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形成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规范管理、开放教育”的管理模式。在办学实践中秉承这一思想,重视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道德高尚、体魄健美、心理健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的优秀中学生。在常抓不懈的德育实践中,育人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校园生活课程为载体,以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为抓手,抓基础,抓常规,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必然会产生好的结果。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某个人或是某些人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工程。为此,确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以严谨的行为和良好的表率成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职员要做到管理育人,工人要做到服务育人,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教育。为此,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勤政、奉献、开拓、高效”为宗旨制定了学校领导岗位职责;以“立志、尚学、求实、创新”为宗旨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以“爱校、爱生、爱事业、讲奉献”为宗旨制定了教师岗位职责。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十要十不要》、《教师文明用语与文明忌语》、《禁烟规定》、《职能部门岗位职责》、《教职工工作考评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全校大会,以及其他各种教育形式,贯彻到干部教师的工作中,使全体干部、师生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这些规章制度也督促教职员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好表率,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氛围,保证了养成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德育网络,狠抓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员包括副校长、各职能部门主任、团委书记、年级主任,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将学校德育工作细化为每个人的职责,形成“校长—政教处—年级—班主任”的管理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实施德育的格局。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重点加强了“二支队伍”建设:即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关键,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们必然在教师中寻找自己的榜样。各学科教师的群体形象及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养成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最形象、最生动、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学校在狠抓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师德建设,大力提倡“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的三爱教育,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师德教育中,做到治本为先,抓起点、抓风气,对教师高要求、严要求,大力倡导“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育人观念,从教师的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着手。特别是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教师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班主任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养成教育的目标能否落实到实处。为此,学校加强了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例会,通过例会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向班主任传递最新的德育信息与方法。请优秀班主任作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经验介绍,外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从而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学校还安排青年教师承担副班主任和政教处义务德育教导员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得到锻炼,培养了大批的班主任后备力量,为青年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生活课程,规范群体行为
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几乎都在校内,既给学校增加了教育管理的任务,又为学校拓宽教育渠道,更为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学校提出将学生的校园生活课程化,使校园生活成为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课程。
刚入校时,学校就对学生提出“来了就是主人,起步就要正规”的指导口号。教育学生明白“一日生活规范是一周规范、一年规范、一生规范的基础”。“生活规范是做人规范、学业规范、事业规范的基础”。入学第一课是十天的军训,同时进行的是行为规范教育,通过讲解、指导、模仿、强制、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掌握规范、认同规范、直到自觉执行,形成习惯。管理细节,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直到毕业,从不间断和放松,同学们在这样的引导和约束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同学团结友爱。很多家长更是感受到学生到市九中后发生的显着变化。
对于学生的课余时间活动,学校安排了丰富的教育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合理安排,全校性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有序进行。欢快的小品比赛,紧张的辩论赛,激烈的篮球赛,开心的风筝比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多了一分轻松,多了一分愉快,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四、开展主题活动,着眼终身发展
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把握养成教育的特点,顺应时代变化,捕捉学生需要,较好地处理养成教育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的、有所侧重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学校大力开展感恩教育,通过系列国旗下讲话,引导学生把感恩的实际行动体现在对老师的尊重上、体现在对父母的理解和关心上、体现在对他人的友善和帮助上。
9月份,学校开展“行为规范养成”主题教育月活动,10月份开展“人人都是环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实践教育月活动,安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月活动结束后,各班都及时进行总结,深化教育效果,政教处也通过全校学生大会对各班的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为贫困同学捐款活动,在政教处、团委的倡议下,同学们将感恩的激情投入到对贫困同学的帮助之中,全体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贫困同学献上一份爱心,学生参与率达到100%,为几十名家庭的同学提供了帮助,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同学们认识到自己捐出的是慰问款,获得的是一份责任和心灵上的满足。获得资助的同学也深刻地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同学的关心和友情。这项活动学校已经连续组织了八年,让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面对有困难的人,面对自己的同学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有一份爱心和责任心。
学校还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主题教育。如:举办“法制教育”、“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讲座,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国防教育”表演,丰富师生的国防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远离黑色网吧”、“文明上网”、“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意识。
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在活动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培养人、活动中塑造人的育人目标。
扩展阅读:小学养成教育总结
内潮片小学养成教育总结
在本学期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中,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
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化德育管理,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紧抓活动育人,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使学校工养成教育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发挥,现将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强化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有益探索。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讲,养成教育是指人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以及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仅限于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首先将养成教育提高到重要的高度,强调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党的教育方针和造就各个层次人才的要求,不论是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或是"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共同的前提都是首先推进素质教育,而养成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根基。我们强调养成教育正是抓住"成才必先成人"这个根本,通过强化养成教育,为将来各个层次的人才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基于这些认识,作为小学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和前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严格训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提高情商,提高自治自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把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与育人的重要环节来抓。
1、突出重点,养成教育与落实《纲要》、《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
养成教育的实质是开展"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各校把养成教育同各级党委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尽可能紧密结合起来。我区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教育计划",推出"小公民"的社会道德"五小"行动;学习落实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号召学生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励、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同时,继续开展好"三做人"活动。2、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以美育德。
多年来,我们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力求使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培养人、养成自觉维护行为的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
3、抓教师师德形象,牢记教书育人。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实践证明: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开展学生养成教育、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会事半功倍。为此,我们在全校开展师德标兵与师德楷模的评选,组织了师德交流与演讲活动。身教、言教、物教,身教为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养成教育是有力的推动和促进。师生同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收到相得益彰、共同提高的效果。4、内外一致,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教育之鼎的一个得力支点。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许多学校把养成教育的方法通过家长学校传授给家长,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向家长详细宣讲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和对各个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样,实现养成教育家校一体化。
总结这学期以来实施养成教育的经验,初步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是搞好养成教育的重要基础;遵循规律,讲求行为规范教育的科学性,是搞好养成教育的前提条件;注重道德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养成教育的根本目的;优化育人环境,创建行为规范教育网络,是搞好养成教育的可靠保障;建立激励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是搞好养成教育的不竭动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养成教育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养成教育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