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转型期工作总结

转型期工作总结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8 00:34:46 | 移动端:转型期工作总结

转型期工作总结

转型期工作个人总结

通过学习“网络支撑中心转型期工作总结及思考”一文使我认识到以下两点:

1、作为一名网络支撑中心的年轻维护人员,在继续钻研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外,还要多学习一些,其他专业的业务知识,所以要学的东西还是很多,年轻人应该多学些知识,这样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2、定期对员工的培训这是必然的,必要的时候可以由厂家现场培训,不要只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也要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对不懂的问题虚心向有经验同事请教,为了铁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结合提出的转型期的主要矛盾,我们要以“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更要上、认真工作、刻苦攻关专业知识”的工作心态来面对“认真负责的精神(主观)”和“网络升级改造(客观)”这两个因素。

加速转型,就需要加快PDCA循环。因为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题目,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进步一步。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都要进行总结,提出新目标,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使品质治理的车轮滚滚向前。PDCA每循环一次,品质水平和治理水均匀进步一步,所以员工加速转型,必须加快PDCA循环,这样企业才能又更好的发展。

员工积极工作的深层次动力,我理解的是,应该各专业互相帮助,团队团结,上下级和睦,这样员工工作心情舒畅,能够更好的积极参加工作。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扩展阅读:转型期基层工商工作的矛盾及对策

转型期基层工商工作的矛盾及对策

转型期是指“两费”停征及实行“阳光工资”以后,新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理念、思路和监管方式、体制、机制以及管理服务模式尚未正式确立,正处于思想观念未完全转变、工作重心未完全转移、管理方式未完全转轨的时期。

一、转型期基层工商工作的矛盾

“两费”停征及实行“阳光工资”以后,有利于工商部门更好地超脱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更加公平、公正的执法;有利于工商部门从繁重的收费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人力来履行监管服务职责;有利于促进工商部门尽快从收费管理型向监管服务型的转变,不断提升工商部门的社会形象。但目前工商部门尤其是基层工商部门有以下几个方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认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一:思想观念陈旧,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缺乏认识;有些干部存在“不收费,我能干什么?会干什么?怎么干”的思想顾虑,工作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自身的职能定位缺乏清晰的认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收费管制型的工作理念,市场监管工作有时片面的、孤立的追求执法效果和力度,没有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考虑。主要表现二:“阳光工资”的实行,以职务、级别等级划分来领取工资,不能额外发放奖金,打破了以往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工作激励机制,限制物资鼓励,形成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仿佛又回到了“大锅饭”的年代,引起了干部激励机制的匮乏,使得对干部管理过程中的奖优罚劣机制难以得到落实;工作不要多做做一下就行,事情不要多干干一下就行,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糊”工作的一大片,“混”日子的一大群,影响了激励制度约束力。

(二)队伍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工作观念方面。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基层工商工作仍局限于证照管理、个体工商户登记等传统的、基本的层面,对深层监管领域涉及较少,对综合监管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二是知识结构方面。随着监管领域的不断拓宽,现代工商干部不仅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具备辨真识假、财务知识、计算机应用等综合能力。但是,目前多数基层工商干部对法律法规的掌握不全、不深、不透,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三是业务技能方面。客观上讲,现代化监管要求工商干部不仅要有较强的法律知识素养,还要有过硬的发现案件、谈话技巧、文字表达、沟通协调等业务技能。作为具体执行者的基层工商机关,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是既要“通”,又要“博”,要较为全面地掌握登记注册、食品安全、商标、广告、合同、消费维权等内容。

(三)内部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工作责任有待进一步细化。虽然绝大多数工商所明确了人员分工,但在岗位设置、细化责任等方面未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通过明确分工增强工作动力,通过增强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能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二是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们履行监管职责的主要方式就是市场巡查。但由于市场巡查在巡查内容、巡查方式、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极易使市场巡查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应有的监管效果。同时,基层工商所市场监管工作习惯于单兵力作战、单打一监管,不善于统筹兼顾,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效率。三是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工商所作为工商部门的最基层单位,头绪繁多、任务繁重,开展工作按照文件办、围着上级转实属无奈之举,主动安排少,被动应付多,具有较大的盲从性、盲目性,难以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快捷、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四是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健全。作为全市及至全国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对一个单位尤其是基层工商所工作的评价,经济指标常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此以往,势必淡化市场监管、消费维权、队伍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性,对一个单位、一个同志的评价标准势必也趋于单一、肤浅甚至片面。从今年开始实行的绩效考核,无疑是对传统考核制度的重大创新,但其存在的标准主观性强、重查看书式资料轻现场检查、重自评考核轻实际考核等弊端,仍需逐步完善。五是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是提高活力、促进工作的重要方法、途径和保障。但目前激励机制存在的内容粗放、方式单一,甚至形同虚设等问题,难以有效激励基层工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基层工商所人员年龄偏大、结构复杂、缺乏活力等情况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健全的激励机制予以疏导、解决。

(四)监管职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监管手段和方式不适应。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监管工作重事中登记、轻事前预防指导和事后监管的现象还未完全改变。基层工商所的日常监管工作,仍停留在对个体工商户的日常巡查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上,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日常监管手段有待于完善、监管方式有待于改进、监管力度有待于加强,尤其是事前预防机制还需要通过必要的日常监管手段和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二是执法办案不适应。过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主要以收费为主,有些同志不懂办案、不敢办案、不会办案,办案领域不够宽、办案层次不够高,对于打击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坑农害农等大案、要案缺乏经验。三是信息化应用不适应。目前来看,虽然大多数基层工作人员参加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或多或少地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精通或熟悉计算机知识及操作的人才还远远不够。

二、转型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基层工商部门必须善于抓住机遇,要有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胸怀,改革过去已经习惯但不适应未来发展的一些体制和做法,进一步打破狭隘思想的禁锢和习惯方式的束缚,以时不我待的气概、舍我其谁的气魄,迅速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重心的转移、监管方式的转轨。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思想决定行动”。“两费”停征及实行“阳光工资”,意味着工商部门职能的调整、监管机制的改革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是必须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对待“两费”停收及实行“阳光工资”后带来的影响,尽快实现工作指导思想上的转变,彻底扭转过去以“收费为纲”的思维方式,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过去的粗放化监管转变到精细化监管,由低端的农贸市场监管提升到高端的社会主义大市场监管,由传统的监管手段提升到现代的电子信息网络监管手段,由过去突击、临时的整顿监管转变到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二是要教育和引导工商干部辩证的看待“两费”停征及实行“阳光工资”给工商部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三是要针对干部队伍在工作思路、工作模式转变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和观念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正树立起提升监管服务水平、促进职能到位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是要按照总局提出的“四个统一”和“四化建设”的要求,尽快纠正过去“重收费轻监管、重监管轻服务、重罚款轻规范”的工作理念,把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监管执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努力做到执法规范、监管到位、服务有力。

(二)、工作重心的转移。

1、队伍素质由收费管制型向素质管理型转移

强化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基层素质能力;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合理布局基层力量。一是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强化正面引导,实现思想转型,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的职能拓展了,体制变化了,地位提高了,任务加重了。这既是提升监管服务水平、促进职能到位的迫切需要,更是树立监管执法权威的良好机遇。二是要加强业务技能教育。主要突出“三性”:一是针对性。就是按照职能转型的需要开展菜单式培训,“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的解决基层干部的需要;二是实用性。结合基层队伍建设的实际,坚持重在一线、立足岗位、注重实效,全面提高基层工商干部的基本理论、基本法律、基本业务、基本技能,提升基层整体素质;三是专业性。要以培养业务领军型人才、机关专业型人才和基层综合型人才为要求,逐步建立经济检查、登记注册、食品检测、法制核审、市场巡查和信息宣传等岗位专业培训制度,让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多起来,打造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执法队伍。三是针对工商行政管理正处于急速转型期之实际,打破基层人员结构现状,科学进行人力资源整合。对于年龄偏大、现代办公技能较差的收费人员,由于他们比较熟悉经营户的情况,擅长与经营户打交道,用于消费维权岗位。对于年轻干部和占大多数比例的中年收费干部通过培训提高素质后,一部分放在基层监管岗位上,履行监管服务职能,另一部分则抽调到机关,充实到业务科室,从事业务科室的基础性工作,能独立办案且办案能力强的执法人员则集中到公平交易部门。

2、培训方式由突击培训向实效培训转移

目前,工商部门的编制人员相对稳定,干部的素质结构不能依靠大进大出改变,造成了有限的监管力量与不断加重的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并且发展越深入矛盾越明显。有的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方式方法不适应,导致管理上的盲目性;有的干部不研究法律政策,凭老经验监管,导致监管工作缺乏科学性;有的热情高、方法少、想要管,管不好,导致管理上的随意性等等,其结果事与愿违,群众意见较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一改以往干部培训工作中“大帮哄”、“一锅煮”的习惯做法;一改以往“走过场”、“图形式”的不良作风,切实解决基层干部“不知、不会”的问题,做到业务精通、熟知法规、依法监管、高效服务。要坚持应知应会、急用先学的原则;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原则,在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改变名为“培训”,实为“被培训”的畸形状态。一是要集中培训。对共性知识的业务知识,特别是新知识,要采用分条线集中培训的方式组织全员学习。二是模拟培训。对登记初审、案件调查、受理申诉等实例,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开展培训。三是以案代训。机关办案专职机构采取以上带下的方式,吸纳基层执法人员参与办案,面对面进行指导。四是以赛促训。通过开展各类业务知识竞赛的方式,促进培训任务落实,增强培训效果。五是开放培训。组织有关人员到先进地区和单位学习考察,直接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六是典型示训。发现、培养、总结、推广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中的新人新事,让他们走向讲台,现身说法,传播经验。七是电化培训。利用视频网络、局域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培训。

3、激励措施由单一物质激励机制向复合激励机制转移队伍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抓队伍建设,就必须针对人的本性,从抓激励机制、激励体系建设开始。

(1)以干部实际需求满足作为激励机制的设置目标。要适时开展激励需求调研,掌握队伍中不同时期各类群体的激励需求状况,针对性地调节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的情况,努力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把握需要类型,综合考虑不同年龄、不同职务干部的需求差别,对症下药。如年轻干部更加注重于职务的晋升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年龄大的更加注重于领导的关怀、和谐工作环境。二是抓住干部主导需要,在最主流的需求上下工夫,如奖金福利、领导关怀、和谐工作环境等,直接或间接地实现。在奖金福利明确的前提下,可通过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弥补,组织先进代表人员(休)疗养的方式让先进代表人员享受切实的优惠待遇等措施,促进福利待遇增加。三是正确引导个体需要,使他们的个体需要符合客观条件、整体环境和工商事业发展的需要。

(2)深化工商文化建设,培植核心价值体系。人都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需求,在推行“阳光工资”的大背景下,单位对由财政统一供给的物质需求已经不可能有很大改变,应当加大对个人精神需求的供给。要以工商文化建设培育激励队伍,通过先进典型评选、人文学习、共同价值观教育、工商文化培育、集体文娱活动的开展等方式,在系统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打造工商核心价值体系,为干部提供和谐的工作环境。

(3)充分发挥既有激励资源,努力探索激励新模式,健全完善队伍建设激励体系。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是一个体系,一项工程,需要多方式、多渠道综合运用,并贯穿于工商工作全过程,才能达到激励效果,实现预期目标。一是要创新激励模式,强化人文关怀。通过谈心家访制度等方式,从组织上、政治上、思想上关心、关怀基层同志,班子成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表率作用,凝聚人心,提升战斗力,从而更有效激发干部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领导干部要经常性开展下基层调研活动。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基层工作难点;只有经历过基层辛苦,才能与基层同甘苦、共患难。物质、职位、精神三方面的激励措施要有机结合,多管齐下。光物质难以为续,仅精神又会过于空洞。激励机制要有相应的配套制度,要把激励机制与考核结果、选拔任用、物质待遇、教育培训等干部的期望紧密挂钩,使激励机制贯穿与队伍建设全过程。

4、考核模式由单项、低层次考核向多维、效能考核转移

以往考核模式的通病是仅限于“刚性”目标任务的是否完成,如:罚没款、行政性收费等几个、几项、部分的内容。考核内容单一、手段单一,其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考核模式须由单项、低层次向多维、效能考核转移。一要明确考核的重点。将其重点放在五个方面:1、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文件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考核检查;2、加强对本局中心工作任务及目标实施情况的考核检查;3、加强对政务公开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4、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考核检查;5、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考核检查。二要明确考核的标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量:1、合法性标准,即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也包括规章、规定。开展考核工作,就是要依法监督,依法检查、依法处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合约性标准,即制定的计划、确定的任务,作出的承诺。开展考核工作就是考核被考核对象是否认真执行和完成计划、任务。3、合职性标准,即岗位职责标准。考核被考核对象是否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和正确行使行政权限;是否依法办事,完成工作任务,主要体现在个人是否认真履行职责上;按岗位职责、工作权限、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的要求进行考核;纠正不尽职责、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无故不完成任务,该作为不作为,不该作为乱作为,甚至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行为。4、合理性标准。即效能标准。考核被考核对象是否从本地本岗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利用各种主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监管,科学执法,提高效能,取得最佳效果。

5、行政执法由专人办案向全员办案转移

所谓全员办案,是指要改变工商所以往监管干部只监管不办案,而由办案组专职办案的传统模式,变“管办脱离”为“管办结合”。可采取监管人员侧重办一些简易程序案件或一些表层的一般程序案件;也可以将巡查监管中的一些案件线索提供给专案人员联手办案。一是职能定位上实现监管内涵有机拓展。通过全员办案形成动态监管方式,以办案深化监管,使监管对象在被查处中受到教育,引以为戒,从而规范其经营行为,实现长效监管。二是人员定位上实现办案力量合理分配。为契合全员办案模式,合理配备人员,整合人员优势,避免人力资源浪费,从而实现人员效能的最大化。三是在功能定位上实现办案组的潜能转变。在全员办案模式下,办案组的功能定位由原先的办案为主,转为“以高带低”、“以老带新”、“办训结合”,担当起全员办案培训、指导任务。四是监督定位上实现责任连带。为防范全员办案模式带来的廉政风险,工商所要严格履行办案法定程序,严格执行罚缴分离的规定,坚决禁止干部个体单独办案,实行违法行为当事人投诉调查制度和案件当事人结案回访制度,对出现的问题一经查实,按有关党纪政纪处理。同时,要加强内部相互监督,对同一案件明确主办人和协办人,组长为办案第一责任人,其他组员为协办人,严格区分各自的主次责任,以此实行奖惩,并依据办案的表现和贡献,作为干部选拔调整的重要依据,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控制廉政风险。

(三)、监管方式的转轨

传统的监管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基层工商部门要推动转型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在改革发展中突破,进一步创新、创优监管模式,为履行好工商行政管理职责创造充分而必要的条件。1、监管体制的转轨,调整内设机构,明确人员分工。在综合考虑工商所辖区特点、监管任务、人员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可参考设置“一室两队”,即一个综合监督室、一个市场巡查队和一个稽查队。综合监督室主要负责登记注册、案件审查、文件的收发传送、材料的汇总整理、投诉的受理转办、对外宣传、财务等综合性工作;市场巡查队主要负责日常监管、指导督促辖区各类经营认真执行有关制定、建立工作台帐、办理简易处罚程序案件等工作;稽查队主要负责商品质量监测、办理一般程序案件、对市场巡查队进行指导监督等。“一室两队”三者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涵盖工商所的各项业务工作。同时,根据工商所人员的工作能力、年龄结构、身份差别(指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的差别)等情况,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原则,合理分配人员,确保每一个最小的执法单位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明确人员分工后,还要进一步细化量化登记注册、市场巡查、日常监管、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等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要求,责任到组,责任到人,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真正建立点、线、面一体化的监管模式。

2、监管机制的转轨,突出工作重点,实现科学监管。一是层次化。面对庞大的监管群体,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坚持推进实施分类监管举措。在监管区域上,按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分类,重点是城乡结合部;在监管行业上,突出非煤矿山、化学危险品和易燃易爆、网吧、娱乐等重点行业,重点是市场主体资格准入和前置许可把关。在监管商品上,突出食品、药品、成品油、农资等重要商品,重点是商品质量监测和追溯体系完善等。二是网格化。对广义市场的监管,要进一步完善总格(局)→单元格(工商所)→基本格(巡查队)层级网格责任管理体制。对有型市场的监管,要进一步完善工商监管网格、市场自管网格、行业自律网格和社会监督网格“四位一体”的网格化监管模式。三是痕迹化。要充分利用“经济户口”“痕迹化”监管经验,无论是市场监管还是行政执法、服务发展、消费维权,都要做好相应的检查笔录或记录,这样既能体现工作效果,又能为考核提供依据,还能为是否追责提供证据。四是规范化。在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中,要采取整规结合、纠建并举的方法进行治理规范,在检查督导的同时,要按既定的工作标准、程序规范到位,做到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五是常态化。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到市场网格化的监管模式与市场日常巡查制相结合,与建立企业经济户口相结合,与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相结合,与进一步完善12315申诉举报执法体系相结合。做到有长效的监管制度、长效的监管手段、长效的监管措施和长效的监管期限等。六是人性化。在监管执法中,要继续大力推行行政指导工作,进一步探索和建立登记事务教育制、查处违法疏导制、规范经营劝导制、维权兴企引导制等人性化监管举措。对轻微违规违章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甚至不予处罚,而采取告戒、建议的形式帮助服务对象从根本上认识错误、解决问题。七是信息化。要充分利用网上登记、网上年检、案件网上流转、12315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完善经济户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最大程度地提升网络和资源使用效益,提高工作效能。

3、监管目的的转轨,立足工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随着政府服务职能的增强,工商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如何紧紧立足工商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我们新时期需要探索的工作重点。一是立足登记职能,全面落实工商联络员、企业跟踪帮扶、市场主体登记监管信息社会通报、行政指导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二是立足商标职能,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的商标帮扶力度,指导其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进一步提升其商誉品牌价值和整体竞争力、影响力;三是立足合同职能,通过指导合同签订、监督合同履行、调解合同纠纷等措施,大力支持定单农业发展,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立足打假职能,打假冒,查伪劣,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转型期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转型期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转型期工作总结》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0567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