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课改经验总结

课改经验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3:05:13 | 移动端:课改经验总结

课改经验总结

王村完小课改经验总结

在省教育厅的安排部署下,我县作为省级示范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于201*年秋在我县正式启动。我校也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开展了漫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几年来,在市、县课改领导组的指导下,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三发展”道路,不断求索,稳步推进,收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现就我校在课改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搞好课改工作的重要前提

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观念和理念的制约的。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其教育观点、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课程改革,要让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所接受,要让教师主动投身于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尤为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在实施课改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方面,主要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教师去接受课程改革新的教育观念的洗礼。几年来,我校克服学校资金短缺的重重困难,先后几次派老师到运城,阳城等地参加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听省级课改研究课、展示课和专家的课程改革专题报告,使老师们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位老师的神圣职责,每个人都责无旁贷,从而使教

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

二、实施课改,领悟课标、深钻教材,探究符合新课标、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是搞好课改工作的有效途径。

在具体的实施课程改革工作过程中,我校严格遵守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课程的开设,做到不挤不占。在新的教学方法探究上,我校以新的课程标准为准绳,努力钻研新教材,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归纳的创新型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努力改变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学习能力。为了达到理想的课程改革目标,我校把转变教师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即“三转变”作为课程改革、常规教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坚持每周一教研,将“备课、上课、说课”与“三转变”结合起来进行探究,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课改工作铺平了道路。

三、规范管理,建立符合新课程观念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课改工作的重要举措

没有适应新的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课程改革实验将受到影响和阻碍。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重新构建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制度。

1、重新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体

现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协作性的学习精神。

2、重新制定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课后反思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课改精神,体现科学性,民主性。

3、对教师的工作量,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奖励方案,学生考试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使之更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4、完善教研组活动管理方案,增强了教师教研活动的主动性,民主性、针对性、规范性,形成了各教研组自主教研的浓厚的课程改革研究氛围。

5、建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关心教师、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激励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四、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是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有效方法

教育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教学评价从某种意义上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新教材的推行,必须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我校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大了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研究,在课改实验研究中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1、抛弃过去考试一锤定音的考试评价功能,采取平时考测,单元考测,期末考试三结合的综合测评方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袋,重视记录学生学习的进步与发展。2、改变过去单一知识性考试,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考试检测。

3、探索考试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如笔试、口试、操作、实践、活动设计等多种多样的考试评价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测评的积极性。

4、探索评价学生方法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变教师一人评价为大家评价。

5、探索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方法。坚持鼓励性评价、指导性评价,人文性评价。

我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经过几年地辛勤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我校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花,将在我校盛开。

201*.8.3

扩展阅读: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城东中学陈卫真

随着新课改在我校的全面铺开,我对于新课程的主要模块和其选择性、时

代性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终于我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实行课改,我真正改变了我对新课改的看法:丰富的活动、多样的教材,全新的授课理念,在专家的讲解以及课改区老师的现身说法中,我第一次感受的了自己对课改的渴望,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来自未来的压力,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此我的体会如下:

一、教师应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发挥主体性作用,不能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而就摒弃“惟书”、“惟师”的“盲从”与“偏见”,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应在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上下功夫,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锻炼并具有开放校本化课程的能力。

新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在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传统课程理念下,教学计划或课程计划是教学的“法律文件”,它规定的教学是不允许任意改动的。在这种教学计划控制下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革新化成长,扼杀了创新型人才的出现。而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则有较大的运做空间和时间。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新课程的特点。作为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资深生活和社会实际。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发展了学生专心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同时,教师也应具有构建课程计划,实事求是地调整、组织课程结构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分类,设置综合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良好的目标应该是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应该熟悉教育目标分类学,并能够创设体现学生整体发展的目标,及区分不同复杂程度的目标。因此,只有当教师扮演好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课程的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才能得以真正落实。二、作为学生体验,知识更新的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色新课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去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主要表现在内容陈旧,以学科经典内容为主,缺乏反映现代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往往造成部分学生成为学习的失败者。这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接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种设计活动并非意想的,而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而积累的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教师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仍注重书本内容,只作为传授解惑者的角色,那将被视为不合格的教师。因此,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必须具备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三、作为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

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

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由于师生关系单一,教师的角色也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执行者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教师的角色却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不再是以往具有权威身份的单纯的传递者,而应该同时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等等。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这一主要目标,也就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落实。

总之,21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物理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还应更深入进行体育教学实践,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才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重新型的教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课改经验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课改经验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课改经验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6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