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济水一中历史学科校本研修阶段总结

济水一中历史学科校本研修阶段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20:02:30 | 移动端:济水一中历史学科校本研修阶段总结

济水一中历史学科校本研修阶段总结

济水一中历史学科校本研修中期总结

济水一中李小艳

之前,校本研修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名词而已,201*年由于被定为实验学校示范学科,5月3日到郑州第二实验中学听了崔允教授和李涵校长的报告,感到受益匪浅。回来以后开始系统了解校本研修。

首先了解了校本研修的基本涵义,知道了“校本”字面的意思是:以校为本,是随着课程改革被“引进的”一个新概念,一般理解为: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的问题解决为根本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其次知道了“研修”主要的含义:一是研究,二是学习。只有教师既教又学,既学又研,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学校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发展前景。校本研修的意义在于可以随时解决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到底如何去校本研修呢?近半年来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拓宽学习途径,提升专业素养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学校更是如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才能做到真正优秀。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拓宽学习途径,才能提升专业水平。

1、积极参与各种理论和技能培训本学期的理论学习主要有河南省的计算机中级培训、部分骨干教师培训和济源市组织的“同读一本书”网络跟帖活动,借助这些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让知识的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更好服务于教育教学。

2、向学生学习,切实践行教学相长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学习学生的质疑精神,学习学生敢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正是这些精神迫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扩展专业知识,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比如在中国史的教学中,学生会对“左”、“左倾”、“左派”以及与之相对的“右”、“右倾”、“右派”,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X届X中全会的区别等知识产生疑问;在世界史的教学中学生会对“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策”、“军国主义”等知识产生疑问,教师要给学生解惑,就必须重新回忆自己曾学的这些知识,或者上网查寻和查找相关书籍等。我们常说:疑乃思之始,即疑问之处就是思考的开始。而一旦真正开始思考,许多学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库存不断充实、扩大,同时也逐渐从学生身上学会“从无疑处生疑”的可贵精神。

3、同伴互助,取长补短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有的老师擅长教学管理,教学成绩优秀;有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条分缕析,学生学习负担轻;有的教师知识面广,成为大家的“百科全书”;有的教师讲课有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正因如此,每个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开放自己,通过互相听课、共同研讨、复备示范等方式,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共同提高。

二、集体备课,打造三环自主有效课堂,提升备课能力,对一所学校来说,课堂永远是最具魅力的地方,也是最出效率的地方,要站好这个阵地,必须备好课。真正的备课不是大家在一起简单说说该讲什么,讲什么知识大家都清楚。关键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处理好教学细节。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围绕“自主学习,幸福成长”的教学目标,遵循“只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和改进课堂教学,形成独具特色的“三环自主教学法”。即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主要环节构成:自主探究合作释疑反馈拓展。具体来讲:自主探究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的自学提示,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释疑是第二环节,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学情况,共同解决自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反馈拓展是第三环节,即教师对照课标,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有选择地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三环自主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新课程理念,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从“讲堂”到“学堂”的转变。

教学细节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是精心设计过渡语,可以是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也可以是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等等。有一次,老师们就《“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如何导入积极研讨,为了使前后知识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查阅了很多资料,在详细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导入语,深入浅出、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只有高质量的集体备课,精心设计的环节和恰到好处的细节,才有有效的课堂,教师备课能力才能提高。如若不然,一个教师教20年跟教35年没什么大的区别,不过是知识熟练程度有差别而已。关于备课能力,我们不得不提及前苏联的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这位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都听得入了迷,以至于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备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才有能力备好任何一节课。

三、同课异构,实践反思,共同成长

“同课异构”是学校创新集体备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堂实践平台、打造有效课堂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具体来说就是学校每周从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学科组中各抽出两名教师围绕同一课内容,提前备课,同时上课。每周一,包班领导、年级主任和备课组教师,集体听课。每周二的教研活动时间,统一围绕“观课”情况、以具体的课堂实例为切入点开展集体议课、研课。在议课、研课过程中,大家纷纷就两位作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认真分析他们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二次复备,完善自己的学案。就历史组来说,组内每位老师在一学期内至少有一次被抽到同课异构,同课异构的教师在观课、议课后将自己的初备教案、复备教案和课堂实录一并整理,形成教学资源。通过这种对比学习和研讨,备课组的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研讨、反思、成长的有机结合,推动备课组教师集体成长,实现备课组合作共赢。

四、继续完善教学资源库

在新课程理念和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的资源意识显著增强。我们建立了历史教学资源库,一方面利用平时网上学习、备课、研修的机会,搜集整理有关历史方面的优质资源,存储到教学资源库里;另一方面,将自己日常授课的教案、课件、精编作业、优选习题、疑难点解读等,按照七、八、九三个不同的年级,按单元、课时统一整合存放到“教学资源库”里,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及时更新、完善,促进教研结合、资源共享,使其更好服务于历史课堂教学。

通过以上途径,达到如下研修目的:一方面尽可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真正认识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对课堂教学要常思改进、常教常新;另一方面尽最大限度普及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让学生的头脑在经过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洗礼后,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打下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扩展阅读:置换研修历史学科校级汇报讲座

置换研修历史学科校级汇报讲座

甘棠中学教师:罗韦

在参加201*年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研修培训,在听取了多位专家的讲座之后,学到了他们很多好的知识,对教学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下面我就来讲部分专家的精神及他们所讲的知识内容。

话题1、王翎关于“教师语言”的国培讲座。孔子: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刘勰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教师语言即教学语言。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理论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实践)所构成。

教育学科知识中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主要指教师所必备的技能和技术,包括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能力、教师形象设计技术、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评价和测量、信息技术等。

从教育学的意义上说,教师语言称做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教案和板书),它涵盖的是教师这个职业的语言特殊性。

但一般理解的教师语言多指口头语言,由此首先从口语说起。一、口语的分类和教学口语的特点

(一)简单了解口语的分类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不同,区别:首先是诉诸于听觉和视觉,其次是有声和无声。但并不是说口语就是单纯的有声语言,它还包括其它的语言类型。

一般讲口语分为三种:有声语言,体态语言,副语言(类语言)。在进行口语表达时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其他两种语言为辅来完成传递信息、表情达意。

1、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是指表达时,用语音来表达或接受思想和感情、以说和听

为主要形式的口头语言。是表达中的主体语言,也是最直接、最普遍、最常用的基

本语体。

一般说发音机制正常的人肯定都要使用有声语言。教师的职业更确定了以有声语言为主的口语表达。

(特征:有声性、自然性、直接性、即时性、灵活性)。

有声语言的运用是自然的、和谐的,而其体现必须由体态语和类语言来配

合才能完成、完善。所以口语表达时,三种语言是同时发生的,它们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整体。只是其表征以有声语言为基本语体。

2、体态语言

体态语是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器官的一种无声语言,又叫态势语、人体语言、行为语言、动作语言、身势语言等。

指表达者运用身体的一些部位来进行传情达意的一种非言语手段,常常伴随有声语言在交际中发挥一定的示意、象征、调节等作用,它是口语表达中特有的且不可少的辅助表达手段。也可叫伴随语言。

具有的有形性、可视性和直接性的特点,对于表达来说,具有特殊价值。

体态语的分类:

目光语表情语微笑语动态势语手指语握手语

手势语鼓掌语挥手语体态语手掌语

坐姿语体姿语站姿语

步姿语静态势语方位语

服装语服饰语饰物语

授课时体态语的恰当配合主要为:

1、表情语最主要,其中目光语尤为重要。面部表情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一般内容可微笑,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情,如严肃、兴奋、悲哀状。

2、手势语根据需要可有一些,不能太多。

3、站立要伴随些走动,但走动不能频繁。坐立要半随意。3、副语言(类语言):

指伴随有声语言同时出现的特殊语音现象。这种语音现象中的要素是伴随有声语言的体现而出现的声音特征,主要有语调、重音、语顿、语速、音量(还有笑声、哭声、叹息声)等。

副语言作为辅助语言,在伴随有声语言时巧妙的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表达作用。

通俗的理解副语言就是“说话的声音变化”,即依靠声音的特征来形成口语节奏感。

而节奏感是表达时语言声情并茂魅力的直接渊源。授课时对副语言的恰当运用主要为:a、语音基调为平和,根据需要变化;b、基本语速为中速,根据需要有快慢;c、音量合适,可根据情况调节。d、关键词语、重要内容时用重音。e、巧用停顿。二)教学口语特点

1、语言的规范性

(1)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由于适应地域广,发音清晰,语流舒畅,节奏明快,国家法定把它作为教师的职业语言。

讲授中如讲方言便会直接影响知识信息的传播,所以教师首先就要杜绝方言,必讲普通话、而且要讲好。

(2)注重科学性。

简言之就是在表述中将知识、信息用准确无误地语言传递给听者。具体表现在注重遣词造句恰当贴切,语言的组合做到字词准确到位,概念清楚明了。由此才能让听者对具体和抽象的知识正确的吸收、记忆、掌握,不至于误解甚至错识知识。

任何学科知识都须注重科学性。历史学科尤为重要。2、语言的逻辑性

简言之就是语言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的”(黑格尔语)。每门学科都是由逻辑思维的链条结构起来的,有自己内在的层次和条理性。要把这种具有内在固有层次和条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的语言表达则应有相应的严格的逻辑思维结构,否则达不到效果。

因此,教师的授课语言必须做到有板有眼、脉络清晰。主讲什么,次讲什么,都要环环入扣、井然有序,语词的选用组合同样要恰当准确。历史学科的逻辑性是与科学性紧密相连的。

3、语言的具象性

指表达时尽量运用修辞技巧,如比喻、摹声摹状等词语将要讲的事物描述出,形成立体形象,给听者造成强烈的鲜明而清晰的视觉形象。

教师在此方面可尽量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讲授中可用精当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用妥贴的摹绘使表达有直观感;用合适的发问去启发听者的思维;用恰当的排比产生强烈的语势,引发听者的想象力4、语言的情感性

发挥语言的情感性作用可注重几方面:

(1)准备过程中,要考虑选材,哪些例证需赋予鲜活的语言,运用那些语言最为妥贴。

(2)在理解掌握所讲内容的过程中,去消化和用心体验,正式讲授时,再投入激情,在“情”的牵引下,声情并茂地进行讲述。

(3)必须充分利用体态语和副语言的技巧去辅助有声语言,让语言的情感性充分而自然体现。5、语言的简明性

指言简意赅,即表述时要善于削枝强干,画龙点睛。

评价讲课的一条标准是语言要精炼、简洁、有逻辑性,这是对语言简明性的要求。不管是讲具体的还是讲抽象的知识,都需要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的语言,让听者易听易记。

(三)口头语言的训练

1、练习普通话:首先可选用散文、教材课文来读,尽量读准字音的读,由慢到快地读,读到流利自然为止。其次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用普通话表达,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大胆的说普通话,习惯成自然就好。

2、练习讲述:首先随意找一件事情或一个故事来讲,讲清楚即可。其次用自己编写的教案来讲,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好副语言和体态语对有声语言的配合,即注意抑扬顿挫和节奏。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教学方案形成的一种构思过程。它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系统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课时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准、以及教学工作计划对课题教材(一

节课讲授的内容)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准备后,对一节课的具体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教学书面语言的分类和特点(一)教案编写与语言特点

1、教案的编写

教案编写内容一般包括八项:a、课题(课时教材的题目)b、教学目标c、重点、难点d、课堂类型e、教具

f、教学方法与手段

g、板书设计(传统板书和电子板书都需按要求具体体现)

h、教学过程(根据课堂教学类型来定,主要由五个环节构成: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小结、练习)。这项内容是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

(二)板书种类与语言特点及设计

板书是教学语言的书面化,也是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口语表达的辅助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板书的作用具体说有几点:

a、具有直观性。增强视觉感受,以助与听觉的结合,加深印象。b、具有纲要性。有助于知识结构的造型。

c、具有演示性。起到揭示重点的作用,能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d、具有匡救性。遗漏补错,弥补口语的不足。1、板书类型

(1)提纲式(纲目式):(2)提要式(答题式):(3)对比式板书:(4)结构式:

话题2:焦京霞谈“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讨”

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一种用以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教师的教)

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积极的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消极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学生的学)有效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

两者的关系: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无法完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无法实践有效的教学设计。

三、有效的教学反思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宏观的教学设计:就是一堂课在整个单元、整本书乃至整个学科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中观的教学设计:是以一堂课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也就是本课知识框架的一个整体构建。

微观的教学设计:采用什么具体方法处理好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难点。(二)、有效教学设计要点1、学生特征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

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经济特征

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学生是否已具备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具有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基础知识/技能

2、学习内容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描述教材的具体学习内容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贯穿全局,带动全局,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和纽带作用;对后续所学知识具有重大影响,它由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

难点:多数人难以接受的新知识、新方法。

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该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该知识包含了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

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3、教学目标的制定: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4、教与学的方式

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写出本课时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和学习倾向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5、教学过程

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倾听”、“思考”、“交流”、“评价”贯串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

营造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二、有效课堂教学要点

(一)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目标明确、恰当、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有效教学,目标意识强。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教师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有效参与,注重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学习的意识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能持续的保持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合作精神等方面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三)、教师素养与能力:教学基本功扎实,表达能力强(语言和板书);具有教学机智,反馈、调节及时、全面、有效;教学态度亲切。

(四)、教学实际效果:学生能达到课程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获得具体进步;课堂气氛、学生兴趣与参与的状况;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学习状况良好。

(五)、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与学科整合得当;课件设计合理。三、(一)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有效教学反思的要点(二)、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三)、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如何处理“预设”与“生存”的关系。

(四)、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还有几教师从不同角度讲了各方面的内容,但我认为对我们来说在这两个话题上有必要先进行学习的。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济水一中历史学科校本研修阶段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济水一中历史学科校本研修阶段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济水一中历史学科校本研修阶段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7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