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王校长新课改总结材料

王校长新课改总结材料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19:18:47 | 移动端:王校长新课改总结材料

王校长新课改总结材料

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中新课改工作

总结材料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我省作为最后一批进入新课改的省份,我校全体教师早在两年前掀起了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和准确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等政策指导性文件的热潮。新课改实施近一个学期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全力指导下,开展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现将我校实施新课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新课改所做主要工作回顾(1)新课改的准备工作

早在201*年,学校领导班子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了专题的部署会议,在会议上组织学习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从201*年下半年就开始陆续安排了校级领导与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回来后在各学科教研组开展了针对本学科的组内学习交流,引导教师认识新课程,关注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对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起到积极的作用,对走进新课程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学校王建军校长,主管教学的王建明副校长也着手高中新课程实施所必需的软硬件的扩充和建设,先后购进与高中新课程有关的学习材料、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库;加强校园网络设备、电子备课室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随着《甘肃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出台和临夏州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到位,201*年秋学期学校建立了高中新课程领导工作机构,全面负责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工作,并开始着手建立学校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首先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精神和《甘肃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方案》的要求,结合校情、学情,着手制定了《甘肃省临夏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在《方案》中确立了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验的基本原则,确立了工作的重难点,建立了新课程实施的各个层次的领导组织,安排了工作的进程。依照学校《方案》的要求,教学主管部门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制定了《临夏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排课工作方案》、《临夏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选课工作方案》、《临夏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研究工作方案》、《临夏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性学习工作方案》等九个配套方案,为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工作奠定了基础,基本上形成了学校新课程实验的框架。

(2)新课改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研主任、教导主任及全体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进入新课改,暑期学校组织全体新高一教师分学科、分批次参加了普通高中课改“国培计划”网上远程学习和专题培训,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州各级课改培训和学习,201*年8月15日---21日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势的新课改校本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教师提高了对新课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对新教材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如何使教师尽快适应新教材,我们的做法是:(1)要求每一个教师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及新课程新教材的学习,(2)各学科教研组以备课组为单位先进行认真的集体备课,(3)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由组长或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其他教师在示范课的引领下进行逐渐适应新教材,并进行新教材、新教法下的“五课”教研能力尝试和学习提高。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进一步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学校在准备和实践的过程中先后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教研主任,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组员的实施新课程的业务领导小组。提拔原来各学科教研组组长为教研副主任,组成了新课程学科专家指导小组。

3.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将原来的每节课45分钟缩短到40分钟以便于新课改下研究性学习和综合活动实践课的开设。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些困难主要有:班额过大,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教师负担过重,教育设备缺乏,学生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普遍偏低,教师很难对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4.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研室编辑《教研动态》宣传和指导新课改知识专题学习;四是召开新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

5.学校对课改年级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校内公开课、抽查教案、作业等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了“临夏中学新课程第一次教学研讨会”,并请到了州教科所刘开幸所长一行3人参加会议并指导相关工作。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对学校了解学生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学习情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州教科所组织的初中阶段“五课”教研活动下的优质课竞赛,通过参与新课改现场公开教学、观摩活动,和全州各县市教师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交流,我们要求参赛和观摩的每一位教师写好一篇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我们还支持在年级教师会议上进行交流。

7.此次新课改与以往任何一次的课程改革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为了让全体教师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正确地开展新课程的工作,学校响应省、州教研部门的工作,安排了我校物理教师刘尚友同志代表临夏州参加省上组织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并组织教师观摩,与省内外名师相互讨论交流经验。

8.加强集体备课,加强教学反思。新课改对于所有教师都是新的尝试和探索,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工作,每周的集体备课,定内容,定主备人,全组讨论后定稿。与此同时,我们强调了教师的教学反思,统一编印了临夏中学青年教师论文、教案、教学反思集《成才之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专题交流平台。

9.201*年9月8日至11日,学校组织校长、主任、学科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部分老教师共51人,赴和政中学、康乐一中、临洮中学、兰州一中、师大附中、永靖水乡中学、永靖中学等7所中学考察、听课、座谈、交流。

二、新课改的困惑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近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确实想方设法做了一些新课改上的工作,但也有一些困惑,具体而言,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五大困惑:

1.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外出学习、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

2.师资力量短缺

目前我校多数班级都在六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和设施。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艺术课目前开设的难度也比较大。

3.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操作层面的培训少。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4.选课制难以实施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选课制是本次课改的最大亮点,因学校条件尚未成熟,目前这一工作也难以开展。

5.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难

关于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讨,到底该怎样更好的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

三、几点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多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加强交流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的工作量。3.出台有关政策和考试改革文件,进一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统筹安排相关工作(比如学业水平测试的时间,实验考查要求),以期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以上是我校对开展新课改工作以来的情况的总结和反思。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改的内容,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积累经验,使我们学校新课改工作顺利进行,也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甘肃省临夏中学

201*-12-

扩展阅读:省厅新课程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省教育厅新课程督导检查汇报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垣曲中学校长姚瑞勇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

请允许我代表垣曲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莅临我校督导检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校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垣曲中学创建于1956年,201*年10月通过验收,跻身山西省示范高中行列。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229人,教研人员186人,平均年龄30.1岁。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7人,高级教师1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2人,有36人次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8篇,这是一支有热情、有活力、有干劲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在原任校长王小元的带领下,学校坚持“基础建设、教学质量”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思路。201*年至今,先后拆除危房330余间,投入8000余万元,建成了教学楼、公寓楼、图书楼、报告厅、综合礼堂、办公楼、艺术楼、体育楼、洗浴中心、塑胶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建筑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并为师生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舞蹈室、画室、通用技术实验室、校园网、办公电脑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设施,为提升我校的办学

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关爱生命,让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理念指导下,提出了“走内涵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新思路,确定了“打造垣中品牌,创建优质高中”的新目标。开始逐步实施“文化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名生、优质服务、三全育人”等五大工程;深化“管理体制,评价体系,课堂教学”等三项改革,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努力提升办学品位。

几年来,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全市13个县(市区)先后有4000余人前来观摩学习,有9个县市上百名学生慕名来垣求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一年一个新台阶,从201*年达二本线的应届生8人,发展到201*年应届生达二本线201人,并有一批学生考入了复旦、南开等国家重点大学。我校连续8年被评为运城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并获得“山西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等几十项荣誉。下面我们把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尝试性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个简单汇报:

二、主要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政策性强,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才能保障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为了全面推进我校的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成立

了以校长姚瑞勇为组长,马向阳、周培志为副组长的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以运城市教研室常虎温、周仰楠,垣曲县教育局王择峰等教育专家为主要成员的新课程改革业务指导组、以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课程建设工作组、课堂教学指导组,以班主任和研究性学习教师为主要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组。

为使新课程改革工作规范有序,我们制定了《垣曲中学的新课程工作方案》、《垣曲中学新课程校本研修方案》、《垣曲中学新课程实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垣曲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垣曲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设置于实施方案》等20多项制度,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这样,学校新课程改革从总体部署、组织安排,到教育教学制度建立与完善、课程开发与建设得到有效保障,切实做到一把手亲自抓,教导主任、教研主任直接抓,教研组长具体抓。各工作团队,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课改的合力,做到事事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确保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培训,提升素质,促进教师走进新课程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新课程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更是文化、观念的改变。为了使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我们首先从数量上确保有充足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加强了对传统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我们现在有音乐教师11名,美术教师9名,体育教师11名,技术教师3名,研究性学习教师2名,确保了新课程

的正常开设。

为了让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为此,我们主要通过强化培训来不断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参加省市县级新课程培训会。两年多来,学校选派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所有新课程培训会议。返校后,及时传达,让广大教师了解新课改的深刻背景及重大意义,清楚新课改的目标任务及内容结构,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内容及要求。

把专家名师“请进来”举行相关讲座。我们多次把陈茂林、张世才、贺斌、温彭年、杨进发、闫建平等30多位教育教学专家“请进来”,解读教学大纲,分析教学疑点,对教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增长教师见识,把握课改脉络,将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观念相接轨,使全体教师立足课改、提升认识,形成了新型的教师观与学生观,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做足了功课。

派骨干教师“走出去”到名校参观学习。两年多来,我们还选派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所有新课程培训会议,有150余人次“走出去”,到江苏南通、河南永威、山东杜郎口、省会太原、河北衡水等地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开阔眼界,更新理念,了解新课改的深刻背景及重大意义,弄清新课改的目标任务及内容结构,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内容及要求。

加强校本研训,提升教师素质。为了让教师更快适应新课程,学校建立教师教学研究机制,出台《垣曲中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管理办法》、《垣曲中学教师发展奖励方案》、《垣曲中学教师教研评价方案》,从教师的理论、课标学习、高考题研做、同步考试、课堂教学、常规教研到课题研究、论文交流等,规范要求,考核奖励。同时,我校坚持每年寒暑假组织新课程全员培训,举行每月一次主题交流活动,加强每周的常规教研等,这些都提高了教师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在研究交流中不断提高。另外,我们秉承“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按照“小步子、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并每年引资30万元对研究优秀者给予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总之,我们从实际出发,立足校本,针对高中新课程,确立了“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培训活动,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狠抓教师培训学习,建立教师教学研究机制,实现“教、学、研、训”的有机结合,不断对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做到了“全员、全面、全程”培训,促使教师顺利走进新课程,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推进了我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3、完善设施设备,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搞好新课程改革,完善的教学设施是很关键的一环。为此,我们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争取多方支持,先后配置了6个专门美术教室、2个音乐教室、3个舞蹈排练厅和2个藏书13万册的图书室、3个阅览室(其中一个为电子阅览室),安装了4个微机教室、2个通用技术实验室、11个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以及3个共计可容纳1000多人的阶梯教室,投资近30万元购置了约300多件音体美器材,并且为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为各处室和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电脑,投资130万元,组建了校园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教学资源共享。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大胆实践,不断探索,积极构建新课程体系

开全开足必修课程。为了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自201*年以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主课以外,还开全开足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心理健康等课程,并且保障投入、保障课时、保障师资、保障质量。课程的全面、足量开设使我校取得了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去年冬末全市统考,我校高三年级达线人数创历史最高;高二年级优生率全市排名第四;高一年级优生率仅次于康杰和运中。第三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我校有3人获全国一等奖、9人获二等奖、11人获三等奖。科技节、艺术节、教师节等异彩

纷呈的活动、堪称完美的晚会表演,不仅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极大鼓舞了我们实施新课改的信心。201*年高考艺术类考试,我校195名美术考生205分以上(201*年合格线)147人,达线率75.4%;201*年运城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我校取得团体总分全市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不仅使我校文化课成绩节节攀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重视综合实践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我们制定了《垣曲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方案》。确定了“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五项基本原则,设置了课程目标,制定了实施办法。

(1)社区服务。我校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社区保洁活动、护绿活动、陋习纠察活动、敬老爱老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等,要求每个学生每学年不少于5个工作日。我们利用周末时间或专门活动日,班主任组织学生到指定服务社区开展活动,任务完成后,学生填写社区服务登记表,简述服务内容、感受和收获,并进行自评。班主任根据学生服务情况进行评价,最后交教导处审查,主管领导审批。为保障“社区服务”的有效性,我们制定了课程实施程序与管理措施,并采用电话回访、随机走访等形式督促落实。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有青苹果实践活动、小发明小制作、军训、社会生活体验等,要求每生每年不少于7

个工作日。青苹果实践活动各班每月一次,两年不少于20次,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各个处室、各个环节日常工作,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小发明、小制作是利用学校举办科技节,让学生用废品或环保材料进行制作发明,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创新发明中,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科学思维;军训每学年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周时间,主要磨砺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社会生活体验安排在寒暑假进行。主要组织学生到厂矿企业、机关单位、田间地头去体验劳动的苦与乐,每次活动都要有实践记录,简述实践内容、体会和感想。

(3)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和亲身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实施两年多来,我们在逐步实践中不断改进。由于认识到位,加上领导重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师资配备上,一是学校选派两名专职教师负责授课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安排与指导、学生的评价与学分认定等。二是由各学科教师组成兼职教师,主要承担课题或项目指导教师。在课程安排上,高一二每周3节课,课表排成1小,节和1大节(2课时)。其中小节由专职教师教授教材内容、理论知识,大节由班主任或其他文化课教师根据专职教师提出的课题和安排,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辅导

学生如何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和数据,最后完成课题撰写。高三年级根据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已经学完;升学压力较重)实行学科内研究学习,每周2节课。有文化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确定课题,组织学生进行学科内专题研究学习。在课程内容上,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体结构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围绕教材,以认识研究性学习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如《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目标及特点》;第二学期以学生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成立研究小组,初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与方法,如《晚自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中学生一日三餐调查报告》。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根据暑假期间的社会调查活动,确定主题进行研究,如《山西面食文化研究》《太阳能的发展前景报告》等。第二学期以学科课程内容、以社会热点或高考热点为切入口,设计课题,研究重过程,同时关注结果,如《山寨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措施》等。

为保障研究性学习的落实,我们制定了“研究性学习教师考核评价细则”,由教导处负责每学期考核一次。从实施的效果来看,通过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和亲身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本着落实我校办学理念,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的目的,我们首先制定了《垣曲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校本课程管

理和评价办法》等方案。两年多来,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内容主要有:(1)学科拓展类这类课程有的独立排进课表的,如雅思课;有在“青苹果活动”时学习的,如党、团、心理课;有的在拓展学科的课堂中学习;有的利用周末晚上自习前学习,如政治课拓展的“每周新闻播报”,这类课主要由文化课教师去承担,共计27种。(2)创新设计类这类课程主要由信息技术课教师、理化生教师承担,共8种。(3)社团艺体类:主要包括社团活动与艺体类活动,校园艺术节、诗歌朗诵、体育节是艺体类活动课程主干课程。(4)活动教育类此类课程主要以各种教育活动和模范评选活动为主,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5)隐性教育类隐性教育主要指与学生学习有关的环境与文化,包括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等。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我们由校长负责全校的课程开发工作,统领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决策、实施、评价和保障。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与学校课时津贴挂钩,并记入教师教学和教研量化积分。

5、转变教学方式,实施“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校为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市县教研室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全体教师探索实践、反思创新、再不断改进,不懈追求,终于形成了具有垣中特色的“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模式。这种学案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提

高课堂效益为落脚点,以“两段六步“为基本结构。“两段”即“学案导学”和“习题演练”两个阶段,“六步”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总结提升、当堂检测、训练作业”六个教学基本步骤。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和在师生中间的广泛调查,可以得出,“80分钟大课堂学案教学”模式是可行的。第一,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做到学习过程程序化、学习内容具体化、重点知识问题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增强了学生主体性。第二,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在教师的全程监督、帮助、指导下有序进行,确保了各环节的有效完成,保证了课堂质量。第三,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展示,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落实。第四,它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素质教育被充分融入到了教学当中。第五,这种课堂模式,彻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的提高。

6、多元评价,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以学分认定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成长,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加强学生过程性评价,按照新课程设置的要求,对我校学生各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学分认定。为确保学分认定的客观、公平、公正,我们对学分认定的项目、认定标准、

评定方法等内容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对于学科课程(必修与选修Ⅰ)一是课程模块修习过程性评价,主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课时(出勤)、学生作业质量、学生的归纳改错、学生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量化计分;二是课程模块学习阶段性评价,由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命题,组织月考并进行满分卷过关,分别占一定的分值进行量化;三是课程模块考试成绩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模块学习结束,由上级部门统一命题进行考试,6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应参加该模块补考,补考成绩合格者方可予以学分认定。不合格者要进行重修。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是研究性学习学分以课题评价形式认定,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综合评定。二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依据学校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相关材料,认定有效工作日及学分。

我校学生的学分评价通过规范学分认定,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以量化的形式既关注学生谋求课程、活动与评价的一体化,评价环节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一体化,又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促使学生全面提高。

以学业水平测试保障学生学习质量学业水平测试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质量的全面性和终结性检测。组织学业水平测试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高中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偏科”倾向,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多元化的选拔人才。

为保证学业水平测试,我校建立学业水平考评机制,一

是执行新课程要求,文理科班级统筹兼顾,开全开足课程学习内容,严格要求任课教师备课上课,严格学生作业完成与检查,二是建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个等级。各科考试成绩等级计算方法:100~90分为A级,89~75分为B级,74~60分为C级,59分及以下为D级。考查科目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三是制定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目标要求,各任课教师务必努力完成,上学年学业水平测试,我校各科合格率都至少达到了90%以上,位居全市前列。我校以测促学,以考促教,通过严抓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较好地保障了学生学习质量。以基础素质评定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基础素质评价是我校落实新课程改革和我校办学理念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个维度。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是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二是出台相关方案,设定5个维度71个观测点,从组织要求到操作规定进行规范,保证评定的有效进行,三是根据新课程评价全面性、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原则,在每学期期末由政教处牵头,各处室各年级教师全面参与进行学生基础素养评价,按照“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确认→处室认定→学校审核”的过程进行逐项评价。在实施学生基础素质评定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力求使评定结果客观、公平、公正,

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全面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另外,我们还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在袋里载入学生高中阶段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方面的发展记录,装入学生在三年中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使其成为学生成长的轨迹。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而且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从数量上来讲,我校的教师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但是由于我校教师队伍年轻,个别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教学把握不准,对模块教学理解不透,同时,研究性学习和通用技术课程还缺乏专业对口的教师。

2、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随着投入的增加,我校硬件、软件设施得到较好的补充,但理化生实验室数量有余,标准不高,建筑面积不达标。学科教学专用教室尚未配置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课程教学。

3、校本课程有待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和陶冶学生情操,但目前受限于教师素质,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仍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今后,在省、市专家组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大局出发,坚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多方筹资,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新课程改革扫清一切障碍,创新守正,温润沉香,确保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恳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谢谢!。

201*-4-24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王校长新课改总结材料》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王校长新课改总结材料: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王校长新课改总结材料》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7069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