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总结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20:47:33 | 移动端:初二上册地理知识总结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总结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总结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26、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32、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33、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杂食性(如人)

3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39、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4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4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46、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48、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49、恒温动物哺乳动物鸟类

50、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53、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54、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57、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59、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60、人有206块骨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61、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关节囊关节头关节腔关节软骨关节窝

63、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64、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下肢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指关节趾关节

65、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68、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71、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7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74、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77、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79、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80、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8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83、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9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94、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95、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细菌真菌相同

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不同

点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酵母菌二氧化碳+水+能量(多)[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酵母菌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用于酿酒]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135.纲<亚门<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1*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扩展阅读: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2.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3.海陆位置及优越性: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并且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地理位置优越性:我国海陆兼备,具有优越性,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且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4.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顺序不可颠倒),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疆界)长201*0多千米,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5.我国陆上邻国有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6.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7.我国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我国领土东西端跨五个时区,差大约四小时8.34个省级行政区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9.我国三级行政区划包括省级、县级、乡级。

10.熟记34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及行政中心。能够准确填充P9图1.8

(二)众多的人口

1.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根据201*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分布不均匀。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密度=总人数/总面积

5.人口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通过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6.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人均教育经费少,学校设施落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7.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8.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9.人口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2.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3.我国民族分布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4.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傣族的泼水节、孔雀舞、竹楼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献哈达朝鲜族的长鼓舞、打糕

5.我国在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我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

2.我国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3.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其中,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号称“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盛产三河牛、三河马,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显著,农田多为梯田,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5.地势三级阶梯对比列表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第二级阶梯1000201*米高原、盆地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东南丘陵、东北平第三级阶梯盆地相间分布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6.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有什么样的影响?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河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7.说一说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的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8.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地面积约占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9.山区的优势与劣势?

优: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的多种经营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劣: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10.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一方面,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11.我国山脉构成的地形骨架:“米”字12.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阿尔泰山;巴颜喀拉山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1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及防治措施

崩塌:采用拦挡、网包、清挖和锚固等加固工程。滑坡:开挖排水沟或截水沟工程,减少坡体含水量。

泥石流:护林造林、修建水库、拦沙坝、开挖导流沟等工程。14.熟记P24图2.4以及P26图2.(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我国的气候多样,冬季南北温差大,1月的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线重合。在0℃等温线以北的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以南则在0℃以上。其中漠河镇与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差接近50℃。

2.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4.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分别是黑龙江省的漠河镇和吐鲁番。我国“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5.我国年降水量分部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

6.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重合。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和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7.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划分的标准: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8.干湿区植被农业类型湿润区森林种植业(水田农业)半湿润区森林草原种植业(旱地农业)半干旱区草原畜牧业干旱区荒漠基本无9.(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3)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

(4)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

要来自东部(太平洋)和南部(印度洋)的海洋。(5)我国冬季风主要是偏北风(东北季风、西北季风),夏季风主要是偏南风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10.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五种。

总的说来,东部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11.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因素;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和夏季风的影响;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是受海陆位置及降水的影响;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是因为降水量不同;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因为气候复杂多样

12.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水旱灾害

13.注意P31图2.31P33图2.15P35图2.16P36图2.17P39图2.21P42图2.26以及P40-41活动题

(三)河流和湖泊

1.(1)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注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称内流区。

(2)外流河是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所在区域称外流区。外流区的面积占陆

地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3)位于内流区的湖泊称为内流湖,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青海湖是我国

最大的咸水湖。

(4)位于外流区的湖泊是外流湖,外流湖基本上是淡水湖。鄱阳湖是我国最

大的淡水湖。

2.黄河、长江对比列表项目黄河长江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约古宗列渠沱沱河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青、川、藏、滇、渝、鄂、湘、陕、豫、鲁赣、皖、苏、沪流经主要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地形区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汾河等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流域范围位于阴山与秦岭之间位于秦岭与南岭之间3.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以及产生灾害的原因和治理的基本方案上游中游下游灾害荒漠化;凌汛水土流失地上河、洪涝;断流;凌汛气候趋于干旱;流经黄土高原、支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受纬度位置影流较多、植被破坏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响,上游河流融严重,黄土高原的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产生原因化早,下游晚土层舒松,,一遇暴使河床逐渐抬高;上游用水雨,大量泥沙与雨过量,大气循环异常,降水水一起汇入黄河。变化不定;上游河流融化早,下游晚治理方案合理放牧,还草植树造林,保持水加筑堤坝,疏通河道;节约还林;科学监测,土用水,水量调度;科学监测,及时爆破及时爆破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注意区分。可再生资源包括:土地、水和水能、森林等;非可再生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等。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3、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2)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①优势: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

②劣势: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

(3)土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4)全国土地日:每年的6月25日,既《土地管理法》颁布纪念日。土地资源类型干湿地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主要地形类型耕地湿润、半湿润区季风区东部的平原、低缓丘陵、盆地森林湿润区季风区山地草地半干旱区非季风区高原未利用土地半干旱区非季风区西部的盆地、高原4、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5、水资源

(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

水资源的0.3%

(2)中国是贫水国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

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则为世界水平的1/4,排名在一百一十位之后。

(3)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南

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4)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

节变化。例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5)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

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注意看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6)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7)注意记住节水标志。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1、我国的交通

(1)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交通运输是经

济发展的“先行官”。

(2)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注意:地铁、管道也都

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3)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建于1984年,从上海到嘉定。(4)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②青藏线(未建成)③包兰线④京九线⑤宝成线⑥成昆线

(5)我国铁路的“三横五纵”东西向(三横):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五纵):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同蒲(大同蒲州)太焦(太原焦作)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6)交通运输枢纽:实在若干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的。北京是全国重要

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交通运输枢纽可以分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单一交通运输枢纽。

(3)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徐州:陇海线、京沪线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长沙:京广线、湘黔线

天津:京哈线、京沪线

(4)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量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速度快,比较灵活运输量小,运费较高水路运输量大,运费低,投资较少度较慢,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航空速度快,机动灵活运输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较大2、我国的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东、西部差异(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种植业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绿洲地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四大牧区南的人工林区(2)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一年几主要作物熟)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小麦花生甜菜熟、一年两熟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一年三水稻油菜甘蔗熟(3)三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4)能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联系书上活动题)

①因地制宜定义: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发展农业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5)影响农业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①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②市场需求量③农业技术装备④农民文化技术水平(6)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①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②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是关键

正因如此,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农业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7)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①挑战: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②对策: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

营;运用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

(8)注意基塘生产模式。

3、我国的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

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2)工业的空间分布:

①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②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

③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④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四大工业

基地)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其中,辽中南、京津唐是资源型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依靠便利的交通发展起来的。

(3)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①首先,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②第二,要发挥地区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③第三,要考虑城乡结合,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④第四,要考虑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⑤第五,要考虑当地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构成⑥第六,要考虑国防安全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①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②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③产品更新快。

(2)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侧重点:①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②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③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8、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

(2)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

的贡献)

(3)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

族、网络社区等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二上册地理知识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二上册地理知识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8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