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自己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提纲

自己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提纲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20:48:03 | 移动端:自己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提纲

自己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提纲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

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②时间1919-1920③操纵国:英国、法国、(主导国)美国④内容:《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普法战争:法国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保留部分军队是为了镇压德国国内反革命力量)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一战后奥匈帝国分裂为奥地利和匈牙利)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始终没有兑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够反映帝国主义分赃)。

⑤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⑥凡尔赛体系的确立:A构成: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B意义: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⑦关于中国的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启示:强权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提高综合国力等。)⑧、国际联盟建立

时间:1920年1月地点:日内瓦主宰国:英、法实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地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

国联≠联合国。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20年1月成立,1946年4月解散。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机构,1945年10月成立至今。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华盛顿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②时间:1921-1922③操纵国:英国、美国、日本④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⑤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

⑥意义: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⑦关于中国的问题:《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九国公约》的实质: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局面《九国公约》的意义: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4、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B消极作用:加深了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C积极作用:暂时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战后世界和平秩序;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稳定发展提供暂时的保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

二、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期:①时间:19291933年②A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B重要原因:资本主义为追求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相对过剩C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③国家: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④特点: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3、A危机的影响:①广大人民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经济危机的启示:我国经济建设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而应该有长远目光,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4、罗斯福新政:①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②特点: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③目的:A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为了克服经济危机B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④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批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给与补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等。⑤影响:A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B深远影响:开创国际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经济危机,避免了走上了分法西斯道路。D:国际影响:新政对国家干预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为后来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这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意义,为二战中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⑥实质:在不该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和改良。

⑦新政的启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资本主义需要计划经济,我们发展经济同时,注意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抓住历史机遇,跟上时代步伐,更改能够推动进步。

⑧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A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B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政治保障C: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⑨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相同点:A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生产的发展;B都是成功的探索,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C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D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E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F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不同点:A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B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C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D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E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F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11、借鉴作用:A面对社会危机,决策者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走极端,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B工业方面加强国企改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C农业方面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如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新建许多社会公共工程,解决好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减少失业队伍。E改革也是生产力,任何国家和制度要向前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等等。

12、罗斯福的精神:学习他在面对危机与困难时表现出的学识、胆略与才干,学习他身残志坚的伟人风范。爱国救民,不屈不饶,乐观自信,改革创新的精神。三、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背景: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壮大。②纳粹党所进行的欺骗性宣传活动,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③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持。

建立过程: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自称国家元首(德国法西斯化的标志和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标志)。措施:①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②解散工会和其它一切政党。加强思想控制,③焚毁大量书籍。大肆迫害犹太人。

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①时间:1922年(一战期间)②标志: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③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

3、日本法西斯的建立:㈠主力:军部。㈡2.26兵变:①时间:1936年2月26日,②事件: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③影响: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重要习题:

1、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关于中国德问题如何处置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斗争?

(1)A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B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九国公约》实质:恢复了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通过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了解,你是怎么“认识弱国无外交”的?

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的过程,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政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外交上没有独立权,中国是协约国的战胜国之一,巴黎和会上却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当事国,却被迫在向各帝国主义国家的“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签字,使中国再次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支配的局面。3、经济危机的启示:我国经济建设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而应该有长远目光,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4、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相同点:A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生产的发展;B都是成功的探索,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C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D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E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F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不同点:A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B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C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D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E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F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5、新政对我国的启示?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需高度重视以增加农民收入;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需振兴民族工业以增强综合国力;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要适时适度宏观调控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制度要符合国情不断创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6、新政借鉴作用:(1)面对社会危机,决策者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走极端,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工业、方面加强国企改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3)农业方面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如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4)新建许多社会公共工程,解决好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减少失业队伍。(5)改革也是生产力,任何国家和制度要向前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等等。

7、罗斯福的精神:学习他在面对危机与困难时表现出的学识、胆略与才干,学习他身残志坚的伟人风范。爱国救民,不屈不饶,乐观自信,改革创新的精神。

8、1929年-1933年出现经济危机,各国选择怎样的出路?其结果有何不同?

(1)出路:美国选择新政,德日选择建立法西斯专政(2)结果: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明显增强。德日选择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9、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有人说它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人说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为什么?

答:①第二种。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②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0、美国的新政,德日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新政特点:加强国家对积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特点:对内实行极端的独裁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梦想建立庞大的帝国。11、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采取的不同政策对你有何启示?

①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②原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③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④启示: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合指导,在国内用民主改革的方式,稳定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德日法西斯道路用向外侵略扩张、转嫁经济危机的方法,损人利己既祸国殃民,更带给世界无穷的灾难,违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

12、德国与日本法西斯上台的异同:(1)相同点A都是严重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产物,统治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而建立的强权政治B上台后都加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的镇压,实行恐怖统治C上台后都加紧了扩军备战,对外侵略,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2)不同点:德国的希特勒的纳粹党上台执政,一下子就确立了法西斯的统治,而日本则是以军部为主的法西斯势力逐渐抬头,逐步形成法西斯化的。

13、罗斯福总统在一定程度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围绕罗斯福和邓小平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和作用分析观点(1)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美国的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的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加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等。

扩展阅读:自己总结的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提纲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俄国革命

1、二月革命:(原因:沙皇专制政府参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①时间:1917年3月

②目的:推翻沙皇专制统治③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⑤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革命后)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中)

⑥措施:继续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发动战争

2、十月革命:(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反人民的对外政策)①时间:1917年11月7日

②目的: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③性质:无产阶级革命④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⑤措施:

A政治: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B经济:将银行和大工业企业收回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C外交:同德国和奥匈议和,推出一战

D军事:1918-1920三年的国内战争,巩固政权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严重挫伤人民的积极性☆三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⑥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⑦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A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国内意义: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C国际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⑧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五四运动,俄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⑨十月革命的特点:

A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革命的胜利。B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

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经济:新经济政策:①背景:经历四年多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俄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A农业方面:取消余粮收

集制。B工业方面: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C贸易方面:恢复自由贸易。

③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④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具不同时期不断调整经济战略,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⑤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⑥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相同点: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都是成功的探索,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A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B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C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D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不同点:A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完成了它应完成的任务后,又引发了新的社会危机,为解决新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的经济改革。B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C根本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D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E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实行工业复兴法。F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2、政治: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外高加索共4个)1940年15个三、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①经济: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意义: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②政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20世纪三十年代)

2、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3、对斯大林模式的启示:⑴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⑵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实事求是;(3)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健康发展(4)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5)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6)社会主义建设应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重要习题

1、请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

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

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政权并存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请比较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

名称领导阶级革命任务革命途径革命方向十月革命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中心城市社会主义新民主革命无产阶级推翻三座大山统治农村包围城市社会主义3、请比较巴黎公社的历史,谈谈十月革命成功之处是什么?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是何意?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走俄国的路”指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不同。俄国是城市夺取政权,中国则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权城市政权的道路。由于两国不同的国情。

5、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俄两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主要原因及给你的启示。不同:俄国采取有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无产阶级力量也聚集在城市,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追随。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2)而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外反革命力量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城市无产阶级力量薄弱,使中国共产党无法在城市中取得革命胜利;而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革命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所以,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启示:无论社会革命还是经济建设,必须结合国情,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对马列主义要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6、俄国名字的变化:

A沙俄(1547-1917)B苏俄(1917-1922)C苏联(1922-1991)D俄罗斯(1991至今)7、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经历哪两次重大转折?A列宁: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战时B由实行新经济政策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8、评价列宁:A1917年4月回到俄国国内受到热烈欢迎B1917年领导审阅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人民委员会C1917年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战争胜利采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1921年进入和平时期采取新经济政策E1922年建立苏联F1924年病逝G列宁为俄国人民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拓者。9、1917年-1920年这段时间农民生活状况会有什么变化?

变化:A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B三年国内战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余粮征集制,使农民开始不满,生活状况很差C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余粮归农民支配,农民积极提高,生活状况大为改善。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10、自十月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苏俄国内经济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1)为了巩固政权,苏维埃政府将银行收为国有,颁布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2)三年国内战争:为了战胜敌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余粮征集制(3)1921年国内战争结束后,为恢复经济,实行新经济政策,余粮归农民支配(4)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年开始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和农业集体化政策

11、1917年俄国出现的政权有:1917年之前沙俄政府;1917年二月革命中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1917年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后,建立人民委员会。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自己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提纲》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自己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提纲: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自己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提纲》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8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