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徐州一中图书馆工作总结

徐州一中图书馆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23:25:51 | 移动端:徐州一中图书馆工作总结

徐州一中图书馆工作总结

徐州一中图书馆工作总结

(201*-201*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图书馆全体馆员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充分发挥了教学处“指导、协调、服务、管理”的具体功能,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为标准,做好了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一.加强管理工作

本学期,进一步优化了图书馆内部管理的体系,再次修订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重点修订图书馆工作人员职责、图书馆工作人员休息日值班制度、图书馆视听阅览室规则、图书馆视听阅览室操作规程、图书馆视听阅览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图书馆教师资料室规则、图书馆学生借还书等制度。

图书馆网站增设刻录机、移动硬盘等,并设专人建设、管理,设专人对网站建设进程进行考核,使全校师生能够得到优质的资源服务,也使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二、加快馆藏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馆的总藏书量已达到156421册,价值1721250.91元。全学期编书1700余册,全部分编后上架流通。订购报刊191种(286份分校阅览室和资料室),调整了馆藏比例结构,提高了馆藏质量。

三.优质服务:

1、常规工作。第一周各室做好了准备工作,打扫卫生,整理资料,借书室、资料室开放。新人员调入的处室做好了交接工作(借书室)。第三周学生阅览室、视听阅览室、借书室全面开放。

2、保持较高的流通率和到馆率

本学期,分校借书3519册,流通率高达5.13%(分校可流通图书68553册);资料室到馆约900人次,到馆率约30%,外借期刊800余册,学生阅览室到馆9768人次,到馆率达40%;

视听室阅览室开放总时间为1000余小时,学生到馆率为50%,日均到馆数为50人,维修电脑100余台次,制作更新网页500余页,收集整理电子450余册,制作科教电影视频2部33集,备份网站数据和数据库数据1000余MB,协助编目新图书1500余册,协助制作借阅证750余个等等。

3、我校图书馆(两部)都设有新书展示架,向到馆的师生们推荐宣传上架新书。我们用新书介绍、海报、专题书目、网上推荐等形式向读者介绍重点图书,发布图书信息,增加了流通量。

4、本学期图书馆在高一年级开展了读书活动。

四、美化环境

美化环境一直是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种种原因,目前还达不到优美高雅的现代化图书馆要求,人文环境的建设更是我馆长期的建设重点。

五、馆员队伍建设

现有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进一步提高,

徐州一中图书馆201*、

扩展阅读: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从当朝皇帝到达官贵人,穿长袍马褂,吃满汉食品,住深宅大院;平民百姓则粗食布衣,住普通民居。当时,吃穿都是中国自产。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1840年,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谋求打开中国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蓄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据此,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一系列主权遭到破坏。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商品侵略和资本侵略,西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也随之传入我国。最早认识到中国落后状况的有识之士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随后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

???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各朝代、各个地域、各民族、各阶级有其不同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有时代特色的服饰制度及服饰风俗。并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很多元素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加以应用,这就需要设计师对中国服装文化有精神方面的了解。并不断地努力挖掘。人类服装文明.自走出了唯一实用目的时代以后,它的功能就复杂了。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

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虽在汉朝确立.但其得到重大发展的阶段却在唐代和清朝。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宋代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新制颁发后,才逐渐将其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以及丧服。宋代服饰的主要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元代的服饰比较特别。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明代恢复汉族的传统,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男子流行的网巾有象征国家法令齐全的意思,四方巾象征国家太平。还有瓜皮帽,它几乎被现代的西方人当作中国典型的帽子了。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清代的衣服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至于汉族妇女的服饰,则和明代差不多。

承袭历代服饰发展的,都逃脱不了继承、延续、革新的紧密关系。不仅中国古代各朝服饰如此,中国现代的服饰也延续着这样的步伐。在现今世界文化如此频繁的相互影响下,中国的现代服饰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创新、个性化、商业化、强烈的民族风格等等成了如今服装的代言词。???从“衣”的方面来说,人们的衣着服饰基本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审美价值取向。首先,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其次,辛亥革命期间,青年学生率先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经过改制的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20世纪20、30年代,服饰有了更大变化。在服装变化中,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民主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人们醉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由这种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百姓生活中,“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洋装是文明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社会实践的结果是,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家具陈设只有床、饭桌、椅子等必需用具。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人服装出奇的统一.穿的几乎都是“红一片”蓝一片”绿一片”,款式也非常单一,工装、军装、中山装而现在.人们的服装不仅在国内设计流派众多.款式百花齐放,面料色彩缤纷.并开始对世界服装时尚潮流产生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中山装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以西服为模本,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这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审美和价值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某些形制而创作的新服饰,可谓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穿什么,不穿什么是个人行为,一些先进的思想家们把个人安排生活的自由视为个体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活欲望,在穿着打扮上追新求异,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真正开始了服装自由穿着的时代。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服装的变化得风气之先,敏感地表现了文化气候的走向.

???立领、刺绣这些中国元素一直在影响着时装界。20O0年《花样年华》的戛纳风光无限带动了旗袍的流行;201*年.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上,与会领导人身着唐装的集体亮相.又使唐装成为当年的时尚关键词。在国际著名品牌上:亚历山德罗-戴拉夸的中式立领夹克;德赖斯范诺顿的花朵与竹子图案;赛琳礼服的亮紫红色调;范思哲系带凉鞋和迪奥高跟鞋上悬垂的黑色流苏;襟式的立领和盘扣.香奈儿使用得最多。在201*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得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而李宁为中国队设计的服装装备。融合了“未来概念”和“中国元素”.以中国红为主色,辅助金色、鹦鹉蓝等颜色.在印花工艺上,运用颜色光学原理.达到色彩渐变、金属质感等未来感强的视觉效果。中国代表团出场时候,男运动员穿鲜红的西装.内衬鹅黄衬衫,五环图样烙在领带上;女运动员则鹅黄贴身短西装配白色一步裙,系的是祥云丝巾,主色调选用了“中国红”和“国旗黄”。正装纽扣材料源白于南美一带出产的一种坚果,正面“祥云图案”,侧面采用了精湛的雕刻工艺。回顾奥运会历史上时装.我们能够关注的中国时尚脉络。从1984年。我国重返奥运大家庭时的时装的拘谨,到1992年宽松得体的转变,再到雅典奥运会上红色与蓝色的巧妙渐变,再到北京奥运会的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中国服装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通过北京奥运会开幕正向我们缓缓走来.从古代四大发明到丝绸之路,从中国戏曲到太极拳,时间跨度五千年。人物服饰也从春秋战国、秦、西汉、唐、宋、元、明、清一路走来。最为耀眼的当属由旗袍改良的礼服。这款礼服在保留了旗袍立领收腰身的同时,溶入大量时尚元素.下摆宽大摇曳,婀娜多姿。旗袍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辽、金、元及清朝,袍服都曾扮演着服饰主角。

中国元素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立领、盘扣、收腰、水袖、丝绸,而是寻求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会心所至,自成佳境,以性灵为主,不为格套所拘.不为章法所役。时装是一种艺术,中国的服装还缺少些浪漫和情调.技术上的成熟、学习西方浪漫样式的成衣只是“形”上的进步.但要是没有真正的浪漫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中国人的浪漫是含蓄的,但时装的表现上.还需要大胆。我们一定要有自己最核心的东西,而且要坚持下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徐州一中图书馆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徐州一中图书馆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徐州一中图书馆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49828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