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和龙市林业局201*年双拥工作总结

和龙市林业局201*年双拥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2:52:30 | 移动端:和龙市林业局201*年双拥工作总结

和龙市林业局201*年双拥工作总结

和龙市林业局201*年双拥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发扬林业系统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积极支持军队建设,巩固发展国防力量,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市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和经济建设中心,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双拥”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使我局“双拥”工作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1*年市林业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切实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双拥”工作新格局强化领导促进“双拥”工作合力形成,局党委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稳定社会、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全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常抓不懈。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及时调整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党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专职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林场、贮木场场长为成员,对全系统“双拥”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双拥”工作重大事项,部署“双拥”工作任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新格局。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积极发挥优势,加强联系沟通,齐抓共管,互相补台,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确保拥政爱民工作与拥军优属工作协调发展。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双拥”氛围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广大群众拥军爱国的自觉性,做好广泛深入宣传和教育工作。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强宣传教育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运用墙报、宣传栏等开展宣传教育。一是邀请关工委的老同志为校外林业中队学生讲述当年为祖国为革命英勇斗争的事迹,以此激励广大青少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子弟兵;二是在征兵期间大力宣传,使广大适龄青年积极踊跃应征入伍,为部队添砖加瓦,输送新的血液。

三、积极开展“双拥”活动,发动社会力量为优抚对象做好事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国军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一是在“八一”期间组织复员军人代表、伤残军人代表、现役军人家属代表和退伍军人代表参加“八一”座谈会,共商林业发展大计为我局的经济建设出谋划策;二是在“八一”和春节期间组织慰问组慰问优抚对象,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三是积极组织共青团员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为老革命军人送去生活用品,挑水洗衣,打扫卫生等,同时老革命军人为他们讲述当年为祖国建设英勇战斗的事迹,使他们了解历史,受到教育,以此激励广大青少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子弟兵。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局“双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双拥”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局“双拥”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市“双拥”办的关心指导下,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要求,坚持标准,强化措施,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双拥”各项工作,推进我局“双拥”工作上新的台阶,为巩固我市的省级双拥模范市称号再创辉煌。

中共和龙市林业局委员会201*年11月23日

扩展阅读:和龙市整村推进工作经验总结材料(201*-201*)

立足市情整村推进

促进我县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实施综合治理组织攻坚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抓住“黄金机遇”不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把握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推进靖州扶贫开发工作新发展

立足县情真抓实干

不断提升凤凰贫困村发展能力

把握新形势,提高发展能力

强力推进怀化扶贫开发工作新跨越

以三级联创为抓手以监督管理为重点

立足市情整村推进

不断提升我市扶贫开发新篇章

立足市情探索扶贫新路”的调查报告,将市领导班子成员的共识归纳为“兴致富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建生态家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文明新村,建和谐农村”的思路

立足市情选准载体

努力开创整村推进工作新局面

创新机制整合资金合力打好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攻坚战创新机制整合资金合力打好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攻坚战

新华网云南频道(201*-06-27)来源:思茅市人民政府0

【字号大中小】【相关新闻】【打印】【Email推荐:】【关闭】思茅市国土面积4538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3%。全市辖10个县(区),121个乡(镇),992个村委会,有自然村13162个,总人口256万,其中农村人口202万人,占总人口的79%。在10个县(区)中,有8个县是国家重点扶持县,澜沧、西盟、孟连、江城四县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国境线长486.5公里。全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哈尼、彝、佤、拉祜、傣、瑶等14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

201*年制定的《思茅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1*-201*年)》中确定了一批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村,这些重点村的整体贫困现象十分突出,并集中在"边、少、山、穷"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就决定了新时期我市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就是这些重点村,抓好了重点村建设,就是抓好住了全市扶贫开发的大头,抓好重点村的脱贫就基本解决了全市贫困人口的温饱。针对我市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这个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根本利益出发,作出了《关于开展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切实改善贫困村的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解决贫困群众喝水、吃饭、住房等基本生存条件,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一个村一个村整村推进扶贫,这是在认真总结过去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开拓创新,立足实际,逐步探索出来新的扶贫模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

"十五"期间,我市共实施整村推进重点扶持村658个,其中以行政村实施的128个,以贫困自然村实施的530个。累计投入资金44921.68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5600万元,市级915万元,县级12万元,部门3137.13万元,自筹及投工投劳25257.55万元。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建成一大批关系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科技产业项目。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贫困村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一、主要做法

1、整合资金,形成合力。一改过去扶持重点不突出、资金分散使用、"撒胡椒面"的情况,根据我市的财力,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计其功"的整合资金原则和"五个一点"的办法,即:"国家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挂钩单位及干部帮扶一点、金融部门信贷一点、社会各界捐赠一点",引导一切可用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捆绑集中投入,加大对重点村、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为确保全市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夯实贫困村基础设施,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精心组织,集中力量着力抓了重点贫困村的安居、基本农田、人畜饮水、村寨道路、通电等工程建设,5年来,重点扶持村共建成乡、村组道路1786公里,桥涵447座;架设电线4199.2公里,变压器47台;建成基本农田地52909亩,推广良种田2972亩,人畜饮水工程855件,"五小"水利工程591件;改造茅草房6212户,房屋修缮1670户;通过项目实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较大变化,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

明显改善。

3、立足优势,大力开发农村优势产业,拓宽农户收入渠道。结合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以扶持龙头企业为切入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大力开发地方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农户增收,实现企业、农户双赢。孟连县紧紧围绕热区资源优势,开发绿色产业,培植了蔗糖、橡胶、茶叶三大支柱产业,绿色产业覆盖了7个乡镇,7万多贫困人口,已经形成了"乡乡有产业、村村有林木、人人有收益"的绿色产业发展新局面。仅三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9105万元,上缴税收1576万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37.75%,农民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100多元上升到201*年的1265元,增长了10倍,先后使5万多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景谷县帮助农户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致富信心,带动景谷乡的文山村马圈社,大力发展优质茶种植和老茶园改造,使该社农民人均增收400元,全社30户人家,有22户安装了电话,25户建起了沼气池,大部分农户安装了太阳能,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4、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善贫困村生态环境。结合贫困地区社会公益事业设施条件滞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实际,一是着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完成沼气池21445口、节能灶5241口;二是抓好社会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修缮村小学校50所8665m2,建村卫生室118个9440m2,科技文化室121个9680m2,卫生公厕335个,电视接收站164座。景东县竹蓬村的"两委"班子抓住机遇,立足村情,从整村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对山、水、田、林、路、电实施综合治理开发,走出了一条用沼肥作林果基地底肥、以林养畜、以畜促林的"畜+沼+林"生态文明村路子。

5、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素质。为提高贫困农户脱贫技能和综合素质,结合劳动市场所需,建立劳动技能培训机制,重点培训农村劳动力,根据"群众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协同农业、畜牧、科技、共青团等部门,分别在重点村开办了科技知识培训班。十五"期间坚持农业内部转移和向二、三产业转移相结合,就近转移和跨地区转移相结合,全市共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73651人,输出农村劳动力58777人。仅201*年,开展种养业等技术培训3398期441670人次,项目受益35494户153656人,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意识和劳动技能有了较大提高,达到了"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的。针对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分布结构,还着力抓了市级和景东、墨江、澜沧、孟连四个重点县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使劳动技能的培训逐步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6、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通过广泛的宣传,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贫困群体,动真情、献爱心、为扶贫开发工作添一份力。"十五"期间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过程中,3家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宝钢集团、中旅集团)在我市5个重点县建立了定点扶贫开发挂钩联系点,22个省级单位挂钩帮扶我市8个重点扶持县。自201*年以来,思茅市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制度,41名厅级领导联系到贫困乡,市、县、乡三级726个单位挂钩109个乡(镇),3263个村民小组,23537名干部结对帮扶18727户贫困农户,各挂钩单位派出6996人次到我市开展挂钩帮扶工作,共投入扶贫资金8403.42万元,开展科技培训1041期91880人次。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热心帮扶,对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上海金山区与普洱县结成友好县后,按照普洱县确定的3443经济发展思路,帮助普洱县大力发展养殖业,完善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探索了一条企业带农户,依靠农户求发展,农户依托企业谋创收的发展路子。二、经验和体会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抓好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思茅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201*年9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动员大会,会上传达了省扶贫开发动员大会的会议精神,成立了实施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指挥部及办公室。为使会议精神和扶贫实施项目能尽快进村入户到农家,严格按照市委提出的"坚持六个原则、处理好五个关系、确保六个到位"的要求,即:坚持自力更生原则、坚持到村入户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处理好政府扶持与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关系、处理好开发项目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的关系、处理好农户分散经营与农业产业经营的关系、处理好扶贫开发与村级组织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富县与富民的关系;确保宣传发动到位、组织领导到位、部门扶持到位、群众参与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管理督办到位。市级领导亲自挂帅出征,从市直及驻思各单位、各部门抽调132名工作队员,各县、区委、政府抽调800多名工作队员,到100个重点村帮助群众组织开展实施扶贫项目,为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工作思路清晰是确保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一是明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目标。针对贫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生存环境恶劣的实际,及时制定了201*-201*年全市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目标。这一工作思路为全面推进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联动明确了方向。二是拟制了扶贫开发项目的规划。组织相关人员,深入10县(区)各个扶贫乡镇,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贫困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针对各地实际,以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立足现实,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精心制定了一条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全市扶贫开发发展规划。实践证明,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是符合市情、县(区)情、民情的。三是确定了工作的重点。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既要统筹兼顾,更要突出重点的扶贫要求,结合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坚持以区域经济开发与扶贫进村入户相结合,选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的特困山区的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实施扶贫对象,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做到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3、措施得力是促进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保质保量地推进整合资金、整村扶贫开发项目的全面实施,依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一是成立领导机构。为保证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县、乡各级政府成立了指挥部,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协调和日常工作,充实和加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增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二是明确职责,各部门通力协作。结合扶贫挂钩单位的工作职能,各级党委政府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集中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相关扶贫开发项目分解到农、林、畜牧、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各挂钩单位的作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财力,通力合作,集中扶贫。三是整合资金,加大了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整合省、市、县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对口帮扶资金、科技及产业开发扶持资金,畜牧扶持资金、市财政配套资金,同时组织发动广大贫困群众投工投劳,自备材料,多形式、多渠道地整合资金,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顺利实施,帮扶资金发挥了较大效益。

4、坚持工作原则是整合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一是坚持自力更生原则。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过程中,引入参与式扶贫理念,确定群众的主体地位,让群众真正成为扶贫开发的参与者、监督者、受益者,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摸底,在项目的内容和安排上,做到因需而定,量体裁衣。三是坚持到村入户原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以村为单位,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资金物资到户、检查验收到户、科技服务到户。四是坚持点面结合原则。按照以点带面、成片脱贫的要求,注重典型引路、树立示范、点面结合。五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在编

报项目和实施中分清轻重缓急,从最贫困、最边远、最急需、最迫切的地区开始安排,一村一村打歼灭战,一片一片解决。六是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在项目建设中,加强质量管理,按技术标准要求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坚持上述原则,极大加快了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步伐。

5、组织工作队进村入户是保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市、县两级抽派千人扶贫工作队员深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的最前沿,以高度的责任心,不畏艰辛、克服困难,进入千家万户,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各种方式宣传市委、市政府的扶贫政策,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建言献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涌现一大批优秀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如市妇幼保健院派往墨江县的工作队员罗朝康同志,在带领群众扑山火中身负重伤。市水利局副局长阿金雄派任澜沧县工作队长,在组织抗旱救灾中因车祸受重伤,至今还未康复。有的工作队员为帮助贫困群众早日摆脱困境,慷慨解囊献爱心,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为贫困群众买砖添瓦,扶贫工作队员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但鼓励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斗志,而且更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扶贫工作得到了较好结合。

思茅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劳动者素质低、返贫率高,到201*年底,我市还有贫困人口100万人,思茅市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各州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思路,开拓创新,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努力开创思茅市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和龙市整村推进工作经验总结材料

(201*-201*)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全市幅员面积5069平方公里,总人口20.4万人。和龙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一是革命老区。1930年建立了东北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有3万多人参军参战,烈士达3300多人。1979年被国家民政部、财政部认定为一类革命老区县;二是少数民族集居地区。现有朝、满、回等10个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5%。唱响大江南北的《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就诞生于此;三是边境地区。与朝鲜隔图们江相望,境内有南坪、古城里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境内中朝边境线总长174.5公里,是吉林省对朝边境线最长的县(市)之一;四是贫困地区。1993年,我市被确定为省级贫困县,201*年初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县(市),201*年被确定为全国37个“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市)之一。

一、整村推进工作任务总体进展情况

我市共有126个贫困村纳入201*-201*年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占行政村总数的80%,覆盖农户1.8万户、人口5.7万人。由于我市建设压力大、欠账多,因而对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渴望程度强烈,需求量较大。进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以来,国家每年及时拨付的201*多万元的扶贫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巨大作用,不仅为实施扶贫开发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有力地带动了各涉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投入。201*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0538万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3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60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3000万元、整合各类支农资金1500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扶贫开发工作,大力开展了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二、主要做法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谋划扶贫工作,不断加大扶贫投入,丰富扶贫手段,把“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一把手”工程。

201*年我市被国家纳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行列,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关心和扶持,以及对和龙人民的信任和期望。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在市扶贫办,由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亲自负责抓落实,把整村推

进工作列入年度重要考核指标。规定70%的各类扶贫资金和30%整合资金用于整村推进村建设,每年选定的整村推进村都是在扶贫办会同各行业部门专家经过反复论证、筛选,并经市政府批准后确定的,各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项目管理。

按照国家及省、州有关扶贫项目管理方法、扶贫资金报帐制等具体要求从规划项目、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方面严格把关,使项目管理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根据扶贫资金渠道多样化的变化,严格实行项目报帐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并请上级、同级审计部门进行多层次的检查指导,保障扶贫资金安全运作,发挥最大效益。

(三)坚持群众参与,体现群众意愿。

一是“民谋”驱动。扶贫项目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出谋献策,充分体现群众意愿。二是“民营”带动。在扶贫项目建设中,我们注重充分发动群众、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全市72个单位和部门、企业、直接包保一个村进行帮扶,几年来共筹集830万元资金支援帮助贫困地区。三是“民众”联动。坚持发动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克服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引导农民自觉参与,使广大贫困农户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三、项目实施情况和效益

(一)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201*年以来,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资金总额达20538万元,新建及改建公路264公里、新建桥梁650延长米,贫困地区村村(行政村)通路达到95%,解决了群众行路困难,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新建防洪堤防2.04万延

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上,提高了抗旱防涝能力,保护了3万人、4.5万亩耕地免受洪水侵害;水渠改造完成1.32万延米,改善灌溉面积7.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60%以上的贫困村人均占有稳产、高产田1亩左右;给49个村安装了农村自来水,解决了3.4万多人、4.5万多头牲畜饮水难问题;新建和维修学校20所,改善了3,000多名中小学生的学习条件,新增有线电视网覆盖人数1.4万多人,并通过各类社会发展类项目建设,使村级通电率达100%、通电话率达95%、通广播电视率达90%、村级医疗站达60%。

(二)产业基础得以夯实。

把产业建设摆在扶贫工作首位,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重点扶持,着力发展以绿色有机水稻为主的种植业,以延边黄牛、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以烟叶、食用菌为主的特产业,以五味子、参系列为主的中药材业,以元葱、辣椒、棚膜蔬菜为主的蔬菜业,以鳕鱼晾晒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及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订单规模逐步扩大。60多个重点村建立了种、养殖基地,发展绿色水稻4000公顷、中药材1200公顷、柞蚕示范基地3200公顷、烟叶700公顷、食用菌1000万袋、黄牛7万余头。例如,头道镇龙水、龙源村发展庭院经济,采取冬季晾晒、夏季加工的方式,发展鳕鱼加工业,年加工量达到1.5万吨,每年可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东城镇光东村依托优势产业,形成绿色大米产、供、销一条龙,年生产绿色水稻1.5万吨,通过订单农业带动了周边7个贫困村发展绿色水稻,生产的有机绿色大米驰名省内外,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

(三)扶贫的金融环境得到优化。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通过落实国家扶贫贴息、互助资金政策,对贫困农户重点扶持,鼓励农民多贷多投。据金融部门统计,自扶贫贴息政策开展以来,承贷机构贷款发放量提高近60%,互助资金也滚动发展至200余万元。通过扶贫贴息贷款和各项扶贫政策的扶持,贫困农民创业积极性逐步提高,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了“平岗牌”、“鸭泉牌”、“琵岩山牌”三个绿色大米品牌,年销售收入总和达到8000万元以上,每年带动农户数达到1万户以上,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四)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深入开展“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对重点村农民进行养殖、餐饮、家政、农机驾驶、汽车驾驶、食用菌栽培、计算机操作等多项培训8000余人次。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开展了科技培训、岗位培训、农村新经济组织成员培训等19600余人次,建立了40多个以党员为带头人的行业协会,帮扶带动1300个贫困户实现脱贫。

四、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我市长期以来欠发达的市情以及国家对边境地区的战略考虑,导致贫困程度深、历史欠账过多、扶贫压力大,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和根本解决。

(一)贫困农户增收渠道狭窄。

由于自然条件差,很难形成主导产业,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在当前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大山深处,居住较为分散,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整村推进和脱贫致富的难度很大。

(二)返贫问题仍然存在。

我市地处长白山东麓,无霜期短,农作物易受冻灾、雹

灾等自然灾害影响而减收或绝收。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大都依赖种植农作物,结构单一,一遇自然灾害极易返贫。

(三)扶贫资金投入不足。

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扶贫开发起点低、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十分有限,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尚离不开国家的大量资金扶持。

和龙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二一二年一月十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和龙市林业局201*年双拥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和龙市林业局201*年双拥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和龙市林业局201*年双拥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5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