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B)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C.铝与稀盐酸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四、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二、甲烷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三、乙烯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CH2=CH2+H2O→CH3CH2OH(乙醇)(3)聚合反应:四、苯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取代反应①+Br2+HBr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
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五、乙醇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3、化学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CH3CH2OH
六、乙酸(俗名:醋酸)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常见金属的冶炼:①加热分解法: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③电解法:电解氧化铝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③离子交换法;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扩展阅读:高中高一化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高一化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怎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表象: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转移
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关概念
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产物(表现还原性)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
(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对应是还原产物。
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单线桥:
双线桥: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
(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4、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最高价的元素(KMnO4、HNO3等)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2、O2等)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金属单质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注意:
(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过还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还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应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
(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非金属活动顺序
元素:F>O>Cl>Br>N>I>S>P>C>Si>H
单质:F2>Cl2>O2>Br2>I2>S>N2>P>C>Si>H2
(4)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关系
F2>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F步骤:列变化、找倍数、配系数
注意:在反应式中如果某元素有多个原子变价,可以先配平有变价元素原子数,计算化合价升降按一个整体来计算。
类型:一般填系数和缺项填空(一般缺水、酸、碱)
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的判断
凡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注意:(1)哪些物质要拆成离子形式,哪些要保留化学式。大家记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这三类物质要拆为离子方式,其余要保留分子式。注意浓硫酸、微溶物质的特殊处理方法。
(2)检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三查(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否符合反应事实)3、离子共存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都不能共存
(1)生成难溶物
常见的有AgBr,AgCl,AgI,CaCO3,BaCO3,CaSO3,BaSO3等(2)生成易挥发性物质
常见的有NH3、CO2、SO2、HCl等(3)生成难电离物质
常见的有水、氨水、弱酸、弱碱等(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3+与S2-、ClO与S2-等
三、原子结构1、关系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Z)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注意:化学反应只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变化,所以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化合价|2、所代表的意义3、同位素
将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注意:(1)同位素是指原子,不是单质或化合物(2)一定是指同一种元素(3)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运动的特征:
(2)描述电子运动的方法:(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符号KLMNOPQ层序123456(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写法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守的四条规则
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什么是原子序数?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律是谁发现的?2、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2)记住“七横行七周期,三长三短一不全”,“十八纵行十六族,主副各七族还有零和八”。(3)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元素的种数:288181832
(4)各族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排)
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O
注意:ⅡA和ⅢA同周期元素不一定定相邻3、元素性质的判断依据跟水或酸反应的难易金属性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跟氢气反应的难易
非金属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注意:上述依据反过也成立。4、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注意:金属性(即失电子的性质,具有还原性),非金属性(即得电子的性质,具有氧化性)(2)原子半径大小的判断:先分析电子层数,再分析原子序数(一般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数相同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5、化合价
价电子是指外围电子(主族元素是指最外层电子)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负价|+最高正价目=8
注意:原子序数、族序数、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数关系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位、构、性”三者关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Al2O3+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Cl2点燃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Cl2点燃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光照2HCl+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H2O+CO2=CaCO3↓+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O2放电2NO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NH3↑+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NaOH△NH3↑+NaNO3+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Ca(OH)2△CaCl2+2H2O+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H2点燃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59、SO2+CaO=CaSO3
60、SO2+2NaOH=Na2SO3+H2O61、SO2+Ca(OH)2=CaSO3↓+H2O62、SO2+Cl2+2H2O=2HCl+H2SO463、SO2+2H2S=3S+2H2O
64、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65、Si+2F2=SiF4
66、Si+2NaOH+H2O=Na2SiO3+2H2↑
67、硅单质的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2C高温电炉Si+2CO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2Cl2△SiCl4SiCl4+2H2高温Si(纯)+4HCl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2NaOH=Fe(OH)2↓+Na2SO4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2H2O+O2=4Fe(OH)3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3)2SO4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Al2O3+3H2O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Fe=3FeCl2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Cl2点燃CuCl2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Cl2点燃2NaCl35、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光照2HCl+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H2O+CO2=CaCO3↓+2HClO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H2O≈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O2放电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O2=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H2O=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2H2O+SO2↑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NO2↑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NH3↑+H2O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NH3↑+H2O↑+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NaOH△NH3↑+NaNO3+H2O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Ca(OH)2△CaCl2+2H2O+2NH3↑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H2点燃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59、SO2+CaO=CaSO3
60、SO2+2NaOH=Na2SO3+H2O61、SO2+Ca(OH)2=CaSO3↓+H2O62、SO2+Cl2+2H2O=2HCl+H2SO4
63、SO2+2H2S=3S+2H2O
64、NO、NO2的回收:NO2+NO+2NaOH=2NaNO2+H2O65、Si+2F2=SiF66、Si+2NaOH+H2O=Na2SiO3+2H2↑
67、硅单质的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2C高温电炉Si+2CO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2Cl2△SiCl4SiCl4+2H2高温Si(纯)+4HCl
一、碱金属:
1.新切的钠有银白色光泽,但很快发暗;方程式:4Na+O2=2Na2O;该产物不稳定。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方程式:2Na+O2点燃====Na2O2。锂燃烧方程式:4Li+O2点燃====2Li2O;钾燃烧方程式:K+O2点燃====KO2。2.钠与氧气在不点火时平稳反应,硫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将钠粒与硫粉混合时爆炸,方程式:2Na+S=Na2S
3.钠与水剧烈反应后滴有酚酞的水变成红色,方程式:2Na+2H2O=2NaOH+H2↑;钾与水反应更剧烈,甚至爆炸,为了安全,常在小烧杯上盖一块小玻璃片。
4.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住,①滴几滴水,脱脂棉燃烧;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②用玻璃管吹气,脱脂棉也燃烧;有关的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使脱脂棉达到着火点。在过氧化钠与水或CO2反应生成O2的两个反应中,为生成1molO2,需要的Na2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同时需要的H2O或C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
5.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它不带结晶水,又俗名苏打。碳酸钠晶体化学式是Na2CO3?10H2O,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失去结晶水,风化,最后的产物是粉末状,叫无水碳酸钠。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在空气中露置的最后产物都是无水碳酸钠。6.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物质都可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有关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O32-+2H+=H2O+CO2↑;HCO3-+H+=H2O+CO2↑;其中,以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速度更快;如果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相同,当它们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以碳酸钠为多。
7.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的是碳酸氢钠,其加热时发生分解,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在这个分解反应中,每42gNaHCO3发生分解就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5.6L。在这个分解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1)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K2MnO4+MnO2+O2↑
(2)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分解:
(NH4)2CO3△====2NH3↑+H2O+CO2↑
8.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9.从NaOH溶液得到纯净的Na2CO3溶液的方法是把NaOH溶液分为二等份,一份通入足量CO2使之全部成为NaHCO3;然后把另份NaOH溶液加入到此溶液中,摇匀即可。两个方程式分别为:NaOH+CO2=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10.往稀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盐酸,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1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O32-+Ca2+=CaCO3↓;
HCO3-+Ca2++OH-=CaCO3↓+H2O。
两溶液中只有Na2CO3可以使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O32-+Ca+=CaCO3↓。
二、卤素:
12.氟气是浅黄绿色;氯气是黄绿色;液溴是深红棕色;固态碘是紫黑色。常用的有机萃取剂四氯化碳无色,密度比水大;苯也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液溴常用水封存,液溴层是在最下层。
13.闻未知气体气味,方法是: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小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14.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加少量水,溶液蓝绿色,方程式:Cu+Cl2点燃====CuCl2。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方程式:2Fe+3Cl2点燃====2FeCl3。高压干燥的大量氯气用钢瓶保存,因为常温下干燥氯气不与铁反应。
15.氢气与氯气混合后见强光爆炸,但H2也可以在Cl2中安静燃烧,在集气瓶口出现大量酸雾,火焰是苍白色,方程式:H2+Cl2点燃====2HCl。
16.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温常压)是1:2;氯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小部分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2HClO见光====2HCl+O2↑;所以,久置的氯水其实就是稀盐酸。17.实验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气发生很多反应,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有下列三种Cl2、HClO、H2O;含有的离子主要有下列三种H+、Cl-、ClO-,另外还有OH-。18.氯水显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氯分子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如把碘离子、亚铁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和铁离子,这是由于其中含有Cl2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漂白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ClO的缘故。氯水显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的缘故。往氯水中投入一勺镁粉,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Mg+Cl2=MgCl2。19.多余氯气常用NaOH溶液吸收。工业上也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取漂白粉: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所以,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直接投入水溶液中即可发生漂白作用:Ca(ClO)2+H2O+CO2=CaCO3↓+2HClO。
20.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H2O蒸气、HCl气体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常把氯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21.指纹实验有二个方案。(1)用手(要是油腻不够,可以在头发上再磨擦几下)指在白纸上摁按一下,然后将白纸条放在较稀的碘蒸气中1分钟,取出后可以清楚看到白纸上出现指纹。这是因为碘蒸气溶解于指纹里的油脂中的缘故。此实验可以证明碘单质易溶于油脂中。(2)在手指摁按过的白纸上喷撒少量AgNO3溶液(此时现象不明显),然后再把白纸条放在光线下,可以看到黑色的指纹。此中的二个方程式:Ag++Cl-=AgCl↓;
2AgCl见光====2Ag+Cl2↑。
22.氟气与氢气在冷暗处混合即爆炸;溴蒸气加热到500℃时也可以与氢气反应。碘要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与氢气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发生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方程式:H2+I22HI。
23.卤族元素,按非金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F>Cl>Br>I;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F2>Cl2>Br2>I2;(1)把氯水分别滴入到溴化钠、碘化钠溶液中,现象是分别出现溴水的橙色和碘水的黄色;有关的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I2+2Br-=2CI-+Br2;CI2+2I-=2CI-+I2;(2)把溴水滴入到碘化钠溶液中,出现碘水的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油层在试管的下层,呈紫红色;(3)卤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I->F-。可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而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如果已知A-和B-两种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是A->B-,则可推知A、B两元素的非金属性是B>A。
24.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都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的三种沉淀的颜色分别是:白色、淡黄色、黄色;这三种沉淀都不溶于稀硝酸。三种卤化银不溶物都有感光性,例如AgBr可作为照相胶卷的底片涂层;AgI常用来人工降雨。溴化银见光分解的方程式:2AgBr见光====2Ag+Br2。三、元素周期律
25.钠、镁、铝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中,NaOH是强碱;Mg(OH)2是中强碱,不溶于水;AI(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也不溶于水。(1)向MgCl2、AICl3两溶液中分别滴入少量NaOH溶液,都出现白色沉淀,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Mg2++2OH-=Mg(OH)2↓;
AI3++3OH-=AI(OH)3↓。(2)在两支白色沉淀中再分别滴入NaOH溶液,一支白色沉淀消失,离子方程式:AI(OH)3+OH-=AIO2-+2H2O;。从这里可以看出,在Mg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以把Mg2+全部沉淀;但在AI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无论是少了还是多了,都不能把AI3+全部沉淀。
26.为把试管中的AI3+全部沉淀,可以在此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I3++3NH3?H2O=AI(OH)3↓+3NH4+;
AI(OH)3不溶于弱碱,不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和强碱。
27.如果把几滴NaOH溶液滴入到AICl3溶液中,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如果把几滴AICl3溶液滴入到NaOH溶液中,现象是出现白色沉淀随即消失;所以,通过不同的加入顺序,可以不用其余试剂,鉴别NaOH和AICl3溶液。
28.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它与盐酸、氢氧化钠两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I2O3+6H+=2AI3++3H2O;AI2O3+2OH-=2AIO2-+H2O。
29.第三周期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HCIO4;其酸酐是CI2O7。四、硫和硫的化合物
30.氧族元素的元素符号:O、S、Se、Te、Po;前面四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硒是半导体,碲是导体。硫、硒、碲三元素都可以形成两种氧化物,例如,碲形成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TeO2、TeO3。硒元素形成的两种含氧酸的化学式分别为H2SeO3、H2SeO4。硫形成的两种含氧酸中酸性较弱者的化学式为H2SO3。
31.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立即剧烈反应:Fe+S△====FeS;产物是黑色;铜丝伸入到硫蒸气中,立即发红发热,剧烈燃烧:2Cu+S△====Cu2S;产物是黑色。硫没有把铁、铜氧化成它们的最高价,说明硫的氧化性不是很强。
32.加热时硫蒸气与氢气混合可反应生成硫化氢,同时生成的硫化氢又可以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H2+SH2S。
33.氧气无色无味,臭氧淡蓝色特殊臭味。液态臭氧是深蓝色;固态臭氧是紫黑色。氧气稳定而臭氧可以分解,高温时迅速分解:2O3=3O2。
34.臭氧可以用于漂白和消毒。在低空中,大气中的少量臭氧可以使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例如雨后天睛,人很舒服,就是因为发生3O2放电=====2O3反应生成了少量臭氧。在低空中,臭氧含量稍大,就会对人体和动植物造成危害。人们在复印机、高压电机等工作的地方呆得太久就会感觉不舒服,是因为这些地方生成了较多的臭氧,所以,这类场所要注意通风。但是,在高空,臭氧是地球卫士,因为臭氧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臭氧层容易受到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等气体的破坏。过氧化氢的电子式:。它是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它广泛用于漂白、消毒,还可用为火箭燃料。把双氧水滴入亚硫酸溶液中:H2O2+H2SO3=H2SO4+H2O,此中过氧化氢表现强氧化性。在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结果出现大量气泡:
2H2O2MnO2======2H2O+O2↑。
35.硫化氢是无色气体,剧毒。它的还原性很强,比碘化氢还强。在卤化氢气体中,以碘化氢的还原性为最强;在卤离子中,以碘离子的还原性最强,但是,还原性H2S>HI、S2->I-。例如,在硫化氢的水溶液中滴入碘水,可生成硫沉淀(淡黄或乳白浑浊):H2S+I2=2HI+S↓;硫化氢的水溶液也可以被空气氧化成硫沉淀:2H2S+O2=2H2O+2S↓。硫化氢气体可以燃烧。
36.SO2无色、刺激、有毒,易液化,常温常压下溶解度为1:40。
(1)其水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示红色,因为H2O+SO2H2SO3;H2SO3H++HSO3-;
(2)SO2有漂白性,且其漂白性可逆。它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后加热时品红溶液又恢复红色。它的漂白原理是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无色物质不稳定,可以分解,恢复原来颜色。
(3)SO2可被催化氧化成SO3:2SO2+O22SO3;
SO2水溶液还原性更强,此水溶液露置即可被空气氧化:2SO2+2H2O+O2=2H2SO4在SO2水溶液中滴入碘水可生成硫酸:SO2+2H2O+I2=2HI+H2SO4;
SO2还原性较强,能使用浓硫酸进行干燥。(4)SO2也有氧化性,方程式:2H2S+SO2=3S↓+2H2O;
(5)硫可否直接被氧气氧化成SO3?不能。
(6)SO2气体常用NaOH溶液吸收以免污染空气,也可以用蘸有Na2CO3的棉花缠在导气口以吸收SO2,方程式:Na2CO3+SO2=Na2SO3+CO2。37.(1)稀硫酸与铜加热也不能反应;(2)浓硫酸与铜不加热也不反应。(3)浓硫酸与铜加热时,铜片表面出现黑色物质,方程式:
Cu+H2SO4(浓)△====CuO+SO2↑+H2O,(此中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继续加热,溶液透明,出现蓝绿色;反应完毕后,将试管内液体倒入一盛水的烧杯中,看到试管内残有白色物质和黑色物质,其中白色物质是无水硫酸铜,在此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呈蓝色,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此中硫酸表现出酸性)。上面两个方程式的总方程式为: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38.浓硫酸滴入蔗糖中,搅拌,结果蔗糖变黑(表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并且体积膨胀,变成黑色海绵状,发出难闻臭味。写出形成海绵状的有关方程式:
C+2H2SO4(浓)△====CO2↑+2SO2↑+2H2O。
39.把浓硫酸滴入胆矾中,结果蓝色变成白色,这表现浓硫酸吸水性。确认SO4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加盐酸后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40.NaOH腐蚀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氢氟酸不能使用玻璃瓶盛放的方程式:
4HF+SiO2=SiF4+2H2O;
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如CaO反应,方程式:SiO2+CaO高温====CaSiO3;SiO2间接制取硅酸的二个方程式:2NaOH+SiO2=Na2SiO3+H2O;
Na2SiO3+2HCl=2NaCl+H2SiO3↓。工业上以SiO2制取硅的方程式:SiO2+2C高温====Si+2CO↑
Si单质可以与氟气反应:Si+2F2=SiF4;但是,常温下硅既不能与强酸如硝酸、硫酸反应,也不能与强氧化剂如氯气、氧气等反应,只能与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反应。但加热时硅可以燃烧:
Si+O2△====SiO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