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报告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报告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21:06:43 | 移动端:《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报告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报告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报告

(201*201*学年度)

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在教科所的亲切指导和关怀下,经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圆满地完成“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的阶段实验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对课题的研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批评指导:

一、强化管理、抓落实

对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确立了校本课程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教学与活动相结合;贴近三个实际:即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符合校本课的三个原则:即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教学思路,为搞好实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1.实验中,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和自身特长,让他们自主的选择项目。由指导教师分组训练,校本课程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训练项目,各班级都有自己的篮球队、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2.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校本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师资培训工作中,我们先后派教师到教师进修学校、永加中心校等地进行培训学习,坚持在岗训练,强化理论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校本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3.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上,根据本校实际,借助进修学校体育部提供的《体育与运动》一书的理论,将理论与实际融合在一起,编排的内容主要有:目的和意义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基础技能部分;活动开展部分。

二、加大投入、抓保障

为了开发校本课,上好校本课,体现办学特色,投资近三万元,浇筑了一个硬面篮球场地,建造了三个羽毛球场地和十二个硬面乒乓球台,购买了两个标准的教练台。场地的建成不仅为校本课的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也能使我校的主攻课题的研究落到实处,从而使我校的“三球”活动成为办学特色和亮点。教学中我们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哲理出发,采取分年级的教学方式,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课程的难易程度也有所区分,体现趣味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突出实用性。

三、重组参与,抓过程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是充分利用资源,通过网上查询,观看教学光碟,收集相关资料组织教师选编教材,二是组织教师认真备课。首先,从理论上弄清技术要求、动作要领、操作规则,其次,实际操作不急于求成,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每节课只学习一两个动作,形成练习从球感开始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接触球,对学习的每一个动作要熟练掌握,三是采取分解教学方法,就是把整个技术要领,分几部分进行学习,通过训练熟练掌握每个要领之后再进行组合,以形成整体技术。四是教学中我们做到讲与练相结合。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只有通过亲身体验、亲自实践、亲手操作才能形成,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在教师讲解示范后,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学生分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第二: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我校对“三球”校本综合课程的开发,不仅使校本课程落到了实处,在

学生学到“三球”技术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课上讲与课下练形成了有机结合:一是科学安排课间、午间活动时间,学生能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三球”活动练习。二是充分利用场地合理安排练习内容,使参加活动的学生数量最大化。十二个乒乓球台、一个篮球场地、三个羽毛球场地,使课间参与活动的人数多达70余名。三是“三球”活动带来的效益,由于参与活动的人数多,使课间、午间打闹现象少了,纪律好了,学风正了。四是使大课间的活动内容更丰富充实,按照规定,学生课间活动总量要求达到1小时,这个时间除跑步、学习集体舞外,重点安排了“三球”活动,弥补了课间活动单一、枯燥的不足。

第三,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对“三球”的学习兴趣,检验学习效果,体验成功,我们将活动与教学有机结合:一是班级以组为单位的“三球”比赛每学期举行一次,二是以学校为单位的“三球”比赛每学年举行一次,比赛分男子组、女子组,个人赛和团体赛,三是比赛的明显特点是参加学生面广,获奖学生多,四是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和必胜信念。五是通过比赛能化解同学之间的摩擦与矛盾,受压抑或不痛快的心里通过比赛或观看比赛而烟消云散。

总之,通过本阶段的实验与研究,我们感到喜爱“三球”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学生的技能技巧越来越好了,参与活动的面越来越广了,收到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了。

三江中学

201*年12月12日

扩展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龙街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就在社区。因此我校确定了“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

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课程开发意识以及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但长期以来我们推行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没有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权力与义务,他们不知所措,感到责任重大。为此,学校派员外出学习、请教研室老师来校指导。在学校开发小组的领导下,教师中很快形成了“互动”热潮,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浓厚氛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校本课程开发,坚持“重视与参与并举”不动摇

1、领导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各教研组以教研组长负责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使全体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2、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学校的教务、总务、党团、工会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计划完善,全力投入。

二.校本课程开发,坚持目标明确的思想我校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即:

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3.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稳中求发展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培养一支有献身精神、有理论素养、有教育敏感、有研究头脑、有教学能力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成长的平台,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校的整个科研过程为:提出问题确定课题实施计划总结反思再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研究不已。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们在参与中探寻,在探寻中思索,在思索中变革,在变革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1.三课带动,岗位练兵。

通过开展三课活动,加强岗位练兵,大力度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以点带面。为了更好的展示教师在新的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一次校内评优课,全校所有教师都参加,每人自选内容,或组内教师同上一个课题。通过个人精心准备,组内集体备课,学校按个人抽签安排好日程,人人讲课。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评课小组,个别教师的教学标准达成度较低,领导教师进行分析帮助其对症下药,边学边改。

示范课引路。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有自己特点的教师在校内做新课程的示范课,给其他教师开拓思路,以供学习和借鉴,起到引路的作用。使教师互相切磋技艺,博采众家之长,充实和提高自己。本学期龙开锋、安丽萍、周云等老师均上了两节以上示范课。

特色课促其提高。为了加速骨干教师的成长,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如龙开锋老师诙谐幽默的教学特点;周云老师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特点。学校通过组织这种课,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讲课的教师受到鼓舞,听课的教师受到启迪,实现了教学双赢,使他们能够在新课程实践中尽快成熟起来,通过以上三种讲课的形式,锻炼了教师,提升了教师授课水平,也使课堂主阵地成为我校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重要舞台。

2.课题带动,专题探索。

课题带动。我们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问题即课题,小现象真问题。我们以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遵循“教学-问题-归因-设计-教学-反思”的研究思路,学校有“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将积累和运用有效的结和起来”、“联系农村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个课题,各个学科又有小课题,如中学文科组“阅读与写作”、理科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验组“优化农村实验教学”等。用教学实际充实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专题探索。在课程改革中,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教学过程的变革、课程的评价等等。如果我们采取“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办法,肯定都抓不好。我们分轻重缓急,采取“话题式”教研,重点突破的办法,把课程改革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如:《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等等。每个专题的探索,我们都做到有方案、有过程控制、有总结;每个“话题”的探索,都使老师们观念上有所收获。

案例研究。我们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课堂实录等形式进行了案例学习,请县教研室刘桂华老师到校听课、指导、分析。引导老师们边学边做,边做边创,在讨论、研究中,老师们豁然开朗,投入实践与研究之中,案例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有效攻略。

3.互助带动,反思提高。

为使教学研究经常化,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师师互进。集体备课需教研组长精心策划,全员教师参与,共同学习指导,避免集体讨论、交流与反思流于形式。借鉴了“个人先期备课、集体研究、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思路,浓厚了教研氛围,在集体备课中突出抓了三个重点:一抓个人研究的落实。每位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初步教学思路,形成简案。备课组长对每位教师的简案进行审查签字,并把简案纳入备课考核之中;二抓集体研究的效度。统一研究时间,统一研究地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突出课堂设计,突出学法研究;加强检查和督促。三抓个性化修改操作的实效。我们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结合学情修改。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真备学生,根据学情对通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二是结合特长修改。教师充分考虑发挥自身的特长修改通案,突出自己的特色。学校将个性化修改,作为备课考核的重要依据。

我们坚持在反思上做文章。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写出个人的简短教学后记,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让教师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成败、启示和顿悟,记录自己实施新课程的心路历程,养成自觉学习、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努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达到教学与教研的同步,实现教学与教研的共进。校本教研,给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锻炼、展示提高的平台。

四、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不断总结1.经验:

①我校领导班子思想解放,勇于开拓,不等不靠,大胆带领教师开发和研究适合我校需要的校本课程。

②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整合一批青年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条件,既拓宽了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空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又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③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且纠正了自己过去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并把好的习惯和能力迁移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了各科的学习成绩。我校期末统考成绩良好。

2.存在问题:

①缺少专家的引领,所以造成老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底气不足,开发的深度不够。

②校本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五、下步工作设想:

基本思路:继续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有效落实教学常规,科学开展课题研究,注重提高教师群体素质。

1、严格执行新课程课时计划,确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要开齐学科,开足课时,特别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2、继续加强新课程教材研究。通过课改新理论、新经验、新方法的培训,帮助教师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促进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有效提高。

3、扎实深入的开展校本教研。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提高教研员及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培养特色典型,形成骨干梯队。要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教学的优秀典型;本着边实验,边落实,边总结,边提高的宗旨,充分发挥特色典型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努力达到有办学特色的学校。

龙街二中教务处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报告》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报告: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报告》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8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