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道托中心校小学数学五组研修磨课总结

道托中心校小学数学五组研修磨课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20:03:10 | 移动端:道托中心校小学数学五组研修磨课总结

道托中心校小学数学五组研修磨课总结

超越成长

----道托中心校小学数学五组研修磨课总结

伴随着远程研修的深入进行,我们组根据研修要求,积极开展扎实有效地磨课活动。通过轰轰烈烈的磨课活动,老师们的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

一、理论先导,为磨课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研修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参加组内的磨课活动,王风组长给我们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为低年级数学教学明确了方向。在参加多次培训基础上,我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培训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反复研讨,大家清晰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于是,组内每位老师都自我加压,主动学习,晚上有时忙到半夜,QQ交流,手机短信息随时联系,为磨课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举措,确保磨课活动扎实开展

为保证磨课活动有序的开展,我们教研组按照研修组统一要求,周密安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施。(一)分工明确行动有效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六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二次试教反思总结。我们组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

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群策群力,创新安排以确保行动有效。

制定计划,确保磨课顺利进行:组长制定磨课计划,教师个人制定磨课计划,将如何坚守数学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以及怎样将“教的课堂”转为“学的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几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磨课提供保障:由于组内教师多数是班主任,有的还是别的学校的老师,因此磨课时间的安排,我们也做了调整,磨课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听课时全部到多媒体教室,课后接着评课,网络视频交流进行的多一些。

(二)课堂引路指引方向

韩晓辉老师执教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一课,这次活动是我们组开展的很有意义的一次磨课。在重点分析理解口诀编制的基础上,我们达成共识,确定好目标,重难点,然后韩老师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猜谜导入七巧活动自主探究编制口诀。”第一次试教结束,感觉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学得沉闷,总结原因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研讨,就如何坚守数学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学设计中一改以往集中指导的教学方法,把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有机结合,并增加浅显的分析,学生理解记住。韩老师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活动探究编制7的乘法口诀。这一次的试教,感觉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增强,突出学生的主

体地位突出。特别是设计练习这个环节,韩老师除了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外,还引导学生给“拓展延伸运用乘法口诀,学生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进行“口诀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三)利用录像课彰显磨课活动效果

得到镇教委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经过多次研讨,最后由韩晓辉老师进行第三次上课实录。韩老师激趣的导入,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吸引着学生进入文本,他们的思维激活了,由“七巧板活动”生出的“7的口诀”到“西游记活动”口诀的运用,结合生活经验,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这些在后面的练习填空中得到证实。

三、感受领悟,推进磨课活动纵深发展

本次磨课活动时间虽短,但整个磨课的过程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收获。

1、研修组的成长。整整两个月,团队成员一起扎扎实实地进行着集体备课试教磨课再试教再磨……真是一种碰撞、激活、提升的过程。教研组的教研氛围浓厚了,凝聚力增强了,感情加深了。

2、教师的提升。执教的老师汲取组内老师的智慧结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每位老师,在磨课中都有了提升。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交流的时候,韩老师说“通过这次磨课,使我感到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蛹成蝶、脱胎换骨”。

3、课堂的变化。经过备课团队的精心打造,集体研磨,我们低年级对识字教学模式的掌握越来越灵动、高效,飘逸着浓郁的语文味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学,兴趣盎然地学,实现了数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一直走在新的起跑线上。

扩展阅读:孔村小学综合组远程研修数学《植树问题》磨课总结

磨课总结

我们组《植树问题》的课例打磨过程已接近尾声,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如何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研究如何设计数学活动的生活化,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一专题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磨课的过程紧张忙碌高效。回顾整个磨课过程可以看出,我们研修组在指导老师杨丽老师的引领下,经历了一个科学而规范磨课的过程:首先,确立研究专题,制定磨课计划;接着,梳理教学内容,选定执教课题;然后,全组进行课例打磨;最后,整理观课资料,做好磨课总结。整个过程,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积极投入、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我们的每一位老师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轻的他们都辛苦着、忙碌着、收获着、耕耘者、幸福着、快乐着正如老师们一篇篇的“磨课总结”中写的那样..

二、课例打磨的过程稳步扎实。

反思“植树”的磨课过程稳步而扎实。

首先磨课开始首先带领全组学习磨课流程操作以及理论学习。通过相关理论和操作流程的学习,指导研修实践,规范磨课行为。第二规范磨课行为。在磨课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组经历“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磨课过程,而且每次观课活动都做到:召开课前会议,确立观察维度,落实教学目标,进行课后研讨,反思总结提高,撰写观课分析报告。在在一次次的打磨过程中教师们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成长,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三、有效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研究中,我们以“植树问题”为课例,通过对“植树问题”的课例打磨,探讨了一条构建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根本途径:“植树问题”的解决过程即“植树模型”的建构过程。教学“植树问题”时,遵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理念,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第一教学环节: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提出问题这是“建模准备阶段”;第二教学环节: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这是“建立模型阶段”;第三教学环节:应用迁移拓展,体验数学价值这是“运用模型阶段”。由此可知,“植树问题的解决”和“植树模型的建构”相依相惜、形影不离。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植树模型”,在构建“植树模型”的过程中解决“植树问题”,实现了“模型构建”与“问题解决”的和谐统一。“数学建模”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主要价值在于:引领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数学建模过程,培养建模意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策略,积累解题经验,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寓“四基教学”于“模型构建”之中,实现“四基教学”与“模型构建”的和谐统一。

课例《植树问题》,我们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动经验,即“植树问题”的本质内涵、分析思路、解题方法、数学模型等;暗线是指数学思想方法,即解决“植树问题”时,学生运用并形成的模拟与实验、操作与画图、摘录与列表、分类与比较、综合与分析等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策略,及其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将教学

“数学四基”有机地融合于解决“植树问题”之中,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落实“四基教学”,突出“思想方法”,实现数学“四基教学”的和谐统一。四、设计数学活动的生活化,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中,我们以“植树问题”为课例,通过对“植树问题”的课例打磨,探讨设计数学活动的生活化,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课的导入阶段设计了活动,采用让学生观察手指的方法,在谈话中让学生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和间隔数之间相差1,使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数和植树棵树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埋下伏笔,这样导入还附有生活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透着数学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探究阶段,采用小组合作研究去发现间隔数与栽树棵数之间的规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看到了间隔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轻松地突破了难点,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这里的多媒体帮助胡老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而这样的收效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及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道托中心校小学数学五组研修磨课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道托中心校小学数学五组研修磨课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道托中心校小学数学五组研修磨课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7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