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度科技处工作总结
201*年度科技处工作总结
根据校党委201*年工作要点,在主管校长的指导下,科技处及时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国家、河南省以及水利部等的科技发展方略和我校实际,多次进行研究分析,组织全处人员学习讨论,理清了新的一年整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学校博士点建设目标,外引内联,搭建平台,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加大改革与建设的力度,促进学校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现将科技处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项目的申报与管理
为提高学校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立项成功率,科技处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讨论,结合我校博士单位建设目标要求,出台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资助办法(暂行)》(华水政[201*]186号),采取了项目申报资助的“一次校内审查、修改,两次校外专家审查、修改和申报”四个过程的分阶段跟踪管理,切实加强各级各类重要纵向课题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201*年我校重要纵向科研项目立项工作取得良好发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项,获得水利部公益性科研项目1项,水利部“948”项目2项,水利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支持计划1项,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项,获得郑州市创新型科技团队支持计划1项,郑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计划1项。截止12月10日,科研项目立项合同额达5747.5万元,其中纵向项目合同额1115.9万元。
二、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奖励的考核制度,努力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签定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的申报等工作,科技处采取主动创新的工作思路,提出了“项目培育、项目申报、项目监管、成果培育、成果申报”的五阶段分目标管理,每项目标均要构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其顺利实施。今年,已出台相关的文件,对科技成果的鉴定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的申报过程予以一定的资金资助。通过积极调研、分析,结合学校博士单位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出台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资助与奖励办法(暂行)》(华水政[201*]03号),以超常规的方式力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实现高水平标志性科研奖励的产生。
据统计,201*年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通过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26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及人文社会科研学研究成果奖共计17项;以合作完成单位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三、积极筹划落实省部共建协议,拓宽科学研究的平台建设科技工作是一项对外联系广泛且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作,科技处紧紧抓住省部共建的时机,以我校的水利特色为突破口,主动与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希望通过构建与水利行业科研及企业单位的合作平台,力求使我
校在参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横向科研课题、联合申报重大攻关项目以及联合申报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今后,科技处仍把积极主动搭建外联科技研究平台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河务局、河南省水利厅等重点水利单位的联系与交流,在科技领域方面争取更广泛的合作。
四、努力打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提升广大教师的科学素养
学术活动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学术水平的无形标尺,今年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包括多名两院院士、国内外专家在内的各层次学术报告会30余场;同时,我校作为协办单位,参与组织了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积极筹备宣传材料参加了第四届水博览会,并且获得由中国水利学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证书。这些活动使广大师生了解了相关领域的科技前沿,开阔了学术视野,促进了知识交流,对提高我校整体科研素质,增强科研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改革管理模式,提高科技管理整体水平
为提高我校科研管理整体水平,暑假期间通过招标购置一套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并利用周末时间对科技处工作人员、各单位科研秘书按权限分别进行了培训。目前,201*年度各单位及个人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数据已经完成了录入,根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内津贴分配实施方案(试行)》文件有关条款,科技处工作人员在不断理解和领会文件精神的前提下,按照“精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审核。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要逐步实现由科技处二级学院(部)和校属科研院
所科技人员三位一体的科技统计和项目申报管理信息网络,实现对科研项目及成果源实时跟踪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工作平台,推进和规范二级管理体制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院系、科研机构的科研主体作用。
六、规范日常管理,营造高效、和谐、服务型的工作环境
科技处自身的建设是做好为全校教师提供良好服务的基本保证,随着我校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更加要求团结有序、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我们制定了多项处内工作制度,以人性化、制度化的管理为原则,在工作中努力营造和谐型环境、服务型环境、效率型环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提高服务质量,一年中全体同志做到了秉公办事,廉洁奉公。领导班子及全处同志团结协作,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随着我校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科技处内部管理体系需要改革,虽然按科室管理的模式已基本成型,但在工作职责及各科形成主动的创造性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九年十二月
扩展阅读:201*年度科技处工作总结
科技[201*]2号
201*年度科技处工作总结
本年度是学院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商贸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学院内涵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一年。科技处全体人员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科研日常管理,深化政校企行合作,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在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主要工作与实绩
在201*年度,科技处围绕一个中心:服务学院创新商贸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两条主线: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本地化战略,做好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工作;深化精细化管理,建立教科研及校企合作管理绩效考核新机制。三项重点:做好201*年度教、科研及校企合作管理的绩效考核;建立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长效机制,在四技服务成效上有新突破;学报办出质量与特色,争取更大成绩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主要成绩有:
(一)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为学院培养商贸类高职人才服务1.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本年度修订了《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教科研专项奖励办法》,下发了《四技服务管理办法》、《科技服务实施方案》及《学术规范管理暂行办法》等五个文件,并做好积极开展学术规范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学院的教、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
2.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与立项工作。围绕省示范院校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创新商贸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主题积极开展研究,组织了201*年度院级教、科研课题的申报审批工作,全
院共申报课题49项,有13项课题获得立项,并遴选了一项切合学院发展和建设的项目作为学院重点扶持课题。进一步加强了省(部)、市(厅)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力度。做好规范选题、申报指导和遴选把关工作。申报了教育部一般课题3项;省社科规划办课题10项;省社科基地课题3项;省教科规划办课题10项;教育厅高校哲社课题11项;申报了无锡市科技局项目2个。喜获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立项课题2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8项(资助项目3个),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5项,以上各级各类立项课题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均排第一位,创学院建院以来申报成功率新高。
3.加强科研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对立项课题加强在研过程管理,实行中期普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强化对在研项目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结题工作,务求课题研究出质量、出成效。对院级201*与201*年立项课题、201*年以前市厅级及以上各级各类课题进行结题清理工作。使院级以上课题除一项延期结题外其余均按时结题,并以较高的结题质量获得了100%的通过率。
4.寻求学院优势教育教学资源与地方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及市场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22家企业建立了15个省级校企联盟。新建校企研发机构2个(艺术设计、国达线路),产学研联合体2个(同创会计、飞思卡尔),建立了自动控制设计研究中心。做好省科技厅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
(二)建立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使教、科研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1.配合人事处绩效考核工作,分解了学院十一〃五规划中对二级学院、系科研任务要求,明确了科技处的职责。进一步修订与完善了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及教科研专项奖励办法,对量化项目、标准及考核操作的具体实施等相关条款进行补充和完善,使教、科研考核制度简明易行,使科研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对全院教职工201*年度的教科研工作量进行了统计、在此基
础上完成了201*年全院专任教师的科研档案建档工作,同时做好了201*201*、201*201*两个学年的全院专任教师的科研档案的建档工作。依据教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及教科研专项奖励办法,完成了201*年全院教职员工的科研津贴发放,以及专项奖励工作。根据学院对201*年度考核工作的安排,做好对二级学院、系的教科研管理、校企合作与科技服务社会工作的考核。
3.建立并完善科研评奖制度,调动全院教职工从事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本年度进行了首届学院教、科研优秀成果奖的评选。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20名,并召开了全院表彰大会,大大的激发了全院教职工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4.积极开展专利的申报工作。本年度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聘请了惠山区科技局及大为专利事务所领导为机电系等四个系的教职工做申报国家专利的专题讲座,调动了教职工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全年申报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有11项获专利授权证书。
5.做好省教育厅、科技厅等部门201*年度科技数据统计、上报工作。一是完成了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工作。二是完成了江苏高校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情况总结、资料统计与上报工作。
(三)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丰富学院文化生活
1.进一步落实专业、科技知识讲座制度,积极聘请院内外教授、专家、企业家为学院师生举办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管理与就创业讲座(学术报告)共36场。
2.加强与省、市科技厅(局)、教育厅(局)、科协以及相关高校、企业和研究所的沟通联络,支持各二级学院、系参加各类学术团体活动,构建学院与地方学术、科技交流共60余次。
3.进一步完善科技处信息网站,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科研考核网络化,更好地为全院科技管理、教职工教、科研服务。(四)进一步落实本地化战略,四技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1.进一步落实了校企合作本地化战略,坚持长期、定点、有效的原则,寻求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支持与校企合作机会。学院与无锡市滨湖区政府签订了政校局合作协议,与区科技局、教育局和文体局签订了相应的实施合作协议。学院还与尚德太阳能集团、南京保加利体育用品有限公司(361度)、江苏微软信息技术中心、无锡瑞普科技有限公司等近30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2.推动、配合各二级学院(系)开展四技服务。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服务机构与设施,以各二级学院、系(部)的专业教研室为单位,采取专业+行业+企业形式,采取四个一(一个专业、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和一个项目)方式,积极开展科技服务社会工作。在四技服务方面,与27家企业开展了校企联谊活动,共承担了12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到帐金额约336万元,大多数完成项目受到了企业的好评,横向课题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往年大大提高。
3.按照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的江苏省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动员大会的要求,学院召开了提升服务能力,推进校企合作的专题会议,制订了学院科技服务社会实施方案,开发了55个四技服务项目,积极开展为联盟企业的服务,本年度共有4个二级学院、系与6个企业开展17个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学院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并上报了省教育厅。
4.强化了档案意识,做好校企合作、四技服务工作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
(五)深化精细化管理,推进集团内涵建设
1.根据学院省示范院校建设中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方案,制定了本年度工作计划,并召开了落实计划工作会议,积极开展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201*年项目建设工作。以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为立足点,依托二级学院、系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与院级重点建设专业,整合学院资源,大力开展示范建设,提高示范项目建设的成效。本年末完成了对201*年建设项目的中期验收,各建设项目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召开了校企合作、集团建设工
作总结、交流与表彰会议。
2.不断探索职教集团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立足集团中已建立的十个常务理事会分会,积极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就业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四技服务。在此基础上成功召开了江苏商贸职教集团二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参会人员达116人创历届会议新高,省厅高教处经贵宝副处长到会讲话。
3.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参赛人数达208人为历届之最。同时,还为中职校建立了五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相应的主干课程标准,进一步发挥集团职教的辐射引领作用。
4.以江苏商贸职教集团为平台,立足行业、服务企业,围绕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方案的要求,积极拓展合作项目,吸纳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加入集团并开展相关的合作。如与摩托罗拉飞思卡尔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与瑞普科技、尚德太阳能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与红豆集团深化合作,由其投资建设的第二个校内营销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红豆家纺无锡商院店投入使用等,为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服务。
5.提升集团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了机电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同创会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艺术设计研发中心,以及商贸师资培训基地,为集团内企业及社会做好四技服务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等多层次、综合型的服务。
6.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继续做好对灌云职教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上半年在马元兴秘书长的带领下集团秘书处去灌云职教中心商讨了对口单招、学生就业、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问题。并在对口单招工作中开展了相应地培训;为企业推荐其毕业生;安排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6人参与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工作,制定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捐增了32台计算机用于学生实训基地建设等。
7.积极开展中西部合作办学。继续做好与内蒙古财经学院的合作办学工作,今年在校生有400余名,旅游系根据学生情况,继续开
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就业工作。在做好与内蒙古财经学院合作办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与新的院校合作洽谈工作。
8.会计金融学院按照集团建设项目要求,基本完成了商业会计课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库建设。制定了课程标准,完成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制作,以及教学录像、演示录像和实训资料编写等。
9.做好集团自身建设。为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提高集团内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为借鉴国际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提升集团内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施了职教集团国际交流考察计划,组织集团部分成员进行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在八月初组织集团部分成员单位共15名人员赴新加坡进行国际职业教育考察、学习。
10.完善集团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参与了省厅校果网信息输送工作(在全省122所高校中排33位),充分发挥两网站的窗口作用。
(六)学报办出质量与特色,为学院增光添彩
本年度学报继续全方位提高学报质量,“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例”、“二次文献转载率”等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十佳学报”称号,学报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了学报的窗口作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主动提高部门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全体编辑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提高甄别、选择的能力。积极参加组织活动,虚心学习,自觉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张雪梅、徐永生参加了暑期省出版业务培训。
2.努力拓展优质稿源基地。继续花大力气组织优质稿件,加强对外联系沟通,努力拓展优质稿源基地。加强与本院专家、教授的联系,争取本院专家、教授的支持,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办好商贸类重点栏目,继续打造职教集团研究、创业教育研究等重点栏目。尝试利用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QQ群和编辑丛QQ群等新工具进行组稿。
3.在严把稿件质量关的同时,充分提高编校质量、印刷质量。在稿件编校中继续坚持三校一读工作,完善目标责任制,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篇文章。在印刷环节加强监控,努力提高印刷质量。全年编辑出版了6期学报,使学报质量稳步上升。
4.顺利通过学报年度检验。本年初学报编辑部围绕年度检验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印刷品送检、资料汇总、各种表格填写以及一年来的工作总结,由于学报编校质量优良,印刷质量合格,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年度审验。
5.学报获得十佳学报殊荣。11月10日,在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二届二次学术年会暨评优活动中,本院学报在众多高职院校学报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十佳学报。本次评刊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将影响因子、差错率和获奖情况等客观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按照得分高低排序,最终评出十佳学报和优秀学报。学报编辑部张雪梅老师同时荣获优秀编辑称号。
6.学报编辑比赛获奖。学报编辑的水平决定了学报质量的提升,为此,编辑部不遗余力提高编辑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参加了全国编辑出版资格考试。在首届江苏省期刊编辑岗位技能大赛中,本院学报张雪梅编辑喜获铜奖,为高职学报编辑争得荣誉。
7.积极参加横向学习交流活动。201*年4月,南通大学期刊社全体同仁来本校学报编辑部交流,探讨学报特色办刊途径。201*年5月,学报编辑部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交流,重点探讨封二、封三合作事宜。在学习交流中拓展视野,加强合作,提高业务水平。
8.召开特约编辑座谈会。12月2日,编辑部召开了特约编辑座谈会。学报主编、院长华桂宏教授到会并讲话。科技处长梁幸平教授、教务处长马云峰教授与特约编辑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常务副主编谢光前,原江南大学学报编辑那张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原常务副主编陈勇涛、江苏信息职业
技术学院科研处长马伟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嘉宾的经验和建议对学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9.积极参加高校学报研究会等学习交流活动。参加了在江阴召开的区域性高校学报协作组研讨会,在淮阴召开的江苏省高校学报文科分会年会,在襄樊召开的全国高职学报研究会年会,这些活动树立了学院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报在行业间的知名度和话语权。
10.认真办好《高职动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院的教育教学研究,编辑部承担了电子刊物《高职动态》的出刊工作。全年出了8期《高职动态》为广大老师提供最新要闻,传达政策文件,提供创建示范的最新信息,介绍国内外职教资讯和兄弟院校的做法。本着求真务实、富于创新的精神,广泛收集国内外最新的高等教育方面信息,精心组稿、认真编排、及时发送。
11.完成国家出版普查,按时提供相关数据。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报刊出版体制改革的要求,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下发了《关于开展报刊出版单位人员资产等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开展全国报刊出版单位人员资产等基本情况的调查,编辑部按时、保质完成了此项工作。根据《江苏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登记注册工作方案》精神,林钢、张雪梅符合条件,进行了申报。
12.积极落实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布置的自查和整改工作201*年3月,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转发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系列关于报刊出版管理文件,学报编辑部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工作的意见》等3个文件的通知精神,认真自查,撰写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查和整改报告》,填写了《报刊审读负责人、联络员登记表》。201*年5月,落实《江苏新闻出版局关于制止虚假报道和规范报刊出版地理信息》的文件精神,制订了防范措施,撰写了总结报告,较好地完成了两项自查整改工作。
13.认真完成学院的临时任务。协助教务处、工会、纪监处等其他部门完成文章的审核、编辑、校对工作。
二、工作展望
在201*年度,科技处全体人员在分管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有序、出色地完成了全年计划中制订的各项工作,但是也还存在着不足,如对新制定的《学术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深入宣传学习还不够;各二级学院、系(部)新调整的科研管理人员科研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校企合作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学报面临行业的竞争,如何办好特色栏目,突出学报商贸特色等。科技处将在新的一年中,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能力,加强集团内涵建设,办好学报特色栏目,贯彻落实精细化战略,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学院的内涵建设、集约发展、争创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做出贡献。201*年度工作要点:
(一)科研工作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教科研管理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认真落实院领导对科技工作提出的厚、广、高、深、强的五字工作要求。
2.继续做好《学术规范管理暂行办法》的宣传、学习、贯彻、落实。
3.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力争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立项有新突破,加强对在研课题的管理,按期、按质结题。
4.继续做好201*年度科研、学术成果认定、统计、评审工作,科研工作量及津贴统计与发放,以及专项奖励工作。
5.进一步加强科技、学术交流,完善科技管理软件,提高科研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二)政校企行合作工作
6.利用与滨湖区政校合作平台,全面推进政校企行的合作。7.积极开展校企联盟行动,做好科技服务社会工作。8.继续坚持长期、定点、有效的原则,采取专业+行业+企业形式,采取四个一(一个专业、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和一个项目)方式,积极开展相关的科技服务。
9.加强校企合作、四技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通过专题讲座、
考察、借鉴省内同类型兄弟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等形式进行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促进各二级学院、系(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
(三)集团建设工作
10.加强职教集团的内涵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服务学院示范建设工作。
11.完成201*年集团化办学项目建设方案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好各种材料准备,迎接省示范建设验收。
12.不断探索职教集团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体制与运行机制。召开第三届职教集团理事大会暨三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做好会议材料准备、及会务工作,制定《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深化内涵建设与发展规划》,在201*年使集团的平台搭建的更高、内涵建设更丰富、集团管理更顺畅。
13.在总结集团第三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暨职业技能大赛经验的基础上,举办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
14.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继续做好对灌云职教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
15.在继续做好与内蒙古财经学院合作培养高职人才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中西部其他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
16.进一步完善集团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参与省厅校果网信息输送工作,充分发挥两网站的窗口作用。
(四)学报工作
17.继续花大力气组织优质稿件。加强与本院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联系,争取本院专家、教授的支持,依托学院的优势学科,加强联系与合作。办好商贸类重点栏目,争取文摘、复印及索引率有新的突破。
18.开拓创新,尝试创设特色栏目。重点打造2期有特色的专栏,刊发稿件力争质量高、影响大。
19.继续参加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全国商业高校学报研究会、江苏省高校学报区域性组织等活动,树立学院的良好形象,扩
大学院的区域影响。
20.加强特约编辑队伍培训。重点加强特约编辑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切实提高编审水平。努力营造编辑部良好的、和谐的工作氛围,重视青年编辑的培训,建设一支优秀的编辑团队。
21.迎接每三年一次的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力争保持省一级期刊的荣誉。
201*年1月8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201*年度科技处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201*年度科技处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