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星小学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总结
太星小学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总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课程改革意识
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我国基础教育而言,当前要突出抓好的有四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把课程改革提到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的位置上。我们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中,已面临极大的挑战,为了使新课程顺利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意见》,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健全机构,制定方案,认真做好课程培训工作。
新一轮的课改实验,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程,没有现成的东西可借鉴,没有成功的经验可遵循。因此,培训工作显得极为重要。首先,我们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工作来抓,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学校多次召开课程改革工作会,宣传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课程培训总体实施方案及学员制度、考勤制度以保证课改实验顺利有效的实施。同时成立学科专家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科教师的日常培训指导工作,要求定期进行研讨、总结、交流。
1、组织开展全员“通识性”培训。我们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原则,根据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思路,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较大规模的小学教师的“通识性”培训。这次培训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一次真正的“洗脑”,使全校教师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2、进行分层化专业培训。首先,小学专兼职教师及骨干教师参加课改培训,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因此我们将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讨放在培训的首位。这将有助于全体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
其次,组织小学教师为期1周的新教材培训。通过讲座、集体备课、分组说课、现场上课、集中评课等形式进行教材培训。其中吴琼老师开展通识培训,。骨干教师也发挥培训、指导、研究和示范的作用,和参训教师一同上课、一同研讨,共同进步。
总之,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注重面向全体,强调人人参与;注重培训方式,强调形式多样;注重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效果。所有培训组织严谨、纪律严格、培训严肃。我们深信:专业培训使每位教师都经历了一次“洗脑”的过程。这将有助于全体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观,以促进和推动新课程实施。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边培训、边研究”的原则,一方面将通识培训中形成的新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又反过来加深对新理念的理解,把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逐步内化并外显于实际教学活动中,使培训工作更扎实、高效。
三、课改工作的初步收获、思考及反思(一)初步收获:
1、我校新课程实施改革以来,通过培训、研修、实践,广大教师对课改实验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课改工作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2、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所提高。虽然课改实验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但许多教师把搞好课改工作与提升教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众多教师己清楚地认识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重要性,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重视,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3、全体教师课改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及在学校听、评课活动及校本培训调研中发现,教师课改新理念在不断凸现,主要表现在:课堂组织形式的互动化;师生地位的渐趋平等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媒体运用现代化。同时在学生评价中更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多种评价形式(如小组评价、个别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学校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适合本校的校本培训活动。(二)思考及其反思: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2、各学科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由于相关学习较少和各类理论书籍缺乏,致使课改实验研究力度比较不足。
3、如何加大力度解决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整合问题。
4、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在今后的研修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201*年9月
扩展阅读:小学数学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和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年8月25日我参加保亭县教育局小学数学新教材、新课标学习培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太星小学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太星小学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