果心理流动遇到某种阻塞,就称为心理障碍。青少年学生处于发育第二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时期。概括地说,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多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主观上生理、心理原因和客观上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原因。

从生理、心理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现代青少年学生生理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不足,造成兴奋与抑制失调及身心功能失调。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心理上的波动起伏,常呈现周期性的大幅度变化并难于预测,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适应不良。同时,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活动的沟渠网络)会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主要是大脑)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而不够健全牢固。而心理活动的波动起伏与认知结构不健全容易引起心理障碍。

第二,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性增强,心理上的独立性渐趋成熟。但因社会经历不足,他们的愿望与现实会产生矛盾,容易造成主、客观脱节。同时,青少年学生的神经系统大多为不均衡型与弱型。不均衡型神经活动表现为两极化,忽强忽弱。而弱型则表现为抑郁和内向。这两种类型神经系统都较脆弱,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变化不能应激适应,造成心理障碍。第三,青少年学生个性倾向还未完全定型,人生观、世界观与社会观、道德观还不稳定,有很大的可塑性。思想幼稚,容易把一切都理想化,对人生道路的挫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遇挫折,就易产生心理障碍。

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对子女或是过分溺爱,或者是动辄毒打辱骂,造成青少年学生不良的性格倾向。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或偏爱,或歧视,处事不公,谴责过多过重,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自尊心,都易造成心理障碍。

第二,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加之要求又过高过急,致使劳逸不当,引起大脑因负担过重而功能失调,造成情绪紧张、心神不安,产生心理障碍。第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低级庸俗生活方式的感染、流氓团伙的吸引,以及各种有害思潮的影响,还有各种不正确的社会舆论的压力,如“考试落第”等,对青少年学生也有很大压力,处理不当,会引发心理障碍。

二、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学生时期的心理流量流速是多变的,因此,极易出现心理流动不畅通或阻塞现象,即出现心理障碍。它的主要表现是:

1.狭隘。一般的狭隘只是性格弱点,但严重的狭隘则是一种心理障碍。心胸狭隘表现在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为细小得失耗费大量精力,并为之烦恼苦闷,甚至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不能承受任何刺激,稍不顺心就闷闷不乐,陷于苦恼之中。遇事好猜疑,整天疑神疑鬼,并且无根据地牵强附会,好钻牛角尖。

2.抑郁。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默、孤独。这在一般情况下属性格弱点,但严重的属心理障碍。患者时常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动作迟缓、思想呆板,对人冷漠无情,常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几乎没有一点信心。

3.虚狂。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一触即发,性情暴躁,常常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同时,蛮横任性,目空一切,好冒险逞强,追求刺激,常与人争吵好斗,极好表现自己,行动不计后果。

4.恐惧。由于多次的失败或挫折,心灵上受到刺激较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如有的青少年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并且害怕教师、家长,不想见到他们,一见到责备的目光就呆若木鸡。有时被恐惧心理压抑得不能进行正常思维,连责备别人时,也会引起惴惴不安。

5.神经过敏。表现为异常敏感而又失去自我控制。常喜怒无常,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吵大闹。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能专注于学习,而是过分关心人事关系。心理脆弱而无主见,易被引诱,行为轻率,对人不信任,并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

6.过度激动。这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在极度苦闷中产生的一种反常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

7.无动于衷。表现为对一切都满不在乎。这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出现的一种反常心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他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注定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有时则故作怪态,使你对他无能为力。但满不在乎仅是外表,其内心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楚。

8.报复情绪。有的犯了错误后,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种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并且十分敏感,任何一点动向都会触动他的神经,连别人看他一眼也觉得是在嘲弄他,甚至把无关的行为也视为挑衅,在内心时时升起一种报复情绪,用破坏、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并引为开心。

9.怯懦。表现为非常害怕在人前行动做事,特别在公开场合更是畏首畏尾,心情紧张,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自己,伤害自己。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要遮盖起来,生怕别人见到了耻笑。怯懦与自卑心理相联,几乎完全没有自信心,精神萎靡不振,软弱、犹豫,对前途有一种渺茫失望感。

10.不良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得自后天的下意识动作。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为恶意的模仿、说谎、捣鬼、偷摸等等。有时明知不对,就是不改,一种囿于习惯的适意感受使其缺乏自制能力。上述所列,是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频率最高、又是较为典型的心理障碍表现。

三、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应采取的对策

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心身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对策予以解决。解决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积极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疏导。所谓心理疏导,就是根据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患者的需要,提供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知识服务的一种活动,是推行心理卫生科学和心理疾病防治的实际工作形式,是解答青少年学生提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其作用是通过对疏导对象的帮助、劝告、启发、教育等心理转化方法,改变其心理活动,解决其心理矛盾,清除心理障碍,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帮助他们用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正确对待心理矛盾和社会矛盾,提高心理调节能力。1.心理疏导的原则

(1)接受原则。教师要热情接待,态度要温和,能接纳学生的情绪,并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要让他们把话讲完。在这一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始终要以关心、亲切态度相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如果教师不认真倾听,面部表情冷漠或武断地打断学生谈话,简单否定,常常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影响疏导效果。

(2)支持原则。对能大胆倾诉自己想法的学生要加以肯定,语词要热忱、慎重,使学生感染到强大的心理支持。在对话中并给予不断鼓励,要反复强调诉说学生的真诚行动。这对胆怯、忧郁的学生尤为重要。

(3)保证原则。为了消除诉说学生各种心理顾虑,必须做好保证工作,即疏导教师要做到:一是保密,二是不歧视。这是很重要的两条,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最怕教师、同学议论他的弱点,最怕被人看不起。这也是参加咨询学生共同的希望。因此,教师对待诉说学生更需要同情和关心,使他们感到跟老师谈心事有安全、信赖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大胆地倾吐内心的矛盾和苦恼,使教师更好地疏导学生。2.心理疏导的一般方法

(1)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分析要恰如其分,不应夸大。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充满矛盾、复杂多变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现象自然也是复杂的、矛盾的、多变的。因此,当青少年学生中出现某种心理障碍时,不应把它看得是了不得的事,把问题看得过分严重,否则,反而会使学生心神不安。对青少年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是进行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2)针对不同的心理障碍,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如以情动情,用关心、安慰去减轻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苦闷和心理负担;转移注意,让青少年学生暂时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改变情景,避免“触景生情”,以改变其心境、态度和认识。还可以通过情绪释放,即创造一种环境,使之自由地、尽情地表达其矛盾心理和压抑的感情。情绪释放有助于恢复理智,使情绪趋于正常。耐心地听其诉说,是情绪释放的一种办法。(3)心理疏导要深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虑,所喜所忧,以“心药”医治“心脖。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不能简单粗暴,责备没完。要用真诚代替厌弃(特别是对待差生),唤起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和家长都不要轻易使用对青少年学生不适当的激情,如愤怒、谩骂、殴打等去压服,而应用说理、循循善诱的方法进行开导、教育,使之心服口服。

(4)沟通思想、相互理解。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最需要人们给予温暖和理解。理解在心理疏导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家长和子女、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多层次的沟通,体验对方的社会角色,互换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会使他们感到信任和鼓舞。多渠道的沟通交流,如同中医诊脉一样,是了解病理的重要手段。

(5)丰富活动,优化环境,造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它们与心理疏导工作相配合。集体意识,集体舆论,对消除某些心理障碍具有重大作用。青少年学生的从众心理在这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优化环境包括优化班集体的环境气氛。一人有困难,大家来关心,使心理障碍在良好的环境气氛中得到迅速的缓解和排除。3.通过心理疏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通过心理疏导,要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排除各种干扰和困惑,保持心理健康。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要力求使他们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调节能力:①排除各种挫折与不良刺激的困扰,提高心理承受和情绪自控能力;②排除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困扰,培养认识自我的能力;③排除理想之我与现实之我的矛盾和困扰,培养自我协调的能力;④排除个体与环境的矛盾和困扰,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⑤排除依赖和自主的矛盾和困扰,培养自我选择的能力;⑥排除闭锁心理与要求理解的矛盾和困扰,培养克服心理缺陷的能力;⑦排除性成熟和性意向的困扰,培养性自控行为的能力;⑧排除人际关系方面的各种矛盾和困扰,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⑨排除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和困扰,培养持久的意志力;①0排除各种心理冲突的困扰,培养心理机制的调节能力。

总之,对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是提高他们心理品质,促进他们个性健康发展,达到四化建设合格人才基本教育目的的特殊教育手段,也是使青少年学生达到个体化与社会化平衡协调发展,完成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途径。因此,必须给以高度重视和加强。

扩展阅读: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三(1)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林口县古城镇中心小学:闫丽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学生的摇篮。在这个“社会”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开展班级心理教育,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和谐班集体,可以培养身心健康的小主人。本学期我以四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基础,以心理导向教材为依托,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把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与爱学生的情感相结合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爱应当成为教育的主旋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身心和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行为有着使其维持、发展或停止的影响。我们教师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点头、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对学生的心态及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

有些孩子除了平时的说教以外,还需要运用一些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调试和行为治疗。我积极地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开展实践。董昱是个成绩优异却又少话的孩子。她很想得到周围同学的认可,但又不会主动去与他人交往,她缺的就是对自己的信心。一天放假归来的课堂上,她一直低着头而且用手捂着自己的嘴,下课后我了解到是因为与同学玩耍摔伤。当时天气比较热,她还准备了一个口罩,这对她的病是不好的,不戴,孩子们又会笑话。她来到我办公室,我先是让她自己打电话问医生戴口罩对她病的害处,然后让她找身上有痣的地方,让她说说人们对它的关注情况,接着我找来14位同学做了一个调查,最后我把结果让她自己看,我还让他看到我手臂上的伤痕,并且告诉她,我先挽起衣袖让这丑公布于众,到了下课我再见她时,她已勇敢地放下了手不再遮住了。我知道这对于季颖来说真的很难得,为了怕少数孩子说,我那些天一直和几个同学陪她聊天,找些事分散她的精力。这种带有行为治疗的矫正方法,摒弃了一味的严格说教,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从“心”改变,用教师特有的爱,使孩子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二、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三、一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拔河比赛、篮球赛、跳绳比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其三、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关注孩子心灵。

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对学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作为新上任的班主任,我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我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因此我在教育过程中总是采取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适合学生年龄、有趣味性的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班级心理辅导”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个别辅导、小团体辅导和班级团体辅导都是心理辅导的形式。“班级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学生能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并澄清价值观,学习如何处理冲突、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自信,调节自己的心态等等,我根据小团体辅导形式的特点,我在班中开设了“成长小组”,将班中问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成长小组”开展辅导活动,从而更有针对性、更广泛地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已经开展过多次活动的“学习指导小组”和“交往困惑小组”,都给不同的学生带去了他们很需要的帮助,从这些学生的进步来看,在班中开设成长小组切实解决了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创造了整体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这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学生很多的烦恼、压抑能得以渲泄,自卑、孤傲的心理疾病能得以治疗,良好的意志品质得以培养。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心灵创设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三(1)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林口县古城镇中心小学闫丽

201*年12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研讨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55669.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