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风建设中期工作总结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风建设中期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7 23:42:48 | 移动端: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风建设中期工作总结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风建设中期工作总结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风建设中期报告

根据教育部教技司《关于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201*201*)”中期工作总结的通知》(教技司【201*】280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学院结合实际,积极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和强化学风建设,在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强化领导主体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学生良好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以及学术和科研活动监督和约束机制的落实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并开展了系列学风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对学风建设高度重视

为深入开展“十二五”期间学院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成立了学风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制定完善学校学风建设有关政策,指导、检查、督促、推动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受理和办理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及投诉,指导与协调高校及时处理。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先后出台了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相关文件,并要求全校各单位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制定各单位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指定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开展学风建设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等工作。

2、强化监督和约束机制

强化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学校每年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专项检查,指导各单位深入开展学风教育,完善学术规范,并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给予公平公正处理。同时正确引导和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学校网站设立“学风建设”专栏,及时公布学风建设工作情况、公开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结果。

3、建立健全学术规范教育制度

坚持把教育作为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形成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有机结合的学术监督与核查制约机制。一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教育。二是注重发挥先进人物的教育作用,传播专家学者的自律意识和道德养成,加强对学生的科学道德、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

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1、要求全院各单位把科研诚信教育纳入科研管理内容,把教师科研诚信度,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之中,每年对教师进行一轮科研诚信教育,建立科研诚信个人档案。要教育引导教师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树立高尚情操,坚决抵制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等浮躁风气和不端行为,把优良学风内化为自觉行动。教师要以身作则,用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作风感染教化学生,成为言传身教的榜样和教书育人的楷模。

2、通过交流研讨,使大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坚持科研诚信,每一位老师都必须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决不能有丝毫懈怠,丝毫侥幸。每一位科研人员要提高认识,严格自律,坚持学术规范,加强科研诚信。

3、在学生中组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举办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系列报告会”,全院上千名师生参加了宣讲教育活动。

三、学风建设监督约束和管理查处工作体系、工作制度建设情况。

1、在学校学位授予中开展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专项检查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9号),切实加强学位授予工作中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2、由于措施得力宣传教育到位,201*年全校未出现任何学术不端(不当)行为。

3、学校的学生实验原始记录和检查、学术成果公示、论文答辩前实验数据审查、毕业和离职研究材料上缴、论文投稿作者签名留存等各项制度齐全。

4、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等各种机构齐全,在科研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公开、复核、公示和投诉等方面由严格的制度和执行程序。

5、学校建立了全校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和考评体系,每年对教师科研工作进行细致的量化考核,不唯数量,注重质量与贡献,并制定了优秀科技成果临时津贴奖励政策,并对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晋级进行量化考核。

7、学校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

的良好氛围,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长效机制。针对可能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学术不端行为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查处结果公开,并接受群众监督。

四、工作经验及未来展望

经过多年的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学风建设教育活动形式尚需创新。我院开展的学风宣传教育活动采用的形式较为丰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育的形式多以讲授和分享经验为主,不够新颖,今后将采取更为灵活和具有激励性的活动来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例如,增加一些典型案例分析、更多地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融入征文比赛、辩论赛等形式中去,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达到教育的效果。

2、学术交流范围仍有待扩大。一些知名学者所作的报告,对于我校科研教师科研诚信的坚守、教师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院地域限制,信息来源相对闭塞,更加渴望接收更多来自外面的声音。因此,一方面拟聘请更多的区外、国外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另一方面拟面向全院本科生开展学风宣讲教育活动,使受众扩大。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二0一三年十月十日

扩展阅读: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潭职院学字[201*]1号

关于201*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结果的通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1*]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快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加强高职教育理论学习,总结一年来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加强经验交流,特组织举办“201*年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在院党委、行政的直接领导、高度重视下,经过学生处精心组织,系部紧密配合,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踊跃参与,本次共收到论文52篇。经学院专家评审组认真评审,苏银利等2位同志的论文获一等奖,张映明等四位同志的论文获二等奖,向立志等六位同志的论文获三等奖,特此表彰。

望全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同志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理论研究,取得更好的成果。附:获奖论文通报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二00六年元月十二日

附件:

201*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结果

一等奖(二篇)

1、《护理专业班级管理应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作者:护理系苏银利

2、《“主体中心,总体并行,模块融合”构建高职院校社团育人新模式》

作者:应用外语系周频

二等奖(四篇)

1、《高职新生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作者:机电工程系张映明2、《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作者:护理系肖建武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作者:经贸与管理系张普强

4、《引入“目标管理”方法发挥班级育人功能》作者:经贸与管理系冯磊明

三等奖(六篇)

1、《高职学生应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作者:经贸与管理系向立志2、《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

作者:机电工程系阳国强3、《当代大学生应大力加强诚信教育》作者:护理系杨燕

4、《高职大学生如何培养就业核心能力》作者:经贸与管理系汪石果5、《特别的爱给特别的群体》作者:护理系汪敏

6、《浅谈我院学生宿舍安全现状与管理研究对策》作者:学生处廖军

护理专业班级管理应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苏银利

【摘要】:团队精神是护士基本素质之一。但现时代的护生,由于其成长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时代特殊性,团队精神比较缺乏。因此,护理专业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加强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班级管理实行班团干部负责制,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妥善解决学生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宽容与相互信任的品质;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帮助学生获得班级荣誉,培养学生的团队自豪感。

【关键词】:护生;班级管理;团队精神;素质教育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1]团队精神所反映的是一个人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协作性很强,护理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才能达到为护理对象提供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目标。但现时代的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由于她们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时代特殊性,团队精神比较缺乏。在对她们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她们的团队精神培养也很有必要。班主任是护生班级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将班级构建成具有良好团队风尚的班级团队,就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过程。

1团队精神在护理活动中的作用

护理服务活动由多个环节构成,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和密切配合。某一环节、某个部门或某一个人的工作出现偏差,就可能影响整体工作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为确保护理服务优质高效、顺利完成,每个参与者必须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界限,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也就是说要发扬团队精神,才能保证护理目标的达成。个人的能力再强,独自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好一个病室的全部护理工作的,那怕是对某一个病人的护理,也需要其他人的支持与配合。例如危重病人的抢救,参与抢救的有科主任、护士长,也有主治医生和一般的医生、护士以及其他方面的人员,他们就构成了一个团队,即抢救小组,该小组的共同目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此时,

每个参与者的个人能力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基础,而成功的关键则是小组成员能否协调配合与密切合作。如果小组成员团队意识不强,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只想表现个人的能力而各行其道,个人的能力再强,也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2加强护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2.1新时代的护生需要加强团队精神培养

现在的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家人宠爱、呵护的中心,或多或少会形成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承担家庭责任、顾及他人感受的意识比较淡漠,社会责任感较弱,帮助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和意愿较差,如果不注意培养和引导,她们步入社会,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后,很难与其他人合作,工作就可能出现误差、缺陷,造成整个护理工作的被动局面,自己也很难适应激烈的竞争形势,最终被社会淘汰。因此,加强她们的团队精神培养有更重要的意义。

2.2伴随专业成长培养起来的团队精神更坚实和持久

今天的护生,就是明天的护士,是护理团队的新鲜血液。不论是初中毕业入学的护理中专生、高职生,还是高中毕业的护理大专生和本科生,在校学习的3~5年时间,既是她们专业意识形成、专业思想树立和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的重要时期,也是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参与护生教育和管理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尤其是班主任,在对她们进行严格的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她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她们在初步领悟护理专业内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并使之内化成一种特质。这种伴随专业成长而培养起来的团队精神,才能更坚实、持久,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才会表现得更自然,才能确保其所在护理组织的护理工作质量,也能使自身的职业生涯得到全面发展。

3培养护生团队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3.1加强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2]。具有敬业精神是形成团队精神的首要条件。护理事业是崇高、伟大的,同时也是平凡、琐碎、烦杂的,护理工作者必须具有爱心、恒心、耐心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有爱心,首先就是要热爱护理专业,也就是敬业。很多学生在刚进校时,并

不了解护理专业,即使有一点儿了解,也只是来自社会的片面看法。我们在对新生进行专业态度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护理工作,选择学护理只是父母或亲友的意愿。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任重道远。于是,从学生入学开始,班主任就积极配合系部和学院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专业思想教育活动。如观看介绍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生平的录像片,举办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优秀事迹报告会,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来校介绍护理工作发展形势,带学生参观医院、观摩医院护士护理技能比武,邀请工作出色的本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回校介绍她们的职业成长经历和职业感想,举行护士授帽仪式,开展“我心中的护士”、“我为护士而自豪”、“怎样当好一个护士”的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和讨论会。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护理专业内涵,领悟护理职业的特点与神圣,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对职业的崇敬之心。

3.2班级管理实行班团干部负责制,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就是自觉地、尽职尽责地把分内的事情做好的心情。所有真正的团队,其成员都要共同分担他们在达到共同目标中的责任。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抱着“我们自己负责”的态度,这里的“自己”,不仅仅指某一个体,更主要的是指整个团队。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我从班级管理入手。班级管理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要让学生意识到:班级是自己的,班级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班级形象,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级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班主任主要抓班团干部的管理,由班团干部管理班级。班团干部包括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干部以及寝室长、课代表、学习小组长,她们明确分工,包括轮流值日。每一天、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班主任首先追究负责人的责任,责任人还将受到比普通学生加倍的处罚。

谁都希望自己所在的班级风气正、名声好,次次受表扬,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常常管束不了自己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违规违纪事件,影响班级形象,因此,班级管理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管理者的压力与辛劳,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除班长外,其他班团干部每年或每学期轮换一次。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在一定的压力下逐渐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3.3妥善解决学生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宽容与相互信任的品质人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如果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相互补充,互相协作,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团队合力,团队在竞争中将立于不败之地。要达到这种境界,团队成员就要善于在平常之中发现他人之长,而不是专揭他人之短,也就是要善于宽容待人,求同存异,善于与人合作,相互信任。但现在的护生,有的由于受到家人过多的宠爱与照顾,养成了养尊处优、唯我独尊的习性,也有的因为来自有缺陷的家庭,形成了孤僻、猜疑、不信任他人的性格,因此,待人比较刻薄,斤斤计较,固执已见,得理不饶人。为了改变这些有悖于团队精神的性格,我从解决她们之间的矛盾纠纷入手。十几岁的女孩,常常会因一点小事闹矛盾,甚至吵得不可开交。对待这样的问题,我一般首先不直接解决矛盾,而是将闹矛盾的双方叫到一起,先让她们将引起矛盾的原因各自陈述一次,一方在陈述,另一方不许插话,再让她们分别找出对方的优点并诚恳地向对方表述出来,然后再分析自己的错误,最后让她们自己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并商量一个解决的办法。如果当时找不到对方的优点,或不愿意说出来,或者找不出矛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就让她们下去考虑,待找到了并能说出来时再来解决。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矛盾往往能够自行解决,也让她们逐渐学会了欣赏他人、检讨自己,从而培养她们宽以待人、相互信任的品质。

3.4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团队精神并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如果没有全局观念,个人的计划再精彩,可能也不能完满实施。为了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班级开展的评比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期期初都要编一次小组,每组6人,一个小组才是一个参评单元。小组的构成方法是: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再从每个层次中随机抽2人,一共6人构成一个小组。评比内容包括学习、纪律、劳动、卫生、参加活动情况等。每学期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后各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一次,其余内容每月评选“综合标兵小组”一次,当选的小组挂“流动红旗”,并给该小组每位组员奖励德育分,期末考试被评为“优秀学习小组”的组员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生活方面则以寝室为单位,每月评选“文明

寝室”一次,按同样的方法给予奖励。期末对挂“红旗”最多的小组和寝室的每个成员发一个自制的小贺卡,每学年学院评优评先时,全年获得贺卡的多少就是评定的重要依据。这样一来,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要想获得奖励,不仅自己要做好,还必须帮助小组内其他成绩不好的同学搞好学习,帮助自制力差的同学约束其行为,原来学习态度较差、不想学习的学生,或者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不仅有人帮、有人管,还会承受一定的团队压力,在这种团队压力下,不得不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约束自己的行为。

另外,每学期还要开展几次趣味活动,如接力赛跑、接力传球、跳绳、爬山、手工艺品制作、手抄报等,参赛单元仍然是小组。通过这些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懂得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既要顾及自己的个人利益,更要顾及团队的整体利益,学会帮助他人,也能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5帮助学生获得班级荣誉,培养学生的团队自豪感

团队自豪感是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就感到自豪或自得的一种高级情感,这种情感集合在一起,就能成为这个团队战无不胜的战斗力。团队自豪感是通过不断的成就刺激逐渐形成的,团队成就又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而获得的。为培养学生的团队自豪感,对学校组织的每一次竞赛活动,我都要发动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来参加。即使是不直接参加比赛的学生,也要安排她们做后勤服务工作,或当啦啦队员,包括比赛前的准备阶段,除组织参赛者认真、扎实地训练外,还分派其他学生轮流陪练。这样一来,参加比赛的学生能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训练时更加认真、刻苦,比赛时信心更足,热情更高,参加后勤服务和助威的学生也有一种价值感,一旦取得好的成绩,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但又不只是自己一个人努力的结果,从而产生对班级的依赖和自豪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逐渐形成一种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班级风气。

4总结

团队精神也是护士基本素质之一。虽然现时代的护生在刚入学时,团队精神比较缺乏,但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可塑性很大的阶段,只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配合其他参与护生教育、管理的教师和管理者,用心、巧妙地引导和培养,便可以使她们的团队意识逐渐形成并强化,

团队精神会随着她们的专业成长而逐渐培养起来。从201*年开始,我先后担任了三年制电大护理普招班和五年制护理高职班的班主任,这两个班在刚入学的一段时间都比较乱,思想散漫,相互不服气,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特别是对参加活动,往往只有少数人有热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小集团、小帮派的活动却相当活跃。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耐心引导,一个学期后,班风开始好转,班级荣誉感逐渐加强了,尤其是在几次有影响的比赛中,通过全班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生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团队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五年制高职班,在校时间长,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现在,这个班已成为全学院有名的优秀班级。

参考文献

[1]尚水利.团队精神[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316[2]尚水利.团队精神[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321

(本文获201*年湘潭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主体中心,总线并行,模块融合”构建高职院校社团育人新模式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周频

[摘要]高职院校社团工作应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建立社团人才培养工程总线,与学校人才培养工程总线并行,各能力素质教育模块融合,构建社团育人新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团总线并行模块融合育人新模式

本文将高职院校社团视为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育人系统工程,提出“主体中心总线并行,模块融合”高职院校社团育人新模式的构想,旨在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团育人系统、科学化的范式,为社团工作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中央继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并且提出了要树立科学人才观和高技能人才的概念,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高职院校要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认清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全面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

2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树立素质本位的教育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强调学生能力的自由发展和个性的适度张扬,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动手技能,而且要有较强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然,第一课堂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阵地,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仅靠第一课堂是难以完成的。学生社团是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具有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等特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实践舞台,高职院校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01*]14号)文件是一项全面面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项目,该计划进一步明确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拓展六项重要内容之一,这为高校社团参与素质拓展和社团自身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在这一宏观背景下,社团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成为全面参入素质教育主战场,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等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在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将无疑会有更大的作为。

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但从目前社团工作的实际情况理性思考,蓬勃发展的社团需要寻求理论的突破,如何找准学生素质拓展的切入点,建立素质训练体系和规范化运作模式是一个重要课题。高职院校急需从学校整体层面和人才培育的战略高度探索社团育人模式,以规范和加强社团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

[作者简介]周频[1971],男,湖南湘潭人,湘潭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二、“主体中心总线并行,模块融合”,高职院校社团育人新模式的基本内容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团应以素质拓展计划实施为契机,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建立“主体中心总线并行,模块融合”的育人新模式,基本思路见图一:

人才需求培养目标载体主导模块融合主体中心素质拓展就业创业学校以社团科技学术类社团活动训练模块学院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工作模块科学精神、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和传统德育教育活动模块。政治思想类社团活动训练模块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市场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定位学校学院专业理论、技能训练等教学工作模块。专业学习类社团活动训练模块学生专业素质、专业技能,服务本领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工作模块。创业精神、社会知识、经验、实其他载体和途径志愿实践类社团活动训练模块文学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模块文学艺术娱乐类社团活动训练模块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模块身心发展类社团活动训练模块文学艺术素养、人文精神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发展能力,图一“主体中心总线并行,模块融合”育人新模式

从图一可以看出社团作为素质教育主导载体之一,根据素质拓展计划的六大项,建立六大类社团集群素质训练模块体系,并与学校其他模块一一对应。思想政治类社团活动训练模块与学校的“两课教学”、德育教育活动、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政治思想工作模块融合,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科技学术类社团训练模块与学院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工作模块融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学习类社团活动训练模块与学院专业理论、技能训练等教学模块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服务本能;志愿实践类社团活动训练模块与学校实践、社会调研工作模块融合,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社会知识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文学艺术娱乐类社团活动模块与学校文学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模块融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身心发展类社团活动模块与学校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模块融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发展能力。这样社团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一条素质能力拓展总线,与学校人才培养素质能力拓展总线并行,纵横沟通,完善学生智能结构,全面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三、模式的创新分析

1、单个专业社团与学校专业教学总线并行,模块融合(见图二)

学校第一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获得的主要来源,专业社团同样也是学生专业知识积累、能力发展、素质拓展的重要渠道。将课程“概念”引入专业社团,设计建立科学合理课程训练体系,社团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进行专项素质系统训练,并列出“课表”。为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训练要求,将社团训练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训练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其中某一级或全程的训练。社团各类课程尽量与专业课程教学进度一致,内容互补。这样从学校和社团两个层面建立专业素质能力两条拓展总线。学校专业素质能力拓展总线是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术教育—实践与毕业设计三个模块所构成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社团专业素质能力拓展总线是由社团初级、中级、高级课程计划三个模块构成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应用过程,两条素质拓展能力发展总线并行,在认知层、应用层、开发层三个阶段模块融合。新生学校专业社团社团素质能力拓展总线(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社团初级课程计划认知层社团中级课程计划应用层社团高级课程计划开发层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专业社团用人单位入学公共基础专业基础教育和训练专业技术教育专业学校素质能力拓展总线(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素质教育)图2:单个专业社团与学校专业教育总线并行,模块融合教学图二单个专业社团与学校专业教学总线并行,模块融合专业教学从图二可以看出,学生刚进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育时,社团制订配套初级“课程”计划与之对应,经常组织会员到专业对口单位、实验室进行参观考察,体验专业工作环境,建立专业概念,树立专业思想,并以社团名义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学生进入专业技术教育后,素质拓展能力发展总线进入应用层,社团中级课程计划引导学员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充分吸收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专业应用方向,并初步确定就业方向。社团鼓励成员经常自发地到自己喜欢的单位和生产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训,以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专业基本素养。当教学进入实践应用开发环节,社团以高级课程计划与之匹配,学生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具有深刻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业方向,并以就业为中心,紧密联系职业岗位群,设计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模块,在社团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参入企业的技改、新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设计,实现零距离上岗。

专业社团活动具有兴趣导向,自愿参加,自主安排,方式灵活,可集中或分散进行,不受学校教学工作的局限的特点,这样,既可以减轻学校统一组织教学实习的压力,又使学生在一种亲近、轻松的心态下,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了素质拓展。

2、社团人才培养工程与学校人才培养工程总线并行,模块融合(见图三)

学校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工作、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工作、专业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工作、文学艺术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形成另一条人才培养工程总线。社团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中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特色鲜明的“一极”,整体分为政治思想类、志愿实践类、专业学习类、科技学术类、

文艺娱乐类、身心发展类等模块,形成一条以群团组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工程总线。两条人才培养工程总线并行,各素质教育模块匹配融合。社团通过自身活动响应学校各项工作,形成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局面,使素质教育工作向纵深拓展。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讨会等政治思想类理论社团,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科技学术类、专业学习类社团构建“学习型团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社团参加学校“三下乡”、“四进巷”、社会考察、调研等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加速学生人才培养社会化进程;学生文艺体育类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身心发展类社团开展体育类活动曾强学生体质,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讲座、咨询等活动,使学生自我锤炼意志,沟通心灵,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新生入学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工作社会实践,服务调研工作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工作专业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工作文学艺术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思想政治类社团社团人才培养工程总线(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素质拓展)志愿实践类社团科技学术类社团专业学习类社团文艺娱乐类社团身心发展类社团用人单位社团学校人才培养工程总线(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素质教育)图三社团人才培养工程与学校人才培养工程总线并行,模块融合工作学校

学院各类社团开展的思想教育、科技学术、文化娱乐、社会实践、文学艺术等活动为个性不同,素质迥异的学生提供素质拓展的平台,以满足不同学生成才的不同需求。学生入校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特点,从而能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其中一类或几类社团进行“拔高”和“拔尖”的训练。所谓“拔尖”,就是学生在有某项专长的基础上,参加对应的专业社团活动,使自己的专长更加出类拔萃;所谓的“拔高”,即个人能力存在某方面的不足,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使能力得到锻炼,素养得到提高。社团训练体系与学校教育体系模块融合,覆盖到学生成长的各个层面。

3、模式建立完善了高职院校社团工作的新体系

模式清晰准确地找到了社团参入素质拓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切入口、着力点,进一步明晰社团工作的目标指向,与各主导载体多重交叉,多轮并驱,重叠覆盖。同时,社团内部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新体系,统筹学校社团全盘,成为新时期社团育人工作的总揽,与学校其他载体交相辉映,促进了学生社团良性发展,很好地服务于育人中心工作。[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01*]14号).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件的意见,(教高[201*]2号附件).[3]瘳德岗,肖伟跃等人,知识与能力并行:构建地方高校及工科专业教育新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1*,(2).

“MainBodyCenter,MainLineParallel,theModuleFusion”ConstructstheHigherProfessionalTechnicalInstituteAssociationtoNurturetheTalentedNewPatternZhouPin

Xiangtan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

XiangtanHunan411102

[Abstract]Thehigherprofessionaltechnicalinstitute’sassociationworkshouldtaketheschooltalentedpersonraiseworkasthecenterandestablishtheassociationtalentedpersonraiseprojectmainlinetoparallelthecollegetalentedpersonraiseprojectmainline.Variousabilities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modulefusionconstructstheassociationtonurturetalentedpersonthenewpattern,andthus,toraisethehighertechnicalapplicationprofessionalpersonneltosatisfythemarketdemand.

[KeyWords]higherprofessionaltechnicalinstitute’sassociation,mainlineparallel,modulefusion,nurturethetalentednewpattern

(本文获201*年湘潭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高职新生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张映明

【摘要】:高职院校班主任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个准确的完善的角色定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挥引导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发挥规范作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发挥激励作用;对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发挥维护作用,对大学生的班团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意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全校学生工作乃至全部工作的基础。才能在工作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捧出自己的爱心,奉献自己的细心和耐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进行创新,在充分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和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主任;角色定位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基层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班主任则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一个班级能否形成坚强的集体,学生能否按照培养目标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教育方法、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因此,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班主任尤其是新生班主任应给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科学,更有成效。

一.班主任是学生思想上的指导员,这是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年8月26日颁发的中发[201*]16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指导我国高等学校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这个文件中特别指出,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便是要“着力建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

员、班主任队伍”。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班主任必须给自己从事的工作以科学的合理的定位,班主任首先必须是大学生思想上的指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工作列于首位是势在必然。但是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大部分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上去认识,把自己捆绑在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摇篮的“保姆”位置上,工作劳累,自己既当爹来又当妈忙于日常的管理任务,对照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小的差距。为此我们应该从琐碎的保姆式工作中解脱出来,必须高屋建瓴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对高职学生而言,班主任首先要是一个指导者,能在思想上指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的方向上引领他们的指导者。只有站在这个高度上,才能逐步地锻炼学生自身的能力,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和时代脉搏,把握住新形势下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因此,首先就对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注意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立于时代的前沿,给大学生的发展领航。现代教育家竺可桢说:“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为此,班主任只有牢固树立坚定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主任要学会“跳出大学生看大学生”,占领思想高地。如果只是简单地站在大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贴近、贴紧”大学生了,实际上降低了自己的视野,无法从纵向和横向的高度上去把握大学生,不能及时而有预见性地看到他们将来面临的问题或者最近将会出现的问题,总是跟在他们后面解决问题,而不是走在他们前面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指引他们避免问题的发生,以致工作被动,事倍功半。

二.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管理的一线管理员。这是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管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和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实现高校

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和学生年龄差距较小,有共同的话题,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和学生保持着比较固定的直接联系。学校的每一项要求、每一次活动安排基本上都是通过班主任传达并布置到学生中的,相应的,对学校纪律要求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必然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就业上遇到了困难,对学校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一般总会找班主任反映情况,寻求帮助。学生的作息制度管理,以及请销假、教寝室卫生;上课、晚自修等考勤;学生档案材料;评优评先、奖贷勤补免等工作;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要求;安全保卫、奖惩等管理。可以说,班主任是维系学校和学生间正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虽然工作非常琐碎,并不象教学科研那样容易出成果,这就更需要班主任的默默努力,才能使学校保持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让教师们从容教书,让同学们安心学习。面对复杂繁琐的工作,班主任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是个重要的问题。为此班主任要认真总结,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尤其要在工作中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以往,高职院校通常采用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针对于此,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管理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事实证明,学生干部无论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还是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甚至在学生的

心理疏导方面,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也是教师、学生管理干部所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充分重视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真正做到认真选拔,精心培养,细心呵护,悉心指导,正确使用,严格考核,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积极锻炼、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是“以人为本”的学生服务员。这是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本质任务。

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创新高职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在学生教育、管理一线深化“三关”。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和班主任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方面,班主任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其工作对象是在校学习的大学生,我们的工作应该是尽一切力量在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予以帮助引导,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班主任的工作有很多性质、特点,如直接性、基层性、复杂性、繁琐性等,但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服务性。为什么?从高职教育在全国工作的地位上看,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从学生工作在全校的工作看,是为教学工作和办学目标服务的;从领导、老师的角度上看,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的。全校工作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工作即班主任工作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确立班主任的工作是服务的本质,有利于班主任思想认识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观念。有利于班主任工作到位,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保证作用。

四.班主任是保持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是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

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提高技能,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是关系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但事实上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来自(1)、社会环境的因素。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竞争机制的导入,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大众传媒手段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已成为影响学生心理、思想和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其中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的影视报刊;暴力、色情电脑游戏等,对自控能力较差辨别能力尚弱的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消极影响,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2)、家庭环境因素。现在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呵护备至,甚至于娇惯、溺爱,从而使他们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盲目自信,关注自我多、关心他人少,这些与大学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公平竞争、团结进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实与理想的差异,不免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失衡。(3)、学校环境因素。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中学、与本科院校有显著的不同,学习和作息时间大部分由自己掌握,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等,他们要独立面对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上的琐事,还要面对来自不同地方、性格各异的同学,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而他们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这些压力使有些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尤其是刚刚入校的新生,如果他们对上述问题处理不当,不能及时求助于同学或老师,长此以往,必将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4)、个体的生理、心理因素。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主要表现在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但由于他们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不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正确对待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立足现实,对自己估计过高或缺乏自信,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少数学生存在对社会持怀疑、矛盾的认知倾向,主要表现为以偏概全、错认主流。有些学生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党内的腐败现象、企业内部的剥削现象等误认为是社会的主流,因而对社会持怀疑、否定的态度,甚至怀疑一切科学真

理,形成了反社会倾向心理。再次,高职学生的耐挫能力低。处于青年期、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因缺乏各方面的锻炼,在碰到问题、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或逃避困难,表现出了较低的耐挫能力。最后,缺乏正确的恋爱交友的观念。一部分学生缺乏自己的交友原则,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他们以貌取人,或跟着感觉走,有的错把友谊当作爱情,产生爱情错觉或单相思,有的视爱情为儿戏,朝三暮四,走入爱情误区,这样势必引起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障碍。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时他们特别需要班主任主动或被动的心理帮助。由于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可以通过面对面、或电话、或网络等方式更加直接、亲切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学生疏通他们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五.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领航员。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也是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责。

高职院校的新生虽不见文科状元,也没有理科尖子,但他们中也有某科高手,只是没能全面发展,才在高考中失手。还有大部分学生是奔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来。继续学业、尽早自立使大多数高职新生背负着较重的使命,为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应及时当好领航员的角色,以自己的大学生活经历或毕业生的经历作为范本,引导学生了解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不同,大学的课程模式不再是以灌输为主,而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高职院校的学习不再以课堂为主,而以实践为主;大学培养的不是应试高手,而是德才兼备、通专结合、博学多闻、敢想敢做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需要各位新生同学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自主性和学习自觉性,早日设定目标,合理规划,以使自己在三年后的应聘求职中成为脱颖而出。

高职院校班主任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个准确的完善的角色定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挥引导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发挥规范作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发挥激励作用;对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发挥维护作用,对大学生的班团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意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全校学生工作乃至全部工作的基础。才能在工作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捧出自己的爱心,

奉献自己的细心和耐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进行创新,在充分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汪盛科.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诉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年,总第155期:第5657页.

[2]胡宝征.浅谈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中国学工网

[3]喻永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中国学工网

[4]谈朝阳.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要在创新上下工夫[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年,总第167期:第5556页.

[5]王懂礼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初探

(本文获201*年湘潭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肖建武

[摘要]高职院校学风是校风的一个标志,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时期高职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高职院校在加快自身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提高加强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管理、学习竞赛等活动推动学风建设。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习动机管理学习竞赛人才工程

学风是指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映。通俗来说,是指高职院校的学习之风、教学之风、学术之风,就是高职的办学之风。归根到底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道德感和勇于为社会作贡献的责任感。学风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在长期实践积累过程中升华出来的优良传统,凝聚全体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的学术思想、办学理念和思想方法[1]。扎实开展学风建设,并长期坚持不懈,积极营造良好的成长与成才环境,推动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进而加快高职院校的发展进程是时代的要求。

一、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管理永恒的主题:无论学风的外延和内涵如何界定,它始终是高职学院的生命线,是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长远看,关系到学院的前途和命运,它衡量和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品味、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情操、个性修养等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2]。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学风建设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对学风建设的内涵重新进行科学定位,并尽快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长效机制,是实现我院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取心、责任感和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锻炼学习毅力,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是时代的要求。

学风不是自发形成的,在教育者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主体必须自主提高对学习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以成长成才为内驱力,形成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克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厚积人文学科的底蕴;在社会大发展和激烈的人才竞争条件下,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理性的远景性学习目标;以崇尚真知,成就自我为基点,形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优良的学风使处于其中的学生既感到一种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3]。

二、目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一切浮华随着日影而逝时,我们都能双手紧握青春的馈赠,都能笑着回望吗?"看了院报上学生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近年来,我院在招生规模,教育质量,合作办学方面都在不断进步,学生的学习精神亦有比较大的进展,对于一所办学年龄很短的院校而言已是不错的成绩,但学风建设还不完善。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有的同学为了混一张文凭,有的同学把学习成绩与能否应聘到一个环境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单位联系起来,还有的同学学习时很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部分同学理想脱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2.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沓。目前,学院正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少数学生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组织纪律松弛,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自习缺席现象严重,甚至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侃大山,逛大街,玩棋牌,谈情说爱;有的学生上课睡大觉,或左耳进、右耳出,或看小说杂志,或发短信、听音乐等;有的作业抄袭,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3.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

4.对学风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少数人心目中认识不够,学风建设的措施尚不完善。

三、对策与建议:我们应该结合当前的形势,积极开展学风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新时期、新环境、新条件下学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研究制定学风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及各个时期学风建设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措施。

1.在高职院校学风营造过程中,理想信念的提倡是首要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学风问题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人生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怎能面对种种诱惑而不屑一顾呢?近几年来,价值观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这是必然的。在新形势下,如何正视这些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将成为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4]。我们要在集体与个体的结合点上,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充分考虑个体利益的存在的可能性,以此来激发个体潜在的活力和竞争意识,化心理压力为进取的动力,让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对即将融入的社会充满信心,由此拉动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需,更加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与学习条件。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体的理想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融合起来,我们要启迪引导学生调适好心态,正确地观察世界,认识社会,选择人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坚定信念,不断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这是我们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解决高职院校学风问题的根本[5]。

2.树立自信心,不断地自我激励,看到希望,展望成功,是学风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关键是要有自信,不轻言放弃。在某种意义上看,意志往往是一种比智慧更重要的成功素质[6]。能步入大学接受教育本身就说明,这个群体已具备了获得成功的智力支撑基点,至于学生能否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能否在专业上获得成功,其实与所谓的智商的高低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他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刻苦自砺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爱因斯坦根据自己成功经验说出了成功的真谛,这对我们的学生不无启迪。

3.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7],广大教师要以德

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校要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师德优秀群体和师德标兵、学习和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等活动,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

4.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辅导员制度,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分明,奖优罚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要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学风的具体体现,对此要严肃对待。考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风建设优劣的“试金石”、“晴雨表”。为了搞好考风建设,学校强化管理,严格制度,使考试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学校不断加强诚信教育和宣传工作,每次期末大考时,都下发有关加强考试纪律,创建优良考风的通知。开展宣传周活动,在教学大楼悬挂标语,鼓励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树立“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光荣,考试违纪作弊可耻”的良好风气。学校在考试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上也作了有益的探索。考试命题从考死记硬背书本内容转到考素质、考能力方面,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由重书本转到重实践;部分课程的考试方式由闭卷转为开卷、由笔试改为口试;增加论文考核等。

5.加强学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学风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学风与教风的关系;学风与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关系;学风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要敢于严格管理,从严治校,教育与管理并重。部分老师只管上课,上完课就无影无踪,学生很多的疑难根本得不到解决,结果日积月累,一部分本来好学的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学校对此应定期安排一些教师解疑,或做一些专题的讲座,或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用的辅导书,让学生学有余力,学有兴趣。其次分段分级对学生进行管制,例如大一的学生学习还比较有冲劲,应以劝导为主;大二的学生

学习比较松懈,应以督促检查为主。再次也可以按当今的方向,指导引导学生多学自学一些课外书。总之,教与学是双方的,只有教师,学生双方完全投入,学风才是良好的。

6.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并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开放实验室,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能动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挫”。21世纪是中华民族振兴的世纪,高职院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迎接加入WTO之后对高职院校的挑战,我们唯一的选择是适应高职院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适应高职院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的要求,去研究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争创优良学风,赋予学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同时,要从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生源质量,拓展学生就业市场的高度认识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章泽渊等.教育心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冯忠良.学习心理学.第3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谭建唐等.现代学习方法学.第1版.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潘菽.教育心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

26

[8]5.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第5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曾立岩.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建立及应用.全国中等医学教育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201*

7.惠延年.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介绍.医学与哲学1998;(6):34

8.巴班斯基等著.冯克难等译.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第4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

(本文获201*年湘潭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经贸与管理系张普强

【摘要】: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要承担起调适大学生心理,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教育者要从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入手,理顺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层面、思想认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产生的心理问题更多。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培养大学生知、情、信、义、行,开导大学生思想的有效方式,勿庸置疑地要承担起调适大学生心理,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使大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一、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在思考、选择和探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有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差异,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他们希望正确认识社会,但又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但又缺泛对社会的全面认识。高职大专生在校时间短,很快将走向社会,因此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但是,他们不太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民情,不懂得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自己的实际能力、对社会的适应性、就业前景及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容易出现心理困惑,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对改革开放缺乏信心,甚至对职业教育表示怀疑。

2、他们追求理想,又与现实发生冲突。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想早日踏上社会。在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上,更注重个人理想;在理想的实现途径上,更注重个人的奋斗,并带有浓厚的功利色

彩,讲究实惠。他们的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片面。升入大学以后,他们的许多苦恼和相互间的争论,都常常围绕自己到底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过高或过低估计自我,使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距离较大,从而影响自我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可能引发出许多心理上、情感上的苦恼。

3、他们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但缺乏辨识能力。这个年龄段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但他们毕竟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离实际,有时好走极端,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往往不分是非良莠,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缺乏准确分辨能力。

4、他们寻找理解而又心理闭锁。大学生既渴望友谊,又追求独立。一方面,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的探索、反省,希望有一方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因而经常会不自觉地封闭自己。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害怕孤独,希望自己的情感有一个宣泄的对象,有可以产生共鸣的知己。这种心理特征上的二重性,使大学生的情感生活更加复杂。

5、他们情感丰富而又不稳定。进入大学后,由于生理上的日渐成熟,青年人旺盛的精力及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的需要。同时,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伴随着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他们在需要的满足和价值判断时常常摇摆不定,涉世不深和青年人的心理矛盾又使他们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常因一点小事动辄振奋不已,豪情万丈,或意志消沉,悲观丧气。

6、他们要求独立,但又存在依赖心理。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有的则采取逃避、抱怨的态度,严重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从社会角色地位看,高职大专生是正在成长中的有知识分子的普通劳动者,一方面他们比其他社会青年具有更高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社会体验,另一方面社会对他们又提出了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期望值。这种特点容易使他们产生自视过高、不切实际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与社会现实生活产生碰撞是难免的,关键是大学生是

否能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定位。从其思想观念看,大学生不迷信教条,有抱负,眼界开阔,有永不满足的求新动力;但另一方面,他们正处在由不成熟趋向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缺乏生活的磨难,性格比较脆弱,容易产生自我中心主义、功利意识和知行背离等倾向。

二、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自我、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体现出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具体表现在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侧重于人的思想层面,更多注重于教育对象意识结构的显层次,如动机、态度、理想、信念等,注重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为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理性认识活动给予人的影响。而心理健康偏重于潜意识结构,弥补了忽视人的心理活动而单纯通过灌输说教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传统教育理念,有助于从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从而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同。以人为研究对象,无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更广泛些,它从总体上、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研究人、了解人;而心理学的范围更专门化,它从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去研究人、解剖人。

2、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心理健康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以想象、信念、品德、意志等为重要内容,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使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共同的基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的心理健康上成为可能。

3、健康的心理必须以良好的思想素质为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正在于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品德、健康的意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健康的心理能起到巩固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作用。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具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

积极向上的追求。很难想象精神萎靡、心胸狭隘、情趣低下的人会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要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发挥塑造大学生高尚的思想素质的作用。

三、从心理健康角度,探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来得到蓬勃发展,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不尽人意,经常处于较被动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观念偏于功利化,忽视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指导思想上较多地考虑满足社会需要,忽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容易被忽视;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环境不能科学地解剖与分析,而是停留在一般认识和理解上,滋长了教条主义思想和形式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有两层具体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唤醒自然历史进程赋予人的各种素质潜能,使之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这种潜能表现为人类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意志力等。第二层含义则是指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形成和个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在这里,人通过其与世界的多式多样的关系,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本质的完美性;而个人积极地参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社会交往,尤其是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进行普遍的交往,使个人摆脱个体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我们必须从心理健康角度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研究高职大专生心理特点,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当前,研究大学生有两个视角,一是分年级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二是在同一学龄层次上分类研究把握不同群体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这样,纵横交错,选择不同角度,并与其他行业青年、其他历史时期的学生相比较,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

2、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是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首先,要确立个性教育思想。要将大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丰富的人和全面的人,要分析学生个性心理健康状况,注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思维的培养的同时,要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信念等个性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等意识层面上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使每个

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比较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其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要着重解决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需要、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学生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实际,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学会调适心理平衡,提高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自觉地塑造一个文明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形象。要以爱国主义为起点,以大学生的内在成才需求为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他们为社会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联系起来,为一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重视情感教育的特殊效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4、健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充分发挥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要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特别要重视做好心理困惑、经济困难和学业困扰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许敖敖我们怎样培养面向二十世纪的人才[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葛锁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注:该文已在于《湘潭工学院学报》第六期上发表

(本文获201*年湘潭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引入“目标管理”方法发挥班级育人功能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经贸与管理系冯磊明

【摘要】:大学中的班级体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微观环境,也是学生成材的摇篮、实现人格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有效的运用目标方法,将班级的发展目标与学生的成材的目标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机的相结合,能更好的发挥班级的育人功能。实践证明引进目标管理方法来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目标管理、班级建设、班级育人

“目标管理”(简称MBO)是由美国管理学者杜拉克在1954年撰写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目前已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自1978年起开始在企业管理,政府行政管理中应用这种方法。目标管理的实值是以组织的追求目标为导向,将组织的目标利益与个人的目标利益有机结合,重视调动组织内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团队合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大学中的班集体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成材的微观环境和摇篮,也是实现学生人格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是实现学校人材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能否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现代化、从而实现班级育人功能最大化。几年来我一直思考着这一问题。

201*年9月,我任工商0401班班主任。该班学生分别来自新疆,湖北,安徽,云南和湖南五省,以工农家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学生来校时的学习基础较差,基本素质一般。新班伊始,我尝试用“目标管理”方法用于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在活动开展,班风学风建设,日常工作评比和班级制度建设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全系乃至全院颇有表率作用。特别是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实现学生社会化进程方面收到了显注效果,现将所悟所得分述如下:

一、目标明确,充分发挥班级的培养职能和管理职能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它的职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是核心职能:管理职能和培育职能。构建一个好的班集体其目的就是在实施管理的同时,为全体学生提供一个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平台,使班级成为学生成材的摇篮,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如何培养,目标是什么?三年大学生活目标是什么?成材的标准是什么?新班伊始,我组织全班学生就此进行讨论,大家根据时代特点和专业特征、结合自身情况,达成共识:我们的素质目标定位为“会做人、会学习、会创作、会合作”;我们的专业目标定位为“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优良”;我们的功利目标定位为“适应岗位需求,突出能力本位,实现零距离上岗”。目标是大家认定的,不是我强加给学生的。但我在“引”字上下了一番功夫。正因为是大家的共同选择,这一集体目标就内化为个人追求的动力。目标明确了,每个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就处于被激励的状态,这种最佳状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学生在良好的群体氛围中相互感染有利于实现自我目标。

二、定位准确,逐步落实培养目标

目标不能一步到位,实现目标有阶段性。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三年成材规划,与之相适应分学期制定班级工作主题,使班级工作目标与学生成材目标同步:一学期,工作主题是“适应”,班工作定位为“适应环境,夯实基础,内求团结,外树形象”;二学期,工作主题是“巩固”,班工作定位为“理顺关系,完善管理,扬长避短、稳步前进”;三学期,工作主题是“发展”,班工作定位为“发展能力,提升素质、张扬个性,形成特长”;四学期,工作主题是“提高”,班工作定位为“全面整合,适当调整,优化环境,整体提高”;五学期,工作主题是“就业”,班工作定位为“更新观念,捕捉机遇,能力取胜,全面就业”。从一年来的实践情况分析,已按预定目标圆满地完成了班工作阶段性任务,效果良好。学生们在实现集体目标过程中,也正在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实现自我培养、自我成材的目标。这又与学校培养目标和谐同步。

三、重点突出,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骨干的作用

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目标仅只是决策,实现决策是个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班工作繁而杂,抓班工作要善于抓关键、抓要害,只有这样才能提纲挈领、把握全局、争取主动。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重点抓了四项工作:其一是班子建设。班级建设以人为本,我在培养班团干部工作上可谓是苦心经营,用心良苦。我班班团干部素质高,能力强,已为大家所公认;班团干部中有七人在系院学生会和团委会任职,有四人竟聘上助理班主任,有三人任社团负责人。事实证明,班团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我的得力助手。这是班子建设成功的一个佐证。其二是制度建设。制度管人,制度育人是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这一理念同样适应班级管理。我在院系学生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上,结合本班情况,建立班规班纪,使之进一步细化,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如“班团干部述职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实现了“依法”治班,效果颇佳。其三是班风学风建设。要形成好班风好学风,必须先营造班级文化。我以班会为载体,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先后做了四次专题讲座:主题分别为“情商与智商之关系”、“做人与做事的学问”、“能力与知识辨证”、“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分析”。讲座贴切学生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升了学生的人格品位,加快了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使之人格发展更完善更成熟,和谐班级也初露端倪。其四是形象塑造。我借“四建一创”东风,向班团干部和全体学生提出两个目标:创优秀班集体,创红星团支部,并以此为动力、为契机,实现对班级形象的整体塑造。让学生们在为班级争光的活动中,学会合作,训练团队精神,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整个管理活动中,我给自己是定位是在决策上当“谋士”,以“引”为先,学会善“引”;在执行上当“隐士”,学会敢“隐”,将学生干部推向前台当主角,以此发展他们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这一管理模式与“目标管理”中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四、措施得力,以管理手段创新走管理目标落实

要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必须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好措施是开展工作,实现管理的有力保障。我主要采用如下措施:

1、引进竞争机制,实现班团干部素质最优化。我班班团干部都是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以能力和人品服众。

2、建立监督机制,实现民主管理。我班实行每月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班务管理,让每个学生对班级工作发表意见,对班团干部和班主任发表评论。置班级于全员管理之中。“民主生活会”保证了每个学生民主权力的行施,更激活了每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也沟通了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可谓一举数得。

3、开展多种活动,实现能力发展、个性展示。一年来,我根据院系活动安排,结合班级情况,每周安排一个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组织全由学生负责。全班同学轮流当活动主持人,每次安排两人,一年下来,每个学生至少有过三次主持活动的经历。这样,为学生实现自我提供了舞台,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

4、导入CIS理论,完成班级形象塑造。CIS理论是企业形象工程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形象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理念系统、行为系统、视觉系统。我引入该理论指导班级建设。从三个子系统分别向全班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让每个学生树立自己就是班级形象的意识,并以此约束学生言行、完善班级管理。

5、推行班团干部问责制。新学期开始,我首先召开了班会,在会上宣布了从班长到团支书到普通干部的岗位职责,这样让全班学生心中有底,干部以岗位职责为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各项工作,学生以此来评价干部是否称职。

6、运用公共关系理论构建和谐班级。班级是学校基本组织,也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班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班级和谐,首先是人与人关系和谐。我运用公共关系理论和思想指导学生们的举止言行,调整协调班级中各种关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用“目标管理”方法管理班级工作,虽尝试时间不长,却也成绩不菲:我班班级日常工作综合评比名列系部前茅,各项活动中共计集体获奖13项,个人获奖35人次;班上有7人任院、系学生会、团委会干部;有4人任助理班主任;有6人任社团主要负责人;有2人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班级被确定为优秀班级创建单位,五四红星支部创建班级。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一脉相承,运用“拿来主义”,借鉴企业、行政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来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孔昭林〃实用行政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本文获201*年湘潭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高职学生应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经贸与管理系向立志

【摘要】:个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自己明确一生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努力地围绕这个方向,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高职新生和在校生通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明确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明确一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树立职业理想,提高学习的动力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它已成为困扰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障碍。长此下去,将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前途甚至影响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学习目的基本明确但不清晰,不具体。获得较强的专业和活动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其中36.5%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获得专业和活动能力,29.7%的学生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但也有21.6%的学生主要目的是拿到毕业证和技能证。其次,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35.8%的学生认为学习是目前最大的困难。43.9%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原因是专业课学习难度大。17.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基础较差,尤其文科生学习理科、医卫专业的内容,常常感到力不从心。44.6%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另外,高职学生的一个学习特点就是学习取向趋于务实。30.4%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实验实训课,其次是专业课和外语,对基本理论和发展能力类的课程感到没有实际用途。少数学生甚至片面理解为突出技能,忽略理论,学生追求实用,致使理论课的学习情绪低速,而在操作中遇到理论问题又感到难以扩展和提高自己。

这样学习的结果,就必然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到毕业时部分人往往感慨:“在校学习2年半(或2年),觉得自己没学到什么东

西”。毕业生就业时,产生严重的迷惘、彷徨的心理:有的人认为自己学历低,有的人认为自己没学到东西,有的人不知道如何寻求就业的对策。到实际求职时,一些人依赖性强,等着老师、父母、亲友和同学为自己安排工作,一些人随大流,同学往哪里去自己就往哪里去,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就是他的第一份工作,随机性很大;只有较少的学生能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选准行业、企业和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求职就业。调查显示:在中专生、专科生(含高职高专)、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就业率中,毕业生的落实率专科生最低,说明专科生(含高职高专)毕业就业最困难。

其实,高职教育姓“高”名“职”,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周济)。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方面,应围绕社会的需要,坚持以职业对技能和知识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注重课程的职业功能,以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突出实用、实践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增加实验实训和技能训练的含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让学生获得在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活动能力,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技术,达到在毕业后立即投入工作的目标。高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因材施教,追求教学实效。

同时,高职院校应当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够清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这些缺点,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高职高专仅在校学习2年到2年半),学会选择和放弃,有目的、有选择地在大学期间完善自我,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在大学毕业时成功就业;为一生的职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

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和安排。一般来说,个人希望从职业生涯的经历中不断得到成长和发展。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求对个人特点进行分析,再对所在组织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它包括选择什么职业,以及在什么地区和什么单位从事这种职业,还包括在这个职业队伍中担负什么职务等内容)。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一般来说,个人总希望从职业经历中不断得到成长和发展。个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自己明确一生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努力地围绕这个方向,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外职业生涯和内职业生涯两个部分:1、外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通常是由别人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收回,外职业生涯是在职业生涯初期。有的人一生疲于追求外职业生涯的成功,但内心极为痛苦,因为他们往往不了解,外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以内职业发展为基础的。2、内职业生涯: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各项因素的取得,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而实现,但主要还是由自己努力追求而得以实现。内职业生涯的各构成因素不因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不同,内职业生涯各因素一旦获得,别人便不能收回或剥夺,也不因外职业生涯因素的改变而丧失。

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内职业生涯发展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它在人的职业生涯成功乃至人生成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而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应重视内职业生涯的发展。尤其是在职业生涯早期和中前期,我们一定要把对内职业生涯各因素的追求看得比外职业生涯更为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

价是制定个人职业计划的前提。切实可行:首先,个人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同自己的能力,个人特质及工作适应性相符合,其次,个人职业目标和职业道路的确定,要考虑到客观环境条件。

对于大学低年纪学生尤其是高职新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人特点分析,能引导他们理智地看待自己过去的高考失败,认清自己的现实处境,看到自己的长处、短处,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对自己重树信心。其次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学生职业理想形成的过程,是职业理想养成教育可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载体。高职学生相当一部分由于高考的不理想导致理想的失落,正是需要重树信心、重建理想的时候,职业生涯规划能让他们在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后重新建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重新点燃为理想奋斗的激情和动力。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当学生对某一职业有了追求时,他必然会主动了解该职业对从业者包括职业道德要求在内的职业素质求.必然在为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制定措施的同时,制定培养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职业素质的措施,并自觉地落实这些措施。因为他很现实地懂得,干一行就得按这行的规矩办,否则就不可能在这行中立足,更难以在这行中晋升,难以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可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把职业道德行为等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由学校“要他养成”,变为学生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自己要养成”。第四,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必然会通过了解市场就业机制,深刻体会求职能力对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重要性。就职业指导的“援助”内容中,要帮助学生“掌握求职面试技巧和进行必要的求职礼仪训练”等要求看,毕业前夕的强化训练虽然重要,如果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相应礼仪行为习惯,效果必然更令人满意。

因此,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提早思考、了解毕业时才面对的职业问题,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指导他们改善学习的方法,最终提

高学习效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通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教育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

目前,发达国家对高中生、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比较成熟,如哈佛大学职业指导的专业化不仅体现在较成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院系职业指导依托专业背景,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未来的职业领域,对于专业发展和可能的职业领域,有一个整体的前瞻性的了解。比如,该校公共卫生学院结合美国社会和国际交流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出几个参考性的未来的职业领域:环境健康科学家;营养学家;国际健康专家;生物医学科学家;公共健康从业者。让学生能够前瞻性地把握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开始明确地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加拿大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意识非常强。其主要的职能和任务包括:根据毕业生个人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确定就业意向,建立职业目标;对毕业生进行技能评估,发掘其潜在的技能,帮助毕业生把在专业学习和课外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工作技能;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毕业生有能力不断谋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进行求职技能培训;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创造实习机会;搜集和提供就业信息。此外,还着重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咨询和辅导。学生可预约与辅导教师面谈,或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求职信、履历表等资料上传给辅导老师以获得具体细致的指导。

我国高校中也已经有不少引入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大连民族学院成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研究会(学生社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大一学生中开展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测评和规划书评比。温州职院除了做好常规的就业指导外,还力争在就业指导的方式、内容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团,实行个性化指导,尽可能

多地利用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使就业指导脱离枯燥无味的说教。他们邀请一批有成就的校友和有代表性的社会名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毕业生交流对话,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强调就业指导与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的统一,力争用最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早日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促使学生正确定位。

但是,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水平,要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有更多的学校面向全体在校生尤其是新生、更加深入地探索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弊端:一、就业指导时间安排明显滞后。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国家包分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方式,职业规划先天不足,在此基础上的就业指导也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高校就业体制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的计划分配已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取代并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据了解,许多学校都是在学生即将毕业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学生大一、大二时比较空闲,想上就业指导课却被告之没有资格。二、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各种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和企业老总来传授面试技巧。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从就业中心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受调查者对就业中心的满意度普遍呈较低水平。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初涉人世的毕业生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需要的是一种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状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个别咨询辅导而非集体号脉会诊。长久以来由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职业心理辅导的严重缺位,最终导致中国大学生在人生选择的最重要阶段完全“跟着感觉走。”三、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职业心理辅导师资尤其匮乏。在西方发达国家,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专家来进行,就业指导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我国的就业指导老师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训练。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就难以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据统计,在高校心理咨询开展得较

好的北京市,心理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万分之六,其中包括大部分兼职人员,实际比例为万分之二,而在香港和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与学生的比例为1:1500个。

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要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

高职院校应尽快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职学生应尽快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参考文献:

[1](美)雷思〃吉尔森.《选对池塘钓大鱼》[M].机械工业出版社[2]徐畅.《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

[3]韩玉芬费斯威.《高职学生动力问题》

(本文获201*年湘潭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欧阳国强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促进和谐的个性发展,是构建和谐班级体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努力实践的方向。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班级体个性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和谐班集体”就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个性、身心、专业技能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而创设的一个友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团结进取的班集体。在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基础差异较大,且自主性、独立性较强,过多的条条框框用于管理可能会适得其反,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师,只有恰当的引导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综合能力、专业技能的全面提高。前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受其术”。“亲其师”,实质就是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首先要注意的是教师自身的和谐。教师自身的和谐主要指教师应具有以下的个性品质:一要有良好的性格。一个公正无私、诚实守信、活泼开朗、独立深思的老师肯定容易受欢迎,容易与学生处好关系的;二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事业、前途、生活、家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悲欢离合,升降荣辱,成败顺逆等不同变故,应能冷静面对,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才能胜任教育工作,同时也能感染学生的进取心;三要有全面丰富的知识,举手投足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专业老师,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的老师一旦成为学生模仿、

追逐的对象,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要富有创新精神,开放的教学管理思想,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和工作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一样具有创新精神,符合时代的需要。教师自身的和谐,实质就是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实现“其身正,不令而从”的效果。

有了教师自身的和谐后,其次才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在学生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担当的是引路人的工作,扮演的角色就是良师益友的角色。因而,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迹,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之间相互悦纳。其次,要注意平时感情投资的积累,要善于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神侃海聊,一起嬉笑玩耍;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要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一些独特的、奇妙的,甚至错误的想法,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感、自由感和信任感。让学生感到与老师的交往是平等的、自然的,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要知道学生需要的不是声声俱厉的威严,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任他、伴随他们成长的引导者,解惑人。再次,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如当学生犯错误时,要循循善诱,要在思想上开导,在心灵上安慰,让学生看到班主任在关爱他,让学生看到希望和温暖,促使其发自内心的觉悟,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掉自身的错误。在无痕的教育中使学生受教育,不断进步。

二、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从心理学方面分析,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与反映。一般说来,一种环境或一些人如果能满足或符合我们的需要观与习惯,我们便会产生好感或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引起反感。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的内容不来源于外部现实,没有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不存在于客观的原因。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

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并且使可能出的异常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造就和谐的班集体环境,班主任应做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营造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地利,人和”。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再好的外围环境也难以完成集体的事业。因此,班主任要把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工作中,首先要把握班级人际关系的脉搏,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各种班级信息并进行整理与研究,测定班内人际关系现状,并认清每个学生在班级关系中的地位与不断变化的心态,做出合理的判断,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强化“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集体主义伦理观念。教育全班学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既激烈竞争又携手共进,既和谐相处又诚恳帮助,既互相督促又彼此监督。这种和谐环境能使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充满友情和温暖,使自私自利、钩心斗角、嫉妒猜疑等恶劣的品质没有生存之地。再次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长处,同时又看到其他同学的长处,从而使班上呈现人人自尊,同时又尊重别人的好风气,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己的尊严与自豪感,愉快地接受自己,充满信心地发展自己。第四是通过组织各种有益有趣的课外活动,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有一种集体自豪感和精神充实感。以避免产生不良的心境,以此熏陶和感染学生,以求“润物细无声”。

2、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不论何种层次的学生总是以学习为天职。积极的学习环境与气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从而明确并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因此班主任应该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在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中,首先要依靠学校领导、家长、科任老师的合力,在教室、寝室、图书馆等地方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环境。其次在学生中既要鼓励赶、比、超的竞争精神,又要引导学生间的传、帮、带的协作精神,营造良好、浓厚的学习气氛。再次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各种学术活动、社团活动,激励学生自学、

精炼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争取各种煅炼能力的机会,如社会实践、假期短工等等。通过与社会广泛接触,从而了解社会的需要与就业形势,以此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和专业方向。通过各种方式,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气氛,让学生主动改变学习心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3、建立和谐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和教师要努力实现这种管理观念的转变,大力培养学生的管理主体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重要意义。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营造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班规大家定,问题大家解决,班级大家管理等方面。在民主化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班级主人,使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建设好这个集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三、促进和谐的个性发展

和谐班级体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班集体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班级体的每一位学生、潜能充分的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

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和自尊需要。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动机与机会,应该要考虑所有学生的权力,引导、鼓励所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2、承认学生差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一个好的集体,要求有一些素质较高的集体成员,反过来,集体成员的素质高了,自然这个集体便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同样,良好的班集体也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由于兴趣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专业方向,但并不能分出谁对谁错。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将来获得的成就也不同。因此,我们就要根据不同的个体及社会需要,通过我们的引导培养,把这些有千差万别的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各类人才。

3、创造和谐班级体,促进自我教育。班级体是每个学生显示才能的天地,也是造就人才的课堂。因此要加强班集体建设,努力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班级环境。有了良好的班集体,就有了良好的班分学分,它就如一个巨大的磁体,对每个成员起着同化作用,它可以教育每个学生,不得不约束自己,以适应班级体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每个成员的积极向上。人人参与、民主管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共定目标、共同努力、共享成功与收获。

构建和谐的社会,首先需要和谐的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尽力为成长中的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其成为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本文获201*年湘潭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班主任工作需要创新意识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杨燕

【摘要】:班是学院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是整个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抓好班级管理工作环节对于抓好整个学生线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面对当代大学生自主性强的自身特点,旧的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有效面对形势变化,身为新一代的班主任在总结前人优秀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意识,改变管理方法,对于适应现阶段学生管理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创新、基本特征

班是学校的细胞,它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而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题。班级要不断取得进步,就必须创新。班主任作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起着特别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老师自身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对能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说也至关重要。下面谈谈我当班主任工作中实践创新的点滴体会。

一、创新形式:1、“总统”竞选制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班级,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班委会,带动全班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因此,班委会的组成即班干部的任命也就成为班级好坏的关键。对于任命谁为班干,决定权应授予学生,因为只有学生才会真正了解学生。但虽然现在已是机械化、电脑化时代,但大多数学生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这个学期的班长是谁,那么下个学期他们选的班长肯定也是那一位同学。那样一来,三年都会是同一个班长,其他班干部也大多数“按兵不动”。这样,班级管理的工作任务只落到几个班干身上,这不利于同学管理和能力培养。因此,我就进行改革,参照美国“总统”选举制,由全班只选出一位班长,也就是选出一位“总统”,然后由“总统”任命他认为能胜任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风建设中期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风建设中期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学风建设中期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00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