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党建材料 > 能动汽机系党建工作总结之特色汇报和常规工作

能动汽机系党建工作总结之特色汇报和常规工作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6 23:18:59 | 移动端:能动汽机系党建工作总结之特色汇报和常规工作

能动汽机系党建工作总结之特色汇报和常规工作

能动汽机系党建工作之特色工作汇报

能动汽机系现共有149名学生党员,正式党员44名,预备党员105名。以党总支工作为中心,各支部围绕党总支卓有实效地开展一系列党建工作,持之以恒,求真务实坚持党员下社区金牌活动,大力加强我系党总支的宣传工作,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规范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考察、培养、发展以及正式党员的教育工作,确保我系党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配合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学院党委有关文件精神,同时结合我系学生党员发展情况,现将我系党总支工作情况详细介绍:

一、特色工作之创新模式管理,将班级党小组工作坚持不懈

能动汽机系党小组就是以班级为单位,由本班级党员组成的小组,对党员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党小组主要职责是宣传先进事迹,把广大学生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团结带领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明建设和校风建设,努力维护学校的稳定;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并及时向党支部和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反映,同时协助党支部和班主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和支持各级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和各班级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会议大概内容是党小组组长向党支部汇报工作,接受其监督和检查;讨论对小组的改进方案。

本学期以来,我系党小组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带领各班级开展的了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学习;如汽服1003班的党小组在学习前,就要求各位同学针对主题提前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党小组还会搜集许多相关知识,并在大会上组织大家集体认真学习,体会其中深刻的理论,理解其中的先进的思想;然后,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组员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再由一两名代表,详细地发表每组讨论后的观点,新的思想、学习成果或是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等等。以此,通过共同交流、讨论、学习、解答,不断地提高了党小组中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同时带动普通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及提高对我党领导政策方针的领悟。

2、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处理,监管班级干部的工作其情况,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每个班的党小组组长用报表及口头方式负责每个月向支部和班主任反映班级情况,如机制1101班的党小组组长漆祥俊同学在本学期汇报的情况中,对班级的学风、寝室内务及学生思想动态都做了详细的汇报,帮助班主任对班级整体情况的掌握,及时调和了班长与团支书之间的矛盾,将班级工作的效率与效果进一步提升。上学期,该班级的成绩总体排在全专业的第一。漆祥俊同学同时获得特等奖学金。

3、注重对班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协助班级团支部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帮助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在本学期,党小组带领各专业的入党积极分小组讨论学习,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加强了对积极分子的管理。如在大一各班级开展了党章小组的学习,向大一的学生宣讲基本的党章知识,提升党员在低年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并且对每位你发展对象进行了谈话,其中包含各方面:如怎么样写入党申请书、怎样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入党的各项条件等;并且以书面的形式上报支部。同时引导好新加入党组织的预备党员,积极参加集中学习、座谈会、讨论会、写心得体会、听报告等形式的组织生活。

4、加强学风建设,各班级党小组在班级开展“晒账单”活动。各党小组将实行“学习、工作两手抓”的方针,杜绝党员同志在活动组织和开展方面相当出彩,而在学习方面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这一现象。本学期,由各党支部统一部署下,各小组在班级和支部中晒出各位党员上一学期的成绩单,形成以党小组为单位的良性竞争氛围和你追我赶的态势,实现党员在学习工作两方面的共同进步。在晒账单的活动中,各班级的同学对党员的学习情况一览无余,同时促进了班级其他同学向优秀的党员看齐,带动班级学习的好氛围。

5、党小组是一帮一的主力军。为了确保该活动的实际成效,坚决抵制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我们挑选了部分班级情况相对差当中的党小组对整个班级进行一帮一的工作,如考试前的复习讲解班会,学风整顿班会等。个别寝室内务不合格,由党小组进行帮助整改。努力将一帮一工作落实到实处,使后进班级在党小组的带领下,真正改正缺点,飞速提高整体情况。如机制1102班,第一学年班级风气不好,不够团结。在党小组组长朱俊屹同学的带领下,不仅学风转好,班级到课率提升,班级成员对班级活动开展明显积极很多。朱俊屹同学还在班上当起了小老师,专为同学们讲解四级复习专题。二、常规工作之创建优秀支部,将工作落到实处(一)、重视党员教育,狠抓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党员的组织发展工作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

总支时时刻刻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充分发挥了“创先争优”精神,在各方面树立党员新形象。各支部定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反思、改正不足之处,总结、交流优秀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在本学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再度加强,以分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取代往年成规的旧培训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加强了对积极分子的管理。并且支部为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了的档案,其中几乎包含各方面记录材料:如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汇报的思想情况,学习成绩、荣获各种证书等学习情况,工作整体表现情况,生活中有无违纪、是否参加实践活动等情况。这样以便全面的随时了解、考察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各方面情况,确保每位发展对象都是合格的、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另外,支部还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考核制度,不断激励、敦促他们进步。本着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在保证党员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本系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党员转正与发展工作:在党员的发展、转正工作方面,始终坚持党组织党员发展、转正的高标准、严要求。首先,坚持发展标准,把好质量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按照程序操作,认真履行入党手续。其次,加大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力度,注重提高入党联系人的业务水平。各班级党小组对发展对象进行谈话,深入了解其思想动态,并且以书面的形式上报支部。最后,积极开展集中学习、座谈会、讨论会、写心得体会、听报告等形式的组织生活,引导好新加入党组织的预备党员。通过组织生活,让每位党员认清形势和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心与使命感,发扬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做好先锋模范作用。对于转正的预备党员按时按量保证预备期满的党员都能如期转正。

(二)、高度重视支部理论学习活动,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科学理论知识学习,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各支部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的集体理论学习活动。每次学习前,要求各位党员针对主题提前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宣传小组还会搜集许多相关知识,并在大会上组织大家集体认真学习,体会其中深刻的理论,理解其中的先进的思想;然后,将支部成员分成若干小组,组员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再由一两名代表,详细地发表每组讨论后的观点,新的思想、学习成果或是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等等。以此,通过共同交流、讨论、学习、解答,不断地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最后,支部要求每位党员及时的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在此次理论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心得,并上传到支部博客中,让大家共同参阅、学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抄袭的弊端。

各支部狠抓思想建设,各支部依次组织了《理性爱国,正确对待钓鱼岛事件》的学习,《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公务员热”》的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等等的学习,对时事热点展开讨论,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学习党的发展方向。培养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党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全面开展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了全面弘扬“创先争优”精神,积极加强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进一步扩大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支部积极开展了各项创先争优活动,从各方面积极宣传党支部,通过迎新值班、班导生、党员一帮一等不同的活动来为同学服务,处处发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迎接新生安排党员值班工作

为确保今年迎新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系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保障我系党员在迎新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新生开学之前,系党建办主任言珍老师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做好部署工作,将工作细分到每个党员。在迎新工作期间,在每个迎新点都设有党员服务处,时刻都有党员值班,随时准备迎接新生,帮忙解决困难。2、班导生工作

班导生工作一直以来是各个学期党建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班导生工作,我系一直常抓不懈,精心组织了开学前班导生培训工作会议,班导生座谈会,班导生经验交流会,班导生工作总结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各位班导生的工作能力,丰富工作经验,拓展工作方式,进而不断增强他们为新生的服务本领,时刻做到思想行为的领导者。在军训中,班导生李毅同学还通过细致的工作处理了大一新生假晕倒的事件,做好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时帮助辅导员老师的工作。3、一帮一工作为了确保该活动的实际成效,坚决抵制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各支部采取各位党员自愿申请,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经支部讨论,合理分配被帮助对象,确保能够对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帮助,并做好后期的监督、抽查、考核等工作,努力将一帮一工作落实到实处,是被帮助者得到真正的帮助。4、党员亮身份活动

继续开展已取得良好成效的党员亮身份活动。同时,在此次活动中,大胆创新,成功开展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岗活动。这将党员的模范作用更广泛化,增设责任岗,不仅要求党员自身须树立榜样作用,同时要求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引导、有责任去帮助其他同学,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党员的主动性,使活动的效果更加广泛,工作能够得到具体的落实,成效更加突出、明显。

(四)、切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党员服务意识

为了更好的培养党员的党性修养及服务意识,各支部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能动汽机系第四党支部在天心区敬老院寿星公寓开展了“关爱孤寡老人,送爱心”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动汽机系第四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此次实践献爱心活动。在敬老院中,所有党员都深入各个寝室与老人聊天、下棋、唱歌、吃水果,谈及过去的光辉事迹,老人喜笑颜开。党员们与老人一直聊到老人们开餐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寿星公寓,老人们拉着党员们的手表现出了不舍和感动。通过老人们对过去的讲说,更加坚定了我们努力学习的决心,爱党敬业的决心;在与一些残疾、重病老人的谈话中我们也学到了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和挑战,更好的发挥党员应有的先进精神。

能动汽机系第二支部也在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开展了“九九重阳节,百善孝为先”送爱心送温暖活动,在活动中党员们帮助老人搀扶老人上下楼,推动轮椅到达活动点,给长沙第一福利院30名孤寡老人以及800名寄养老人送去了浓浓的温暖。同时也受到了老人们的喜爱,颐养园以及幸福楼的老人都演出了她们精心准备的合唱曲目《夕阳红》,以及她们自己改编的《老年朋友来相会》,这温暖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作为一个党员我们要充分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五)、坚持博客的管理,按时更新信息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充分发挥博客作用,加强支部党建工作开展,促进党支部一种无形的交流方式,有效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创新形式宣传,建立网上党员之家。例如机制专业支部在博客中建立了一系列的红色阵地,通过开辟“理论学习”、“支部条例”、“学习心得”、“支部风采”等栏目,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载体。同时,还有党员风采展示,将优秀党员的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进行展示以让其他同学学习,展示支部风采文化,树立党员先锋形象。博客展示了支部总体建设和成员情况,为广大党员开辟了网上精神家园,受到党员的热烈欢迎。通过“支部专栏”、“支部新闻”、“时事新闻”、“支部党员风采”等专题,博客中链接了各网站的时事新闻,让党员在博客内也可关注国家动态。同时支部博客中及时更新党支部的动态,让党员同志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了解支部的各项学习、实践活动。

以上是本学期我系党建工作主要情况,我系党建工作在总支书记陈勃生教授的指导及总支副书记汪锌老师的带领下,不但较好的完成了学院党委布置的任务,更以系实际情况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切实促进了我系党建工作的开展。还有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各系党建老师批评指正,给予帮助,争取我系的党建工作能更上一个平台。谢谢!

扩展阅读:能动系

朱之丽00814博士生导师

1974年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设计专业,1979年毕业后留西北工业大学703教研室任教,1979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后留校至今。

一直从事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优化与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航空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项。

刘火星06962硕士生导师

1.个人情况简介(1)主要学历:

1989年7月:国防科技大学航天技术系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获学士学位1994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9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叶轮机气体动力

学,指导教师陈懋章教授201*.1~201*.12北航流体所博士后流动站(2)主要工作经历

1989年8月-1991年7月:包头铁合金厂测量助理工程师

201*.12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机械系,副教授。从事教学和叶轮机内复杂流动方向研究

2.教学及人才培养情况,科研项目情况(1)主要教学工作

201*年至今主讲本科生必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201*年至今主讲本科生选修课程《计算方法》

201*年至今主讲研究生实验课程《叶轮机特性与流场测量》201*年至今参与讲授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气体动力学》201*年至今参与讲授本科生专业课《叶轮机原理》201*年至今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

201*年至今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两人毕业,1人转博,4人在读)201*年至今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两人毕业,2人在读)(2)主要科研工作

作为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基础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各一项:

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压气机叶片非定常气动负荷机理研究b.航空基础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略)c.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略)

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了某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某计划、攀登计划、国防预研、各类基金及国际合作等十余项课题的研究:a.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高效洁净能源-动力系统及热-功转换过程内部流动研究,项目名称:内流湍流及复杂带激波流动研究

b.攀登计划课题(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能源利用中的气动热力学前沿问题和新设计体系的研究

c.国防973项目1,(项目名称略)d.国防973项目2,(项目名称略)e.APTD计划课题,(项目名称略)f.S863项目(项目名称略)

g.国防基础科研课题(项目名称略)

h.英国R.R.公司-北航合作项目(BUAAandRolls-RoyceCollaborativeProject)项目名称:吊架对低压压缩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i.法国SNECMA公司-北航合作项目:处理机匣内部流动得实验和数值研究j.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四项,项目名称略)k.航空608所横向合作项目

3.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1]压气机叶片前缘分离流动,刘火星,蒋浩康,陈懋章,工程热物理学报

[2]低雷诺数条件下低压涡轮气动设计,工程热物理学报,201*年,Vol.26,No.2:228-230[3]涡轮内外涵联立数值模拟,工程热物理学报,201*年,Vol.27,No.1:39-41,

[4]EffectofLeading-EdgeGeometryonSeparationBubbleonACompressorBlade,LiuHuoxing,LiuBaojie,LiLing,JiangHaokang,国际会议,ASME201*-GT-38217

[5]EvolutionofTheTipLeakageVortexInAnAxialCompressorRotor,BaojieLiu,XianjunYu,HongweiWang,HuoxingLiuHaokangJiang,MaozhangChen,国际会议,ASME201*-GT-53703

[6]FlowAnalysisofaSingle-StageAxialCompressorWithaSplitterRotor,LiHaipeng,ZouZhengping*,LiuHuoxing,国际会议,ASME201*-GT-53265

[7]压气机叶片前缘分离流动,刘火星*,蒋浩康,陈懋章,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201*年,pp321-328

[8]尾迹对涡轮叶栅边界层分离影响的流动显示,刘火星*,邹正平,刘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201*年,pp329-333

[9]涡轮叶栅边界层分离流动显示,刘火星*,邹正平,宁方飞,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二届叶轮机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四川新都,201*年10月

[10]低雷诺数条件下涡轮气动设计,杨琳,刘火星,邹正平*,李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西安,201*年,pp291-295

[11]涡轮内外涵联立数值模拟,杨琳,刘火星,邹正平*,李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学术会议,201*年10月,113-118

[12]某大涵道比风扇级内部流动数值模拟,于海海,刘火星*,邹正平,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201*年,75-81

[13]大小叶片叶栅的稠度特性分析,李海鹏,刘火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201*年,362-369

[14]波转子技术对涡轴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刘火星*,姜冬玲,邹正平,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三届叶轮机学术讨论会论文集,p162-168,宜昌,201*年10月

李晓东06301博士生导师

1.主要学术、社会兼职美国航空航天协会高级会员

2.获奖情况

1)201*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

2)201*获第八届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类三等奖;

3)201*“特种功能蜂窝胶接结构制造技术”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3.科研项目情况

近十年来,李晓东教授先后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博士点基金、1项武器装备预研基金、4项航空基础科学基金以及1项航空支撑科技基金的资助;此外,还应邀参加了欧盟第五、第六框架和德国科学基金会多项大型研究项目的拟定与实施工作。

4.主要论著情况(近十年)

1)Li,X.D.,Richter,C.andThiele,F.,“Time-DomainImpedanceBoundaryConditionsforSurfaceswithSubsonicMeanFlows,”JournaloftheAcousticalSocietyofAmerica,Vol.119,No.5,May201*,pp.2665-2676.

2)Li,X.D.andGao,J.H.,“NumericalSimulationoftheGenerationMechanismofAxisymmetricSupersonicJetScreechTones,”PhysicsofFluids,Vol.17,085105-1-8,201*.

3)Li,X.D.andGao,J.H.,“NumericalSimulationofThree-DimensionalSupersonicJetScreechTones,”AIAAPaper201*-2882,May201*.

4)Li,X.D.,Schemel,C.,Michel,U.andThiele,F.,“AzimuthalSoundModePropagationinAxisymmetricFlowDucts,”AIAAJournal,Vol.42,No.10,201*,pp.2019-2027.

5)Li,X.D.,Gao,J.H.,Eschricht,D.andThiele,F.,“NumericalComputationoftheRadiationandRefractionofSoundWavesthroughaTwo-dimensionalShearLayer,”NASA/CP-201*-212954,201*,pp.159-164.

6)Schoenwald,N.,LiX.D.,Schemel,C.,Eschrich,D.,Boltalova,N.,Thiele,F.,“NumericalSimulationofSoundPropagationandRadiationfromAero-Engines,”ERCOFTACBulletinNo.58:Aeroacoutics,201*,pp.55-58.

7)Luo,J.andLi,X.D.,“AnInverseAeroacousticProblemonRotorWake/StatorInteraction,”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Vol.254,No.2,201*,pp.219-229.

8)Li,X.D.,Yan,J.P.,Rung,T.AndThiele,F.,“NumericalSimulationofDuctInletNoise,”CFDJournal,Vol.9,No.1,201*,pp.485-491.

9)Li,X.D.,andZhou,S.,“SpatialTransformationoftheDiscreteSoundFieldfromaPropeller,”AIAAJournal,Vol.34,No.6,1996,pp.1097-1102.

10)王同庆,李晓东,周盛,“多桨飞机离散声近场模型的若干改进,”中国科学,A缉,Vol.25,No.1,pp.91-97,1995.

5.主讲课程

1)基础声学(硕士生,48学时)2)计算气动声学(硕士生,32学时)3)气动声学和噪声控制(本科生,32学时)6.人才培养情况

在读博士生5人,在读硕士生8人,已毕业硕士生8人,其中三人被评为北航优秀硕士论文,一人被评为国防科工委优秀毕业生。

白广忱06342博士生导师

1983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专业,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学专业,199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结构力学专业,1995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分配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教授,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机械动力传输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航天863等项目,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可靠性工程、优化设计、结构CAD等。

刘高恩00909博士生导师

研究内容:航空发动机燃烧

研究成果:1999年中航总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

1.多斜孔壁冷却方式研究及评估

2.GD-25单头部扇形燃烧室高温高压燃烧研究

教学情况:研究生课程:《燃烧污染与控制》

硕士研究生:9名(含毕业)

博士研究生:3名(含毕业)

近期发表文章:

1.反向与同向双旋流器流场的试验研究,航空动力学报,Vol.10,No.4,1995.10

2.矩形燃烧室试件中双旋流空气雾化喷嘴燃油分布实验研究,航空学报,Vol.17,No.2,1996.3

3.燃烧室多斜孔壁流量系数研究,航空动力学报,Vol.13,No.1,1998.1

4.多斜孔全覆盖气膜冷却绝热温比的传热传质类比实验研究,航空动力学报Vol.13,No.1,1998.

5.不同偏角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研究,推进技术,Vol.19,No.5,1998.10

6.不同排列方式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研究,航空动力学报,Vol.14,No.1,1999.1

7.多斜孔壁冷却方式不同进气角度小孔内对流换热研究,推进技术,Vol.20,No.1,1999.2

不同倾斜角多斜孔壁冷却方式绝热温比研究,航空学报

刘大响06831博士生导师

1955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学习,1960年毕业。1960~1962年在北航攻读副博士研究生,结业后分配到沈阳606所工作,参加涡喷-7甲、乙发动机改型设计工作,曾任专业组长和研究室代副主任;1970年调624所工作。201*年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624所期间,曾任国家重点工程----高空模拟试车台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1974-1984年任高空台设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4-1986年任主管副总师,1986-201*年任总工程师),三项大型国防科技预研项目的总工程师、第一总设计师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数十项课题研究,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科研报告和学术论文90多篇(公开发表20篇),专著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荣立部级一等功4次、获"光华科技"一等奖1项,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1978年获四川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当选航空总公司劳动模范和劳模标兵,1997年当选中央"十五大"代表,201*年获中航第一集团公司《航空报国奖金》,201*年获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目前主持的主要研究工作为"航空推进技术验证(APTD)计划",担任该大型项目总师组组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国防科工委科技顾问委员;空军科技顾问,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国家863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工业大学高级顾问;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高级顾问,高空模拟重点试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周盛00825博士生导师

1966北航发动机专业研究生毕业。1978晋升副教授。1983批准博士生导师。1984晋升教授。1990年度国家级中青年专家。1995任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实验室主任至今。201*任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总负责人至今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博士学科点(重点学科)责任教授叶轮机气动热力学

坚持北航把基础学科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曾开设1)数学物理方程2)数学模型3)叶片机原理4)叶轮机气动热力学5)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6)航空螺旋浆7)气动声学等多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以及多次为青年教师/博士生/本科生开设讲座。培养的研究生中已有6名晋升正高职。其中孙晓峰为长江学者,张扬军为201*年度全国10名优秀博士后之一。目前集中精力从事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除担任项目总负责人之外,并兼任其中风扇/压气机非定常周向气动布局课题负责人。还有国家自然基金、博士点基金等项目。出版专著4部,发表中/英/俄文论文百余篇。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9项

目前担任:1.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2)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3)叶轮机非定常气动力学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4)航空动力学报副主编。

李其汉00857博士生导师

1960.12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工艺专业毕;1961.1-1972.9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设计教研室教师;1972.10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结构强度教研室教师;1983.6-1985.1美国普度大学访问学者。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航空发动机振动和故障诊断;高速转子动力学

目前主要承担讲授硕士生课程"信号分析和实验模态分析"和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毕业设计以及指导年轻教师等工作。

目前主要承担发动机型号研究、结构强度专项预研共3个项目,并正落实"十五"预研项目。参加撰写并出版专著4本;在国外刊物、国际会议和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作为负责人或核心人员获航空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总装备部常规动力技术专业组副组长;中航一集团科技委发动机专业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主任。

徐国强04822博士生导师

1985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系热能工程专业,1988年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所多相流研究室。同年6月来北航动力系402教研室工作。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获博士学位,201*年晋升为教授。工程热物理

旋转物体的流动与换热;传热的强化,热管原理与技术。

多年来一直教授本科生的"传热传质学"、"传热学"等课程。1996年起开始独自指导研究生,1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人毕业,现还有5人正在学习或正在进行课题研究。这些学生的论文题目均(将)为合同课题,已取得的研究结果完全满足合同要求。因此,总的来说,培养质量是较高的。

先后负责了CJ201*和"九五"预研课题四项(总经费56万元)、航空科学基金一项和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两项的研究工作(总经费34.5万元),现在正在主持国防973《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气动热力学重大基础研究》子课题"提高涡轮叶片进口冷气品质的新方案探索"的研究工作(经费100万元)

以第一作者身份和以导师作为第二作者身份共发表论文12篇,以第二、第三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余篇。

1995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1997年9月河南省新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1997年11月河南省星火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1998年7月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9月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总装备部"常规动力技术专业组"秘书杨茂林00900博士生导师

1959年北航毕业(发动机设计),留校任教师,1966年北航研究生毕业(发动机燃烧),1973年法国进修一年多,1976、1983年分别赴西德、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参观,1986年法国从事燃烧科研一年多。在北航从事燃烧教学科研多年。先后任讲师(1973)、副教授(1985)、教授(1992)、博导(1994)。曾任北航热动力所科研副所长(1988-1994)。现为北航动力系燃烧学术带头人之一。工程热物理燃烧、航空发动机燃烧

喷雾及两相流动,液雾燃烧,旋流燃烧,低污染燃烧,火焰稳定及稳定器,高性能燃烧室。讲课:燃烧原理,航空燃气轮机燃烧室;编写:《燃烧室燃油浓度场计算分析基础》教材;指导研究生:博士5人,硕士14人。

现科研项目:①低污染燃烧研究②燃油雾化机理研究③旋流场两相流动研究④新性气动燃烧稳定器研究⑤燃烧室、加力燃烧室流场、浓度场及燃烧性能计算分析国内外会议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译著:《斯贝发动机加力燃烧室设计试验资料》(资料选编二分册)。编写:《燃烧学》(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一分册第10章)。

加力燃烧室高空模拟试验研究部二等奖;浓度场测量装置与技术部三等奖;重油气动雾化喷嘴研究

部三等奖;加力浓度场研究与应用部二等奖;高性能推进系统予研发动机总公司一等奖。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分会副主任航空动力学报副主编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委员国际喷雾学会中国分会副主任

张津00849博士生导师

1953年-1958年在北京航空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1993年10月获国家特殊津贴,1986-1994年担任发动机原理教研室主任,现为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专业委员会付主任。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04)发动机性能优化和故障诊断

燃气涡轮发动机及推进系统性能仿真模型载运工具动力系统状态监视与故障诊断

主讲本科课程3门,研究生学位课1门。先后指导硕士生19人、已毕业18人;博士生5人、已毕业3人。此外还指导毕业设计、高研班讲课等教学活动。

科研工作主要是承担部内外有关发动机性能优化和故障诊断方面的课题,共完成大小课题40余项,其中负责的项目有25项。曾负责多种发动机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EMD)软件的开发,领导了推重比10发动机的总体性能方案设计,以及涡扇、涡轴发动机的建模。在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方法、燃气涡轮发动机及推进系统性能仿真模型、军民用EMD开发和算法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曾获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航空部科技进步三等奖4次。

共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7篇,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个人独立及与他人合作出版的著作和译著共3本。

曾获我校教学成果奖一等、二等各一次。曾获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航空部科技进步三等奖4次。

王荣桥06530博士生导师

王荣桥,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1991年7月本科毕业于北航动力系;1991年9月-1993年7月,北航动力系硕士研究生;1993年9月提前攻博;1996年12月博士毕业留校工作;02年5月-04年4月韩国仁荷大学博士后研究。专业方向为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主要从事疲劳断裂理论与试验、多学科优化、智能材料力学及其应用、CAD/CAE/PDM系统设计、先进推力矢量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近年来,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北航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曾获校优秀班主任一等奖、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教材2部,被SCI、EI、ISTP等收录18篇,201*年入选北航建校50周年优秀论文集(50年50篇)。现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进行的项目4项,其中包括一项973专题和一项人事部留学人员择优资助优秀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正在进行的项目3项,其中包括两个973专题项目和863-705专题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已经完成的课题9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已经完成项目3项,其中包括一项国防科技预研重点项目。

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其中“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进入校精品课建设,本人为主讲教师之一。

陆亚钧00841博士生导师

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63年毕业于原苏联哈尔科夫航空学院研究生院并授予科学技术副博士,1993年随航空工业部考察英国航空工业,1983和1989年两次去香港理工学院讲学。1990,1993,201*年访问俄罗斯和乌克兰航空航天各大学。1980年评为副教授,1987年评为教授。航空发动机专业及流体机械和流体动力工程专业。

压气级的非定常流动,风机的设计和研制,扩大压气机稳定工况边界研究。编写研究生教材"叶轮机非定常流理论",1991年北航出版社出版。编译"空气喷气发动机原理",1983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讲授研究生学位课"叶轮积非定常流",讲授本科生"泵与风机"课程。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将近20名。

201*~201*年国防973任务,国家重点实验室奖金一项。横向任务两项(风机气动设计,风机防喘机构设计)。

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有一篇被美国航空航天局全文收集到NASA-TM报告中。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次,部市级奖三次,全国发明博览会银奖一次。国际博览会金奖一次,国际专利和新产品展览会金奖一次。曾兼职担任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六年

刘兴洲JZ04001兼职博士生导师

195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1957年在国防部五院工作,1965年在原苏联莫斯科空军航空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历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31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科技委主任、总工程师、三院某型号副总设计师、副总研究师等职。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顾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理事、《推进技术》杂志编委会主任。1986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冲压发动机、喷气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主持研制成功了二种型号的低空超音速冲压发动机进行了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行性及概念研究、超声速燃烧研究等项工作。《低空超音速系列冲压发动机技术》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低空超音速540毫米冲压发动机技术研究》获1988年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s-01试车台测量控制系统研制》获1996年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获部级二等奖4项。主编《战术导弹动力装置》一书。目前主要组织领导了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的研究工作。担任《推进技术》编委会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孙晓峰04924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学士(1982)、硕士(198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1988)。从事气动声学、叶轮机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自九十年代以来,作为访问科学家或访问教授,他曾先后应邀在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德国宇航院柏林流体所,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孙晓峰现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总干事,日本燃气轮机学会(GTSJ)国际顾问委员会(IAC)成员。此外,他于199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同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2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航空宇航推进技术与理论,声学工程、叶轮机非定常流动的主/被动控制、燃烧稳定性理论与控制已培养14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主讲《气动声学》(研究生)、《叶轮机非定常流》(研究生)、《气动力学》(本科生)等课程。

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

出版专著《气动声学》(1994,国防工业出版社)。此外,近三年来,共在AIAAJournal、JournaloftheAcousticalSocietyofAmerica、JournalofPropulsionandPower,、PhysicsofFluids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199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总干事,日本燃气轮机学会(GTSJ)国际顾问委员会(IAC)成员。

闫晓军07078硕士生导师

1973年2月出生,1995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专业为航空发动机,本科毕业后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201*年03月获博士学位,指导教师为聂景旭教授。博士毕业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合作导师为陈矛章院士。201*年,博士后出站,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推进系留校任教,现专业技术职称:副教授。

科研领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航空发动机强度振动及可靠性;2)高温结构力学研究;3)新型智能材料结构、机构设计理论和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航空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各一项,参加了航空、航天工业的多项预研和横向合作课题。1997年,因参加“涡轮盘榫齿高温复合疲劳试验技术”项目的研究,获得部级科技进步贰等奖一次。201*年,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年,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博士”。目前已在航空学报、宇航学报、航空动力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SmartMaterialsandStructures,MaterialScienceForum,AircraftEngineeringandAerospaceTechnolog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不少被SCI,EI,ISTP收录。

代表性文章:

1).X.J.YanandJ.X.Nie,“ResponseofSuperelasticSystemsunderRandomExcitation”,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Vol238,IssueNo.5,pp893-901,201*.

2).XiaoJunYanandJingXuNie,“StudyonanewapplicationformofSMAsuperelasticity”,SmartMaterialsandStructures,Vol.12,N14N23,201*.

3).J.X.NieandX.J.Yan,“IntelligentBearingSystemforPassingthroughCriticalSpeedofAeroengineRotorbyChangingStiffnessUsingSMAWires”,MaterialScienceForum,Vol.327-328,pp.99-102,201*..4).X.J.YanandJ.X.Nie,“SMAPseudo-RubberMetalDamperforRandomVibrationControl”,MaterialScienceForum,Vol394-395,pp111-114,201*.

5).XiaojunYan,HaoyueLiandJingxuNie,“AprobabilisticmodelforpredictionofLCFlifeofPMalloys”,AircraftEngineeringandAerospaceTechnology,Volume76,Number3,pp286-292,201*.

6).X.J.Yan(第三作者),“Anewmethodtocalculatethevibrationstressofrotatingblades”,AircraftEngineeringandAerospaceTechnology,Volume73,Number1,pp26-30,201*.

马宏伟06438博士生导师

一、主要学历

1986年9月-1990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3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获硕士学位1993年9月-1996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获博士学位

201*年11月-201*年2月:德国Aachen大学(RWTH-Aachen)蒸汽燃气轮机研究所,博士后

二、主要工作简历

1996年5月-1998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航空发动机原理教研室,讲师1996年5月-1998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室主任1998年8月-201*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航空发动机原理教研室主任1998年8月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机械系,副教授201*年11月-201*年2月:德国Aachen大学(RWTH-Aachen)蒸汽燃气轮机研究所,博士后201*年7月:入选德国政府“绿卡计划”,作为德国引进的研究人员在Aachen大学工作

201*年6月-201*年12月:作为中方牵头负责人,促成并进行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德国Aachen大学蒸汽燃气轮机研究所间的国际合作

201*年2月:主动中止在德国的工作合同,回北航原单位工作

三、教学情况

1997年指导学生科技制作《氢气泡法流场显示辅助教学》,获“校二等奖”1998年被评为系“优秀青年教师”1999年被评为系“优秀青年教师”

1998年指导学生科技制作《压气机叶栅、涡轮叶栅的设计、制作及应用》,获“校二等奖”1998年被评为学生科技制作校“优秀指导教师”1999年获校“成飞二等奖教金”

201*年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奖项目:《非定常流场显示实验系统》201*年获校“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奖项目:《内流实验力学》讲义

主要讲授课程:

1997年-1999年主讲本科生必修课程《实验与测试技术》201*年至今主讲研究生课程《内流实验流体力学》201*年至今主讲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实验与测试技术》201*年至今主讲研究生课程《现代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201*年-201*年主讲德国Aachen大学综合实验课程“流体机械实验”的部分内容

参与课题及获奖项目介绍:

作为项目主持人,已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基础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各一项: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轴流压气机动静叶气动相互干扰及非定常流场的实验研究(2)航空基础科学基金项目(3)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作为主要骨干,参加了某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某计划、攀登计划、国防预研、各类基金及国际合作等十余项课题的研究: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高效洁净能源-动力系统及热-功转换过程内部流动研究项目名称:内流湍流及复杂带激波流动研究(2)某计划课题项目名称

(3)攀登计划课题(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

项目名称:能源利用中的气动热力学前沿问题和新设计体系的研究课题名称:叶轮机内紊流模型及径向掺混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及建模

(4)英国R.R.公司-北航合作项目(BUAAandRolls-RoyceCollaborativeProject)项目名称:吊架对低压压缩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theeffectsofvane-pylonintegrationonalowpressurecompressionsystem)(5)某预研项目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激光测速仪测量研究轴流压气机转子端区角区流动(7)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8)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9)欧盟预研重大课题“燃气涡轮内部冷却空气系统”子课题-轮缘形状与冷却效果的优化及机理研究(10)德国政府预研重大课题TURBOTECHII子课题-双级带冠涡轮三维非定常动静叶干扰的研究(11)德国政府预研重大课题TURBOTECHII子课题-涡轮叶型气动性能的优化研究

(12)国际合作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德国亚琛大学蒸汽燃气轮机研究所-项目名称:轴流涡轮级内的流动现象

目前负责的课题介绍:

作为项目主持人,正在负责进行:(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一种新型的压气机非光滑叶片表面减损机理的实验研究(2)航空科学基金项目:

(3)航天创新基金项目:

(4)航空研究院、所预研课题多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陈志英00883硕士生导师

陈志英,男,北航博士学位,教授,现任研究生院管理处处长。主讲课程有:

航发维修性工程、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基础、人机工程设计、汽车发动机构造。指导研究生:

已经指导工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3名,正在指导8名在校研究生。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16名。科研研究方向:

航空发动机结构三维CAD、管路布局及敷设、可靠性系统工程与分析、航空维修性工程。主要研究项目:

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和航空基金项目主持国防预研项目

主持航空发动机和机械产品的三维数字主体模型样机的建立主持过型号子课题任务

参与制订过2项国家军用标准的编写主要研究成果:

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10余篇。曾获中国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北航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编写教材一本。

宁方飞07313硕士生导师

教学:

1.参加本科生精品课《叶轮机械原理》的教学;2.参加研究生精品课《粘性流体力学》的教学;3.现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3名。科研:

1.负责一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负责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参加某一总装项目;

4.北航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研究中心主管工程师,负责压气机的数值仿真研究工作。

蒋浩康00842博士生导师

1958年9月北京航空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师至今。1980年10月-1983年2月英国cranfield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桂幸民05935博士生导师

航空动力分会总干事

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强07698硕士生导师

1.个人情况简介

李志强,男,汉族,1970年3月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1992-1994年任山西铝厂热电分厂技术员,从事锅炉与汽轮机的运行工作,并参与煤粉燃烧器和高压加热器的改造工作;1994~1997在重庆大学热力系攻读工学硕士学位,获热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多相流体力学和清洁燃烧技术;1997~201*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攻读工学博士学位,获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多相流体力学和高效清洁燃烧技术,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原研究室进行合作研究半年;201*~201*年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合作研究,主攻多相反应流体力学及新能源与新材料的研究,并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出战报告;201*年初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作,同年晋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航空发动机的燃烧与余热利用技术,以及在新能源领域进行探索,并进行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工作。从1997年至今,从事过多项有关多相流和燃烧方面的大型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近30篇,多篇被SCI和EI收录,并获2项专利授权。2.教学及人才培养情况,科研项目情况

在教学方面,讲授研究生必修课《多相流体动力学》课程的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部分;讲授自开研究生选修课《能源材料与新能源技术》;讲授本科生必修课《传热学》;指导本科生必修实验《热工实验》的制冷制热循环实验部分。自编《能源材料与新能源技术》讲义一本。在人才培养方面,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研究生的学位研究论文。

在科研项目方面,参与总装创新项目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的基础应用研究、参与并主持航空发动机余热增推技术的研究、参与并主持旋涡能技术的创新研究。3.发表学术论文及出版专著情况、获奖情况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2篇被SCI收录,8篇被EI收录,2项专利被授权。代表性的论文如下:

[1]李志强,李荣先,周力行.高效低污染旋流煤粉燃烧器的冷态实验研究.热能动力工程,201*,15(6):640-643(EI:00125456498)

[2]李志强,李荣先,虞建,周力行.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冷态两相流场的实验研究.燃烧科学与技术,201*,6(4):304-310(EI:03157433668)

[3]李志强,魏飞,金涌,李荣先,周力行.旋流浓淡燃烧器中煤粉浓缩器对煤燃烧NOX生成的影响.化工学报,201*,54(4):564-569.(EI:03347597549)

[4]李志强,魏飞,金涌,李荣先,周力行.旋流数对煤粉燃烧器NOX生成影响的研究.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2):169-173

[5]Z.Q.Li,F.Wei,Y.Jin.NumericalsimulationofpulverizedcoalcombustionandNOformation.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201*,58:5161-5171.(SCI:753UC,EI:03517785866)

[6]Z.Q.Li,C.N.Wu,F.Wei,Y.Jin.Experimentalstudyofhighdensitygas-solidsflowinanewcoupledcirculatingfluidizedbed.PowderTechnology,201*,139:214-220.(SCI:801TC,EI:04108044620)[7]李志强,吴昌宁,魏飞,金涌.高密度下行床-提升管耦合反应器内的气固流动行为的研究.化工学报,201*,56(5):816-822(EI:05269184713)

[8]李志强,吴庆流,向兰,魏飞.常温合成条件对两步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中试研究的影响.化工学报,201*,56(6):1106-1111(EI:05309265813)

[9]李志强,吴庆流,向兰,魏飞.水热改性条件对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中试研究的影响.化工学报,201*,56(7):1349-1354(EI:05359331315)

[10]李志强.燃烧过程辐射换热离散坐标模型的应用.航空动力学报,201*,21(2):320-325

[11]李志强.氨合成-水热改性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2(6):662-666

刘宝杰06791硕士生导师

刘宝杰,博士后,副教授,1998年7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1*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并留校参加工作。在博士及博士后研究期间利用PIV和SPIV系统,在低速风洞、超音喷管、高速压气机实验台和大尺寸低速压气机实验台上开展过一系列的复杂流动研究工作,包括平板湍流边界层、翼型近尾迹流动研究、圆柱绕流、横向射流、气动火焰稳定器、过膨胀超音喷流流场、高负荷跨音风扇转子内流场和大尺寸压气机转子内流动。

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叶轮机械气动力学的研究,主要从事高负荷压气机的设计、计算和实验研究工作,先后参加过民口973、安全97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重大基础课题的研究。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以及多级压气机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改进等多项课题的研究。

在ExperimentsinFluids,JournalofTurbomachinery杂志、ASME和SPIE会议上发表论文7篇,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作为导师指导了5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工程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了5名博士研究生。

陶智05658博士生导师

主要工作经历:

1992-199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系热能工程教研室工作,任教研室副主任。1994-199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系热能工程教研室工作,任教研室主任。1999-20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副院长。201*-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

1997-201*: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现在: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学情况:

1993-1993:叙利亚留学生《计算传热学》1994-201*:研究生《计算传热学》1995-201*:本科生《工程热力学(一)》1996-201*:本科生《工程热力学(二)》201*-现在:本科生《计算传热学》学术团体任职情况:

1993-现在:全国高校热能工程专业协调委员会委员1995-现在:全国高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理事1998-现在: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常务委员

1999-现在: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科学会委员会委员201*-现在:北京工程热物理与能源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社会兼职:

任《航空动力学报》编委会委员任《热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会委员获奖情况:

1994:教委优秀年轻教师1998: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201*:跨世纪优秀人才

201*:国防科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陆利蓬06437博士生导师

1979.9-1984.7清华大学流体机械本科学士

1984.9-1985.9北京水电经管学院水力机械硕士研究生1985.9-1987.7中国农大水力机械硕士研究生(随导师调动转学)1987.8-1993.3天津理工大学基础部助教、讲师1993.3-1996.3天津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博士研究生1996.5-1998.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博士后

1998.8-今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导

主讲本科生大班主干必修课《流体力学》、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粘性流体力学》。

主持教学研究课题5项:1、主持北航“《流体力学》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02.5-04.72、主持北航“本科《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建设”04.5-06.73、主持北航“研究生《粘性流体力学理论与湍流计算》精品课建设”06.5-08.74、主持北航重点教改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体系的DMAIC”,05-07年5、主持北京市高校教改项目“采用DMAIC方法改进能源与动力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05-07年

本人主要从事湍流和叶轮机械流动机理及其在工程计算中应用的研究。近年内主持科研课题:

1.变压力梯度下非平衡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的研究航空基金99.10-02.102.基于相干结构湍流模型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02.1-04.12

3.基于新壁面模型可压缩复杂边界大涡模拟方法研究国家自然基金05,1-07,12

4.AHybridTurbulenceModelingforTurbomachineryApplications与英国罗罗公司、剑桥大学合作项目04,10-06,12

5.适用于叶轮机械流动的分区数值仿真技术航空推进技术验证(APTD)计划05,1-06,126.粒子法在水力学中的应用计算程序的开发与日本东星技研有限会社合作项目201*年参加科研课题:

1.内流空气动力学前沿问题基础研究973,00.6-04.122.大小叶片定常非定常流动机理及优化设计973,00.6-04.12

3.高负荷跨音风扇/压气机稳定性设计方法的综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01.10-4.104.光学头罩高速绕流流动的大涡模拟973,05.4-08.125.可压缩湍流机理973,05.4-08.12

在《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及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被SCI,EI索引20余篇,201*年荣获第五届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10余人、博士研究生5名。

201*年北京市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201*年-今,动力学院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师;201*,201*年,北航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201*年,北航首届优秀主讲教师;201*年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1*年北航成飞奖教金二等奖;201*年北航西飞奖教金一等奖;201*年北京市先进教师(学校提名已上报);201*年北京市师德标兵(学校提名已上报)。

邹正平07132硕士生导师

1、个人情况简介

1999年4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并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徐力平教授。博士论文获北航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攻读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叶轮机叶片弯掠三维造型及其对叶片气动负荷的影响叶轮机三维粘性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及非定常流动机理轴流压气机重复级边界条件及其在数值模拟中应用、高低速叶型相似变换技术等方向的研究。

1999年6月-201*年5月在北京大学湍流研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佘振苏教授(长江学者)。主要从事湍流的流动机理以及湍流的层次结构理论的实验研究,对多柱体绕流尾迹湍流流场结构圆管湍流边界层流动尾迹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研究。

201*年4月-201*年7月,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访问,参与“小风扇气动降噪技术”课题中小风扇内部非定常流动的研究。

201*年6月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年至今为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重点实验室方向三负责人,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研究中心项目主管工程师。

201*年12月人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科研新星计划。2、教学情况

参与北京市精品课《工程流体力学》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品课《叶轮机械原理》课程的建设,包括授课及教材的编写等工作。

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协助指导博士生多名,已培养多名优秀研究生毕业。3、科研项目情况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叶轮机内部非定常流动机理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数值模拟方法、低雷诺数内流流动及控制、多学科耦合等领域的研究。

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二项)、863课题、航空基础科学基金、基础科研项目、预研项目、北京市重点学科项目、多项军民用横向课题等课题十余项;并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APTD项目等项目的研究。4、文章发表

与他人合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其中EI索引20余篇,SCI索引1篇。

王同庆06172博士生导师

196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航空发动机热物理专业。1968年7月分配到沈阳航空航天部新阳机械厂。1978年9月考入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出入水弹道流体力学,1982年获硕士学位。1981年12月~1987年3月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第六研究室任工程师,07试验室负责人,研究室副主任。从1987年3月至1995年3月在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航空系振动噪声研究室及沈航-B&K技术交流中心任研究及应用工程师。根据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关于螺桨飞机声场模型的工作,完成了"螺桨飞机声场模型的某些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1993年10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3月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07教研室,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至今。学科专业:流体机械及工程

第二学科专业:船泊与海洋工程,水声工程叶轮机非定常气动热力学与气动声学水下目标声反射特性及声隐身技术研究承担研究生的气动声学教学和水声

曾主持和完成多项航空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预研项目。目前承担项目有航空基金和民机预研课题。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二十多篇论文,是英国JSV杂志和国内多个学术杂志的评阅人,近期有代表性的论文有:1."螺浆飞机近场离散声模型的某些改进"中国科学(A辑)第25卷第1期199512."小马赫数移动物体振动表面的声场解"科学通报第42卷第19期199710

3."InvestigationonsoundFieldModelofPropellerAircraft-TheeffectofRigidFuselageBoundary"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1998)209(2)317-328

4."InvestigationonsoundFieldModelofPropellerAircraft-TheeffectofVibratingFuselageBoundary"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1998)209(2)299-316

5."AStudyofWingShieldingeffectofpropellerAircraft"ChineseJournalofAeronauticsVol.13No.3August201*

6."PredictionofUnderwaterTargetStrength"CHINESEJOURNALOFACOUSTICSVol.20N0.1January201*

曾获两项部级科学进步二等奖。

社会兼职:力学学会流固耦合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强05631博士生导师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本科生;1985年9月至1988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系流体所硕士研究生;1988年3月至1992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系流体所博士研究生。

博士毕业以后,主要从事飞机发动机矢量喷管和红外隐身方面的计算和实验工作,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学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讲授课程:非转动部件流体力学红外物理与红外隐身

主要研究方向:

1、航空发动机内流气动热力学2、冲压发动机流动与燃烧

3、飞行器矢量推进及红外隐身技术研究

参与课题及获奖项目介绍:

1、“运载火箭底部阻力计算方法研究”,863航天高技术项目,1992年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获奖人);

2、“矢量喷管内流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航空发动机预研课题,201*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3、“喷管超音段壁面排气引射冷却红外抑制技术研究”,国防跨行业综合技术项目,201*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目前负责的课题介绍:

1、“新型流体控制矢量喷管方案探索研究”2、“飞机发动机排气系统红外隐身技术研究”3、“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数值模拟”4、“冲压发动机进气道气动设计与优化”

王建军06763博士生导师

王建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工程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至201*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先后在重庆大学机械二系和中国矿业大学机械系任教。一直从事机械结构和机械系统振动问题、固体力学和流固耦合力学的数值分析方法和航空推进装置结构振动与振动制\\可靠性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部委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和军队重点试验室基金项目,APTD项目,航空预研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正式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6本,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等部委级科技奖励4项。

李锋06818博士生导师

李锋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动力工程研究所书记;1990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进修计算燃烧学,师从中国工程科院院士范维澄教授;1994年7月在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导师金志明教授,博士论文获优秀博士论文;1994年9月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与宇航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航空发动机专业从事一站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高温升大热负荷加力燃烧室壁面冷却、射流控制技术等方向的研究,1996年9月期满出站。1997年3月进入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二站博士后,师从中科院院士史绍熙教授,主要承担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火花点火式内燃机缸内横轴三维流动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气门汽油机缸内三维流动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以及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新一代五气门汽油机缸内三维流动及其燃烧特性研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1998年11月二站博士后出站,分配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动力工程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高温升燃烧室设计、射流控制技术、双旋流雾化燃烧、燃烧室流场计算、红外隐身、冲压发动机燃烧等方向的研究,先后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动力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热动力工程研究所书记等职,201*年当选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年青的博士生导师之一;作为子课题负者人承担了巡航导弹、预警机、无人机、新型主力战机、主战坦克武器系统等重点型号的研究及工业窑炉燃烧器的开发等工作,先后发表论文45篇,参加了29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近20项为课题负责人。以下为部分教师名单姓名教师类型吴寿生硕士生导师黄熙君硕士生导师宋满祥校内教师张锦硕士生导师宁博士生导师马鸿信校内教师王效葵校内教师史伟校内教师任丽云校内教师文竞校内教师张辉校内教师侯贵仓硕士生导师孟航声校内教师肖惟慧校内教师李黎校内教师伍耐明硕士生导师杨志豪校内教师饶寿期硕士生导师肖陵硕士生导师郑克扬硕士生导师聂景旭博士生导师孟庆明硕士生导师唐海龙硕士生导师洪杰博士生导师韩树军校内教师万周迎校内教师徐力平博士生导师王延荣博士生导师朱之丽博士生导师张学仁硕士生导师郭淑芬硕士生导师刘刚硕士生导师程涛硕士生导师景晓东硕士生导师刘火星硕士生导师郭隽校内教师李秋实硕士生导师许全宏校内教师齐红宇校内教师郭宝亭校内教师兰世隆校内教师邓宏武硕士生导师刘友宏硕士生导师杨晓奕校内教师闻洁硕士生导师李晓东博士生导师岳明校内教师侯安平校内教师袁巍校内教师樊江校内教师杜刚校内教师方祥军校内教师刘玉英校内教师金捷校内教师罗翔校内教师赵寿根校内教师王屏硕士生导师王曦博士生导师严明硕士生导师郭志辉校内教师王涛校内教师周建华校内教师张静校内教师付德斌校内教师高歌博士生导师朱梓根博士生导师李琳博士生导师白广忱博士生导师王洪伟校内教师陈江硕士生导师潘宁民校内教师董金钟硕士生导师陈光硕士生导师崔济亚博士生导师朱谷君博士生导师段伦俭校内教师刘艳明校内教师方韧硕士生导师林宇震硕士生导师吕品硕士生导师尹幸榆硕士生导师樊未军硕士生导师刘高恩博士生导师刘大响博士生导师杨晓光博士生导师周盛博士生导师李其汉博士生导师徐国强博士生导师杨茂林博士生导师张津博士生导师王荣桥博士生导师陆亚钧博士生导师徐行博士生导师刘兴洲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庆康校内教师韩振兴校内教师李清盛校内教师倪行强硕士生导师蔡毅兼职博士生导师尹泽勇兼职博士生导师郭昕兼职博士生导师孙晓峰博士生导师闫晓军硕士生导师马宏伟博士生导师陈志英硕士生导师宁方飞硕士生导师蒋浩康博士生导师桂幸民博士生导师额日其太硕士生导师李志强硕士生导师刘宝杰硕士生导师陶智博士生导师陆利蓬博士生导师邹正平硕士生导师张建强硕士生导师吴宏硕士生导师陈懋章博士生导师单鹏博士生导师黄勇博士生导师王同庆博士生导师王强博士生导师王建军博士生导师李锋博士生导师

后记:无意中找到的,就分享过来,希望能对所有4系的和想考4系研究生的同学有所帮助!!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能动汽机系党建工作总结之特色汇报和常规工作》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能动汽机系党建工作总结之特色汇报和常规工作: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能动汽机系党建工作总结之特色汇报和常规工作》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6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