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12.教务处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又是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年结束了。本学年,我们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任务,努力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了实处。学期初、为了迎接201*年国检,全体总动员,进行了彻底、清楚的摸底工作。学校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注重了操作性、求真务实。应乡教管中心安排,我们对学校档案进行了全面的、彻底的修订和完善。使其工作有计划的安排了,有步骤的完成了。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真正地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师”这样一个全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上,我自己认为态度上是重视的、表现上是积极的,从来没有因为个人情绪而使其受到不良影响。一年来,在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的教学工作和去年相比更是有条不紊。
回顾本年度教学工作,在各级校领导带动下,全校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了各项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认真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完善和改进了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乡教管中心安排的工作上,在本人的带动下,全校教师更是一腔热忱,积极地、高质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我们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我们不仅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反思,而且在教学技能方面进行了更多的思考,更多听课、更多评课。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所以我们的宗旨是求真和务实。这段时间里,我们力求在公平、公正、无私的环境下清晰明朗的开展工作。我们继续以学生发展为本,适时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了评估和研究。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我们采取了相应措施,与全体师生共同建构共同创造共同生成了新课程,创造了一流的教学。
我们学校属村级小学,教学硬件设施落后、条件差,有些方案不能按计划实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在一些实验课上,教师们都用心地自制了教具,学生们更是积极地自制了学具,使其一些实验课要掌握的知识直观的、容易的让学生接受了。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教学上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这些成绩都离不开我们师生的“三苦两乐”精神。本年度,我们仍保持了过去的作风,慷慨解囊、率先垂范。处处以人为本,事事讲人和,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都感觉到了教育的力量,从而实现了最终的教学的。对于这段时间我校的教学工作,我们深感辛苦并快乐着。我们欣慰,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也更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氛围。这是李化小学7位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共同努力、互相协作的结果。
本年度,我们再次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以民主、开放、合作的精神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更多反思、更多收获。暑假里,我们全体教师都在积极行动,教导主任更是昼夜不休、积极地配合乡教管中心修订档案。开学初,教务处根据义务教学阶段课程安排标准认真地、恰当地安排了课程。督促各教研组制定了活动计划、班主任制定了工作计划、培优辅差计划等;在第三周再一次组织教师对档案进行了排查和整理,查缺补漏,装订成册;在第五周,我们组织教师教师建立了班级图书角,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在第八周,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对新任教师陈显鑫老师所教的各门课程进行了听课、评课活动,老教师们都针对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全体教师都交流了经验,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第十周,教务处认真组织师生进行了期中考试;检测之后教务处组织各位教师对本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撰写了试卷分析材料;学校在第十三周对在本次考试取得前三名的同学进行了表彰,以激励上进、鞭策后进为目的,取得了很好地感染效果。本学期从第四周开始,学校组织对各位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进行了严格地训练,每位教师随时都可以听其他教师的课,以达到互相督促、改进的效果;在第十三周,教务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小结,就不足之处向学校进行了汇报,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就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养成情况向家长进行了回报和澄清,使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巨大的进步;在第十四周,教务处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书画竞赛活动,表彰了优胜者,在第十五周,教务处对学校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组织教师进行了作业评比,展出了优秀作业。学生们也对优秀作业进行了轮回参观,每班评选出了一名优胜者,进行了奖励;在十六周,教务处成立了教案评比小组,结合教务处平时的审签记录对教案进行了检查,决定学期末选送优秀教案到上级单位参赛。
另外,今年我们今年也特别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特别重视学困生。对于学校的学困生,责任到人,严抓严管。特别是在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学习方法等习惯的养成上下了不少苦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学期我们再度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严格要求了每位教师。教导处认真、严格地签署了每篇教案,杜绝了每一位教师无案上课的情况。任课教师无论是备课、讲课,还是作业处理、培优辅差等工作中我们仍是积极投入。
但是,目前在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年龄结构老龄化,如英语、科学等科目的教学工作加大了年轻教师的工作量,严重地影响着我们教学质量;另外,学校学生也是逐年减少,每个学生所占的百分比比较大,考试科目也是不断增加,而且学困生的数量递增,这就给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压力,考试合格率低,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相信在领导的重视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总之,学校的教学工作是核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提高,我校今年特制定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
制度,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千秋伟业,并非能一蹴而就。有始有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这样才不会前功尽弃。所以我们还要继续挖掘潜力、求真务实,让后期工作有成果、有特色。
以上就是我们这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很简单,也很踏实,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健。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李化小学的教学工作会更上一个新台阶!下学年工作思路:
1.严抓教学常规检查,落实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加强教研、备课、听课、评课、作业、辅导的检查管理。
2.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以素质教育为契机,推进教师队伍的向前发展。3.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深化主题教研。
4.狠抓学困生,倡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5.克服条件不足的困难,倡导教师力求自制教具,学生自制学具
6.要求科任教师以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方案,培优辅差,力争一流的教学成绩。
魏璞
201*年12月20日
扩展阅读:201*年教务处工作总结201*.12.22
201*年教务处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及教务处201*年教学工作计划,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及各二级学院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教务处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现对各项工作进行回顾,大致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主题,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进一步密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各类校地合作平台为依托,拟定了成立“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方案,推动校地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改革教学模式和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体现工程人才培养的能力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教师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先进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为引导,中小学深度参与教师培养过程,按学科知识和教师专业双重标准要求培养教师职业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另外,为借鉴兄弟院校人才培养经验,教务处组织二级学院相关人员分别考察走访了丽水学院、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等地方高校,学习他校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而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合合作办学的经验,以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另一方面,组织人员积极参与省内外高校或有关部门组织的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等方面的研讨会,提升人才培养理念。
(二)积极对接“卓越计划”,开展“3+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的申报评选
5月份,值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暨第十二次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教务处以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旨在推进“卓越工程师”、“卓越教师”的培养,积极形成《台州学院关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并呈交大会审议。此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以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为标志,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展实践环节的指导,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启动“3+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9月初,教务处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主题组织部门相关人员与建工、机械两个学院开展专题调研,该学院院长、教学院长及相关专业负责人等参加了研讨会,并根据自身专业及学科特点分别对“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思路和实施经验作了交流介绍,同时客观分析了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此次调研为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选择、实施方式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1月,学校出台《关于本科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计划修订的指导性意见》,鼓励各二级学院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对实行“3+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的校外培养总学分、实践环节等做了具体的要求,鼓励工程、医学等有行业认证标准的专业按照专业认证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随后,以修订201*级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组织开展台州学院“3+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试点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并出台了立项申报通知、改革专业试点项目的申报书、专业试点评审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文件,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积极进展中。
二、以内涵提升为目的,加强教学建设
(一)顺利开展专业建设和拓展工作
上半年,学校拟申报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业设计、会计三个新专业。4月份,完成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申请工作;做好了201*级本科学生第二专业的招生宣传工作。
(二)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上半年,完成了201*年课程建设立项54门,其中校级3门,院级51门;本科53门、专科1门。组织校内专家完成了校级第十四批课程评估验收工作,经校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共有《英语语音》、《微生物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双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6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管理学》、《VB程序设计》2门课程被评为校级合格课程。
精品课程是教学标志性重要成果之一,为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质量,发挥其示范作用,扩大其受益面,6月29日,教务处牵头组织校教学督导对201*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开展中期检查,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根据汇报情况与各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在完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加强课程特色培育,推进教学改革研究,培育优秀的教学成果,改善课程的网络资源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有效促进精品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三)继续加大教材建设力度
顺利完成了春秋季教材征订及发放工作,保证了教学秩序有序进行。今年我校教材建设成果显著,《传感器及其应用技术》等8部教材列入省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英国文学选读》等10部教材被评审为台州学院第四批重点建设教材项目。5月份,我校被吸收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材建设委员会第九届常务理事单位。12月份,完成了“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的第一次遴选工作。另外,还联系高教、复旦大学出版社,搜集一些比较权威的教学课件、样书,为老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增加教师对教材使用的选择度。
(四)进一步规范教改项目管理工作
年初,201*年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教学方法示范课程正式发文立项。年底,教务处要求教学方法示范课程主讲教师总结提炼进一步制订和完善了项目实施方案,以利于
切实发挥这些优质课程在教研组内的示范效应。
三、突出实践教学重点,推进两类基地建设
(一)以规范常规实践管理为基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扎实做好各类实习见习工作
今年我校顺利选派外语、人文2个本科专业2名师范生到临海市2所农村中、小学参加第六、七批顶岗支教实习活动。第七届优秀师范生“拜师学艺”活动共有9个学院12个本科专业51名201*级师范生和临海市、椒江区9所中小学32名优秀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关系。今年全校学生上半年有3852人次、下半年有3008人次参加各类实习、见习;有10个学院14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1142名师范类毕业生参加教育实习,共评选出405名年度教育实习优秀实习生和10名教育实习优秀带队教师。下半年,根据台州市教育局、台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求,我校组织推荐了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我校201*年度台州市大学生优秀实习实训基地。
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01*届本科毕业生2538人,专科毕业生570人,其中本、专科实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人数分别为2532和569。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率为7.35%,优良率为59.08%。为不断提高我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改进工作水平,今年仍将继续实施院(系)、学校、校外三级评审体系,以获得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反馈。
切实做好实验教学管理工作
本学期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实验期中检查,督导们通过听取学院的汇报、观摩新教师实验课、与新教师座谈以及检查其批改的学生实验报告,了解我校实验教学运行状况和实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召开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对检查的情况及问题进行反馈和研讨。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和开放内容进一步得到提高,实验教学资源得到更全面、有效的利用。本学期易制毒化学品的申报、使用和管理也逐步程序化和规范化。
(二)以政策激励为手段,调动师生提升学科竞赛水平积极性
上半年,教务处拟出台了《台州学院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管理办法》,调整了学科竞赛、学生专利等涉及“培养质量指标”的标志性项目激励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竞赛和申报专利,提升学生学科竞赛的水平和质量,进而激发培育“培养质量”标志性项目。本学期,我校学生参加了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组织举办电子商务竞赛获得参赛奖5组,结构设计竞赛获得参赛奖2组,程序设计获得三等奖2组,优胜奖2组;参加省教育厅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等奖1组。另外还参加了浙江省第八届给水排水工程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2组。
今年,由教务处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共15人获奖,教师教育学院戴卓楠和外国语学院夏克浪获得C类一等奖和B类一等奖。浙江省高等数学竞赛中,我校共有30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20人。今年上半年共举办校级竞赛15项,开展院级竞赛20项。上半年共评出6位教师为201*年度学术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
(下半年还未统计进去)
(二)以两类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尤其是各二级项目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能真正使我校成为辐射台州,涵盖中小学,兼顾职前、在职和职后三阶段的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培训中心、研发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担负起为各级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和引领各级学校师资内涵发展方向的双重任务。为此,6月底,教务处牵头召开了二级项目进程工作汇报会,11位项目负责人以PPT形式分别作了介绍,总体看来,各二级项目集中体现了我校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的特点,做到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综合性大学的普适性要素与我校师范教育传统特长相结合等。同时为了更好地配合二级项目,3月初,经校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审
核,校教学委员会审定,共有6类53项教师教育基地三级项目被确定为校级教学建设项目(其中重点项目9项,一般项目44项)。10月份,教务处协同信息技术中心完成了50项教师教育基地网络教学资源及教学平台建设和8项教师教育课程CAI课件研制的立项工作。另外,今年我校与临海市东塍镇中学、临海市大洋小学、台州学院椒江附属中学签订合作共建“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台州学院师范生教学实践学校”协议书,并将相关建设款项拨付到位。
台州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有利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岗位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11、12月份,医药化工、材料工程、机械制造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分别通过市评估检查组的验收。专家组对各人才基地的建设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基地建设带动了几个学科、专业的发展,在教学改革、科研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
四、以稳定教学秩序为基本前提,加强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一)改革和创新监测点,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本年度,深入落实全员听课制度,但建议学院尝试以各种教研组为单位,以教学方法示范课和教改研究项目为载体,以公开课为活动平台,有效取得全员听课和教研活动的双赢结果。期中教学检查鼓励根据学院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自行拟定额外的检查事项,教务处则通过组织学习委员座谈或委托校学生会开展全校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专题调查,特别关注了公开课、全员听课等教研活动制度的执行情况,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教研价值。继续发挥教学督导在听课指导、专项检查验收等常规工作中的有效监控作用,但重新设计了督导听课记录纸,在教学区设置了教学信息箱及时收集督导随机听课所了解的课堂教学情况,并加以统计分析,形成有效的质量监测反馈机制。
今年,校教务处着力改进原有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建立了以服务老师同学为宗旨的班级教学信息员服务团队,把工作重心放到教学一线。团队实行岗位负责制,
学习委员担任组织核心,根据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及时落实课代表,协力开展师生沟通、信息传达、课堂管理、设施维护等教学服务工作。教务处通过召开学习委员座谈会、编发《工作手册(指南)》、开设网络信息平台等方式积极指导班级教学信息员服务团队的工作;同时联合信息技术中心建立了教学设施故障信息日常报告平台,便于在第一时间检修;图书馆也为各班学习委员开设了多场互动式专题讲座,介绍学校书刊文献等各类学习资源。截至目前,班级教学信息员服务团队参加专题培训近800人次,提交工作汇报超过201*份。近期校学生会学习部面向全校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约60%的受访同学认为班级教学信息员服务团队在学风建设方面发挥了很好或较好的作用。
(二)规范日常教学管理,稳定两地校区教学秩序
学校临海椒江两地校区办学,给各项教学安排都带来不小的困难,但教务处人员仍能克服困难,妥善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具体工作大致如下:(1)认真做好课表、校历编排、排课、调课、第二专业(辅修)工作、学籍处理、校外人员旁听、课程考核等工作,落实好教学任务,加强对教师上课资格的审核。(2)做好201*届毕业生的毕业和学位授予资格审核等工作,201*年预计毕业3697人,实际毕业率99.40%,本科学位授予率95.85%。201*年新生报到人数为3899人,报到率为98%。今年我校共有132名学生成功转入新的专业学习,占申请总数的50%,其中201*级新生116人,201*级学生16人。(3)认真组织完成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教师技能过关考核、课程期末考核、补考、学分重新修读等各类考试,以及相关成绩的录入。(4)完成了201*届师范类毕业生教师资格网络申报,审核,证书制作及发放工作及浙江省2+2选拔优秀本科生报名工作。
五、配合学校起草“十二五”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发展规划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去年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教务处负责起草了《台州学院“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和《台州学院“十二五”教师教育发展规划》两个子规
划。两个子规划对“十一五”期间学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标志性项目培育、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规划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发展教师教育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明了我校“十二五”时期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特色培育等方面的发展重点。子规划突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旋律。子规划为“十二五”教学与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12.教务处教学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12.教务处教学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