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计划方案 > 教育“9+3”计划工作总结

教育“9+3”计划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2:42:22 | 移动端:教育“9+3”计划工作总结

教育“9+3”计划工作总结

教育“9+3”计划工作总结

王启贵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9+3”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1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控辍保学”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教基发201*19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切实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确保辍学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建立“控辍保学”包保责任制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教育系统“控辍保学”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各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镇教育系统“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包保联系片区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各中小学扎实开展好“9+3”计划工作。

包保工作要求:

(一)各包保联系小组要深入各中小学,宣传《义务教育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认识“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各中小学认真学习相关政策要求,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指导制定“控辍保学”工作计划和方案;帮助各中小学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各包保联系小组每月要至少到联系片区或学校两次以上,深入学校、深入家庭、深入学生之中,开展指导和督查工作。

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对“9+3”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工作领导机构,强化“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开展好“控辍保学”各项工作。二、目标任务

以片区小学为单位,201*年小学辍学率必须控制在1.8%以内;201*年小学辍学率必须控制在1.5%以内;201*年小学辍学率必须控制在0.8%以内。三、措施办法

(一)各片区小学制订了文化户口核查工作方案,从201*年3月1日起,启动了“两基”文化户口簿滚动核查工作,组织教师进村入户摸清本镇适龄儿童少年底数和受教育情况,居住情况及监护人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各小学认真学习《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控辍保学”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教基发201*19号)文件精神,切实开展好每年2月和8月的“控辍保学”宣传月活动,积极配合镇人民政府做好“控辍保学”宣传工作,组织力量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机和赶集日子,在人员聚集场所发放《“控辍保学”告家长书》各学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班队会、校园集会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控辍保学”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双线目标责任制”,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工作“七长”责任中的校长、家长、师长、班主任和教师的责任,实行包保责任,切实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辍保学”有关制度。一是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二是辍学学生排查报告制度;三是小升初整班移交制度;四是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各学校结合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加强学生学籍管理,每学期如实记载学生入学情况、学生流出的去向等情况,严格学籍变动手续,规范学生转入、转出程序。确保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五是建立辍学生劝返复学制度。学校要加强对辍学生的家访,及时联系其父母及监护人,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及监护人,并及时向镇人民政府汇报,切实采取措施,动员辍学学生返校。

(五)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强化义务教育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严禁义务教育学校擅自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严禁以任何理由开除或劝退学生。

(六)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安全、文明、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七)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整班移交制度。每年6月份以前,各小学要对辖区小学六年级学生人数进行摸底统计,制定整班移交方案;7月份,学生进行整班移交。移交时,片区小学要将辖区所有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相关资料整体移交给接收的初中学校,并填写交接表;秋季开学时,对照交接表,逐个核对学生是否全部到校报到。接收学校要于3天内向移交学校通报未报名注册学生情况,由移交学校摸清学生去向,及时动员返校;每年秋季开学后15天内,对整班移交情况进行专门检查。小学一至五年级整班移交由各校自行制定整班移交方案,认真落实整班移交工作,确保学生一个不少地进入高一年级就读。每年于7月15日前将整班移交方案报中心小学办公室备案。

(八)完善资助体系,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爱。各学校要依法管理做好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其它补助费发放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留守儿童登记和档案制度,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高度关注、关心留守学生、农民工子女、单亲家庭学生、身残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好学习、生活、成长和思想上的实际问题,养成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

(九)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千方百计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十)加强督促检查,强化问责。联系包保片区学校工作组,要加强对学校进行督查指导,各学校要认真按照文件要求开展好“9+3”工作,中心小学每年将对各学校“9+3”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导致辍学率超标的小学,进行全镇通报。

上关中心小学201*年7月15日

教育“9+3”计划工作总结上关中心小学201*年7月15日

扩展阅读:“大力推进教育‘9+3’计划实施”工作汇报材料

红花岗区“大力推进教育‘9+3’计划实施”工作

汇报材料

红花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正军

(201*年10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教育‘9+3’计划实施的调研方案”要求,现就我区“大力推进实施教育‘9+3’计划”工作汇报如下:

一、关于有效缓解中心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遵义中心城区不断拓展,人口不断增长,农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递增。近年来,我区基础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需求带来的矛盾越加突出,教育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一)红花岗区基础教育资源现状,统筹规划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布局问题。1、红花岗区基础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在园幼儿在校学生(人)班额(人/班)入园率入、升学率(%)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中职总数公办民办总数公办民办总数公办民办总数公办民办总数公办民办数量占地面积校舍面积班数(班)教师(人)(所)(万平方米)(万平方米)711358675512251312118361515.967.568.48.175.772.4公办:74.6公办:32.1公办:52.7公办:22.312837333295054934840430891827191236863505147521312316297069260244679507591914753997627724334155599652534757594653524845.64446.5毛入学率121.899.91411603毛入学率116.6公办:毛入201*学率中职:793052、中心城区“大班额”现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学校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生均占地和校舍严重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1997年撤市以来,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增长,涌入城区学校学生急剧增加,如初

中学生就由当年的13480人增至现在的27191人,净增1倍以上,高中阶段学生由当年的4994人增至现在的20613人,净增4倍以上。尽管我区财力弱、负担重,但仍克服困难新建了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遵义市七中和遵义市名城小学3所中小学,迁建和改扩建了新文、万里、十三中等15所中小学,以缓解入学矛盾。虽然学校校舍面积增加30余万平方米,但与学生数量的成倍增长极不相称,远不能满足学龄人口急剧增长的需求。

为保障本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需求,无奈之余只有扩大班额,造成大班额普遍:公办小学中有56-65人大班额176个,66人以上超大班额285个,占公办小学的23.2%和37.5%;公办初中有大班额251个,超大班额130个,占公办初中的62.9%和32.6%,与省定标准小学≤45人/班,初中≤50人/班差距甚大。课堂拥挤,一方面学生学习、健康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对每一学生的关注度减小,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初中学位资源被挤占殆尽,小升初入学矛盾非常突出,近几年,小学毕业升初中人数与同年初中毕业人数相比较,每年增加在500人以上,通过各种措施才勉强得以消化。

(2)、校际之间管理水平、教师队伍存在差别。学校之间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年龄结构存在差异,家长为使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采取学区内买房、租房居住、投亲靠友挂户等手段择校,造成大班额现象。

(3)、家长的择校心理。义务教育本应严格遵循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但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家长选择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把子女送到优质学校。

(4)、现阶段缓解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存在两个“瓶颈”

一是经费短缺成为制约全区教育发展的“瓶颈”。虽然,我区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逐年增长(201*年为2.7亿元,201*年为3.34亿元,201*年为3.87亿元,201*年为4.37亿元),但是,区级财政投入的教育经费中有96%均是用于教师工资。区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压力增大,上级对下级投入偏低,造成区级财政不堪重负。由此,经费短缺成为了制约全区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是土地规划落地困难,为了解决学龄人口增加带来的基础教育资源的旺盛需求,需新建中小学每年两所,学校建设需大量土地的供给,我区地处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本就稀缺,而国家又执行严格的土地控编,农村土地的保护控制在85%,若在旧城区建设新校,拆迁成本太高,因此,我区学校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3、针对“大班额”现象,对城区学校排查、清理的情况。

(1)、已不能扩建学校:东风小学、新文小学、建文小学、迎红小学、育新小学、朝阳小学、民政小学、龙门小学、第一初中、二中、三中。

(2)、可实施的学校项目:迁建光明小学,改扩建丰乐小学、舟水小学;新建十九

中,改扩建第一高中、六中、九中。若这些项目能实施将增加小学32个班,初中63个班,高中40个班,总投资约2.4亿元。

4、对策及建议

(1)、出台中心城区200万人口建设总规的同时,重视城市扩容给中心城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出台与之配套的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从学校建设用地、学校建设资金以及教育经费等方面支持中心城区教育发展。

(2)、加大对中心城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成立“教育发展基金”,搭建融资平台,帮助协调金融机构贷款,并给予贴息补助等优惠政策。比照201*年试行的市城管体制改革,将市各县区市教育费附加集中统筹用于市和两城区基础教育。

(3)、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把幼儿园和小学初中建设作为“前置条件”予以明确并严格执行;按住建部有关规定,要求房地产开发配套建设符合部颁标准的幼儿园和学校,规模达不到配套建幼儿园和学校的,按相应标准缴纳教育发展基金用于城区教育发展。

(4)、争取市政府同意,将我区范围内已经或即将搬迁的税校、四中(老城校区)、财校、航天职院(延安路校区)、医专校址作为义务教育资源保留。

(二)遵义市人民政府第56号市长令的贯彻落实情况。

根据遵义市人民政府第56号市长令,建议在旧城区建设中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建设作为前置条件,予以明确,并严格执行房地产开发配套建设符合标准的幼儿园和中、小学。

(三)理顺中心城区市、区两级教育投入机制,加大中心城区投入力度及投入体制建议。

1、教育附加返还比例目前仍然按照1997年撤地设市核定基数626.7万元拨付我区,至今没有因为市级城市教育附加收入的增加予以调整。我区承担区外户籍的学生达42,000余人,致使我区入学矛盾特别尖锐,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仅此项我区每年承担教师工资和公用运转本级财政刚性投入达1.2亿。

建议:市级财政加大对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充分考虑我区解决外县区流动人口子女就读的情况在经费投入方面给予倾斜。按照市级实际征收教育附加费情况增加返还基数,区外学生在我区就读补充配备师资需要的经费,由市政府全额承担或市、区政府各承担一半。

2、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用于教育。

3、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运转,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补助公用经费从201*年起比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基准定额起逐年提高生

均公用经费,按照我省各县(市、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测算,中央承担50%,地方承担50%,地方承担的50%按照省、市、县4:3:3的比例由各级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但中央级资金在省教育厅、财政厅安排资金时就没有按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和基准定额测算足额下达,从201*--201*年四年期间中央级和省级资金欠拨达2,969.79万元。由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收费已经取消,学校没有足够经费保证正常运转和改善办学条件需求,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为此,我局恳请市局尽快向省厅反映,拨付资金补足中央级和省级欠拨资金2969.79万元。

(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权益,新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情况。

1、改扩建九中、六中、十八中、舟水小学、南关中心小学、忠庄小学等学校,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2、我区201*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所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遵义名城小学;城镇义务教育阶段中学十九中已完成规划方案,预计201*年5月开工建设,201*年9月投入使用。

建议:积极向省教育厅反映,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项目安排以地州(市)所在地为主。

(五)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整班移交,严禁择校,切实解决中心城区大班额问题。1、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整班移交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抓实“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我区郊区除南关镇、长征镇凉水小学外由镇中心学校根据生源分布和学校布局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实行整班交接。201*年,为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整班交接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下发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初中整班交接的实施意见》(区教发[201*]67号),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公办学校纳入整班移交。如迎红小学对六中,海风小学对七中,南宫山小学对十三中,洛江小学、龙门小学对十七中,舟水小学对十八中,忠庄小学对忠庄中学,民政学校内部实行整班交接制。其他小学由区教育局根据生源分布和学校布局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原则进行分配。规定其他中学不得招收整班交接学校学生。下一步,我区根据教育资源增加情况,逐步将城区所有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实行整班移交。

2、义务教育整班移交存在的问题。

(1)、就目前来看,要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开展整班移交,我区现有教育资源远远不够。例如201*年,我区城区小学毕业学生近7500人(含民办小学),城区初中毕业班级105个,按省定班额(50人/班)标准,全区七年级需增加班级45个,才能满足201*年城区小学毕业生升学需求。

(2)、近年来,由于中心城区片区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无法跟上城市人口的急

速发展,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我区中心城区片区学校配置远远不能满足片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造成中心城区小学和初中大班额现象严重,这也是我区目前无法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进行整班移交的原因。

(3)、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一方面也造成中心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难以得到缓解;另一方面造成整班移交实施上的困难。

3、建议

充分挖掘我区教育资源,通过改扩建和新建学校、以及利用即将搬迁的四中、税校、医专、财校和航天职院校址作为义务教育资源保留,扩大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容量,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我区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目前,我区共有遵义市职业高级中学、遵义市旅游学校、遵义重美职业技术学校、遵义市红花岗区经济职业技术学校、遵义美术学校、贵州钢绳技校等六所中职学校(公办一所、企业办一所、民办四所),专任教师305人、学生7069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经济职业学校,学生1300余人,规模最小的是美术学校,学生103人。占地面积共101亩、建筑面积31188平方米,各类教学设备设施固定资产总值1440万元。目前开设有机电一体化、学前教育、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物流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美容美发、美术设计、中式烹饪等二十多个专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建议

中等职业教育面对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扩招等压力,以及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误区,极大的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1、条块分割,各成体系。

我区职业教育存在办学规模小(最大容纳学生规模1000余人,最小则100人)、布局分散(分布在红花岗区各方)、实训实施设备简陋、办学效益低、品牌专业少等问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信息沟通不畅,办学效益难以达到最大化,完全不能满足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与全市城市化的产业发展布局也不相适应。投资上,由于各成体系,投资分散,社会急需专业因实训设备方面资金需求较大无法购置而难以开设;投资少的专业大家又争着开设,造成专业设置重复性、局限性,形成不良竞争,缺乏统筹规划。

建议:按照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1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群策群力,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建好遵义职业教育园区。职教园区的建设,以其区位优势必将对周边县、

市、区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市乃至全省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专业课师资或“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且引进渠道不畅。

师资方面,扩招学生以来,“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缺乏,“名师”和骨干教师难求或培养不易,导致打造品牌专业过程艰难,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建议:加大专业课教师引进力度,制定相应“绿色通道”或其他优惠政策吸引专业课和“双师型”教师到我区中职学校任教。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帮助学校聘请各行业和企业的技术骨干或专家,以提高职业学校师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品牌专业的打造。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及实训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办学模式及实训方式上需要进一步创新,并具体落实。

建议:制定落实税费减免、奖补资金等相应优惠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大力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

4、中职招生问题。

由于高校与普通高中的扩招和低分招生(今年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为225分,而我区今年初中毕业生8905人,280分以上的有5685人),加上社会传统观点影响,造成普高热,中职冷的局面。

建议: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最低分数线及招生计划,从上至下包括各级各部门、街、镇、社区以及各村加大职业教育乃至“9+3”工作宣传力度,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市、区两级政府对各单位的考核之中。

(三)“百校大战”项目学校建设情况

我区“百校大战”项目有新建区中等职业学校、遵义重美职业技术学校新建实训楼和新校区建设。

1、新建区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情况

1、2号实验楼及1、2号教学楼、教师公租房、音美楼及计算机实训楼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完成部分道路及挡土墙建设;办公图书信息楼、1.2.3.4号宿舍楼、食堂已完成主体,共计完成4万平方米校舍建设,尚有2万余平方米正在抓紧建设中。至今已完成投资约1.7亿元,预计201*年3月投入使用。

2、遵义重美职业技术学校项目建设情况

(1)在现校区内新建实训楼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计划明年投入使用。

(2)在遵义职教园区内建设新校区项目,已经完成用地规划,正在进行设计和办理建设手续,计划201*年投入使用。

(四)遵义职教园区办学情况1、职教园区办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深化落实教育“9+3”计划及赵克志、陈敏尔同志在全省实施教育“9+3”计

划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黔办通报【201*】第41期),经我局多次研究,拟整合区域内职教资源。计划201*年3月先行将遵义市职业高级中学(公办)、遵义重美职业技术学校(民办)、遵义市旅游学校(民办)整体搬迁进入遵义职教园区办学,入驻学生约3000人。到201*年9月再将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企业办)、红花岗区经济职业技术学校(民办)迁入园区办学。同时正在与上海、重庆、广州等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洽谈联合办学事宜,计划于201*年引进两家学校来园区办学。各中职学校入驻园区后实行统筹管理,将成立遵义职教园区管理办公室,由区教育局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各入驻学校的校长为成员,园区内重大事项由园区办公室共同商议决定,初步拟定:

(1)园区内各学校专业设置由园区办统筹安排,以利于各个学校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原则上各学校所设专业不重复。

(2)实现公共资源共享,如体育活动场所、图书室、食堂、计算机室等。(3)公共课教学进行统一排课、统一管理,教师统一安排。

(4)园区后勤管理统一、校服校牌统一、公共活动统一、招生宣传统一、教学管理统一。

(5)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按省相关标准各校自行安排。2、专业规划

努力使职教园区建设成为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的综合园区,同步推进产教合作与校企一体化办学,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实现城校互融、校企互动、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成为遵义市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项目研发基地,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以及生态教育园区。

届时,依托省级红花岗经济开发区,将开设现代物流管理、旅游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美容美发、汽车维修、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等品牌专业。到201*年,计划在职业教育园区建成5个品牌专业;到2020年,建成8个品牌专业。

三、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一)“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红花岗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

由于生源锐减,我区农村学校不断减少,现有小学35所,初中9所。下一步我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推进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扩大镇中学的办学规模。对学生在100人以下的村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撤并,建设海龙镇、金鼎镇、深溪镇寄宿制小学,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有计划、分阶段、五步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红花岗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及经费预算(201*-201*)。“宽带网络校校通”,目前我区农村镇以上中小学大部分没有通过光纤接入,10%的村小没有宽带网络。按照40个学校,每校5万计算,三年共需资金200万元。

“优质资源班班通”,201*年42个班,201*年58个班,201*年50个班,共计150个班。按每班3万元计算,三年共需资金450万元。

以上合计:650万元

2、十二五期间,我区农村学校塑胶运动场建设面积有840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300元计算,共需资金2520万元。

3、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中学8所,宿舍面积17000平方米,小学3所,宿舍面积5700平方米。还需在十三中、十八中各建宿舍楼一栋,面积合计10000平方米,共需资金1500万元。

4、农村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在23所学校开展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预计每所学校需资金50万元,总计为1150万元。

十三五期间,在21所学校开展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预计每所学校需资金60万元,总计为1260万元。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农村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投入总量为2410万元。

(三)科学制定村级教学点撤销、寄宿制学校建设及民办教育发展计划,寄宿率达到年度目标。

1、我区十三五期间还需建设的学生宿舍有:南关镇中心小学、舟水小学、海龙镇中心小学、金鼎山镇中心小学等学生宿舍。

2、由于我区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部分村镇下一步将成为中心城区,且现有很多村小学生上学交通方便,家长和学生无住宿意向,从目前我区实际情况看,农村小学生寄宿需求只有10%,无法达到省定30%的标准。

3、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发展。我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23所,学生13528人。由于待遇较低,民办学校教师及教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政策尚未明确,故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建议: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大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25号)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落实相应政策,使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退休后享受同类公办学校教师退休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并且,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政府每年划拨一定经费到“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社会信誉好、办学质量高的民办学校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等。

(四)进一步探索建立区域内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平台。1、认真做好区域内学校支教帮扶工作。

(1)、继续开展校际结对帮扶,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进行“一对一”帮扶,帮扶学校与被帮扶学校每学期开展集体活动至少四次以上,帮扶人数每年不少于10%,其中校级领导不少于20%,骨干教师和高级职称教师帮扶交流比例不低于5%,帮扶交流年限不少于一年;定期对帮扶学校和被帮扶学校进行考评,实行督查和奖惩制度。

(2)、新招聘教师面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积极鼓励新教师服务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倾斜,鼓励免费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工作。

(3)、继续完善城区学校教师到“三区”支教制度,并从经费上予以落实。2、做好校长交流。

积极推行校长任期聘任制,采取公开选拔、完善推荐等形式选拔校长,每年不少于2个职位的校长公开选拔。计划每年校级领导交流20人,主要采取城乡交流、异校任职等。完善校长竞岗和轮岗制度,校长任期原则上为6年,任期满经考核为优秀的可以连任;城区中小学校长一般应有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担任校长或者有挂职锻炼的经历。

四、我区实施教育“9+3”计划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其建议(一)城镇“大班额”问题突出

已经在前面详细陈述,此处不再赘述。(二)、遵义职教园区建设及办学问题1、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工程进度

该项目到位资金省级:4759万元,区级:2500万元,共计7259万元;支出:前期费用300万元,征地及三通一平:3295万元,工程款:3800万元,共计7395万元。

资金缺口:①工程部分完成投资1.2亿元,缺口8200万元(截止201*年9月)。②新征地100亩,需资金800万元。③教学设施、设备(不含专业实习、实训设备)。预计201*年3月将入驻1500人,按生均3000元计算,需450万元校园网络、弱电(含监控、广播、闭路电视)需500万元;食堂、洗浴设施需300万元,共计1250万元。以上三项合计资金缺口10250万元,今年内需拨付至少5000万元配套资金。

2、城市配套设施不到位

①目前经开区无自来水管网,无排污系统,城市管网无法搭接;②经开区规划道路未实施,影响了学校的进校道路的实施。③兴建中职公租房上空高压线未迁移,房子修好后仅离高压线2米左右,存在安全隐患。

(三)教育项目建设经费短缺。

按照省、市要求,为完成省实施教育“9+3”计划,红花岗区将在201*年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届时,班额需控制在小学45人/班,初中50人/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基本在公办学校就读。红花岗区在义务教育阶段至少需新建6所3000人以上规模的小学、3所3000人以上规模的初级中学,需要建校资金8亿元,需新增教师近1800人;高中阶段教育需新建湘江高中、改扩建一高中和十三中,新建职教园区,需要建校资金11亿元,需新增教师近1200人。除各级少量的资金支持外,资金缺口大,区级财政有限,导致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可持续发展异常艰难。

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短缺。201*年至201*年由区财政纳入预算3500万元为中小学配套建设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专用教室,配齐各学科教学设备和图书。

建议:对建设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按照省、市“9+3”要求预算相应的建设经费或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各项目建设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资金短缺。建设规划及其预算已在前面陈述,此处不在赘述。(五)、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率偏低问题。

目前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率偏低,达不到小学30%,初中70%的指标要求,特别是小学。主要原因是服务半径小,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没有住宿意愿,学生愿意走读。

建议:中心城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率调整为小学10%,初中50%。

汇报完毕。谢谢!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教育“9+3”计划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教育“9+3”计划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育“9+3”计划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5751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