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学年度校本研修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201*学年度校本研修教研组工作总结
上海市三新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
一、组室情况
我们教研组共有13名教师,35岁以下9名,80后6名,是一个年轻化的团队;本科学历达100%,区学科名师、教坛新秀3名,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其中有4人担任班主任,1人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二、组室创建
我们遵循“优势互补,群体优化”的团队建设策略,通过骨干示范、师徒结对、展示比武、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一)教学方面
组内有5名教龄不到三年的青年教师,他们充满青春活力,知识水平高,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不足。针对青年教师的这一特点,对他们的培养做了以下工作:1、经验传承,有效指导
每位青年教师都有学校任命的教学师傅,教学师傅们都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奉献出来,从教材的理解分析、教学方案的设计入手,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相互听课评课等基础性工作指导、督促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教研组长、学科名师作为团队的引领者,每学期总能多听取他们的家常课,及时指出教学中存在问题及以后努力方向,并根据青年教师需要选择相应课型,针对性地开放自己的课堂,让他们分享自己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引领他们尽快成长。通过这种一对多的分层指导,其实也促进了组内教师的全员发展。2、搭建平台,激励进步
青年教师都有强烈的进取心,一旦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十分有利。所以我们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创设展示自己教学才华的舞台,激励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近两年先后有三位青年教师承担区级教学研究课,一位获得区“1至5岁”教师教学评比三等奖,两位获得学校“泰晤士”教学评比一等奖,两位均获得区教育学会、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成绩来自于青年教师的潜心钻研,也归功于指导教师的用心良苦。(二)教研方面
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点是学会教学。即要让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化,实现这个转化的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我校不少学生来自于农村及外来个体户,学生的教育背景与城区品牌学校存在差距,况且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又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面对学生、课程带给教师的挑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课程生成理念下教学设计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同时也必须关注预设。具体来说,在课前预设中应力求关注:1、教学过程的多线型。备课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考虑生成过程中学生各种状态的出现,课堂就可能会变成生成性的课堂。2、教学目标的递进生成型。教学需要学生已有经验与新信息的不断作用才可能逐渐生成,因此预设时要考虑怎样让学生走在过程中,够不着目标时要考虑过程的再展示,设定过程性目标。3、教学内容的知识展开型。生成的问题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并不只是“知道”,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去经历知识的创造,体验发明的苦与甜。4、教学设计的挑战型。教学生成需要学生积极的主观倾向性,需要学生经验、思考和兴致的投入,因此课前预设要精心设计富于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向。
与以往教材相比,上海市小学数学新教材更加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的重要线索。我们又进行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区级课题)。在充分挖掘、合理确定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和途径。通过研究,达成共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兼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时机、及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思想方法地均衡发展,为他们后续学好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结合课题我们先后承担了两次以“改善学习方式,渗透数学思想”为主题的区级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得到区研训员陈老师、李老师的肯定;相关论文获得201*年获市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组室特色
1、教学常规制度化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常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常规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重视教学常规,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教学设计(备课)、课堂教学(上课)、作业设计(命题)、作业批改与辅导(评价)、教学研究(评课、反思)等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两周一次的例行常规检查突出重点,发现问题及时调控。逐渐形成以下共识:1、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2、上好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3、出好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4、勤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教师中我们每学期还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完成一个研究专题,上一节教学实践课,撰写一则案例,写一篇读书笔记、写一份教学设计、制作一个教学课件。逐步完善教研组的制度建设,使教研组发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教研活动专题化
教研组活动如果能结合当前课改要求和师生现状,确立课题进行研究,才能有序推进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所以我们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能够根据区研训计划与学校教学工作要求,结合本组实际,确立一个研究主题进行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结合课标开展新教材的理解分析,观摩精彩教学片段的案例研究,“同课异构”的备课组课例研究,结合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等等,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3、活动参与全员化
无可否认,教师和学生一样相互之间存在诸方面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合作,同时能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各自优越性,我们在活动安排中因人而异,有所侧重。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主攻课题研究的策略与项目,着重理论层面的研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着力课堂设计、评课、案例方面的研究;青年教师侧重于课堂教学的操作与实践。同时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相结合,既激发了全员教师的参与热情,又加快了课题的研究进程。三、一点成绩1、队伍建设
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工作,组内教师有较为明确的专业发展计划。先后有两位教师被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两位教师被聘为区学科名师,梯队建设初见成效。2、教学展示
积极申报区级教学研究课活动,每学期确保一位教师能参加区级以上教学展示或教学评比活动,校级教学研讨或评比参与率100%。3、论文随想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与本学科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等。四位教师撰写的6篇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评比中获奖,两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4、资源库建设
重视学科资源库建设,及时收集整理优秀教案、习题设计和校本课程,并及时上传到校园网上,形成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的良好氛围。我们还积极配合区研训员承担市、区两级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就上学期先后拍摄区级录像课6节,上传市资源库教学设计4节,区资源库教学设计30节。5、教学质量
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注重对学困生学优生的补缺补差和培优工作,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08学年四年级数学在区教学质量统测中名列前茅;五年级数学在201*年松江区小学数学毕业考试中,平均成绩95.41分,及格率100%,总体水平位居区前列。6、特色建设
积极参与学校“美育为先”的拓展型课程和社团建设,低年级开设了“珠心算”课程,三年级开设了“数学思维训练”课程。
两年来,我们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在改进课堂教学上潜心探索,在教学研究上苦练内功,形成了有研究、有反思、有争辩的浓厚教学研究氛围。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区进修学院专家的精心指导,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我们坚信,通过与其他优秀教研组经验的学习和交流,一定能使我们今后的教研组建设更上一层楼。
扩展阅读:201*~201*学年度校本研修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201*学年度校本研修教研组工作总结
上海市三新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
一、组室情况
我们教研组共有13名教师,35岁以下9名,80后6名,是一个年轻化的团队;本科学历达100%,区学科名师、教坛新秀3名,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其中有4人担任班主任,1人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二、组室创建
我们遵循“优势互补,群体优化”的团队建设策略,通过骨干示范、师徒结对、展示比武、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一)教学方面
组内有5名教龄不到三年的青年教师,他们充满青春活力,知识水平高,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不足。针对青年教师的这一特点,对他们的培养做了以下工作:1、经验传承,有效指导
每位青年教师都有学校任命的教学师傅,教学师傅们都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奉献出来,从教材的理解分析、教学方案的设计入手,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相互听课评课等基础性工作指导、督促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教研组长、学科名师作为团队的引领者,每学期总能多听取他们的家常课,及时指出教学中存在问题及以后努力方向,并根据青年教师需要选择相应课型,针对性地开放自己的课堂,让他们分享自己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引领他们尽快成长。通过这种一对多的分层指导,其实也促进了组内教师的全员发展。2、搭建平台,激励进步
青年教师都有强烈的进取心,一旦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十分有利。所以我们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创设展示自己教学才华的舞台,激励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近两年先后有三位青年教师承担区级教学研究课,一位获得区“1至5岁”教师教学评比三等奖,两位获得学校“泰晤士”教学评比一等奖,两位均获得区教育学会、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成绩来自于青年教师的潜心钻研,也归功于指导教师的用心良苦。(二)教研方面
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点是学会教学。即要让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化,实现这个转化的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我校不少学生来自于农村及外来个体户,学生的教育背景与城区品牌学校存在差距,况且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又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面对学生、课程带给教师的挑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课程生成理念下教学设计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同时也必须关注预设。具体来说,在课前预设中应力求关注:1、教学过程的多线型。备课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考虑生成过程中学生各种状态的出现,课堂就可能会变成生成性的课堂。2、教学目标的递进生成型。教学需要学生已有经验与新信息的不断作用才可能逐渐生成,因此预设时要考虑怎样让学生走在过程中,够不着目标时要考虑过程的再展示,设定过程性目标。3、教学内容的知识展开型。生成的问题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并不只是“知道”,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去经历知识的创造,体验发明的苦与甜。4、教学设计的挑战型。教学生成需要学生积极的主观倾向性,需要学生经验、思考和兴致的投入,因此课前预设要精心设计富于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向。
与以往教材相比,上海市小学数学新教材更加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的重要线索。我们又进行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区级课题)。在充分挖掘、合理确定新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和途径。通过研究,达成共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兼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时机、及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思想方法地均衡发展,为他们后续学好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结合课题我们先后承担了两次以“改善学习方式,渗透数学思想”为主题的区级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得到区研训员陈老师、李老师的肯定;相关论文获得201*年获市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组室特色
1、教学常规制度化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常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常规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重视教学常规,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教学设计(备课)、课堂教学(上课)、作业设计(命题)、作业批改与辅导(评价)、教学研究(评课、反思)等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两周一次的例行常规检查突出重点,发现问题及时调控。逐渐形成以下共识:1、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2、上好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3、出好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4、勤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教师中我们每学期还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完成一个研究专题,上一节教学实践课,撰写一则案例,写一篇读书笔记、写一份教学设计、制作一个教学课件。逐步完善教研组的制度建设,使教研组发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教研活动专题化
教研组活动如果能结合当前课改要求和师生现状,确立课题进行研究,才能有序推进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所以我们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能够根据区研训计划与学校教学工作要求,结合本组实际,确立一个研究主题进行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结合课标开展新教材的理解分析,观摩精彩教学片段的案例研究,“同课异构”的备课组课例研究,结合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等等,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3、活动参与全员化
无可否认,教师和学生一样相互之间存在诸方面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合作,同时能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各自优越性,我们在活动安排中因人而异,有所侧重。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主攻课题研究的策略与项目,着重理论层面的研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着力课堂设计、评课、案例方面的研究;青年教师侧重于课堂教学的操作与实践。同时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相结合,既激发了全员教师的参与热情,又加快了课题的研究进程。三、一点成绩1、队伍建设
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工作,组内教师有较为明确的专业发展计划。先后有两位教师被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两位教师被聘为区学科名师,梯队建设初见成效。2、教学展示
积极申报区级教学研究课活动,每学期确保一位教师能参加区级以上教学展示或教学评比活动,校级教学研讨或评比参与率100%。3、论文随想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与本学科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等。四位教师撰写的6篇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评比中获奖,两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4、资源库建设
重视学科资源库建设,及时收集整理优秀教案、习题设计和校本课程,并及时上传到校园网上,形成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的良好氛围。我们还积极配合区研训员承担市、区两级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就上学期先后拍摄区级录像课6节,上传市资源库教学设计4节,区资源库教学设计30节。5、教学质量
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注重对学困生学优生的补缺补差和培优工作,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08学年四年级数学在区教学质量统测中名列前茅;五年级数学在201*年松江区小学数学毕业考试中,平均成绩95.41分,及格率100%,总体水平位居区前列。6、特色建设
积极参与学校“美育为先”的拓展型课程和社团建设,低年级开设了“珠心算”课程,三年级开设了“数学思维训练”课程。
两年来,我们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组活动。在改进课堂教学上潜心探索,在教学研究上苦练内功,形成了有研究、有反思、有争辩的浓厚教学研究氛围。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区进修学院专家的精心指导,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我们坚信,通过与其他优秀教研组经验的学习和交流,一定能使我们今后的教研组建设更上一层楼。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201*学年度校本研修教研组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201*学年度校本研修教研组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