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工作总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工作总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注重渗透心理辅导,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课整合上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系统,教育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教学。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生命得以增值。因此,我们的许多老师在备课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张弛有度、和谐自信的氛围中学习。比如三年级的闫丽老师在教《可能性》时,指导学生把身边的物品进行可能性抽取预测,从教室里摆放的物品到学生书包里的东西,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分得认认真真,不知不觉就将知识点掌握了。再如田海书老师在复习拼音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快乐的拼音家族》活动课,使学生在快乐的游园活动中巩固掌握了知识。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改革教学方法
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思维的敏锐;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看问题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课本写不到的地方。这种创造思维正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新世纪的教育在悄悄发生变化,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的教师,在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同时,要注意向学生学习,把自己当做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做到“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所以,我们的老师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教学改革。他们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和老师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敢和老师对话,敢挑老师的毛病,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我们为学生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思维的方法喝彩,更为我们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赞叹。三、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倡导实践活动。
小学生也能做研究。各科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探索研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自然学科中,先后有200余篇学生科技小论文、科技创意、科幻画、科技征文获区级以上奖励,宫柯等同学的电子作品还荣获市级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们通过动脑、动手,合作探究做出了专题研究成果,特别是今年11月份,区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我校的段卫华、任杰老师的精彩表现赢得了作课老师、领导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另外,各门学科的老师都引导学生,以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开展实践活动。语文学科中,邢霞、徐兴华、袁俊青等老师还参加了区里的课题实验研究小组。数学学科中,袁帅、闫丽、陈秀玲等老师也参加了区里的课题实验研究小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翟凤、任洁、段卫华等老师也参加了区里的课题实验研究小组。他们带动全校老师结合学校的心理辅导活动,开展学科活动课的探索,效果较明显。
在今后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深化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201*年12月)
扩展阅读:八年级数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1*-20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总结
清城区松岗中学陆建文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作为数学教师,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责任。因此在本学期初,我制定德育渗透计划如下:
一、创设选择空间,引发“主角”意识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对学生以后适应甚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味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营造了轻松的心理氛围。学生的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兴趣激发可以把学习需要从潜伏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是其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例如,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表”、“本节课教学用具、学生用品统计表”“听课老师年龄统计表”等,让学生选择一、二张进行调查、整理。学生可以独立做,也可以合作,然后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张介绍给大家。于是,学生纷纷离座,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兴趣,作为学习活动内在的“激素”,使学生的
思想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课堂成为一个“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
二、重视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
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三、搭建表现的舞台,展现学生风采。
未来的社会,良好的竞争氛围、勇于推销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与魄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成为一种主导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结合新课标标准,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也建立在了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上,让教师为学生服务,搭建一个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来唱数学这部“大
戏”的主角。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辩论。辩论是相互公平竞争,激烈角逐的唇枪舌剑的口舌运动,它能培养人一种临场发挥的能力,应激能力,敏捷的反应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严密的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辩论是一种思维的高级运动。小学生尽管还没有那么严密的逻辑,那么锋利的语言,那么详实的材料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但通过互相指出对方的纰漏之处,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种不同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四、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可能性”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例如上《圆的周长》这一课,教师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资料,并将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打出了投影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一样能从公式、概念、例题中“抠”出我们需要的心理渗透的材料来。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