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业大学 总结要求9
关于要求副班导师做好201*年秋季工作总结的通知
根据学校学生工作相关要求,请201*级副班导师做好以下工作总结:
1、每位副班导师按照《北方工业大学学生班副导师工作条例》职责要求,总结半年来工作情况,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加强副班导师工作的建议等。工作总结于201*年1月7日之前上交学院。(汇报提纲见附件1,小四号字体,总结至少5页以上)。
2、填好201*-201*学年第一学期《北方工业大学班级学风状况调查表》(见附件2)。调查表于201*年1月15日之前上交学院。
3、学校将于201*年2月底召开201*级副班导师工作总结及培训会,同时进行大会交流,届时所有副班导师都要进行工作交流发言,请大家做好准备。
请大家将纸版(打印版)材料按指定时间上交学院辅导员处,同时将电子版的材料统一发到学院信箱xinxix@ncut.edu.cn。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二一二年十二月
扩展阅读:北方工业大学概论课程总结
概论课程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在讲话中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为“三件大事”,
即:第一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讲话发表于
A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B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C党的十七大D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毛泽东D张闻天
4、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刘少奇
1C周恩来D张闻天
5、“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中生活水平的提高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D全面协调可持续
9、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首次写进党章的是A中共六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中共十二大10、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D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解放思想
1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A既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有充分体现时代精神B既坚持改革又坚持开放
C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D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
13、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讲话发表于A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B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C党的十七大D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
二、多项选择题
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C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C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发展模式4、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A《关于若干问题的历史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C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反对本本主义》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6、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E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9、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
A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B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C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D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E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科学的内涵,就是指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D专指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
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其不同点在于
A形成的历史时期不同B面对的历史任务不同C具体内容不同D基本精神不同1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有A阶级分析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
13、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理论形态1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统筹兼顾B全面C协调D可持续
15、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理论联系实际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
3.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4.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5.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过程。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著作是
A.《古田会议决议》B.《反对本本主义》C.《实践论》和《矛盾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6.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统一的整体,其实质和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A.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底子薄C.生产力不发达D.上层建筑不完善
8.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他特别强调
A.解放思想B.与时俱进C.求真务实D.独立自主
9.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A.发展B.改革C.革命D.创新
二、多项选择题
1、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富于创造性D.注重协调性
2.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这就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错误倾向主要有
A.教条主义B经验主义C.冒险主义D.关门主义
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A.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B.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C.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D.必须冲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5.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B.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C.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D.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6.解放思想之所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因为解放思想
A.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B.才能冲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是解决面临着的一系列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的需要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题
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土地广大,其结果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B.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C.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D.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3.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C.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5.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
A.软弱性D.动摇性C.妥协性D.不彻底性
6.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7.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牛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10.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ll.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12.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3.在中国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A.中共三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革命B.农民阶级革命
C.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D.旧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民主主义思想B.新民主主义思想C.民粹主义思想D.共产主义思想
15.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变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是
A.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B.中国革命主要对象的变化C.中国革命基本性质的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6.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之一是在
A.《反对本本主义》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改造我们的学习》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7.中国革命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是由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交织在一起的诸多矛盾决定的
C.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D.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决定的
18.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错误,表现在
A.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B.对待小资产阶级问题上C.对待富农问题上D.对待地主阶级问题上19.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
A.把政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B.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0.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就思想建设而言,中国共产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C.无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的矛盾D.无产阶级思想和剥削阶级思想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E.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D.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同盟者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16C.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政治教育
D.对同盟者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E.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4.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A.“毕其功于一役”B.“二次革命论”C.“无间断”革命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5.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6.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
17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
A.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7.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时,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些基本问题是
A.革命转变问题B.统一战线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E.党的建设问题
8.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
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C.地主大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
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0.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优良
作风有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D.自我批评的作风E.艰苦奋斗的作风
11.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冒险主义E.机会主义
12.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13.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集中全党智慧概括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这两个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概括的相同之处是
A.都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
B.都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C.都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人民大众的革命
D.都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既是总路线又是总政策14.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演变和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两个“必然结果”的共同之处有
A.经济条件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阶级基础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C.思想条件都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国际条件都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5.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规定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B.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就是工农民主专政D.人民当家作主是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16.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
D.没收外国在华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1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
A.农民阶级是中国最为集中的、最为革命的先进阶级B.中国革命不同时期人民武装力量的主要成分是农民C.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和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是农民D.革命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是农民阶级的先锋队组织18.“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方面有
A.以土地革命为中心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C.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D.以统一战线为依托19.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中间”是指
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
2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同国民党顽固势力斗争时所遵循的原则是
A.有理B.有利C.有节D.寸步不让21.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是
A.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B.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C.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
D.注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
2.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赎买D.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合作化3.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D.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6.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
段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这种两面性是指
A.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B.与被剥削者阶级的利益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C.既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面,又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面D.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8.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A.人实行农业合作化B.建立国营经济C.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D.恢复国民经济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A.重视工业建设B.强调三大改造
23C.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原因在于
A.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
B.我国个体农业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孤立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我国个体手工业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孤立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我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孤立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2.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形式是
A.临时互助组B.常年互助组C.初级合作社D.高级合作社
13.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
A.定息B.“四马分肥”C.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3.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5.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
A.发展生产B.繁荣经济
C.公私兼顾D.劳资两利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B.独立的社会形态
C.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
D.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7.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相联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它们是
A.工人阶级B.大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8.建国初期,在全国解决土地问题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人民对经济文化生活的要求与社会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生活的矛盾
9.对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毛泽东及其他党的领导人先后有过的思路是
A.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B.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C.先向社会主义过渡,再搞工业化建设D.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同时进行
10.从1949年至1952年,党在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主要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完成土地改革
C.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D.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土地改革完成后,毛泽东分析我国农民的两大积极性是指
A.个体经济积极性B.互助合作积极性C.集体劳动积极性D.个体劳动积极性
1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
A.对民族资本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B.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
逐步过渡的形式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始终采取“四马分肥”1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赎买的方针,所谓赎买就是
A.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B.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C.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D.国家把私营企业改变为集体企业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综合国力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6.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声的文章,是毛泽东发表的
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纪念孙中山先生》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B.没能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C.照搬革命时期的方法搞建设
D.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不要四面出击B.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C.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9.20世纪50年代,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朱德
1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有理、有利、有节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E.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C.发达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3.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
C.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统购统销为主体,以个体经销代销为补充E.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7.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E.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8.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9.20世纪50年代中期,反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理论成果的有
A.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B.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D.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的政治报告
3310.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
A.提出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
B.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C.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D.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关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
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B.从生产力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C.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3.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
A.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
C.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D.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1981年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生产力落后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的会议是
A.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B.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
C.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D.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人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5.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基础方面的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C.国有经济是否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就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D.坚持党的基本纲领不动摇8.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
A.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C.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D.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10.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这是指十七大提出了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
A.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1*年翻两番B.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C.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E.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C.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过渡时期的社会D.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即高级的新民主主义社会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有明显的区别,主要是
A.经济基础存在根本区别B.主要矛盾不同C.根本任务不同D.社会的指导思想不同
4.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
A.我国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化D.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没有发生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C.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5.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是指
A.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B.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资格”C.这种“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
D.这种“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性和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
A.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B.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C.时代主题决定的
D.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和平共处决定的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文明的发展道路,其具体内容是指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生态良好D.经济繁荣
8.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1*年翻两番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D.建设生态文明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技
C.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
A.相适应B.相矛盾C.相一致D.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5.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D.分配体制改革
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
起来
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D.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
7.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全方位就是指
A.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B.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C.就是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D.就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B.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4.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2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5.以下对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C.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D.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A.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B.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C.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D.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7.作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与第一次革命有明显的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A.两次革命的条件不同B.两次革命的内容不同C.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D.两次革命的形式和手段不同8.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是
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世界的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D.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0.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我们要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主要是
A.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B.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C.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D.对外经济关系由贸易为主转为投资为主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不同的资源配方式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
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5.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A.投资规模较小B.经营方式单一C.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D.不是法人企业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7.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A.私营经济B.个体经济C.集体经济D.股份合作制经济
8.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人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人为
A.12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
9.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
A.保障人民基本生活B.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人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A.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B.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C.限制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发展循环经济
1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B.分配形式C所有权归属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1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认识到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4.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
标的会议是
A.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B.1987年党的十三大C.1992年党的十四大D.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15.我们党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确立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
A.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B.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C.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D.混合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决定于
A.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B.所有制结构C.分配制度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17.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
A.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决定的18.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C.租赁、承包制D.国家独资经济
1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却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2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
A.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B.按对资本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C.按对劳动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D.按对知识和知识产权类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21.要加快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是
A.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B.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C.慈善事业、商业保险
D.社会福利、优抚安
22.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是
A.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B.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C.加强扶持机制D.发展互助机制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的一种方式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E.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2.“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一结合既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方面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北方工业大学 总结要求9》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北方工业大学 总结要求9: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