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总结
高台一中政史地教研室
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从201*年秋学期开始,我校
开始在高一年级使用按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这标志着我们正式实施新课程改革。一学期以来,我们思想政治科全体教师,坚决贯彻新课改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一、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课改理论,培训教师提高素质。实施新课改前后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统一培训外,主要采取了两种培训学习的形式,自学和集中辅导,以自学为主。通过学习培训,我们初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制定的课改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走进新课改
1、确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宗旨。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成为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2、课堂教学目标上,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三维”是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4、转变教学方法,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落实到实处,体现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主要做到:(1)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知道“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自身的潜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老师不断总结经验,做到以美引趣、以奇诱趣、设疑激趣、以动唤趣、练中增趣,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学习。(3)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有好奇心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激励和开发。(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教学中教师们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参与、勤动手、合作交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思想上引导,方法上指导,知识上辅导,对学习有余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教学活动突出和体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特点。例如,按照思想政治课程“生活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我们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力求做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6、评价办法上的初步实施:(1)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相结合,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重结果轻过程转为结果过程并重;(2)把评课的重心放在关注学生发展上。课上的好坏由过去只听教师讲,忽视学生的发展,转为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3)注重开放性评价。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倾听社会各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评价;(4)提倡自我评价,学期结束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工作、表现做出书面形式的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发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5)领导评价:根据每位教师学期的工作,表现过程、考核结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发展。
三、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高中政治学科新教材的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每个单元的后面均有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我们都能尽可能地积极的开展。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的变化,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四、实施新课程的几个问题
1、教学是否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改实践中,有的教师对“三维”目标认识不够,出现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实现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于是有的教师又走向另下极端,一味地抛开课本,将课堂变成学生表演或讨论的舞台,就连教师起码的引导、启发都没有,从而无法实现知识目标。
2、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不大。《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但从实际实施来看,效果不大。有的课件制作过于简单,只是利用多媒体的显现功能,也就是说只是发挥其“板书”的作用,而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互动、交流、资源库等功能的却很少见;有的课件制作又过于花俏,“课堂热闹,课后不知道”,本末倒置。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难以实现。
3、教材内容多和教学时间少的问题。高中政治课必修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时数为36学时。如果每周是二节课的话,一个学期基本上完一个模块,选修课程在高一高二就很难开设。
4、对学生的评价上,特别是形成性评价,讲的容易做起来困难,课堂教学中很难每节课都开展,加上各种评价材料的汇总等,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劳动量。
扩展阅读: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新课程实验的思考和建议(201*.7总结性思考)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新课程实验的思考和建议
武威第六中学马国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构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立求从学习方式、课堂资源的选择、教学反思、教研活动等角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新课程实验做些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思考与探讨
当前,我省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笔者也听了很多“情境问题探究评价”或“新课程、新探究、新评价”等诸如此类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公开课,欣喜发现,教师一改过去传统的“一言堂”方式,而以“辩论”、“小品”、“采访”、“小组探究”、“模拟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变得越来越精彩。但笔者同时也深感忧虑,这样“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实效如何?快乐中隐忧,热闹中反思。
一、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的思考
印度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曾说:世界上使社会变得伟大的人正是那些有勇气在生活中尝试和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教育者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在课程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每一位老师难免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而且必须有勇气去尝试和学习用不同的并且有效方法去解决问题。下面,我就自身在高中一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所看、所做进行思考。
1.对新课程内容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倡导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特色之一。这需要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善于搜集与教材知识
相结合的来源于社会生活、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素材,并加以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信息,也使得上课素材多样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因为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搜集材料的能力、时间和范围以及对材料本身的性质与影响的认识等各方面的差异,使课堂上材料应用的针对性、严谨性和科学性难以得到保证。
新教材图文并茂,设计了不少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共同研究。每一个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关注的是人的学习经验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这种编排符合课程目标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的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但需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路径。另外,又不能替代的是留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又怎能保证以上环节顺利而且有效地完成!在实践中也有个别老师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工作,多做调查研究、提高实践能力,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忽略,高中各科都改革,而其知识容量相对课程改革前要多的多,如果每门课程都如此安排,学生如何应付得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不少学生为应付老师,而抄袭别人的成果或者只草草地完成探究作业。
走向校本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从课程目标的“人生规划能力”,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原则”,再到课程结构的“多样化、有层次”,以及课程实施中的“选课指导制度”,“个人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和“学分制管理制度”,均体现出学会选择的理念。我国所采用的是上述“综合性选择”的路向。这样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以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总结一年的工作发
现,关于校本课程,我们还缺乏理论的指导,每一位老师钻研的问题不一或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不一,学科之间难以走在一起讨论共同的课题,致使研究带有严重的局限性。相信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有一番作为,但是老师的自觉行为,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理论指导和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真正体现教师也即教学研究者、课程开发者和合作者,并真正能体现其教研的价值。校本课程是更新教育工作者的课程观念和提高其教研能力的一个新事物,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还需要考虑具体操作性、如何评定课程开发的价值、如何促进各学科间的联系等问题。
2.对新课程改革教学手段的思考
教学手段“现代化”,也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新的技术,的确可以容纳更多的知识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但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一切的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课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满足学生的“眼球需要”,应付现代化教学各种优质课评比活动。而全面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时间相对减少。有的课堂如看动画片、看画展,又如高科技产品展示会,一节课声色俱全,老师春风得意、心满意足,学生热热闹闹、大饱眼福。学校领导也大张其鼓充分肯定、高度赞扬这种模式。我们何时才能静下心来,再深思: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是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需使用多媒体,传统教学是否都一无是处?是不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就是优质课?怎样最大限度地获得课堂效果,达到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目的?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工具就一定有课程改革新精神吗?
转变教学方式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能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只要采用“辩
论、小品、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授课,就能吸引学生,就是有效率的教学了。甚至有些教师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固定的教学程序,每节课都按照这个程序去做,不根据实际去追求表面的热闹的课堂教学,虽然气氛很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及辩证的思维。有位教师运用“情境问题探究评价”模式,在上“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探究“当前存在腐败问题,还要不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把自己所闻所见,只要有关腐败问题的全搬出来,最后得出否定的结论。整堂课,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这种探究重视了形式,却忽视了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把学生引向认识误区。
3.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结果的评价模式的思考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对学生受教育的个性内容和学习的过程的评价: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随机评价,每节课后把评价结果记录在“成长记录”中,积累一个学期的表现,给予等级评价,并占学期成绩的15%;再如对平时作业的批改中的评价,每个单元一次练习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的评价和日常小练习的评价占学期成绩的15%;出勤占学期成绩的5%;另外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各占65%。尽可能做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探究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作用。
这种评价手段相对以前是进步的,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更好的引导作用。但是从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如一位老师教4至6个班,每班60人,要认识几百学生并对他们上课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这难度非常大,尤其是最初的两个月。再如以上
的几方面量化比例,还是脱离不了旧的评价模式:注重书面作业、考试分数;以老师的主观或以标准化来评价学生;难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习惯、兴趣、意志等作出客观的多维评价。作为第一线的老师现在更忧心的是:我们一直向着素质教育的路径和方向改革我们的教育事业,并探索了一些方法,真的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但是作为教育教学的指挥棒“高考”如果不更新观念、不明确方案,我们一切做法也无法踏实地实施,最终素质教育还会留给我们一堆的遗憾。
4.对“公开课”和“常态课”关系的思考
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学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的亮点甚至高潮。但是,在常态课上,老师们照样按老路走。有的老师说:“新的学习方式,理念挺好,但脱离实际,不可行,公开课上上可以,常态课那就不必了。”两种课堂教学的差距过大,不能不说有些公开课的课堂教学有表演之嫌,“作秀”之感,难怪有些老师在听完公开课后,感叹收获不大,借鉴极少,没有多大实效性。
5.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思考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为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合理重组教材内容、合理整合课程资源、突出探究的知识体系预留了很大的空间。但是,有的教师仍然坚持“以本为本”,照本宣科,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缚,更不能对教材进行精细加工和延伸,地方资源和学生生活资源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甚至在课堂教学的活动布置上也完全照搬教材,这就大大降低了新课程的作用。例如:思想政治4个必修模块设置的探究活动很多,以《政治生活》为例,这本教材有200多处探究
地方,有些教师一律按照教材布置的内容进行探究,不作任何调整和删减,且探究方法固定化、格式化,步骤公式化,有多少探究内容就探究多少,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变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率很低。
经过新课改的洗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课堂也由此焕发出灿烂的光彩,然而,重新审视,冷静思考,却又发现时下的课堂充满诸多不和谐的音符,出现过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一些教师眼里,“讲”成了说教式、满堂灌、一言堂等教学模式的代名词,成了公开课、经验交流中的忌讳。课堂上,教师刻意回避“讲”,唯恐被扣上“填鸭式”和“注入式”的帽子,于是,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就让班长、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大家辩论,自己却退到幕后,不参与、不引导。既不对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活动完后进行整合小结,整节课完全交给学生自主活动。既浪费时间,学生也得不到明确的知识,更无法实现能力、价值的提升了。
二、以课后反思的方式提升常态课堂
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有两层含义:一是对课堂教学反反复复地思考,努力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二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与措施。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解剖自己的课堂教学,就是寻求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解剖课堂教学,反思了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你就朝着高效课堂的建设迈出了一大步。课堂教学对于每个教师都会产生缺憾,所以说“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果教师只注重教学实践,不进行课堂反思,那么自己的教学就不会长进,甚至会出现滑坡,课堂教学也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
教师应该常常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学反思被看作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有多种形式,有回忆课堂、日记、同伴互助、专家诊断、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反思的内容很多,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你的教学是否真的有效?教师通过审视、反思、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常态政治课堂真正走向有效教学。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