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安远县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201*年安远县社会救助工作总结
一、城乡低保
一是组织开展了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针对低保专项治理“回头看”中发现少数乡村家庭收入核算不准确,对象申报不及时,调查、评议、公示流于形式等问题,我县专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低保家庭收入核算评估制度、城乡低保申报制度、低保公示制度、基层干部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全面推行了城乡低保听证制度、初步推行城市低保“三级联审”制度等新做法,对规范社会救助(城乡低保)运作,提高我县城乡低保的社会公信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开展了城乡低保对象大排查工作。为确保排查效果,我们一方面将排查任务实行了层层分解,包干负责,做到“谁排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同时还采取了就业、社保、医保、殡葬等部门联动、信息资源共享的新办法,全面破解“低保易进难出”的症结,通过排查和季度核查,今年1至11月全县累计取消不符条件城乡低保对象654户1335人,新增城乡低保对象697户1422人,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标实现;三是全面实施了城乡低保对象提标提补工作。通过实施提标提补,目前我县城市低保标准已由去年每人每月245元提高到300元,月人均救助补差已由去年的180.1元提高到200.01元,农村低保标准已由去年的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30元,月人均补差已由去年的75.1元提高到90.18元。截止目前,我县现有在册城乡低保对象6778户17888人,月支付保障金213.24万元。
二、医疗救助
一是提高了住院救助个人年度救助封顶线。城乡低保对象、精减退职救济对象、优抚“四类”的住院医疗费,除按规定享受医保或农医报销外,自付部分费按60%予以救助,年内个人累计救助额封顶线由原来的1万元至3万元提高到3万元至6万元;二是增加了大病救助病种和提高了大病救助个人年度救助封顶线。大病救助病种在原来的19种病种的基础上,增加了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和风湿性心脏病3种病种,从而使我县大病
救助病种达到22种。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低保边缘户家庭成员身患22种重大疾病,其住院医疗费除按规定享受医保或农医报销外,自付费用报销比例为30%至50%,年度个人累计救助额封顶线由原来的4000元至6000元提高到8000至30000元。三是调整了特殊救助医疗费报销比例和个人年度救助额封顶线。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低保边缘户家庭成员身患大病救助22种病种以外疾病,经住院治疗,年内个人累计负担住院医疗费10000元以上的,自付费用由原来的1000元至201*元救助调整为按10%予以救助,年度个人累计救助额为4000元。通过救助政策的调整,我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得于进一步提高。截止10月底,全县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8131人次,其中城市427人次,农村17705人次,下拔救助资金790.09万元,其中:下拨城市医疗救助资金239.56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1.78%,下拨农村医疗救助资金677.33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0.6%。
三、五保供养
一是提高了供养标准。通过提标,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已由去年1920元/年人提高到2400元/年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已由去年1320元/年人提高到1560元/年人。二是提高了供养率。为提高供养率我县采取在院供养对象现身说法,回村宣传、乡村干部逐户征求意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五保对象入院供养率。目前我县现有农村五保对象2996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2398人,分散供养对象598人,入院供养率达80.04%,自愿入院供养率达100%,基本达到省、市规定的要求。三是敬老院管理服务规范。为强化对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我县于08年出台了《安远县乡镇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和《安远县乡镇敬老院管理服务规程》,根据《办法》和《规程》,目前全县18所乡镇敬老院已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保卫、护理服务、膳食管理、生产经营等工作小组,并进一步完善了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任务实行层层分解,包干负责,敬老院院容院貌干净整洁,住房亮堂无灰无味,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膳食干净卫生营养合理。每个乡镇以上敬老院设立了医务室,并配备兼职医务人
员坚持每日查房,每月进行一次健康保健教育,每半年为老人检查一次身体,建立健康档案,及时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由新农合和医疗救助100%报销;每天组织一次健身文体活动;每周组织一次个人卫生评比,每月组织一次“五好(星级)院民”评比;老人衣着干净、得体,被套、床单、枕巾每周一换洗,督促院民常洗头、理发、修指甲,讲究个人卫生;定期开展“八防”安全教育,配备电扇、电热毯等防署防寒设备,三星级以上院还配备呼叫器,老人外出佩戴院民卡,全县连续多年无安全责任事故。通过努力,我县“三院”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管理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目标。四是加强了敬老院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为加强敬老院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根据《安远县乡镇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县从08年开始,对乡镇敬老院的法人地位进行了重新明确,规定乡镇敬老院为乡镇事业单位,列入乡镇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由县民政局和所在乡镇共管,对敬老院管理人员按在院对象1:15比例,面对社会公开招聘,人事归县民政局管理,工资福利待遇及敬老院工作经费统一由县财政解决,并依法解决他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乡镇敬老院院长工资每月达到840元,其他工作人员工资每月达到660元,省级敬老院工作人员补贴按省级文件精神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敬老院工作经费按供养对象人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已落实,为加强对敬老院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我们相应出台了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每年定期二次对他们实施业务培训,聘请有关方面的业内人士授课,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参训率达90%以上。五是庭院经济可观。我县已制定并下发了《院办经济创收奖励实施办法》,各敬老院根据生产经营项目,成立了种、养等生产小组,组织工作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院民参加适度的生产劳动并付给相应的报酬,做到蔬菜、肉、禽、蛋基本实现自给自足,院办经济年纯收入每人不低于500元,80%用于改善老人生活。
四、临时救助
我县于201*年开始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县政府相应出台了《安远县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规定: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和城乡低保边缘户因临时性、突发性灾害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可申请获得500至3000元现金或实物救助。为规范操作,强化管理,今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申报审批程序。规定:临时救助必须由对象本人提出申请,提供有关证明,村(居)委会和乡镇做到调查和核查,最后由县民政局审批,临时救助实行随时申请,随时审批,从而以最快的时效解决所属对象的临时困难问题;二是强化了资金筹措和基金管理工作。根据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目标要求,今年县财政已按全县总人口每人每年0.24元标准列支临时救助资金8万元,结合省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建立临时救助基金,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户拨付、专款专用,结存留用的运行机制。截止11月底,今年我县已实施临时救助对象179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6.11万元,对有效缓解城乡困难对象临时生活困难,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扩展阅读:201*年安远职校职成教工作总结
安远职校201*年职成教
工作总结
201*年,我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发展二条主线,深入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力提升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力。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工作,201*年我校职业教育亮点频出、硕果累累,所取得的成绩受到国家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和赣州市委市政府及县领导的肯定,安远职校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双做”模式和经验写入教育部文件在全省推广。一、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全力做好职教资源整合的推进工作
我校职业教育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史文清市长到赣州不久即召开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并在一个月内两次听取职业教育专题汇报,多次召集市有关部门专题研究我校职教资源整合和职教基地建设工作。市人大教科委、财经委、市人大领导邓处长先后几次听取我校职业教育汇报。7月,教育部*****副部长一行,到我校调研中等职业教育等工作。*****部长充分肯定了安远职校的工作,她认为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在内涵与质量建设方面已经比较完善,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她同时指出,当前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应当在市政府的统筹管理下,着力解决资源充分整合问题。为做强、做精我校职业教育,夯实职业教育发展的基地,切实提升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贡献力。
二、全国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技能大赛是我校职教成果的集中展示,按照全员参与,以大赛为抓手全面提升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的技能大赛“全覆盖”原则,组织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加省市各级技能大赛。3月4月我校组队参加了由教育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举办的201*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有近百万名学生参加选拔,最终有3000多名选手在天津参加决赛。我校13所学校69名学生参加了中职组全部8个专业31个项目的竞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代表队共荣获12枚金牌、25枚银牌、15枚铜牌,在37个省、市代表队中位列全国第四,仅列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之后,并首次获得了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双料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1*年5月21日至24日,在杭州举行的201*年“开元杯”首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中,大连市女子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四名参赛选手,凭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的拼搏精神,一举夺得一金两铜一优的好成绩,获得了东北三省唯一的一块金牌。大连代表队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教育部周济部长亲自为我校代表队颁奖。辽宁省教育厅魏小鹏厅长在我校的呈报件上批示:大连代表团在此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给全省教育系统赢得荣誉,也充分反映出大连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和水平,可喜可贺。请报德仁书记、万才市长阅知。何厅长批示:总结大连经验,力争明年全省取得好成绩。
11月初,我校严格选拔、认真组织训练,参加了201*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财经、焊接、护理专业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12个金牌,10人单项一等奖。
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探索职教课程改革之路,深入推行“双做”人才培养模式
201*年1月,在《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1*]2号)中,再次将我校总结的“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明确阐述,并在2月份教育部编印的201*年第1期《职教与成教情况》向全国全文转发我校出台的文件,以编者按的形式对我校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校申报的“职业技术教育‘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范式的实践研究”已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我校把“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教课程改革的有效载体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坚持以学生“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为教育教学的主线,本着全覆盖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做中学、做中教’四个一”系列活动,即在要求每个学校都要上好一节“双做”课、编撰一本“双做”校本教材、创建一门“双做”课程、打造一个“双做”专业的基础上,全市评选出10节“双做”精品课、10本“双做”精品教材、10门“双做”精品课程和10大“双做”示范专业,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对接、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融通。为提高教育教育质量,细化“双做”实践内容,我校已在部分中职学校进行“小班化”教学试点,今年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计划总结经验进行推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大连市推进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意见》,市教育局制定了以“双做”为导向的《教学视导量化评估表》,组织了3次全市大规模的教学视导和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抽测考试,9月份开学后,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学院研训教师深入学校教学一线,通过听课、座谈,进一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为了加强学校全面管理,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我校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讨,为教育部起草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讨论稿),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在为此广泛征求意见。
12月4日,我校承办了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年会,在会上介绍了大连的“双做”教学经验。“双做”模式的深入推进,使我校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也更贴近企业的要求,其表现除在全国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外,在201*年严峻的经济形式下,我校中职学校毕业生依然保持了96%以上的高就业率。
四、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公民,我校坚持以活泼多样的德育工作形式开展工作。
1、组织全市中职学校“文明风采”大赛,共征集征文、职业生涯规划、摄影等三大类别共计1300余份作品,组织专家评选出获奖作品200余份,推荐参加由教育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我校共有27件作品获奖,3所学校获组织奖。
2、组织校园文化月活动和校园文化示范单位、先进单位、优秀单位评选活动。全市58所中等职业学校以形式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参加了活动,评选出全市校园文化示范单位10个,先进单位15个,优秀单位16个。
3、组织我校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德育课改培训,组织全市德育课改培训,共培训280人次。征集优秀毕业生事迹,在做好媒体宣传的同时,筹编职业生涯规划案例辅导材料。
4、开展优秀毕业生事迹征集宣传活动,有十位优秀毕业生事迹在市级媒体刊登,拟汇编全市36名各行业各专业优秀毕业生事迹,编印《职业生涯规划》辅助教材。5、会同市总工会评选出的10名优秀中职学生获得王亮式金牌技工奖学金(每生奖励3000元),并组织金牌技工赴学校为获奖学生颁奖。
6、将艺术、体育教育活动融入德育工作之中,在全市职业学校学生中开展“2+1”模式教学(即学生毕业前要掌握2项体育特长和1项艺术特长),提高学生修养,为学生将来的高品质打下基地。
7、德育工作常抓不懈,以优秀学生事迹宣传带动学生进步,评选表彰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班组、优秀毕业生。
8、在7月1日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文明办、全国妇联等单联合召开的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议上,我校的经验材料和三所职业学校的经验材料被大会收录、交流。我校推选的5名优秀中职毕业生事迹,有4名中职学生入选全国百名优秀中职学生光荣榜,并编入《闪光的青春全国百名中职优秀学生事迹》一书,向全国发行。
五、加强中职学校校长、教师培训工作
201*年,根据课改需求和专业布局调整,我校继续加大职业学校校长及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由国家外专局出资,与市人事局、韩中友好协会共同组织了大连市中职学校首期赴韩国校长研修班。组织了全市18名校长赴韩学习考察,参观了8所学校,形成了2万字的考察报告。考察成果得到了国家外专局和韩方的一致好评。
启动了大连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开展了“鲁班杯”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技能比赛。全市共有33所学校34个专业104名教师先后参加了由6名国家、省、市级专家进行的专题培训活动,89名教师参加了最终的课堂教学技能比赛,经过40名专家、评委的认真考评,共有30人获得一等奖,40人获得二等奖,19人获得三等奖。
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和教学计划制定培训的需要,我校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市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和语文、英语、德育、体育与健康课的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制定了《201*年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分解测算“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资金,确定“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共48个,目前已完成15个项目的邀标书和技术文件的制定,初步确定了6家培训机构参与邀标工作,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建立外聘兼职教师人才库,对各学校外聘兼职教师,逐校逐人审核,目前已入库人员185人。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部署和安排,上半年组织了32所学校280人次的国家、省级骨干校长、教师培训。
华中数控杯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天煌杯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表彰大会上,大连市轻工业学校张莉洁老师、大连市烹饪中等职业专业技术学校吴晓玲老师,获全国首届教学名师称号,大连交通口岸职业技术学校杜春盛校长获杰出校长称号。六、深入推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继续推动职教集团建设
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与地方经济产业布局相结合、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积极推行“产教结合”办学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目前,全市各职业院校都已全面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大连市轻工业学校、大连电子学校、大连商业学校、大连综合中专、大连交通口岸职业技术学校、大连天巳汽车学校、普兰店职教中心等学校在引进企业入校,实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方面成绩突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工学交替型、校企合一型、前校后厂型、自办产业型等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1、全面实施“校企合作计划”
通过校企合作计划的实施,共同解决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改革、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等问题。201*年力争80%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契约式合作关系,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2、继续召开全省校企合作办学洽谈会在全省开展东西部地区有特色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采取“1+2”、“2+1”分段培养等方式,进行合作办学,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就业。力争全省东西部跨地区联合办学招生数量达到3万人。
七、加强职教中心建设和涉农地区职教发展
市政府继续加大支持涉农地区职教发展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引导性资金,全年累计向各区市县职教中心投入1000万元和向乡镇职校投入100万元,用于基地设施建设和购置教学实训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涉农地区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
10月份,辽宁省第三届县级职教中心校长联席会议在金州职教中心召开,总结交流了我校职教中心发展经验。
八、充分利用职教资源,积极做好成人培训、农民教育、退役士兵就业培训及社区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我校统一部署,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启动实施了在连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工程。我校充分利用大连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遴选出8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对我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展面向职场的职业技能送岗培训。报名参加培训的4000余名大学生中,已有1276名大学生被选拔参加了由9所职业学校开发的19个项目的培训,经过三个月的培训,有1077名参训大学生经过考核,取得了结业证书,有318名大学生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为从根本上破解城乡退役士兵安置难题,按照省市主要领导提出“先培训后就业”的指示精神,我校组织大连市交通口岸职业技术学校、大连计算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机车技师学院、瓦房店市职教中心、瓦房店机械制造职业学校等职业院校积极响应,201*年完成机械加工、汽车驾驶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焊接等专业培训千余人,培训人员已陆续走入新的工作岗位。我校退役士兵的培训成果受到辽宁省退役士兵就业中心和省市民政部门的赞扬。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和市领导的批示,我校进行了大规模返乡农民工培训需求的调研,组织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及部分当地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超过2.5万名返乡农民工、当地农民参加了培训,发放培训资料2.1万份、实用技术光盘1589盘。
201*年底,经教育部重新认定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实验区中,我校4个区入选,分别是甘井子区为全国示范区,金州区、沙河口区、中山区为实验区3个;国家示范街道5个,示范项目4个;省级示范区4个,省级实验区1个,省级示范街道16个,省级示范项目27个。我校的社区教育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计划单列市中名列前茅。为提高社区教育工作水平,我校召开了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请全国社区教育专家来连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了指导。
九、克服困难,全力完成招生工作目标
201*年,受外部因素影响,我校有初升高愿望的学生数量较往年减少约1.1万人,外地来连学习学生数量也大为减少,招生形式严峻。为保持我校高中阶段学生普职比1:1的比例不降低,完成我校扩招任务,年初,我校提前部署,规范招生秩序,加大就读中职学校优惠政策及优质职教资源的宣传力度,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联合办学工作和未升学的初、高中学生的招生工作。组织编制了201*年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招生计划,组织编印《中职学校招生指南》、《中招信息报职教特刊》,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发放到县区和学校,其中《中职学校招生指南》编印38000余份,协同印刷单位送到各区市县招生办,由其转发到各学校;《中招信息报职教特刊》编印40000份,全部由邮政渠道按初三在校生比例,投寄到全市192所初中学校,在中考期间与大连市媒体共同策划推出中职招生宣传版面,持续宣传我校中职教育成就和学校介绍。201*年,全市中职学校完成招生2.8万人。
在全国联合招生工作会议和全国联合招生协作会年会上,我校四所学校入选全国联全招生协作会理事单位。
十、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1、研究制定《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根据新时期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校管理规定。
2、根据部、省学籍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程》,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升级我校201*年自主研发的《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业管理软件》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接轨。做好新生注册和毕业让验印工作。
3、规范招生秩序的指导、监督工作,实行录取通知书统一发放,制定规范填写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的。
4、落实《大连市推进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意见》,制定《教学视导量化表》加强教学监督检查;建立“双做”系列优秀成果评价体系;建立师资队伍素质提高计划和外聘教师人才资源数据库。
5、根据我校经济发展实际,适时调整专业布局,宏观引导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201*年新增调整专业共34个。6、全国首创市政府设立政府奖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和王亮式金牌技工奖学金(每生201*元)。201*年,1870人获得政府奖学金,其中1125名学生兼得国家助学金,在我校优秀学生中率先达到免学费的实际效果。10名优秀学生获得王亮式金牌技工奖学金,受到市总工会的表彰。
7、建立奖助学及涉农专业免学费工作体系,设置了申报、评审、发放、监督的工作流程。
8、提出《实习管理指导意见》,加强实习全过程管理,将学生实习实训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进行管理。
9、编写了《大连市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手册》,在学校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学校安全巡查制度。201*年,重点加强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和校舍排查鉴定工作,建立了学校发热情况的“零报告”制度和校舍安全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10、强调教育科研,201*年开题国家级和省级职教科研课题各一个,其中,《职业技术教育“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范式的实践研究》列入全国教育科研“十一五”课题,《基于产业集群下的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列入辽宁省政府重点科研课题。11、定期进行中职教育基础数据和职工教育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数据统计工作,摸清职教发展底数。
十一、落实国家助学金及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
我校认真做好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相关信息的采集、审核、上报等工作。在学校建立了专职工作人员,实现了国家助学金的银行卡发放。201*年,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约3.8万人,政府财政投入约5600万元。勤工俭学、顶岗实习、校内资助及社会资助等助学工作继续推进。
我校201*年将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制定了《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实施免收学费的通知》。年底前,市财政投入约200万元,全市780余名涉农专业学生享受了免学费政策。
十二、加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做好职业教育宣传工作
201*年,我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以此项活动为载体,结合本校实际,就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诸多方向提出建议和意见,部分内容已落实到学校实际工作中和应用于市教育局的工作指导意见中。市教育局还通过市政府组织的“机关干部走进千家企业”活动,深入现场调研企业情况和需求,经过与企业的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加深了相互了解。充分利用媒体的资源优势,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市级以上媒体发表通讯报道20余篇,其中署名的9篇,国家级报刊(光明日报)1篇。通过大连教育网,全年发布职教新闻80余篇,职教通知60余条。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制定了网上信息查看和报送制度。向大连教育网主页教育信息栏目投送稿件40余篇,刊发30余篇。与有关媒体共同策划推出中职招生宣传版面,与半岛晨报、大连晚报等媒体先后推出了中职教育论坛、优质中职学校巡礼等栏目,共计15个版面,十位优秀毕业生事迹在市级媒体刊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安远县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安远县社会救助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