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19:34:57 | 移动端: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

3.天体的判断方法: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看其是否能够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天空中自由的按自己的轨道运行;看其是否是天体的某一部分,天体的某一部分不属于天体。4.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饶转。

5.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6.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3颗行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分布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行星分为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外部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2)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2)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3)有液态水。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概况: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2.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2)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地球提供能源,其中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太阳能。

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拔、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日照时间长短等。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光球、色球、日冕。由里到外温度、厚度变大;亮度、密度变小。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大规模的运动。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11年。日冕层还会出现太阳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

场,产生磁暴现象;(3)两极高空出现极光;(4)与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相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一)地球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自转轴简称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3.周期:名称参照物自转度数时间长度意义恒星日恒星360°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太阳360°59′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4.自转速度:角速度,南北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方都约为15°/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为1670km/h。南北纬60度线速度约为赤道

的一半。

(二)地球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3.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公转轨道:地球公转的轨迹叫做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型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5.公转速度:

线速度:平均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2.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3.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4.太阳直射点:地标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一)昼夜交替

1.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昏线上日落);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晨线上日出)。晨昏线的性质:(1)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它是太阳光线与地面相切的切点的连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2)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3)与赤道有两个交点,且晨昏线与赤道始终互相平分(因为都是地球的大圆)。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时(日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时(日落)。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是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是0时。

2.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二)时差1.地方时

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线,东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比西边的地方时刻要早→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规律:同一纬度,东边总比西边早;同一经度的地区,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计算地方时:东加西减。2.区时

定义:各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区时的计算:任意两个时区间相差几个时区,时间就相差几个小时(基本原理)。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加或减两地的时差(东加西减)3.日界线

国际日界线(人为):大致为180度经线,固定不变。0时所在经线(自然):位置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地方时零点钟所在的经线。0时经线的东侧一直到国际日界线为“今天”,0时经线的西侧到国际日界线为“昨天”。国际日界线东侧为“昨天”,国际日界线的西侧为“今天”。(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右手);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左手);在赤道上没有偏转。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影响越明显。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时间昼夜长短情况①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②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北纬66034′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半①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球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反之。②冬日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纬66034′以内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3月21日前后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就越大)。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重要公式:地理纬度差(两地相隔的纬度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二)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气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2.五带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五、补充知识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极圈以内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此时为二至日。晨昏线与某一经线重合(晨昏线过极点),此时为二分日。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

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分类: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不连续面: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纵波和横波速度都明显增加,为莫霍面;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为古登堡界面。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大部分为固态;地核的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地壳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6km,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地壳最厚为青藏高原(60km)。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氮和氧。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补充知识:大气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2.大气受热的具体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3.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二氧化碳、水汽比较容易吸收长波辐射。

4.为什么说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见课本28页)5.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6.为什么月球上的昼夜温差会比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大?

月球: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地球: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二、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课本30页)

地面冷热不均匀→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3.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

补充知识:同一等压面上的每一点气压都是相等的。同一地点,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表现为:热低压、冷高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

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方向斜交于等压线。

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压线。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夹角愈小。

扩展阅读: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学习从分享开始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本次期中考试对于我而言,是一次不小的触动。因为在试题以考察非常基础的识记性知识点的情况下,所教四个普通班竟然以15份的巨大差距落后于重点班。这绝对是我始料未及的!而对于考试各个方面的分析与比较,可详述如下:

一、试卷分析

难度:限于出卷经验不足,所以不敢出难题、“怪题”、巧题。我从百余页试题库中,精减出这一套试题,甚至可以说我在出题时都有徇私哪些题目我觉得自己的学生作不出来的我就坚决不选!这样编订出来的试题,可以说再也没有办法简单了!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自己应该是要受到批评的!全套试卷真正有难度的只有一个题目,而且是作为一个单选题出现的。所以总体而言,本套试题识记性较强,理解性题量不足,即难度偏低!

只是考察覆盖面:部分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东西,其实仍然没有纳入试题,包括春秋分日的考查;而有些部分则略显繁冗。总体上说,覆盖面较广,比例页比较协调合理。

二、学情简略概括

所教3、4、5、6四个普通班,基本由我从开学带上来。其中3班曾经由李光荣老师带过2个星期,一个月后才正式更换。而1、2两个重点班,均经历过三个老师的变换,现由王明友老师任教。

总体而言,6个班如校基础相差不大,重点班稍好。但是学习态度差异相当大,1、2班课堂气氛活跃,课堂融洽和谐。而四个普通班气氛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精神。甚至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于学习非常不在意。

三、考试成绩分析四、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课堂上仍然存在讲多练少的情况。据部分同学反映,课堂上听的懂,但是课后做题不会。学生所用练习册《第二教材》偏难,不适合普通班学生使用。而教师很少从课外资料上面提炼出好的题目给学生练习,所以学生学到的知识点实践的机会比较小。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学习从分享开始

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识记较差。不少试题是以教材上文字为蓝本编写,但得分情况不理想。很多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课堂多次强调过,仍然不知所以然。还有很多知识点记忆不准确,导致错误,比如讲黄道面记忆成黄赤面。反映至少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认真阅读记忆过教材,二是基础知识点应用太少,概念不明晰。

3、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明显的只求一知半解的情况。表现为学习中出现问题不及时解决,不喜欢问问题;还表现为上课不积极主动的思考,只求表面印象,不求用心理解!普通班的许多同学上课是用推的,在老师的催促下才会动动手,但是仍然不动脑。

4、学习习惯很差。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课前现在有半数的同学能准备好教材、练习册等学习用品,但是课前预习、复习、作业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很深刻的问题。也表现为不问问题、不认真思考问题、不注重用图等大的方面。而小的方面则多不胜数。

5、作习题不注重作图用图。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在致力于他们作图能力的提高,甚至有的时候全课时变成了一届美术课,但是学生依然没有形成很好的作图习惯。考后课堂上面随即调查了下,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考试中间没有用过!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至少有5-10分可用该图顺利解答的试题丢分!可以设想,若注意了用图,普通班的平均分至少可以提高5分!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7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