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河科大老年社会工作考点总结(社工 王亮)

河科大老年社会工作考点总结(社工 王亮)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0:30:05 | 移动端:河科大老年社会工作考点总结(社工 王亮)

河科大老年社会工作考点总结(社工 王亮)

老年社会工作考点总结

社工102王亮

1、人口老龄化

1※含义: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个国家、地区的总人口寿命不断延长、增龄、变老的过程,并且社会人口结构

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具体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列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积极老龄化

◇含义: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积极老龄化是以承认老年人的人权和联合国关于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的原则为基础的。它把一个战略计划从“以需要为基础”转变为“以权力为基础”,承认人们在增龄过程中,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享有机会平等的权力。“积极”强调的是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在一生中能够发挥自己在体力、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潜能,按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并得到充分的保护、照料和保障。使老年人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预期寿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保障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

①对于个人来说,积极老龄化是指进入老年的人是指进入老年的人享有充实的生活(包括健康、安全和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能够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继续学习,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活动,使其宝贵才能和经验得到充分运用,继续各尽所能,发挥自己在物质、社会和精神方面的潜力,较长时间保持健康,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②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积极老龄化是指为老年人创造参与活动和学习的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老年人尽可能长时期地不依赖他人,延长其寿命的健康期和自立期。在老年人失去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需要帮助时,保证其能获得各方面的保护和照料,消除各种对老年人的歧视、怠慢、虐待和暴力行为。让越来越多进入老龄的人能够享有健康的生命质量和良好的生活质量,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代际和谐的社会。

◇积极老龄化的必要性:有利于老年人在身心、生活、行为和人际交往方面不断完善和提高(即物质保障、安全需要、精神安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提倡积极老龄化的原因: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等发面的渐行性退化和衰退。3、老年人口经济密度

☆老年人口经济密度,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经济发展水平拥有的老年人口数量,可用老年人口数量与国民收入之比或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来表示。老年人口经济密度指标越低,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越高,支撑养老的经济实力越强;经济密度越高,支撑养老的经济实力越弱。4、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

☆老年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老年人的专业,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老年人或老年群体解决困难,预防老年人问题的发生,恢复和发展其功能,让老年人适应社会,并能正常地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工作。5、当前我国家庭养老中遇到的困惑

①家庭照料资源减少,供养力减弱;②子女收入不稳定,对老年人经济供养构成威胁;③子女养老的约束能力失控,造成依靠子女养老的不确定性;

④传统敬老文化衰弱,新型养老文化建设迟缓;⑤老年人寿命延长,照料需求增加且时间延长。6、社会重建理论的概念※含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河科大人文社工102班王亮①它是符号互动论的派生理论,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鼓励老年人的力,使老年人进入消极和依赖的状态,社会重建会使老年人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

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年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会使老年人丧失独立自主能②针对社会损害理论,该理论认为应通过向老年人提供机会,让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受社会总价值观念影响和结构适当的环境中,以增加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这可以干预并阻断由社会损害所形成的消极反馈。7、社会重建理论对社会工作者有什么启发意义

※参考该理论的基本模式: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8、社会交换理论对社会工作者有何启发意义

◇概念:该理论以行为心理学和功利主义经济学为其理论依据,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交换行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企图根据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利益来选择相互作用,当互动双方都达不到自我目的时,社会互动就会趋向于停止。

◇启发:社会交换理论提出:发展与老年人有关的政策和社会服务的原则是应当力求最大限度的增加老年人的权力资源,以保持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的互惠性,活动性和独立性。也就是说,应该让老年人拥有可供交换的资源,让他们感到自己有用,仍能给下一代提供帮助和支持。而且,应该帮助老年人意识到他们曾经被尊重、被需要以及对社会做出过的巨大贡献。9、社会损害理论对社会工作者有何启发意义

¤含义:是从标志理论中派生出的一种社会理论。它是指已经有心理问题的个人所产生的消极反馈。这种消极反馈的循环一旦开始,便会强化其无能的个人意识,从而进一步引发更多问题。如有时老年人有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就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做出过分的反应;而为了继续交往,老年人又会不自觉地屈从于这种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进一步丧失原来的独立自主能力。¤启发意义:

①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案例,都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会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这一点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②有些所谓的老年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志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到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年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10、增能理论

☆增能是指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

☆增能理论承认老年人是有潜能的,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难以改变的,他们是可以改变的,而且老年人还有除物质需求之外的其他需求。增能理论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生理和社会功能,进而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种增能对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心理状态,精神状况和社会参与都是有帮助的。增能理论的基础是老年人的发展理念,他关注老年人基本价值的实现。1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p10※特点:

①生育率的迅速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这是与我国限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密不可分的;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期”并存;

③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④基数大,即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⑤高龄化率高,即高龄老人的数量与比例,增长速度快;⑥底子薄,即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老龄化;⑦不平衡性,即各地区老龄化起步、速度和程度有较大的差别。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河科大人文社工102班王亮12、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p46

3☆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是从老年人个人或者其家庭入手,工作者与老年人个人或其家人一对一、面对面

的情境下,以感受到困难、适应不良或有问题的老年人个人及其家庭为工作对象,通过工作者介入,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改善其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种专业工作方法,其最终目标在于增进老年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老年团体工作方法:是老年社会工作者通过利用团体过程,增强老年成员自助的能力,来帮助老年团体成员形成一个认可与接纳的互助体系的工作方法。其能影响老年人个人发生转变,培养老年人的社会责任心,担当积极的社会角色,运用集体的力量解决老年人问题,以及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获得社交与休闲的乐趣等。

☆老年社区工作方法:是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中的老年人及其他社区成员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它通过组织社区的老年成员有计划地参与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中的老年人问题,从而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要,并使得老年人在社区行动中建立起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主、互助和自决的能力、意识和精神,进而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13、老年亚文化理论p109

※老年亚文化理论属于互动派观点,是由美国学者罗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认为,只要同一领域成员之间的交往超出和其他领域成员的交往,就会形成一个亚文化群。老年人在现代社会中聚集在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场所,通过老年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共同利益,当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交往时,他们就会显示出亚文化的特征。积极方面:老年人形成群体身份与意识,具有采取社会行动的潜能,并捍卫老年人的权益及争取老人福利与社会资源;消极方面:形成年龄歧视、负面的自我概念等。14、老年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意义(四个相关变量:生命健康技术、经济、城市化和教育)p113◇现代化理论描述了现代化与老年人社会地位变化关系,认为现代化社会与老年人的关系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现代化推进了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又削弱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①生命健康技术的提高延长了老年人的人均预期寿命,使得老年人口得以增加;

②经济的发展、工业技术的提高使得工业化社会崇尚年轻,并为年轻人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岗位,老年人由于缺乏再培训的机会,以及年龄原因而退休;

③城市化的发展又使得工作与家庭的距离被拉远,年轻人忙于工作而与老年父母接触的机会减少,改变了两代人的关系和联系。

④与年轻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增多相对照的是,老年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在注重教育的现代社会,一般会将更多的教育及其他社会资源向年轻人倾斜,使得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多于其年老的父母而得以进一步发展,这就加剧了老年人社会地位的下降。

⑤现代化社会中所强调的个人中心主义,也同样使得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受到损害。15、老龄化的政治经济理论意义

◇该理论认为老龄化问题是社会结构带来的,而不是个人因素的结果。该理论认为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动力决定了个人的老龄化轨迹、拥有的资源和社会地位。社会不公平地分配权力、收入和资产,会导致社会体制与老年人需求的不协调。因此,要想改变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只有改变社会结构。

16、个案分析(3个)(运用理论分析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及其分析)p100☆社会撤离理论

①该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②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降低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而且,老年人主动地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河科大人文社工102班王亮社会也不会因为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在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撤离,

4

无论这一过程是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启动,都将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积极影响。尽管社会撤离理论尤其合理的一面,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意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以生活20到30年;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社会活动理论

①活动理论针对的是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在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其与社会撤离理论的观点正好相反。

②活动理论主张:(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对生活产生满足感且更能适应社会。(2)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交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程度。

③优势:对防止老年人大脑退化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满足那些希望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的老年人,减轻子女的压力。

④局限:活动内容难以界定,忽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把活动因素在老年人晚年幸福中看得太重。☆社会连续性理论

①在连续性理论看来,总是消极或退缩的人不可能在退休后成为积极分子;同样,一贯活跃、自信和参与社会的人在老年时也不可能安静地待在家里。人主要的个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突出,主张每个人不用去适应共同的规范,而应根据自己的个性来制定标准,这是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基础。连续又分为内部连续和外部连续;

②优势:看到了个性在人们适应衰老时所起的作用;

③局限:忽视了外部社会因素对人们个性改变的作用及对衰老过程的影响,过分强调个性会对老年人产生误导,减少其自尊。

※※※※※※※※※※※※※※※※※※※※※※※※※※※※※※※※※※※※※※※※※※※※※※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七于嘉园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河科大人文社工102班王亮

扩展阅读:河科大个案工作相关知识点概要(社工 王亮)

个案工作相关参考知识点

社工102王亮

一、名词解释:(4×5分=20分)1、同理心:p72

※同理心: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地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文化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同理心作为一种会谈技巧,有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①、知觉的能力,包括被动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对事情的敏感性,提高感受能力;其次就是前面讨论过的,要对案主专注的倾听;②、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③、传达的及时性,同理心的传达必须是及时的,迟到的表达可能完全失去意义。

2、专业关系的含义:p97

◎、专业关系是为了达成特定目标而结成的关系,特定目标是双方关系的基础,特定目标一旦达成,专业关系就告一段落。关系的单一性、功能性,正是专业关系的特点。专业关系有明确的目的,个案工作专业关系的目的,是解决案主生活上的困难,以增进他(她)的生活适应能力。专业关系不允许工作者在个案工作过程中获得个人的心里满足,专业关系的存在是有时间性的。

3、专业关系的基本要素:p99

①、尊重,与其相对的是拒绝;②、同感,就是尝试进入案主的内在心理世界,用案主的眼光来看问题,与其相对的是空泛的建议;③、真诚一致,是指不虚假、不欺骗、不使用策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其相对的是不一致;④、工作者的自我坦露,与其相对的是自我封闭;⑤、现实性,与其相对的是逃避;⑥、具体性,与其相对的是抽象性。

4、自我价值的概念:p200与参考p157(自我的概念)

◇萨提亚把有关对自己的感觉和想法,称为自我价值。个人良好的自我观念与自我评价是个人及家庭心理健康的基础。一个人的感觉、情绪与行为最终是由其自我价值决定的。它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包括人的尊严,和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精神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要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不依赖自身以外的人、事、物来证明的价值,完全由自我决定的价值,就是自我价值,是一种独立的人格。

5、ABC理论:p176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求助者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概括为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求助者所遇到的当前事件,事件的形式即可以是具体的事情,也可以是求助者的思想、感受、行为或对以前事件的回忆等,只要能够导致求助者的变化,都可以称为引发事件;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是指求助者对引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它即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二、简答题:(3×10分=30分)

第1页共1页

1、移情与反移情:p120

◎、移情:在个案工作中,移情表现为案主不把工作者看作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员,而把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对某特定人(尤其是父母)的特殊感受或反映投射到工作者身上,把其当做案主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的某特定人看待。移情有正向和负向两种,正向移情表现为案主对个案工作者情绪的依恋和理想化,甚至于把异性的工作者当作恋人;负向的移情如敌意、激动或愤恨,表现在无助的、抗拒的、否认的或追求赞许等行为上。

◎、反移情:在个案工作中,除了案主会发生移情外,工作者也会发生发移情。所谓反移情是指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与反应。这种感情往往是专业人员过去与他人关系的经验之一,如今把它转移到其所服务的案主身上。反移情也有正向与负向两种,即工作者对案主的过分认同和认同过少。过分认同使工作者完全站在案主的立场上,只看到案主的长处而看不到案主的问题。认同过少则往往产生于案主的粗暴与敌意。

2、代币管制法:p170

◎、它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疗技术,它假设一种原无强化作用的刺激物与真正的强化物建立联系后,就会获得强化的作用。代币管制法与直接强化不同,它能在正确行为出现后及时给予强化,消除直接强化滞后现象,使得求助者的正确行为反应直接与强化物建立联系。建立一个代币管制体系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确定行为修正计划;二是选择强化物;三是建立代币管制;四是执行计划;五是脱离代币管制。

3、个案会谈的技巧:p70(重点)

(1)、支持性技巧:①、表达专注,是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在生理上的专注行为表现为:面向案主、上身前倾、开放的姿态和良好的视线接触。②、主动倾听:工作者主动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完全主动的倾听包括:倾听案主的语言信息、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解读案主其人;③、同理心:会谈的三方面技巧;④、鼓励支持:可以起到让案主表达、支持案主去面对和超越心理上的挣扎、增强案主自信及创造彼此信任的专业关系的目的。

(2)、引领技巧:①、澄清: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②、对焦: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③、摘要: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

(3)、影响性技巧: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其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①、提供信息;②、自我披露;③、建议;④忠告;⑤、对质。

4、服务计划实施时工作者的角色:p136

①、使能者: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知识与技巧使案主发挥自己的能力,促使案主自身改变。让案主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进而调动起来,积极面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

②、联系人:对案主实施有效的帮助,在很多情况下要动用一些资源,一方面工作者需要了解案主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掌握一些资源的人。

③、教育者:作为榜样进行人际关系的示范,扮演一些角色甚至讲一些道理等等;

④、倡导者:利用自己的权利和身份,积极倡议机构实行一些改革或动员案主一起争取一些合理的资源和权益;⑤、治疗者:很多情况下,案主有很大的心理困扰,工作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专业训练帮助案主宣泄郁闷的情绪,提高案主对自己认知能力,学习一些新的处事技巧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等等。

5、果敢训练:P171

第2页共2页

◇果敢训练又称为决断训练或自信训练等,主要适用于人际关系的调整,其目的是帮助求助者在人际交往中顺利地表达自己难于表达的各种正面的或负面的感受,改善求助者的人际关系。

◇果敢训练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确认需要进行果敢训练的问题;二是提高求助者进行果敢训练的动机;三是进行果敢行为的训练,改善求助者的人际关系。

三、案例分析:需要注意的方法与技巧(2×15分=30分)1、接案与结案时的技巧:p127、p140

※接案技巧:(1)、避免将求助者定义为“问题人”。尽量避免问求助者“你有什么问题”,这种提问有认定“求助者有问题”的嫌疑,使之产生心理的不愉悦感受。

(2)、专注的聆听是工作者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技巧。工作者借助表达专注的姿态、表情及眼神,一方面传达对求助者的关切,另一方面对求助者的陈述和动作给予谨慎的注意,关注其隐藏在话语后面的情绪和问题。

(3)、简明扼要,具体化。让求助者感受到工作者听明白了自己所陈述的问题,体会到一种被尊重的感觉。(4)、表达同理心和无条件的接纳。

(5)、激发求助者的希望和平衡不舒服感,以此增强求助者成为案主的动机,这里包括将求助者的问题界定在一个能够解决的范围内等。

(6)、工作者提供给求助者的服务也要看自己的能力,不能过早或过多地承诺,以避免求助者产生错误的期望。

※结案的技巧:①、工作者和案主都觉得目标已经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提出结案的意愿;

②、案主觉得自己离开工作者后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案主就已觉得自己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因此决定提前结案;③、工作者和案主感觉专业关系并不是很好,希望结案。④、工作者感觉案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其他一些机构或者工作者为案主继续提供服务;⑤、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工作者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原因要离开等。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工作者或者案主一方因为种种原因要离开原地而不能继续,因此其中一方提出结案。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思路:(基本假设、方法、技巧以及过程)p146、p147、p151

(1)、基本假设:①、对人性的假设:该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②、对求助问题的假设:认为导致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求助者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妨碍求助者的人际关系的适应;二是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使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行为偏差;三是求助者的问题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相关。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该模式对人际沟通十分重视,认为它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求助者的社会角色的扮演;④、对求助者价值的假设:该模式认为,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被开发而已。

(2)、治疗方法和技巧:①、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映性直接治疗的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类型;A、核心是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求助者的焦虑和不安;B、直接影响是工作者通过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扰的消除;C、探索、描述、宣泄不仅具有具有研究和诊断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②、反应性直接治疗技巧:现实反应、心理动力反映、人格发展反映;③、间接治疗技巧:其核心是希望通过改善求助者的外部环境来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技巧、尊重求助者的自决权、选择合适的角色。

第3页共3页

(3)、治疗过程:p151研究、诊断、治疗。

3、人本治疗模式的基本假设与介入方法:p156、p158

※基本假设:(1)、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该模式反对精神分析治疗的观点,它认为精神分析治疗模式是以心理障碍者的特点推论人性,把人视为充满各种本能冲动和矛盾的病态人。(2)、求助者的主观经验世界:罗杰斯认为,只有从求助者的主观角度着手才能体会各种事件对于求助者的意义,理解求助者的各种内心感受的变化。(3)、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求助者对自己的看法,它包括求助者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以及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三部分。(4)、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当求助者内化他人价值条件之后,就会出现求助者的自我和经验不一致、甚至冲突,求助者为了维护自我概念就会曲解和否认经验,主要表现:选择性知觉、曲解、否定。

※治疗的方法和技巧:(1)、注重工作者的品格和态度;(2)、注重个案扶到关系:A、表里如一;B、不评价;C、同感;D、无条件接纳;E、无条件的爱;F、保持独立性。(3)、注重个案辅导过程;(4)、注重非指导性影响技巧。

4、特殊群体需求的相关分析、马斯洛基本需求理论(五个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1)、生理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2)、安全需求: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3)、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来了。

(4)、尊重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5)、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四、方案设计:需要了解的知识与技巧(结合上课时的案例分析设计)(1×20分=20分)

1、个案工作的程序:(各个工作阶段)P124

①、接案和建立关系;②、资料收集和分析(间接和直接收集、问题判断、问题确定);③、诊断和计划(目标确立:直接目标、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制定工作计划);④、治疗和服务;⑤、结案和评估(总结、评估);⑥持续治疗等。

2、结构家庭治疗法的特殊的治疗流程:p188

※方法技巧:(1)、进入家庭:一定要进入家庭的现实环境,去观察他们的言行与交往方式:三种立场:①、贴近的立场;②、中间的立场;③、远离的立场;(2)、注意事项:①、入乡随俗;②、注重了解家庭交往的过程与关系而不是谈话内容。

※评估:①、家庭的形态和结构;②、家庭系统的弹性;③、家庭系统的回馈;④、家庭生命周期;⑤、家庭成员的症状与家庭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

※介入(家庭治疗三大目标):①、改变家庭的看法;②、改善家庭的结构;③、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案例分析应该注意的提问方式:

第4页共4页

(1)、结合案例说明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基本假设;

(2)、针对案主的具体问题,依据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基本过程,制定实际的服务过程及计划;(3)、请判断此案例是否进入结案期?(4)、结案时应做哪些工作?

(5)、请按照个案工作的进程设计一下社会工作在各个阶段的工作要点。

第5页共5页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河科大老年社会工作考点总结(社工 王亮)》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河科大老年社会工作考点总结(社工 王亮):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河科大老年社会工作考点总结(社工 王亮)》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0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