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201*石磊考研政治总结

201*石磊考研政治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23:24:42 | 移动端:201*石磊考研政治总结

201*石磊考研政治总结

201*考研政治会议著作总结

党的十八大马上就要召开了,在此,我将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有关的知识总结如下

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知识点小结

一大: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前途

二大: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性质革命动力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新的革命方法

三大(瓦窑堡会议):革命的统一战线

四大(洛川会议):争取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八大: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

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六届六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七届二中全会:两个“转变”两个“务必”

七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在建国的头三年里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②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③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⑤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⑥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⑦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⑧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八七会议: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遵义会议: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下面的内容是关于一些著作的总结附录二:著作总结

《四洲志》中国近代第一本具体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魏源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盛世危言》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郑观应在著作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主张。

《救亡决论》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天演论》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严复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洪秀全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都表示赞同,并下令镌刻颁行。但是,由于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通篇没有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因而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形成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二、《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论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

三、《反对本本主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四、《实践论》、《矛盾论》科学的阐明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

五、《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2、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六、《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七、《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具体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

八、《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延安整风运动的文件

九、《五四指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十、《中国土地法大纲》激发农民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

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十一、《论联合政府》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提出中共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十二、《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中共十二月会议)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3、提出三个转折点: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历史转折点;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十三、《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

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十四、《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农联盟,利用一切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总结革命胜利的一点就是:党的领导。

十五、《论十大关系》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

2、指出工农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依靠工农群众。巩固民族团结,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文化建设的方针“双百”方针。

十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

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2、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3、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法4、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201*听你们的好消息!

扩展阅读:201*时事政治启航石磊总结(超级有用)

一、两个的东东

1、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主要矛盾及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第一个矛盾又是最为主要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主题第一是反帝以获得民族独立,反封建以获得人民解放;第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中国革命的两步走: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他们一方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又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因此,对他们要采取慎重的政策。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赞成党的新民主主义政策,愿意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受追逐高额利润本能的驱使,而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干出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民族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正确的政策,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积极的方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4、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胜利: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5、土地改革采取两种形式: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政策,变封建地主的土地为农民所有;削弱封建剥削制度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6、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①《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②《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7、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一方面反帝反封建、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解决大资产阶级与官僚资本问题,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8、新民主义革命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具体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是我国大陆范围内,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二是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政治联盟。

10、毛泽东论述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问题,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兼备两个条件: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11、1947年12月,毛泽东针对土地改革中出现的“左”的偏差,强调必须注意两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12、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两大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3、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14、中国共产党现阶段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1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7、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的两大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

18、1956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两大方针。

20、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标准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21、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要看两大依据: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22、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大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

23、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分析,同那种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一遇到矛盾又把它当做敌我矛盾来处理的理论和实践严格地区别开来了。

24、改革开放的两个宣言书: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它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开辟了新时期新道路,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指导下,我国解决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律。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意义。它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开放的进行,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做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即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并且成功地找到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6、邓小平确立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有两个最重要的依据:“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包括两方面内容: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8、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两个方面。

29、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

30、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31、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32、我国《民法通则》以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为标准,将其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两类。33、《刑法》明文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34、《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35、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二、三个的东东

1、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2、三大论战及论战的三大内容

①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三大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②关于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三大内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③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三大论战:包括“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强调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以及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指出必须以革命的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这些争鸣和论辩,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3、1928年10月至1930年间,毛泽东在论证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必须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5、党历史上的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6、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7、延安整风运动的三大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8、争取中间势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的极严重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中国共产党必须实现以下三大条件:①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②必须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③必须坚决地与顽固派作斗争,并取得胜利。

9、所谓“三三制”,是指在政权组成人员上,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三大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11、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2、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这些作风是: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实质是把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13、中国共产党的三大纲领:①政治纲领: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阐明了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而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②经济纲领:1948年12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把新民主主义社会所要实行的三大经济纲领概括为:“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③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4、毛泽东思想三大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5、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16、执政党必须接受党内外的三大监督: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17、江泽民指出的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三大标准: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9、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但它还很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20、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二,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21、人民军队建设的三大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第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第三,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22、军队政治工作有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

23、执法公正的三方面要求:一是坚持合法合理原则;二是坚持及时高效的原则;三是坚持程序公正的原则。

2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一对关系密切的概念,应当从两者的相互联系中去理解它们各自的性质。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性质。

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25、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26、法律的教育作用的实现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法律做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二是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三是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2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8、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三个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9、经济法的三大原则:一是国家适度干预原则。二是效率公平原则。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30、《集会游行示威法》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三是和平进行原则。31、《环境保护法》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3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33、理想信念的实现三大途径: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这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第三、要勇于实践、艰苦奋斗,这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3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三大措施: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35、树立正确的创业观的三大措施:第一,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第二,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第三,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哲学分析题的七步走答题模板:1、先写......认为:

①唯物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②辩证法: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

③认识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④唯物史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2、写出材料反应的第一个原理,并指出方法论意义。3、概括材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摘抄材料。4、指出材料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反对错误。

5、再写一个原理,并重复3、4操作。

6、此外,多写几个原理但不必解释。如果实在不会就写两个万能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和矛盾普遍性的原理),但着重考虑三个黄金原理(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7、下结论: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注:①如果分值较小去掉第五步。

②如果题目给出原理,去掉五、六步。按照模板写哲学五年真题1、(201*、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答: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注重实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消极,不过分,不要为所欲为,不要无所作为。

上述材料指出: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人们处理垃圾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焚烧,一个是掩埋,这样垃圾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后来,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这样垃圾问题基本解决。上述材料中的“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既看到垃圾是废物的一方面,又看到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将垃圾“变废为宝”,全面的看问题,这是材料的合理性。而焚烧和掩埋传统的处理方法只看到垃圾的一方面,没能正确处理垃圾问题,片面的看问题,这是材料的不合理性。上述观点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答:矛盾分析方法是指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正视矛盾,认识到人类每天必然产生大量的垃圾问题,我们不能回避矛盾,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处理垃圾问题,“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把垃圾变废为宝,分类处理垃圾问题,我们的实践活动就能成功!

2、(201*、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答:上述材料讲述的梅兰芳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其哲学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答: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和谬误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真理和谬误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离不开谬误,任何真理都离不开谬误,离开了谬误,真理也不存在了。谬误离不开真理,任何谬误都离不开真理,离开了真理,谬误也不存在了。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真理渗透着谬误,谬误渗透着真理。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处理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上述材料讲述的梅兰芳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的小故事。梅兰芳正确的处理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凭借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及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底,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答: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3、(201*、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

答: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认为:现象和本质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现象和本质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现象和本质相互依存,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离不开本质,离开了本质,现象也不存在了。本质离不开现象,任何本质都离不开现象,离开了现象,本质也不存在了。现象和本质相互渗透,现象渗透着本质,本质渗透着现象。现象和本质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现象能转化成本质,本质转化成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

上述材料讲的是华佗给同样是犯了一种病的两个人治病开了截然不同的处方,两个人按照不同的处方治疗完全康复的故事。华佗既看到病人生病的现象,又看到病人生病的本质,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了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使病人康复,全面的看问题,这是材料中的合理性。而两个病人只看到现象,没看到本质,孤立的看问题,这是材料中的不合理性,两个病人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认为:原因和结果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原因和结果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原因离不开结果,任何原因都离不开结果,离开了结果,原因也不存在了。结果离不开原因,任何结果都离不开原因,离开了原因,结果也不存在了。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原因渗透着结果,结果渗透着原因。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原因能转化成结果,结果转化成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原因,又要看到结果。

上述材料讲的是华佗给同样是犯了一种病的两个人治病开了截然不同的处方,两个人按照不同的处方治疗完全康复的故事。华佗既看到病人生病的原因,又看到病人生病的结果,华佗对症下药,使病人康复,全面的看问题,这是材料中的合理性。而两个病人只看到结果,没看到原因,孤立的看问题,这是材料中的不合理性,两个病人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

答:这个故事对给我们的启示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具体分析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才能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如果我们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就不能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所以要想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述材料讲的是华佗给同样是犯了一种病的两个人治病开了截然不同的处方,两个人按照不同的处方治疗完全康复的故事。华佗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正确处理病人生病的现实,使病人康复。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像华佗那样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就能成功。4、(201*、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答:上述材料“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的哲理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材料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着对立、同一的关系,对立表现在二者的身份不同,同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渗透着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属性之中。上述材料“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这讲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更要看到生病的人”,这说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医患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答: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我们应该看到:矛盾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能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的、具体的分析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正确的方法化解矛盾。

5、(201*、34)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以下问题:(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会“全错了”?

答: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其哲学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因而他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他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

(2)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答: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启示是要看到认识过程的复杂性。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上述材料中丁玲之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我们克服这种错误,我们的实践就能成功!时政补充:

时政补充(请配合视频课间使用,否则背的内容太多):201*年11月份至12月16日

1、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此次会议201*年11月13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这次会议以“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为主题,主要讨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绿色增长、能源安全、规制合作等议题。与会领导人围绕议题交换意见。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题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决心,拿出勇气和智慧,切实落实去年横滨会议通过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增长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推动经济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安全增长,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应该重点作出以下努力。

第一,加强协调,积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提振市场信心;继续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遵循相互尊重、集体决策原则,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和跨境资本流动等监管,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流动性的合理稳定,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第二,坚定不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达国家应该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妥善处理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新兴市场国家应该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持财政、货币、贸易、产业等政策可持续性。把促进就业作为巩固和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建设健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有利于劳动者成长成才的引导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第三,凝聚共识,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切实履行已经作出的承诺,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坚决反对和共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确保各国人民共享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益处。积极推进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亚太地区经济可持续复苏和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胡锦涛指出,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亚太经合组织应该根据国际经济发展和贸易投资新形势,在支持各成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一)全面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全球供应链合作,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网络化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发挥政府作用,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提高各成员创新能力。同时,全面推进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各成员共同发展繁荣。

(二)深化亚太地区绿色增长合作。兼顾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不同国情和差别待遇,稳步降低环境产品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亚太地区森林可持续恢复和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共同稳定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各国能源需求,维护能源市场正常秩序。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先进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提高能效等领域国际合作。

(三)加强经济结构改革和规制合作。加强经济结构改革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亚太经合组织应该重点开展能力建设和经验交流等活动,推动在本地区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贸易和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

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次会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年11月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温家宝在讲话中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年来,朝着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的既定目标稳步迈进,在成员国之间营造了团结和睦的政治环境,形成了打击“三股势力”的强大合力,密切了经济合作关系,培育了世代友好的信念。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我们今天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维护共同利益奠定了基础。当前,国际格局正在经历大变化、大调整,上合组织不仅要经受住严峻考验,更要抓住机遇发展壮大,造福本地区人民,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应有贡献。

温家宝指出,中方作为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愿与各方一道,积极制定和实施本组织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未来十年规划。与成员国一道团结合作,不懈进取,努力实现上合组织既定的目标和任务,为促进本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与会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领导人积极评价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一致认为上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巨大。面对当前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格局和地区形势,上合组织成员国应加强团结协作,积极推进本组织建设,深化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把上合组织建设成为促进本地区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好地维护共同利益,为促进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3、第十四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201*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十四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债务问题严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加大。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突出。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世界经济前景变得不确定、不稳定。

这些年,东盟一体化取得重要进展,东盟整体实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东亚国家相互帮助,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金融稳定,地区经济融合进一步加深。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为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看到,东亚各国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艰巨任务,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凝聚力和内生发展动力,通过进一步深化合作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在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占据主动位置。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第一,加快推进本地区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今年8月,中日共同提出加速推进东亚自贸区和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建设的倡议。中方愿在充分尊重东盟中心地位、循序渐进、兼顾各方关切的基础上,务实推进,希望得到各方支持。我们要用好东亚自贸区研究专项资金,推动相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进一步提升区域财金合作水平。10+3财金合作取得显著成果,前景广阔。《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生效,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成立,区域信用担保和投资基金筹备进展顺利,未来财金合作重点领域研究已经启动,10+3财长会将扩充为10+3财长与央行行长会。建议下一阶段着力提高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有效性,在危机救助功能基础上拓展危机防范功能;推动储备库资金由当前分散管理实现实际汇集,更好发挥储备库资金作用;增强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的经济监测能力;积极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建设,促进本币债券发行,使亚洲储蓄更多投资于本地区,投资于实体经济,为东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要加强区域贸易本币结算等新领域的研究,寻求本地区缩短贸易时间、降低贸易成本、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更好途径。积极推进区域金融安全网建设,提高东亚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第三,加大对东亚互联互通建设的投入。中日韩三国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发挥在资金、技术和人力上的优势,更好地支持《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东亚互联互通,为推进东亚一体化建设打下基础。中方支持泰国提出的10+3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倡议,将于明年举办“10+3互联互通:共识与前景”国际研讨会,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探讨10+3开展互联互通合作的方式。我们要拓展思路,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10+3国家已决定就区域基础设施融资开展研究,希望早日取得具体成果。

第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10+3机制要加强在科技、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为各国特别是东亚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为此,中方将于明年举办10+3创新论坛,探讨推动科技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动力。

今年,10+3国家正式签署了大米紧急储备协定,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积极落实这一协定,进一步提升东亚粮食安全合作水平。中方愿扩大与东盟和日韩的卫生合作,用好10+3传染病信息通报网站,逐步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合作联络机制。4、第六届东亚峰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年11月19日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六届东亚峰会,并发表讲话。

温家宝表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东亚各国最为关心的议题和最为迫切的任务是保持东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改善民生,为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发展提供动力。我们要继续同舟共济,加强合作,东亚峰会应在这方面发挥战略指导作用。温家宝提出:

第一,要继续把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作为当务之急。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振市场信心,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金融合作。第二,要认真实施、完善已达成的自由贸易安排,稳妥推进新的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挖掘内需潜力,增加区域内贸易规模,提升贸易水平。各国要以实际行动反对保护主义,妥善处理国际贸易摩擦。

第三,要鼓励扩大投资,努力消除影响企业投资的各种障碍,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通过产业转移、互联互通等方式,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第四,要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较长时期的主要合作方向,推动峰会在重点领域加强合作,帮助各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节能环保、教育、灾害管理等领域合作,增强发展后劲。

第五,要携手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信息交流、能力建设、应急反应等方面加强合作。

温家宝强调,多年来,东亚峰会作为“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促进了东亚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新形势下,我们应继续在峰会合作中坚持东盟主导,努力寻求和扩大利益汇合点。中方愿与各方携手努力,使峰会取得更多成果,惠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与会领导人表示,在各国共同努力下,东亚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东亚合作应继续发挥东盟主导和现有机制的作用,加强相互支持与配合,深化在经贸、金融、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救灾等领域的合作。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开幕

当地时间20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开幕。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代表基础四国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并在会后接受中外媒体联合采访。

为期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开幕,各方在会议开幕式上呼吁坚持多边谈判原则,进行建设性的谈判,达成包容、平衡、公正、可信的结果,让各国根据自身能力做出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原定12月9日闭幕的德班气候大会10日继续进行。截至当天,会议各方尚未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的具体设计等达成一致意见。各方谈判代表几乎连续经历了两个不眠之夜,但有消息说,会议有关谈判仍可能会持续到当地时间11日凌晨才结束。据记者在现场观察,会议中心的人数已经比前一天少了很多,一些国家的工作间已空无一人,工作人员已在拆除部分设施。根据大会10日凌晨发布的有关文件草案,有关《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以及绿色气候基金的表述更为详细。有分析说,会议最终可能达成折中协议,但不到最后一刻,各国代表团都不愿透露进一步的消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当地时间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延长《京都议定书》、尽快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等在内的一揽子协议,并为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作出了安排。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

截至2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承诺全部履行完毕。中国认真履行承诺的实际行动得到世界贸易组织大多数成员的肯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7日发表《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系统介绍。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对外贸易情况发布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1*年12月11日,历经16年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扩大了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促进政府行为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推动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12月1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1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我们不断扩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市场准入,不断降低进口产品关税税率,取消所有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大幅降低外资准入门槛。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达到并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中国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大规模开展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中央政府共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可预见性不断提高。10年来,中国坚持实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有力推动。中国全面享受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权利,经济发展获得了良好外部条件,同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跃居第一位,进口额累计达到7.5万亿美元;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595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201*年达到68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中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为贸易伙伴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汇出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10年来,中国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努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我们积极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同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我们坚定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致力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等改革和完善,致力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我们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我们积极推动建立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加大对外援助力度,近10年累计对外提供各类援款1700多亿元人民币,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近300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承诺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13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培训各类人员6万多名,增强了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

10年来的实践,丰富了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的认识,坚定了我们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信心。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破解发展进程中的难题。30多年前,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顺应人民愿望,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同时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从中国来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跃升,中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国际竞争力不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将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根据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我们将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更加注重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将继续通过开放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们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我们将扩大服务业开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我们将稳步推进农业领域对外开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朝着集约化、效益型方向发展。我们将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发展服务外包。我们将更加注重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待遇,更加注重在开放中增强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动力。

中国将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我们将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把扩大进口和稳定出口结合起来,把积极扩大进口作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我们将完善进口支持政策,降低进口成本,提高进口便利化。今后5年,随着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实施,中国消费结构将继续提升,居民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有望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今后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这将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我们将加强同主要顺差来源国的经济合作,通过共同努力逐步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我们也希望有关国家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放松高新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管制,方便中国企业前往投资,为双边贸易平衡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区域多样化和发展不平衡蕴含着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会。我们将把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新格局。我们将继续深化沿海地区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沿海地区技术研发、高端制造、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进。我们将积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办厂,参与中国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我们将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繁荣双边经济,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将积极扩大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在扩大开放中促进中国社会事业发展。

中国将进一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将继续扩大各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强化产业政策与外资政策的协调,继续欢迎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鼓励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资源推动国内技术创新。中国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重视开展有利于不发达国家改善民生和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合作,承担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

中国将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我们将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继续开展涉外经济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政府服务朝着更加规范有序、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和司法保护力度,健全市场信用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良好经营环境。中国将加强自身投资环境建设,继续优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

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力所能及的义务和责任,继续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各国一道分享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使中国发展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我们将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人才培训,扩大同发达国家的互利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我们将致力于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更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变化以及重大自然灾害,中国将同各国合力应对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贡献。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与各国友好合作密不可分,中国未来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我们衷心感谢所有理解、关心、支持、帮助中国发展的国家和人民。

我们多次郑重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面向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我们坚信,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7、201*年12月6日俄罗斯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16日在日内瓦正式批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俄罗斯18年入世历程由此画上句号。这一横跨欧亚的重要经济体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当属201*年全球“收官”大事之一。

世贸总干事称为历史性时刻: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埃莉维拉纳比乌林娜在俄入世协议获批准后表示,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是本国和国际社会双赢的好事。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表示,俄罗斯入世对于俄本国和多边贸易机制来说都是历史性时刻。他表示,世贸组织从此将覆盖全世界97%的贸易。俄罗斯将在协议批准后30天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根据入世协议,俄罗斯总体关税水平将从201*年的10%降至7.8%。其中,农产品总体关税水平将从目前的13.2%降至10.8%,工业制成品总体关税将从9.5%降至7.3%。协议生效后,俄罗斯有义务立即对超过三分之一的进出口税目执行新关税要求,另有四分之一税目将在三年内调整到位。入世协议对俄罗斯一些产品给予较长关税保护期,其中禽肉制品保护期最长,为八年,汽车、直升机和民用航空器为七年。

俄罗斯1993年6月正式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俄发言人表态称得偿所愿:12月16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在莫斯科表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俄罗斯和其合作伙伴是互利共赢的重大事件。卢卡舍维奇说,在18年的入世谈判中,俄罗斯克服了极大障碍,最终得偿所愿。他说,俄罗斯的入世条件符合其国家利益,将为进一步完善俄商业环境创造条件,便于吸引外国投资,并在保留对关键行业进行国家支持的基础上扩大俄罗斯出口。卢卡舍维奇认为,入世是俄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阶段,也将强化世贸组织的地位。他说,俄入世将对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以及欧亚经济同盟框架下的一体化进程产生促进作用。

俄罗斯终于成为世贸“局内人”:在16日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结束了长达18年的马拉松式谈判,正式获准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迎来了对外经贸合作和自身经济发展的崭新起点。分析人士指出,俄入世不仅有助于俄罗斯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俄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助力,也将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和多边贸易机制建设创造契机。三因素拉长入世过程作为最后一个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经济体,俄罗斯的入世过程艰难漫长。从1993年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算起,历时18年。为何俄入世之路如此漫长?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信息局局长、高等经济学院教授波尔坦斯基对记者说,这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首先,要求与俄进行双边谈判的世贸组织成员数量多,利益千差万别,导致谈判进展缓慢。俄经济发展部的数据显示,在世贸组织153个成员中,有57个成员与俄就货物贸易进行了双边谈判,另有30个成员与俄就服务贸易进行了双边谈判,远多于其他国家。围绕农业补贴、金融和保险市场开放等敏感问题,俄与谈判对象的分歧一直难以消弭。

再次,政治因素作祟,特别是格鲁吉亚因素延缓了俄入世进程。俄格关系一直不佳,201*年俄格冲突后更是断绝了外交关系。直到今年3月,俄格才在瑞士的调解下恢复双边谈判。另外,俄罗斯与欧美关系的变化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俄入世的掣肘。

最后,俄白哈关税同盟近年来加快建设并已正式运转,三国曾打算集体入世,不过世贸组织没有捆绑入世的先例。俄罗斯就如何协调世贸组织和俄白哈关税同盟关系也花费了时间进行谈判,这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俄入世进程。

除了以上原因,分析人士指出,围绕入世利弊,俄国内一直存在争论,国内利益集团的游说也对入世进程产生了影响。俄国内反对入世的力量,特别是轻工、农业、金融、保险、汽车和航空制造等行业担心入世会对本土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此外,各党派意见也不一致,俄罗斯共产党、公正俄罗斯党、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的领导人都曾表示,反对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在入世谈判中过于让步。与世界互惠共赢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6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说,“市场就像降落伞,只有在打开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俄经济如不够开放,该国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可以说,俄入世是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追求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入世同样也是俄建设创新经济、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原材料出口是俄罗斯经济的痼疾,这使得俄经济结构失衡,易受外部环境左右。近几年,俄罗斯加紧实施创新经济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与其他国家自由的货物和服务贸易以及技术交流,没有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进步和变革,创新发展和经济现代化无从谈起。

世贸组织已成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柱,在协调各成员贸易政策和平衡国际贸易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直以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11位、拥有1.43亿人口的俄罗斯却是国际贸易俱乐部的“局外人”。俄罗斯入世后,世贸组织将最后一个重要经济体也纳入贸易规则之内,使该组织更加全面和更具代表性。尤为重要的是,由此可能带来的鲶鱼效应将为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和全球经济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入世之后,俄罗斯将在国际贸易规则下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理顺与贸易伙伴的关系,这必然提高双边和多边贸易的合作水平。以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为例,俄入世将使两国贸易规范化,中国商品和投资进入俄罗斯将更加便利,解决两国贸易纠纷的渠道也将更加通畅。

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入世还将推进俄在金砖国家和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内与其他成员的合作。俄经济发展部长纳比乌林娜认为,俄入世将成为推动金砖国家内部经贸合作的重要因素。此外,俄入世有助于金砖国家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协调立场,维护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促使谈判尽早达成平衡结果,为建立新的、更平衡的国际经济关系体系提供助力。俄总体关税水平将降2.2%

和其他成员一样,俄罗斯的入世谈判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并最终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入世条件。世贸组织和俄经济发展部公布的文件显示,入世后,俄总体关税水平将从目前的10%降至7.8%,其中农产品关税水平从13.2%降至10.8%,工业产品关税水平从9.5%降至7.3%。

俄罗斯在入世之后,必须接受国际贸易普遍规则,履行入世承诺,降低关税和开放市场,改善国内投资环境。这对俄罗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事实上,俄国内对入世条件是否争取到了利益最大化众说纷纭,而不同行业对风险评估也存在巨大差别。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总裁丘拜斯认为,入世将使俄创新行业产值大幅提高;而俄罗斯农业科学院经测算认为,俄农工综合体将因入世而遭受损失。

不过,俄入世首席谈判代表、俄经济发展部贸易谈判局局长梅德韦德科夫认为,俄罗斯在谈判过程中基本达成了预定目标,入世条件能够较好地保障俄本国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短期内入世的好处不明显,但对俄经济发展的冲击也不会很大。波尔坦斯基指出,金融危机爆发后,俄罗斯提高了许多商品的进口关税,入世后,这些商品的进口关税只是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因此总体而言关税调整的影响不大。

从长远来看,入世无疑对俄罗斯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大有裨益。入世的好处除了有助于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扩大出口等,还会促使俄进行内部改革,完善经济制度安排,建设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由此提高俄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这对社会经济处于转型阶段的俄罗斯来说,或许更为重要。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具体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经济工作,部署2012年经济工作,强调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石磊考研政治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石磊考研政治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石磊考研政治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9816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