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创建产业特色村工作总结

创建产业特色村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22:30:40 | 移动端:创建产业特色村工作总结

创建产业特色村工作总结

桃花溪村创建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

产业特色村工作总结

桃花溪村位于临安市西北部,毗邻著名的国家4A级景区浙西大峡谷景区,风景秀丽的浙西天池景区贯穿境内。这里空气清新、四季分明、峡谷幽深,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全村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274户,人口851人。山林总面积22328亩,山核桃林3001亩,毛竹2696亩,小竹3050亩,以盛产山核桃、毛竹、石笋干、高山蔬菜和天目青顶茶叶而出名。1995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80元,20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138元。近年来,我村相继获得临安市“五好党支部”、“农民增收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临安市平安村”、“临安市生态示范村”、“临安市民主法治村”、“临安市文化示范村”、“临安市信用村”和杭州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调解组织”、“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特色旅游示范村”、“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等殊荣。

自今年全市的农业农村工作上吹响的“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号角以来,桃花溪村围绕着“宣传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生态文明措施、培育生态文明村风”的建设任务,从物质、文化、服务等各方面的提升和完善为着力点,循序渐进,拉开了“十里生态桃花溪”特色村创建的序幕。现将我村创建“绿色家园、富丽山村”活动,实现产业特色村工作汇报如下:

一、根据“绿色家园、富丽山村”总体规划,开展村庄整治工作(一)科学处理生活污水,改厕工作落到实处

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的重点,我村在农办、生态办、能源办等部门的协助下,把“经济合理,成熟可靠,生态健康,”作为水处理技术应用的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l、污水无害化,污水厌氧处理工程建设。我村共建造了九个生活污水净化污水处理池合计600立方米,采用无动力厌氧处理技术。生活污水经格栅自流进入污水处理池,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池内部分区域设有高效生物填料,强化厌氧生化处理效果。我村还统一铺设污水管网,共铺设污水收集管网1201*米,彻底解决了雨后污水横流的问题。处理后的出水排入人工湿地,达到污水的再净化与资源化。

2、污水资源化,人工湿地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我村建造的人工湿地合计320平方米,能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水的精细处理,有效降低污水的各项污染物指标,并减少二次污染,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同时人工湿地作为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还可利用多元化的物种,完成物质循环,将污水资源化,并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实为一举多得的污水处理技术。

3、改厕工作落到实处,投资17万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厕,新增三格式化粪池改造150户,改厕总计250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2%。

(二)净化水源,开展河道整治

保洁、禁渔,开展河道整治。从201*年开始,我村针对村内的河道,开展科学系统的整治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河道的水文、泥沙、地质、地形进行勘测后,我村制定了相应的整治方案,并进行了清淤泥、驳石坎、筑堰坝等工作。目前已投入资金84.5万元,修筑防洪堤坝2500米,蓄水坝5只,清理河道於泥5公里,投放鱼苗1万尾,为了维护河道水域的生态平衡,村两委决定实施河道禁渔,还对村民开展了细致耐心的宣传教育,并设置河道禁渔标志牌。村两委还将河道保洁、禁渔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并落实村委委员专人负责日常保洁和监督工作。

(三)统收统运,处置农村生活垃圾

我村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户集中、村收集、镇统运”的处置办法。村两委会还着力于村内总体-生环境治理,针对村内生活垃圾堆放不合理,白色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建造固定垃圾箱36只,流动垃圾桶40只,配备垃圾清运车3辆,保洁工8名。设施、措施的到位,加上宣传教育的深入,群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自觉把生活垃圾集中到垃圾箱,由保洁员定期清理外运。村内道路由专人清扫,保证整个村庄整洁、干净。

(四)完善基础设施,推广清洁能源

l、统一规划,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我村村两委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在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符合本村实际的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桃花溪村村庄规划》的蓝图,并依照规划带领干部群众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拆除旧房28幢(户),建新房8幢(户)。硬化村庄道路3000平方米,我村结合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创建项目投入资金450万元,对桃花溪4.2公里公路全线拓宽,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对桃花溪公路拓宽附属工程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方案,村民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筹集资金85500元,筹劳1602工,完成了桃花溪4.2公里公路拓宽工程,为桃花溪今后的发展,解决了有利交通条件,大大促进了桃花溪村农家乐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投资35余万元,村庄道路两旁绿化,村民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122盏,全村路灯亮化。配置健身器材30余种,建造村级办公楼和老年活动中心200平方米。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还进行了清淤和绿化工作,村容村貌大改观。

2、响应政策,推广环保新能源。我村近几年来一直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特别在近年政府节能减排的政策下,清洁能源的推广更是成了农村连片整治的新任务。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通过几年建设,已经做到了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100%,液化气节能灶具普及率95%。清洁能源利用率提高了30.9%,达到了83%,非清洁能源耗设备热效率达到30%以下,达到了《杭州市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项日管理办法》的要求。

一、围绕农民增收主题,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一)利用地理和气候优势,发展“五高”特色农业。

自我村创建“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特色村以来,为实现“家富”,村两委班子继续抓好经济,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先后投资500余万元修建公路、林道,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新发展高山蔬菜600余亩;投资300余万元兴建了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已列为国家农业部项目扶持提升工程。推广小型农机具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高山瓜果、蔬菜、笋干、药材、山核桃“五高”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业,产品畅销长三角,年增加收入达350多万元。

(二)打响生态品牌,发展生态旅游。

把“农家乐”旅游作为一个长期的项目,积极对外宣传,招商引资,定期对农家乐设施,食品安全等各方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农家乐旅游等第三产业高效发展,不仅促进农民增收,更打响了桃花溪生态旅游的品牌,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农家乐经营户效益最高的年接待游客量达3000多人次,收入逾30万元,户均年净增收5万余元。201*年,我村又充分利用高山蔬菜基地项目,推出了“高山蔬菜节”,办起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不仅让游客体验到现实偷菜的乐趣,促进了我村特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重视文化建设,提升生活品质

为实现“人和”,桃花溪村努力做好杭州市级文明村复评工作、添置各种文化设施,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进一步提高了农村文明的软实力,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一)添置文化设施,营造文化氛围

对村办公场所进行全面的改装,建立老年文化活动室,配备了棋牌桌、乒乓球桌,同时,建立村图书室,现有藏书300余册。阅览室每年投入两千余元资金订阅报刊杂志。两室安排了村妇联主任为图书管理员,保证开放时间。(二)丰富农民生活,开展文化活动

积极邀请了上级文化部门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7月9日晚,举办了由浙江农林学院组织的“感怀红色记忆、弘扬革命文化”文艺下乡汇演,鼓励村民参与表演,城市文明乡风文明交相呼应,其乐融融。8月16日,我们举办了“高山蔬菜采摘节”活动,让游客们亲身体验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摘新鲜蔬菜,看美景,以旅促农,农旅结合,不仅拓展了我们休闲生态旅游的空间,而且,帮助农民增加了果蔬的附加值,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农业、旅游双丰收。多次组织村民观看“送文化下乡”影视宣传作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张贴标语、横幅、布置村宣传栏、召开座谈会,深入走访谈话,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文化理念。村民自发组织了乒乓球队、象棋社和腰鼓队、锣鼓队。队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受群众欢迎。

二、讲求实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把群众生活品质和村民素质的全面提升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风气不断优化。

通过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村制作了大量的宣传牌,在全村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村民的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二)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系列评创活动,“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率达到60%以上,平安家庭创建率达到85%以上,以典型带动全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好青年、好媳妇、好婆婆的评比,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宣传教育功能。

(三)成立志愿服务组织,义务为民服务

6月8日,桃花溪村成立了“绿色家园、富丽山村”村级志愿者总队,下设和事佬、山里人、野生动物保护、清洁庭院、农家乐示范、老年人服务六支分队,各支小分队在成立后积极的开展清洁日、农家乐培训、野生动物保护、清洁庭院评比等各项活动。

(四)抓好义务教育,重视村民技能培训。

抓好义务教育工作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村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工作。经常通过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使我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在积极做好下一代教育事业的基础上,我村还十分重视对村民的技能学习和培训工作,组织人员参加各级各部门开办的各类技术和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劳动力参训率达到80%以上,农村实用人才比例达到5%以上。(五)抓公共卫生、注意疾病控制

凡是小吃店、代销店和农家乐等公共场所等特殊行业必须“三证”齐全,从业人员的健康合格率、食品抽检合格率,餐具消毒合格率都符合考核所规定的要求和标准,配齐相应的卫生设施,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卫生公约和监督制度。适龄儿童“四苗”单苗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通过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全村爱清洁卫生的人多了,读书看报的多了,学农业技术的多了,计划免疫和妇女儿童保健卫生管理工作得到落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邻里和睦,形成一派祥和气氛。

三、坚持两手抓,做好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村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专人负责,设立各生产组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情况,做好本村育龄妇女登记工作,进行定期保健检查,由综治办配合,及时掌握外来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历年来,无一例早婚或未婚先孕现象的发生,计生符合率每年都达100%。积极做好适龄青年的征兵体检工作,及时完成征兵任务,对于安置复员军人,优先考虑军属的各类要求,妥善照顾好五保户、困难户。

四、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通过宣传,增强了广大村民的法律、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通过各类会议,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别要求各企业负责人,在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中,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二)防火防盗工作长抓不懈。及时处理各类用电及火灾隐患,从而使村民的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三)发挥民调、帮教、协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治安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

(四)加强综合治理,定期组织专人查访民情民意。我村建有纠纷调解组织,及时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及早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制止危害社会的坏风气,做好后进青年的帮扶教育工作,全村没有出现群体性上访案件,没有出现刑事案件,崇尚科学,无封建迷信现象,民间纠纷随时发生随时解决,结案率达到100%,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五、工作展望

建设“绿色家园、富丽山村”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新农村建设实际,在深入调研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进一步夯实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新跨越所搭建的新平台。我村将更加注重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努力。

大峡谷镇桃花溪村村委员会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扩展阅读:特色村寨创建工作总结

开展特色旅游村寨创建促进新平乡村旅游发展

近几年来,新平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围绕花腰傣文化品牌,确立了“两山(哀牢山、磨盘山)一镇(戛洒镇)、两村(戛洒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和漠沙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一河(红河)”的发展思路,加大了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风貌、农业生态、农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等为主题内容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子,旅游业成为我县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积极促进了新平旅游产品的转型,有力推进了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县开展创建活动情况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优化旅游环境,促进全县乡村旅游发展,201*年,县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以戛洒为试点,以建设“最美的乡村”为目标,在戛洒集镇范围内,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开展了乡村文化示范工程和花腰傣民族特色村寨创建活动。

花腰傣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工作以戛洒镇为实施主体,主要在集镇周边10公里半径辐射范围内的花腰傣民族村寨开展,根据村组条件和基础,实施分步创建。县旅游局、文化局、建设局、县妇联四个部门按照职能对创建工作进行指导。以花腰傣民族文化传承展示、村庄特色民居规划建设、旅游接待规范、居家文明建设、参与旅游节庆活动、特色创新为创建工作内容。201*年内,旅游局多次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深入旋涡、逛纳徕、平寨、新寨、大槟榔园、蔓里等村,在群众中开展创建工作的宣传发动,配合戛洒镇政府开展创建工作指导。在戛洒镇的积极努力和多部门的配合下,花腰傣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工作初见成效。旋涡村和逛纳徕两个小组已基本具备游客住宿、餐饮、休闲、体验接待功能。其它村组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展示、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居家文明建设、群众思想观念的引导和转变方面也凸显出201*年度创建工作的成效。12月,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创建工作考评小组,依据年初目标计划和各部门考评细则对试点村寨实施了考评。

在201*年戛洒试点的基础上,201*年修改完善了民族特色村寨创建方案,按照“一个目标、一条线路、三个板块”的旅游发展思路,以建设“一村一特”和“最美的乡村”为目标,扩大创建范围,力争用3年时间,以“生态优美、村容整洁、特色鲜明”为标准,以自然村为单位,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使一批村寨基本达到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标准。

通过近二年以来创建工作的开展,花腰傣群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为实施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走以旅富农、以旅兴农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子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目前,我县的戛洒大槟榔园村、漠沙曼线南薅村已被列为省级旅游特色村,戛洒曼理村、平寨村和漠沙大沐浴村、曼线南薅村纳入201*年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活动的重点。

我县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共硬化路面8560平方米,种植各种树木8000余棵,栽植花卉201*0余株,新建和改建房屋212间,改厕18间,购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252台件,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165万元,接待游客15万余人,旅游收入达104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乡村旅游接待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我县有不同规模的农家乐饭店近20家,戛洒跃南村和漠沙大沐浴等村的7个乡村旅游经营户通过了玉溪市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质量等级评定,其中,四星级接待户1家,三星级接待户5家,两星级接待户1家。戛洒旋涡村27户农户依托新农村发展政策,实现了整村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启组逛纳徕花腰傣民族风情园已完成28幢连体民居建设工程。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的组织领导。

为开展好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活动,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明确整个创建评比活动在县旅游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戛洒镇、县直各培训指导责任单位要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认真组织实施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创建评比活动。

此外,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村寨调研,把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和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创建紧密结合,各有侧重开展工作。行业管理按照相关标准,提前介入,积极做好前期行业指导和工作培训。在乡村环境和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善、花腰傣民族特色项目建设、发展“傣家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思路和意见,要求“傣家乐”经营户下工夫做好民族民俗、农事活动、果蔬采摘体验,丰富民族特色食品和农村户外运动项目,力争做出名副其实的花腰傣民族特色,在总结推广戛洒跃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经验和基础上,做好花腰傣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工作。

(二)精心规划,突出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的资源优势和特色。

我县旅游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旅游产业发展意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乡村旅游的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认真研究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发展布局,努力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突出了乡村自然景观的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观,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满足游客旅游审美的需求。二是突出了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花腰傣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和农业知识等,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求;三是突出了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体现出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满足游客对跨区域文化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根据以上规划思路,确立了以戛洒大槟榔园、曼理、平寨和漠沙大沐浴、南薅为重点,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活动。

(三)突出特色,分类整理创建标准。

根据新平乡村旅游产品转型要求,新平重点在“特”字上下工夫,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塑造浓郁民族文化特色为重点,全面建设“生态优美、村容整洁、特色鲜明”的民族特色村寨为总体目标,弘扬生态理念和民族文化,按照星级分类,把标准整理成容易理解、便于把握的文本,印发到村(组),村(组)可根据基础条件创建目标,确定需要集中财力、人力、物力主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完善哪些创建指标,力争创建工作做到点、做到位。创建工作以戛洒镇为主,旅游、文化、建设、国土、交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社团根据创建工作需要做好指导、服务和支持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考评细则并实施创建指导工作。

(四)规范服务,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环境。

我县乡村旅游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的引导和现实的教育下,积极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意识。一是建立健全规范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高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规范农户家庭的接待服务标准,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并且进行了乡村旅游星级评定,目前,我县有7家“农家乐”被玉溪市命名为乡村旅游级星接待单位,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5家、两星级1家。三是切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四是努力加强人才培训。先后邀请各类专业老师及有实践经验的高星级酒店老师,举办了三期乡村旅游服务培训班,从规范服务礼仪,提高服务技能等方面,对270多人进行了培训,其中220人取得了旅游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

(五)深入指导,创建“傣家乐”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在对哀牢山〃红河谷民族风情旅游线的民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进行了调研后,选定了田园风光优美、民族文化风情独特、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积极性高涨的戛洒镇曼里小组,进村入户,带领农户一起动手用花腰傣手工艺品和生活农具等对房屋进行了内装饰,指导农户从乡村的“土”文化上来打造,营造乡村生活气息,凸显生态、民族的乡村特色,体现花腰傣餐饮风味,实地创建出一个“傣家乐”旅游经营模式,为下一步创建更多、更规范、更具特色的“傣家乐”树立了典范。

(六)考察学习,提升新平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开拓视野、创新理念,全面提高我县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加快我县旅游景区开发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县旅游局和县旅游行业协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先后两次带领相关旅游经营户外出考察学习。201*年5月20日至22日,实地考察了玉溪市灵秀镇、易门县馨苑、通海县里山和三杯杯、华宁县的华溪等四星级和三星级农家乐。201*年9月16日至21日组织赴厦门、武夷山学习考察。通过考察学习各经营户深受启发、触动较大,开拓了视野、思维,深切感受到与旅游成熟地区相比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也看到了我县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对今后新平县旅游行业发展树立了信心,对于打造我县自己的品牌和自身的特色有了信心。

通过集中学习考察,为经营户搭建起了相互沟通和交流学习的机会,相互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增进合作。

三、取得的成效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游览内容,还为新平农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沟通和文化交流,增强了群众的发展意识,推动了当地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发展农家游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通过外地的经验和我们自身发展的实践表明,创建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可以达到“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益。农户把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将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经过对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的农户进行摸底调查,大部分家庭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远远高于全县3288元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从我县农业生产和旅游发展现状看,当旅游旺季来临之际,正是我县农业生产农闲之时。农民放下手中的农活,敞开农院,广纳全国各地游客,从事旅游服务,将农业生产和旅游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旅游服务和农村生产农两不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优化了农村环境,改变了农村整体面貌。自201*年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在乡村旅游规划范围内的有35个村民小组,占全县11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的31.5%,累计整合新农村建设、整村扶贫、异地搬迁、民居抗震减灾、旅游扶持等项目资金201*多万元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修建了进村道路,整治了村容村貌,兴建了水电设施,整修了农家庭院,畜禽分离,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粪草随处堆,畜禽满街跑”的状况。戛洒南蚌村启祖村民小组投入了850多万元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并创新乡村旅游的发展经营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经营,促进乡村旅游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有利于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强调的是充分利用乡村地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无形资产(如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具有投资少、效益高、回收快等特征,相对于其它产业发展更具有比较优势,市场风险也相对较小。农户只需将自家庭院加以硬化、绿化、美化、改水、改厕,并且购一批厨房餐具,经过必要的标准和服务规范学习培训,服从旅游行业管理,便可挂牌对外营业。旅游旺季时接待游客,淡季时自用,不仅增强了我县旅游的接待能力,还培养了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农民的鸡、鱼、肉、蛋、蔬菜等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还可以就地得以消费,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四)可以促进非农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众多部门和行业的支持和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反过来又可以带动许多部门和产业的发展。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无疑可带动农村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和民族工艺品等行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服务产业发展薄弱的方面。

(五)农户与游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活动将吸引大批城市人来农村感受自然、体验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农民转变观念。同时,农民足不出户就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工一条龙,吃、住、娱、购多种经营,农民不再将离乡进城作为感受现代生活的唯一途径,而是就地可以享受城市带来的文明成果,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乡村旅游为农村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拓展了农民视野,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改变了农民生活习惯,净化了农村社会风气。农户通过硬化、绿化、美化庭院及改厨、改水、改厕和改造居住条件,从而对于改善乡村的社区环境、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城镇化都将起到十分有利的推动作用。

(六)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就业机会,能带动相关的5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是相当明显的。我们新平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活动,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农村劳动力可以合理安排劳作与服务,增加更多的收益。

(七)可以更加有效的保护挖掘民族文化,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失去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失去了民族的灵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花腰傣一些古老的习俗、文化,已被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汉化,抢救和挖掘民族文化已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当然,保护民族文化,关键是要创新。创新是事物延续的源泉。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形式到内容几十年不变,再好的文化也会被淘汰。因此,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改造和提炼,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时代特征的文化,以此凝聚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挖掘民族文化,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泉。

(八)可以有效聚集人气,有力的促进小城镇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代人的旅游已不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旅游者由最初的寻求特、新、奇、异等刺激,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的追寻和探求。地方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是地域旅游文化的根,是形成景区特色的基础,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的创建越来越适合现代人旅游的需求,将吸引更多游客进入新平,进入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为有效聚集人气,促进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

总之,就我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有许多好处。从产业发展的长期目标来看,为了延伸产业链条,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所以我门应结合县情、地情,围绕旅游市场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创建民族特色村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县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产品策划、包装上不了规模、档次,旅游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旅游产业也难以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二是人才匮乏,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奇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旅游线路和产品促销范围还叫窄,与周边县区的互通互联有待加强,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四是在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的创建中各村的民族文化传承表现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各自独有的特色。

二一一年三月九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创建产业特色村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创建产业特色村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创建产业特色村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9231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