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又见江南 (二)

又见江南 (二)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4-22 13:22:21 | 移动端:又见江南 (二)

又见江南 (二) 本文简介:

又见江南(二)橘子老师姑苏城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不只一次讲过这首诗,不只一次走进张继的月下“枫桥”,感伤他落榜的惆怅,那悠悠的钟声古韵,也无端地搅扰着我梦里水乡的呢喃禅话。而今天,我来了,来到了寒山古寺,来到了夜泊的枫桥。寒山寺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的枫

又见江南 (二) 本文内容:

又见江南 (二) 橘子老师

姑苏城外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只一次讲过这首诗,不只一次走进张继的月下“枫桥”,感伤他落榜的惆怅,那悠悠的钟声古韵,也无端地搅扰着我梦里水乡的呢喃禅话。

而今天,我来了,来到了寒山古寺,来到了夜泊的枫桥。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的枫桥镇,到了才知姑苏城外本没有山,寒山寺是因唐代诗僧寒山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一千多年的历史该是何等的厚重。可香火经声绵延不绝,塔楼佛殿却是新鲜依旧,我静静地走过,不曾驻足,只因这不是我追寻的所在。

果真,转过六角的塔楼,来到了一处小小的廊下,是这——寒山寺的碑廊。每一块石碑上面都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笔法各异:或苍劲雄阔、气搏云天,或逶迤缠绵,袅娜娉婷,或忽如瀑石奇俊继而豁然洞开,或如一路小草娓娓叙说。我不懂得书法,不懂得用书法的知识去解读。但我理解 那笔尖下的诗情,我听得见握笔人心脉的起伏。

寒山古寺,只因那夜的钟声,便成全了一首绝妙的好诗,于是,人们忘记了那一年究竟是谁中了状元,但人们却记下了落榜的张继,记下了远远的姑苏城外还有一个寒山古寺。不,那钟声也许并未敲响,因为三更时分并不是撞钟的时候, 但,在意境和现实间取舍,我更 喜欢前者。

偶 遇

出了寒山寺,自然是要去走一走枫桥,可枫桥呢?

眼前便有一座,单拱的石桥,自以为见到的便是了,赶快拍照。

一个老人领着爱犬,正在远望:“大爷,这是枫桥吗?”

“怎么可能?枫桥是古桥,这座是现代桥。”

“那枫桥呢?”

“我带你们去。”

我被这突然的热情一惊,却又立刻回过神来。跟着老人前去,走上一条短短老街。

卖的大多苏绣和古董。我不喜欢这里的苏绣,全都是流水线上下来似的统一的图案。但古董店我倒是喜欢,据说,都是一二百年前的算瞅、竹椅、绣盒、毛笔、竹编、钱币……还有毛主席像章、语录本和各式民间小玩意。不管是真是假,每样都斑驳陈旧,尽显沧桑。而我,只是看,不会买。这是我给远行的自己定下的一条规矩。

出了古董店的门,看见领着爱犬的白发老人,正微笑着站在门口。害得我一阵自责,竟忘了给了我感动的人,马上说了一句:“大爷,不必等我,看耽误了您。”

“没关系,闲着也是闲着。”

“我家原来就住在这楼上,现在搬到对面的新楼住了。”

我这才注意到整个老街,全都是两层的青砖古楼,三面的木质红漆的对开的老门,置身其中,像是走进了一部晚清的戏剧,正等待哪位高明的导演大喊一声:“开拍!”

这样想着,走着。

“到了,前面就是枫桥,买票方可进入。”

于是谢过老人。

枫 桥

这是枫桥?眼前的是枫桥?眼前的分明是一座鼓楼。旧石斑斑,壁上爬满了老藤,眯着眼,想象着春天来临,定有万千叶芽醉在春光里。靠近门一看,原来这是“铁岭关”,和枫桥牵手相连的铁岭关那。嘉靖年间,这铁岭关也曾伤痕累累于倭寇的长矛枪棒之下,也曾数次历练于烟火风灰之中。至今,它虽老太尽显,但“枫桥敌楼”的美誉却让它筋骨岿然。

踩着光滑的老石,走出。是一座更老的石桥。石阶间繁盛着绒绒的苔藓,石栏上镌写着历史的风尘。趴在石栏上低下头看看外侧的刻字:枫桥。我的心一惊,这便是枫桥了。我来到了我梦里的枫桥了。

于是,我轻抚着石栏,像是在触碰着敏感的琴弦,和着桥下的弯弯碧水,张继的又一首《枫桥再泊》便跟在船娘的摇橹小调后,在水波间荡漾开来:“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尝听半夜钟。”

"还有晚唐诗人杜牧呢。”不知何时身旁又多了一位老者: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我们没再多说些什么,但我知道,老人的心中装着的,不只是眼中的枫桥。

下了桥,在水边,选了一处绝佳的位置,和这座独拱的枫桥合了影。这时,几只小麻雀就落在我的脚边,机灵机利地找寻着,一抬脚,它们便忽的一下,飞到上檐去了。

晚上,回到了宾馆,打开了电脑,百度: 枫桥只是一座江南普通的月牙形单孔石拱桥,长39.6米,高7米,宽4.2米,跨径10米。始建于唐代,据推断,距今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明崇祯末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都曾修缮过,现存的枫桥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的。据史略记载,古时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设护粮卡,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故名为“封桥”。

又见江南 (二) 本文关键词:江南,又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又见江南 (二)》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50599.html
推荐专题